休寧有一儒士,程其姓,學聖其名。師事洪甲,頗明道理,立心操行無諂曲。中年以後,游神冥府,職雷部判官。言人死期,月日時刻不爽。或一樹當擊,亦先與師言之,無不驗。然止對洪言,即他人弗與聞。
洪因自審究竟,對曰:「先生今世祿薄,但冥府重先生,將以先生為閻君師。」洪笑曰:「果爾,吾便為之」。
是夕洪遽困頓,僕者見庭下,如官吏立者數員,良久卻去,洪亦安。達旦學聖至,謂洪曰:「先生知否?冥府聞先生便為之語,遂遣使者迎先生。予謂先生戲言耳,期尚遠也,乃召還。」前後所言於洪者,洪多不洩,惟潘雪松,祝石林二人,素與洪好,皆積學,逾強而不第。
洪問學聖,能知是事否?對曰:「此非吾職,然可托稽也。」
居二日,告洪曰:「潘公中癸未榜矣,祝尚未在。」癸未雪松果第。洪又命為石林稽之。
學聖對曰:「天榜未定,待定乃可。大凡春榜定於先年之十月,秋榜定於當年之正月。」
洪記其言,至乙酉之十月,又命之。
學聖報曰:「見兩榜矣,上丙戌榜也,無祝公。次己丑榜也,有之。雖然,兩榜之中,尚有挪移增減,此又待揭曉乃定。」洪問其故。
學聖曰:「冥中議論陽間人善惡,何止月旦評哉!平生為善,忽有一念之惡,神即惡其穢;平生為不善,至此猛省痛改,神即鑒其馨。至於科甲一事,專屬文昌,凡能文之人,咸登其籍。寧獨本人心行,毫不可隱;雖其父祖曾高之一善一惡,皆籍註也。又寧獨其人善惡之大者不或遺,雖其隱衷微念,片語細行,皆洞悉也。以此比較輕重,酌量去取,無錙銖少謬。有其人不善而乃第者,因其祖父之德勝也;或善人不第,則祖父之德不足也。有其人浪蕩欠檢束;乃其心中鯁直無毒腸,卻乃取;或循循有執持,外貌雖善,中情不直,多見棄。有已上榜而忽除名者,新念不吉也;有本無分而忽有分者,新念遷善也。天家考察,曾無頃刻之停。今兩榜正在挪移之間,吾能知祝公之有分,而不能知戌丑之所定也。」
石林至己丑乃第焉。雪松為予年友,馮開之所取士;石林則予拔之。一日過石林,備聞諸語,予乃有警於中。
憶予年少時,受舉子業於先君,常聽講至夜分,不寐待旦;至發揮於文字之間,呈之以懽先君。又見先母多病,每夜須人靜,出天街上,叩禱願早登第,及吾親見之。是時念念惟在愛親,無他念也。
予登鄉榜時,年二十有一。其後累赴春官不第,乃奮然曰:「得非吾念頭有差乎?」乃於佛前,朝夕默禱曰:「有如志富貴不志道德,為身家不為生民,上負吾君,下負吾親者,神明鑒之。」蓋三年復第。
今以程君所言冥事睹之,予亦有暗合焉。抑非獨予也,凡登第有盛名事功,磊磊落落,軒重人世者,其立心自治,咸有大願於中,而未嘗輕以語人也。予何敢輕語人也,予何敢輕語人哉!夫場有餘粟,則鳥呼其群而共啄;野有美草,則鹿呦其類而共食,其性然也。今士人,吾同氣也,予有所聞,寧忍不以告乎!予是以次程君之語,及予所警 於中者,以為諸士告,俾悟決科之道,以立心格神為本,而博誦作文次之也。
(明.楊貞復〈決科要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