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唯标念佛,不标持戒
我们是专修净土法门、弘扬阿弥陀佛的救度、专修念佛的团体。但是这个法门,释迦牟尼佛在经中说是「难说之法」「难信之法」。这个难说难信,其中也体现在如何对待戒律,以及分寸的把握。关於这一点,往往有内、外两方面的质疑。
外部的质疑,所谓外部是指不是修学净土法门的,一般有这麽几点:
1.「你们专修念佛、专弘念佛,这也不错,可是如果能够提倡戒律的话,那就更圆满了。你们怎麽不提倡戒律呢?」
2.「他们就讲念佛,他们是反对持戒的?」
3.「他们提倡不持戒?」
内部方面,所谓内部,就是自认为在修学念佛法门,其实也没有正确理解。也有几点:
1.如何对待持戒,心中还没有明朗。
2.对要不要持戒,也在疑惑、摇摆当中。
3.「哎呀,反正是罪恶生死凡夫,戒我是持不来的。」「我是罪恶凡夫,如果叫我持戒、自我约束、谨慎三业,这个不是太自力了吗?这个不是对阿弥陀佛救度没信心了吗?」这些想法都是不正确的。
先就外界的质疑进行说明。我们这个团体,并不是反对持戒,也不是提倡不持戒;如果有这种观念那就不是基本的佛法了,不是正知正见。我们是专修念佛,标榜的是念佛,不标榜持戒。
标榜是什麽意思呢?标就是一个标志,榜就是对外张榜、告示。也就是说,我们举的旗帜就一块——「一向专念南无阿弥陀佛」,这是我们所标榜的。我们不举持戒这块旗帜,但并不是反对甚至说鼓励不持戒。这之间是有分寸和区别的。
为什麽不标榜持戒呢?有以下六点。
第一,为了宗旨鲜明,不混淆。
每一个宗派要度化众生,只能有一块旗帜,这个旗帜必须鲜明,这样,顺化的众生才能够专心不二地跟随。比如禅宗,他就标榜教外别传、不立文字,以这个作为标榜,相应根机的人才可以得到究竟法的利益。净土宗标榜一向专念,这是为了让我们的宗旨鲜明。如果举两块旗帜,那到底你要说什麽?如果没有智慧,讲的人讲不圆,听的人也听不懂。
第二,为了普摄群机,无遗漏故。
念佛的法门,出家、在家,有受戒、没受戒,持戒清净、持戒不清净,甚至是行善、造恶,人道众生还是三恶道众生,通通都在阿弥陀佛的救度范围之内。所以,为了普摄群机,没有遗漏,就不单提一方。如果我们提说要持戒,那麽很多做不到的就会说:「那我能不能念佛?」既然持戒的与不能持戒的,受戒的与没有受戒的,出家的与在家的,甚至人道的与畜生道的都可以念佛得度生死,念佛是一个「最大公约数」,所以,我们就不特别标榜持戒念佛、禅定念佛,或者读诵大乘经典念佛,这样就可以普摄群机。
如果你说某一方面,那就可能摄机不普及。比如有人喜欢坐禅,他讲「坐禅念佛」,那不能盘腿、不能坐的就会觉得无分了;有人喜欢读诵大乘经典,他就说诵经很重要,讲「诵经念佛」,那不识字的人就退却了;有的人很看重戒律,他又说「持戒念佛」,那不能持戒的人就觉得我无分了。念佛人人都可以,也都应该来念佛,这是一个普法、共法。
第三,为了一向专念,不杂行故。
如果我们在念佛之外标榜另外的旗帜,或许大家会觉得,专修念佛是不是往生不定呢?是不是一定要以戒律的功德才更方便我们往生呢?那样的话就破了一向专念的宗旨,甚至有可能落入杂行杂修,反而往生不定。
第四,救度下机,显大悲故。
净土法门本来是为救度那些无有力量的人。如果是有能力持守戒定慧三学、六度的人,他自然可以以三学六度解脱生死轮回。所以印光大师说净土法门是「特别法门」,是为不能修学三学六度的众生,特别开显的法门。这些人持戒没有办法,做不到,那佛法当中有没有办法救度这些众生?有,就是净土念佛法门。就像《观经》下品的众生,下品下生、下品中生、下品上生,三福修不来,六度谈不上,定善观更不用说,对於这样的众生,又是到临终了,有没有办法救度他?有,那就是念南无阿弥陀佛。所以净土法门摄救的对象,虽说三根普被,但主要是为了救度凡夫,特别是凡夫当中三学无分、六度不可能修持的下劣、卑劣的根机,是为了救度这样的人而特别开显的救度法门。所以是救度下机,显示弥陀的大悲。正如善导大师所说「诸佛大悲於苦者」,这是佛的大悲、特别怜愍。
第五,自知惭愧,不轻戏故。
我们说哪一个法,要有说这个法的资格。我们知道自己是一个罪恶生死凡夫,没有这样那样的能力,做不来也做不到,没有这个资格和身分来说,那麽就让那些有资格、有身分的人说。比如谈禅,你谈能行吗?你没有开悟你教别人,「我指导你怎麽开悟」,这样你就把佛法变为戏论;禅是非常高胜的,如果你够资格,你就可以开班授课带学生。我不够资格,那禅就不要讲了;讲天台够不够资格,我也不够资格;那戒律够不够资格,也不够资格;讲念佛,讲念佛还是够资格的。
讲念佛怎麽够资格?念佛法门是救度的法门,任何人只要念阿弥陀佛,决定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就像看病一样,我当医生不够资格,当病人还是合格的——自己病得太差劲了,没有力量,只有靠医生来治。这个医生治好我了,我就可以给你推荐,某某医生治得不错。我们不过是自己被救,然後推荐人家说,这个念佛法门可以救度一切,像我们这样罪业深重也可以得救;这个就无所谓资格不资格。
所以戒律这一方面,我们不说,不是在贬低,反而是在赞叹。我们是一种特别的赞叹,行为赞叹。因为佛法很尊贵,戒律它太高了,我们只有低低地,在旁边默默地惭愧,不敢轻易发表意见,也不敢轻率、戏论地来说。要说就要郑重,要说就要力行。所以我们是常怀惭愧,不敢轻易、轻率地来说,我们对戒律是一种尊重和赞叹,这是我们的态度。
第六,让他贤者,共成化故。
佛教,不要说现在末法时代,即使隋唐八大宗派兴盛时期,也各主一门。祖师即使有讲其他法门的资格和能力,也不标榜。像善导大师,持戒很精严,他目不看女人,比戒律要求得还严很多,但是善导大师标榜的旗帜也是专门讲念佛。他没有标榜戒律,即使做得到也没有说,何况我们这样的人,那就不要说了。「让他贤者」,让其他有贤能的人——比如戒律当中,道宣律师持戒精严,而且在这方面有专长、有使命、有责任,他是专家,是贤德——让他来说比我们说的好,这样大家共成一化。
要度化末法时代这样的众生,更要把你专精的这一个法门弘扬彻底,这样众生就能随着他的因缘,他的根机好乐,能有他的方向。就像现代产业分工,每个团体专攻一门,来推动整个社会向前发展。
以上六点,前面四点是就众生的立场来说,第五点是就我们自己的根机立场,第六点是就大家分工配合,共成释迦牟尼佛的教化来说的。
以上是对外部来说明我们的立场。那就内部来说,我们对戒律到底以什麽样的态度来做呢?上人有一篇《净土宗的戒律观》,我觉得非常好。里面说到了五点:
第一,持戒不依戒;第二,持戒之精神;第三,戒如照妖镜;第四,往生(念佛)胜持戒;第五、贤能非戒腊。
大家可以去看上人的这篇开示,看完之後多多思维,应该是非常受用的。
(2013年11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