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九年秋剃度劝勉
一、尽形寿,专修念佛,任何情况下,决不背弃。念佛是我们的生命,是比身体生命还宝贵无量倍的真实生命。能念佛,永出生死;不念佛,永在轮回。以今生短暂之一生,便灭无量劫之罪业,出无量苦之轮回,生无量乐之净土,证无上之佛道,这是何等大利!何等大恩!世上有何等事业比此更有价值?更值得我们追求?一切皆可舍,念佛不能舍。
二、安贫乐道,安分守己。生活崇尚俭朴,道业追求丰足。君子素位而行,是清众做好清众,是执事做好执事;在什麽岗位说什麽话,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智者安其智,愚者安其愚。我为念佛而来,不是为与人家比高低而来。果能安分守已,个人能内心平安,少烦少恼;团体能协同运作,和合兴隆。若因智自骄,或因愚自卑,皆是妄分不安。如松安於松,竹安於竹,各个自然成长,方成万物之世界。又如一部机器,零件众多,各安其位,各司其守,才能很好运行。
三、淡泊名利,远离是非。出家之初,道心纯洁,一沾名利,即被污染,终成废器,如鲜美的水果,一有霉斑,终必腐烂。今日佛教之滥,滥在追逐名利。好论他人长短,喜听小道消息,是人性的弱点,烦恼的表现,最能破坏团体的和合,扰乱道场的清净,离间道友的法情。古谚: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好说是非者,即是是非人。又说「只看见你弟兄眼中的刺,而看不到自己眼中的梁。」我们自己身上有一大堆污点,哪有资格去说人家好坏长短。自己不说,也不听人说;他人所说,到我为止,不再传播。
四、不争理,不抱怨。争理是一种好胜的心理,抱怨是一种受屈的心理,都是不明智、不健康的负面心态。争理已经违理,抱怨更加积怨。因果观念淡,是非观点强,自我为中心,便好争理,好抱怨。明信因果,知道万事皆是因缘,又凡事也站在对方立场考虑,就能遇事心平气和,不争不怨。
五、责任在先,福利在後。同等情况下,未尽的责任,已有的过失,我要多担一分;利养不足,难以均等时,我自愿取下等的。
三点要求
1. 鼓励学习电脑。设置电脑室。年青人皆要掌握打字、文档编排等基本电脑操作。
2. 限制使用手机。不用,少用,用则得当,取其利,避其害。
3. 每月一篇作文。解释法义、心得感想、活动报导等等皆可。勤於写作、文理通畅者,如有必要可配专用电脑。
手机六过患、六节制
现代工具,既能提供便利,也能增长烦恼。善用於弘法利生,功德无量,人天欢喜;恶用於喂养烦恼,罪业无边,佛祖发愁。
略说手机六种过患:
一、无孔不入。使用手机的人,不管走到哪,都被一根无形的线牵着,随时被人找到,个人最後的安宁防线也被摧毁。
二、无时不扰。万事皆小,手机最大,一有电话,必须接听,从来没有时限。除了随时要接打电话,收发资讯,还常常会下意识、神经质地拿出来看看有没有漏掉的电话、资讯等,心灵无片时之安。
三、损害健康。强烈的辐射,不仅减损听力,重者可以失聪;经常发资讯,视力明显受损;有心脏病的人,手机放在上衣口袋,就会觉得心慌不安;看不见的资讯场、电磁波,无时不对身心起到干扰。不少人患有手机依赖症,手机不在身边就发慌、害怕,好像身处孤岛般的孤立不安。
四、虚耗信施。凡与公事及弘法利生无关的开销,皆损耗信施,损己福报。手机月月交费,使用不当,所损甚多。
五、增长贪欲。选款式,换机型,看见别人的更好,心中也想拥有。
六、引多过失。手机私密,若道心不固,知见未纯,容易受外缘干扰,成为流言邪见的孔道,滋生烦恼的温床,乃至因此罢道还俗者不乏其人,可叹也哉!
兹提出使用手机六节制,期能取其利而避其害。
(一)能不用,尽量不用。
(二)杜绝无义闲聊。
(三)上殿、过堂、听课、会议时关闭。
(四)选择方便时间段,定时开机,其余时间关闭。
(五)不宜贴耳太近,一次通话时间不宜太长。
(六)宜闲静,不张扬。
僧人与钱
佛陀时代,凡出家人接受供养只限於房舍、衣服、饮食、汤药等生活必需品,僧人不蓄钱财,比丘原是乞士,可说是与钱无缘,堪称真正的无产者。现代商品经济社会,一切皆赖货币交易,没有钱可说寸步难行,因此僧人有少量的钱,以备不时之需,也就势所难免。
虽然如此,我们对於钱财却要有着正确的看法。
一、当思从何而来。才一出家,即受人供养,是我们劳动所获吗?是我们德行所感吗?丝毫也不是,俗话说「不看僧面看佛面」,我们不过是沾了佛的光明,不信脱了这身衣服,谁也不会给你半文钱。既然如此,我们要怎样才能对得起这身衣服呢?怎样做才配一个佛的出家弟子呢?
二、当思为谁所有。一般人钱在自己口袋就认为是「我的」,我想怎麽花就怎麽花。但僧人口袋中的钱,并不是属於我们,而是属於信众,我们不过代信众保管,代信众使用,还有代信众「增值」的义务。因为世间人往往不会用钱培福,多多是享受、造罪、赔福,而佛教就是所有众生的福报银行,所以世人把僧人当作福田来供养,把钱交给我们,以便我们帮他使用,用於弘法利生,替他增福。这就如同储户把钱存在银行,请银行代为投资经营而取利息一样。所以说钱虽在我们的口袋,但所有权却是众生的。
三、当思如何使用。既然袋中的钱不属於自己,我们就不能随意使用。用时要心存戒慎恐惧,就像忠诚的仆人用主人的钱财一样小心,不敢随便。又像掌管国库的职员一样,严守法律的约束,不敢妄为。主人即是信众,法律即是因果。虽无人监督,而更严更密。若把信众用於植福的钱当作自己的,随便取用乱花,这和世间的贪污犯性质一样,而罪业更深。银行收了储户的钱,不仅要保证储户的本金,还要善加经营付给利息,不然就要破产。出家享受一切供养,若能安守本分,老实念佛,弘法利生,便是上好福田,能为佛教增光,能为世人增福,不然就会破法。破产不过生计没有着落;破法即人天眼暗,众生失去归依,罪过就大了。
四、当思少量知足。钱物用於弘法利生,多多益善;用於自身消费,自当少量知足。若对钱物有贪取心、蓄积心、盘算心,就背上了深重的烦恼。有人说:才出家时,身上只要有一点点钱,就觉得很足够了,所以身心轻利;後来时间久了,不知不觉信众的供养也多了,反而觉得不够,希望更多,远不如初出家时身心安乐。真人实语,现身说法,真是值得警惕啊!
听读讲写——弘法必需
只要是出家人,就有被信众问法的因缘,因此除了一般敲、打、唱、念技能,要注重培养听、读、讲、写的弘法能力。
听:有缘教法,乐闻不厌,善能监别精粗真伪。
读:能慧眼见真,掌握所读经法的核心要点。
讲:能用语言清晰地表达思想,解释法义。
写:能用文字清晰地表达思想,解释法义。
念佛四句
一、坚定念佛的信仰
二、养成念佛的习惯
三、增长念佛的法喜
四、光大念佛的慈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