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弘愿寺记

  1. 写弘愿寺
  2. 弘愿寺〈赞佛偈〉说明
  3. 来迎殿本尊阿弥陀佛简介
  4. 来迎殿「殿名、本尊、化佛、圣众」释义
  5. 弘愿寺「寺名、匾额、楹联」释义
  6. 弘愿寺奠基法会致辞
  7. 弘愿寺缘起

贰、净土宗义

  1. 佛名为体
  2. 六根通说救度法
  3. 《大经》五文举要
  4. 净土宗十五祖界说
  5. 宗的逻辑
  6. 靠我即死,靠佛即活——净土宗「机法二种深信」释
  7. 净土宗义概说
  8. 中国净土宗第一人 ——略论昙鸾大师对净土宗的贡献
  9. 略论末法净土与诸宗的关系
  10. 王本愿五喻 --第十八愿与四十八愿的关系
  11. 「乃至一念即得无上大利功德」 与 「念念称名、奉行戒善」之关系
  12. 《观经》三行门
  13. 《观经》法门概要
  14. 论「胎生」与「化生」 ——兼答莲友问
  15. 关於报土、九品、胎生
  16. 〈净土宗之特色〉导读
  17. 《善导大师语录》导读
  18. 什麽是清净心
  19. 弥陀本愿初探
  20. 净土八高僧简介
  21. 略解集
  22. 「第十八愿」引释指要
  23. 净土宗教章释(一)
  24. 略论净土之开宗

参、专文

  1. 净宗法师出家前的证境
  2. 净宗法师出家的意志
  3. 母亲的懿德与果报
  4. 人生的重心
  5. 凡夫出离之佛
  6. 弥陀名号超诸佛
  7. 实相为体与名号为体
  8. 信心即清净心
  9. 《念佛人六不四平》讲记
  10. 极乐航班 免费送票
  11. 〈一枚起请文〉释
  12. 我们念佛的时候佛知道吗?
  13. 如何从佛法来看待和应对当下疫情
  14. 念佛人遇事四观
  15. 劝念佛,哪来时间发脾气?
  16. 《无量寿经大意》序
  17. 迷信与信迷
  18. 正依经典之意义
  19. 越文「善导大师净土思想系列着作」前言
  20. 当代弘扬净土宗之难与易
  21. 什麽是净土宗?
  22. 本尊阿弥陀佛安奉文疏
  23. 阿弥陀佛的救度
  24. 善导大师净土思想与日本真宗的区别
  25. 《净土宗宗旨法语》前言
  26. 念佛人能在莲友圈里做生意吗?
  27. 谈佛教的历史、现状与未来
  28. 介绍英文版《念佛感应录》
  29. 五台山续讲《往生论注》祈愿疏
  30. 中国佛教的危机与希望
  31. 探讨当代佛教革新之路
  32. 念佛绝思绝议
  33. 《净土宗圣教集》前言
  34. 念经 念咒 念佛
  35. 佛心爱语(一)
  36. 第十八愿 「乃至十念」辩义
  37. 如何应对道场中的人事烦恼(下)
  38. 如何应对道场中的人事烦恼(上)
  39. 略谈中国佛教的「宗」
  40. 示宗圆及诸学子
  41. 做事与念佛
  42. 给人接受
  43. 做己贵人
  44. 佛教靠我
  45. 透视人间佛教
  46. 略谈人间佛教
  47. 爱国爱教 导归莲池
  48. 《触光柔软》前言
  49. 为寺院买菜
  50. 关於念佛感应
  51. 默念与口称
  52. 为弥陀尽形寿
  53. 念佛妈妈,越老越值钱
  54. 念佛人自律规范
  55. 浴佛节忆释尊出世本怀
  56. 「慈溪居士林」赞颂辞
  57. 二○○九年秋剃度劝勉
  58. 「净土宗法脉字号」之意义
  59. 听闻善导大师思想的几种反应
  60. 净土宗要文及背诵方法
  61. 净宗法义学习的心态与次第
  62. 净土法门的人间佛教观
  63. 净嵩法师的净土法缘
  64. 回归善导,德化众生

肆、短文

  1. 因缘成事
  2. 我的烦恼很宝贵
  3. 「请易」
  4. 效仿韦提希夫人心路历程
  5. 「传佛悲化,普劝有缘」之「劝」意
  6. 苦,向佛倾诉;路,归向净土
  7. 18岁=48岁=88岁?
  8. 面向弥陀
  9. 弥陀如何为我,我便如何为人
  10. 信顺佛名号
  11. 易行与难信
  12. 学而知愚
  13. 躺着成佛
  14. 我们都是有情人
  15. 平等与远近(亲疏)
  16. 念佛不垢不净
  17. 心柔软了,到哪里都不会有障碍
  18. 慈悲与救度
  19. 专住卑下观,莫发憍慢心
  20. 还愚痴生极乐
  21. 归命弥陀 寿同无量
  22. 管道之外无水电 本愿之外无摄取
  23. 什麽是真实之忏悔?
  24. 善护这颗心
  25. 称名之外 不用我心
  26. 田翁烂醉身如舞,两个儿童策上船
  27. 荷花娇欲语
  28. 念念相续 已是临终
  29. 弥陀备下聘礼 只待我等点头
  30. 人散後,一钩新月天如水
  31. 净土法门第一课——写检讨书
  32. 念佛不要等明天
  33. 念佛人即是善男子
  34. 凡夫一称名 诸佛齐赞叹
  35. 孤独是人的宿命
  36. 念佛不是特权
  37. 净土门的「开悟」因缘——苦
  38. 怎样跟佛相应?
  39. 南无就是要归命
  40. 念佛人是真正的「贵族」
  41. 春日游 杏花吹满头
  42. 流光容易把人抛
  43. 真话与假话
  44. 成与不成
  45. 你本来就是极乐世界的人
  46. 如何断烦恼?只需一招釜底抽薪
  47. 最好的报恩
  48. 青山不识我姓氏,我亦不识青山名
  49. 春水船如天上坐
  50. 《涅盘经》说了七种人,看看你属於哪一种
  51. 阿弥陀佛的无碍光是怎麽照摄我们的?
  52. 唯有君家老松树,春风来似未曾来
  53. 你真会开玩笑
  54. 满眼儿孙身外事,闲梳白发对斜阳
  55. 野渡无人舟自横
  56. 蜻蜓倒挂蜂儿窘,催唤山童为解围
  57. 今宵不忍圆
  58. 学会退
  59. 山涧清且浅
  60. 只要佛号念到底,道理不懂没关系
  61. 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
  62. 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
  63. 和无不善
  64. 话数与气数
  65. 阎王与我的旅程
  66. 耳顺
  67. 弥陀赐我出其不意的欣喜
  68. 慎言
  69. 事事经心皆伟大
  70. 一叶知秋
  71. 佛号免死牌 一生永不摘
  72. 泰国少年足球队获救的背後
  73. 事实与解释
  74. 点点滴滴都是业 心心念念生净土
  75. 「楷定古今」的善导大师,到底楷定的是哪些人?
  76. 恨最伤心
  77. 你真的没时间念佛吗?
  78. 念一句阿弥陀佛,等於念一遍《大藏经》
  79. 没人关心对错
  80. 多余的担心
  81. 往生的诀窍
  82. 慢,才是好心情
  83. 略谈佛教的世界观与人生观
  84. 活得好与死得好
  85. 我们为什麽会念阿弥陀佛
  86. 「业风」一吹,你我降世
  87. 无条件的爱 在呼唤你
  88. 名号气血
  89. 请可怜可怜那柔嫩的心
  90. 你还在纠结「信愿行」吗?
  91. 什麽是阿弥陀佛的安排
  92. 做一个无公害的人
  93. 信佛没有理由
  94. 想到.说到.做到
  95. 老司机是阿弥陀佛
  96. 泥碗也能盛甘泉
  97. 从娑婆世界到达极乐世界的桥
  98. 糖衣妙药傻傻分不清楚
  99. 十字架的阿弥陀佛
  100. 来自极乐世界的家书 你读懂了吗
  101. 说信心
  102. 收音机
  103. 修行与选票
  104. 「专复专」即「一心不乱」
  105. 微笑,永不失业
  106. 凡夫虚假 弥陀真实
  107. 净土宗行人怎样安心
  108. 说算命
  109. 莫理妄念草,但守名号莲
  110. 临终念的一句佛才管用?那你就错了!
  111. 首富
  112. 阿弥陀佛的手机
  113. 当爱走过
  114. 爱的短语
  115. 爱的道路是悠闲的
  116. 用爱的眼睛看世界
  117. 爱的特性
  118. 有爱便有一切
  119. 爱是真正的领导力
  120. 以不变应万变
  121. 私底下发牢骚可以吗?
  122. 既不辛苦也不忙
  123. 我们都是有情人
  124. 如何看待专求往生与现世利益?
  125. 雪地潜逃
  126. 读慧净法师〈为新戒弟子开示〉有感
  127. 阿弥陀佛画了一个大大的圆
  128. 念佛人切勿「自局其分」
  129. 念佛圆超万法
  130. 大海与微滴
  131. 都是阿弥陀佛
  132. 何等众生应愿生?
  133. 凡夫五笔
  134. 为何唯标念佛,不标持戒
  135. 善导大师判要门与弘愿
  136. 道绰大师之圣净比较
  137. 逃避
  138. 给病重老居士的一封信
  139. 狡猾的「我」
  140. 望佛本愿
  141. 往生全靠佛力
  142. 「阿弥陀佛饶了我」的故事
  143. 净土法门易行五喻
  144. 我们是什麽样的根机
  145. 三对照
  146. 「自然之所牵」之义
  147. 念佛与感觉
  148. 舍己归佛
  149. 心的活眼
  150. 话缘
  151. 谈心
  152. 放下
  153. 说苦
  154. 说 谦
  155. 家中有爱
  156. 凡事无碍
  157. 松子与松仁
  158. 不计较
  159. 念佛四两拔千斤
  160. 吃瓜与听法
  161. 讲 法
  162. 不生气
  163. 耐 烦
  164. 寄语佛能、佛量
  165. 待人宜宽
  166. 心灵病毒
  167. 心的对接
  168. 知了的逻辑
  169. 镜 子
  170. 慈悲由近及远
  171. 赠佛月
  172. 唯爱能补心
  173. 心是总驾驶
  174. 建寺与修行
  175. 飞机与汽车
  176. 不可比
  177. 最可惜
  178. 因果在心
  179. 一切事当做不当做之标准
  180. 善恶无性
  181. 心能转人
  182. 欲开口 先问心
  183. 是对是错
  184. 土地与心地
  185. 最 後
  186. 修行人当如树
  187. 一叶之舟
  188. 疯话成真
  189. 心的运载
  190. 飞机上念佛
  191. 导 航
  192. 迷 航
  193. 忍辱波罗蜜
  194. 利 害
  195. 慈悲走遍天下
  196. 多些慈悲 少些道理
  197. 出家须发三心
  198. 三种父母三种孝
  199. 天地有三子
  200. 一俊遮百丑
  201. 花 树 人
  202. 阿弥陀佛与吝啬鬼
  203. 念佛不垢不净
  204. 念佛人是莲花
  205. 莲花一样的朋友
  206. 道场以无事为兴隆
  207. 念佛道场的人际关系
  208. 大和尚与小和尚
  209. 归去来
  210. 人生快乐度
  211. 最累者虚名
  212. 不敢入俗
  213. 自题
  214. 居山杂记之二
  215. 佛法与感情
  216. 大殿里可以照相吗
  217. 看病四法
  218. 人的尺与佛的尺  
  219. 得金失金喻
  220. 念佛往生——佛与我的分工
  221. 「念佛往生」的不同解读
净土宗
净宗法师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净宗法师 > 文章
top

文章

如何应对道场中的人事烦恼(上)

       南无阿弥陀佛,今晚座谈的题目是:如何应对道场中的人事烦恼。写了一篇简单的条文,很简单,大家都看得懂。我也不按这个讲了,就跟大家随便说说。

 

       我本人出家也将近二十年了,住过道场,也建立了自己的道场,也观察过别的道场和其他念佛的团体,看到一些道场、团体往往被人事烦恼所纠缠,成为一个问题。

 

       那麽个人如果遇到这样的问题怎麽办呢?当然不快乐也不能安住。在团体中,就会产生负面的效果。我们大家在座的会不会也有这方面的困扰?

 

       一般遇到人事烦恼,心里就很不快乐,主要有两种情况:

 

       第一种,就是责怪这个道场怎麽这样啊!一般人都不会反观自己,认为都是人家的错,认为整个道场都不好。人遇到事情,他往往就觉得,是谁对他不好,甚至有时候战火蔓延,觉得别人都对他不好。如果领导再说句话,就觉得领导也袒护别人,这个团体没法待了——「我抱着一腔热情来。你看,这里一点也不公正!」这就是缺乏回光反照的能力,不知道自己的过错,他需要人家来赞成他说「对方就是不好」,他就觉得自己正确,快活了,高兴了。如果人家来说:「要看对方也有长处啊,我们自己反省一下哪里有什麽不足。」这话他不愿意听,首先怪罪对方,看不到自己的过错。

 

       第二种,就是有一种人,他也知道自己不对,但是他不知道怎麽应对:「我知道我不对,可是改正不了,那我走吧。」采取三十六计最上一计——一走了之的办法,这样在团体中也待不住。

 

       这第二种要比第一种好一些。第一种人有很大的破坏力:他在道场里像个泥鳅一样到处窜,专找那些跟他「志同道合」、同样见解的人,如此这个团体会分裂、分化;再一个,他在团体里会到处讲,讲许多话,因为感到不平啊,觉得自己正确,这麽受不白之冤,人家对他不理解,他就有不平的情绪;另外呢,他告别团体之後也不是心平气和、公正客观的,他在外面也会说:「那个地方看着很清静,其实不咋地,我待了三五年,我还不知道吗?!」他这样的话一讲,人家一听就觉得:对对对,他在那待那麽长时间,说的话想必是不错的。这个杀伤力特别大,而且他也完全认识不到自己的过错。第二种情况好一些,出去之後他不会乱讲,因为他知道是自己有所不足。

 

       所以我们佛门里讲,知见特别重要。「宁可破戒,不可破见」,破戒是自己做不到,他对戒律有违反,但是他在知见上是正确的。我们念佛人,作为佛弟子,首先要建立一个基本的观念与知见,那就是:只要起了烦恼,就一定是自己的错,绝对不是人家的错误,这样就百分之百没有问题。

 

       我们心里起烦恼了,不愉快了,这个过错在哪里——在自己身上!肯定是自己错了。我们是怎麽错的,有没有能力改,那是另外一回事。首先要知道是自己错了,没错你怎麽会在那烦恼,睡不着觉呢?如果你真的跟真理到一起了,圣人无梦,圣人没有睡不着觉的,正确就是得理啊,内心很坦荡,和真理合一,怎麽会睡不着觉呢?怎麽会高血压,怎麽会起烦恼呢?怎麽会跟人家过不去?所以,首先要肯定是自己的错。

 

       佛门里说:自己的责任自己承担,因为不会有任何人造成你的痛苦。我们所谓的烦恼、痛苦,本质都是自己造成的,是我们自己所感召的。因为我们喜欢找是非,所以就有人家评论我们的是非;因为我们老是冤枉人,所以人家也老是冤枉我们。你种什麽因,才得什麽果,绝对不会是人家造成的。「就是他造成我这麽痛苦」——如果有这种观点,就不是一个真正的佛教徒,至少不是一个持正知正见的佛教徒。

 

       当然确实要承认,认错是比较痛苦的。承认自己不对,一般人没有这种勇气,也不愿意这样承认。可是我们既然学佛,就是要用佛的知见,来端正自己的知见,来建立正确的知见。至於能不能改正,改正到什麽程度,那是第二步。有了正确的知见之後,我们绝对会不断进步的!我们每一次心里起了情绪、烦恼,马上想到:「我错了!」,这样就会在无形中渐渐改变。抱着这样的知见,来看祖师大德的开示,看佛的经教语录,看善知识对我们的讲解、开示以及一些同参道友对我们的安慰开导,都会入心,不会产生对立,这样心境就会提高了。这是一个基本的认识。

 

       就我个人来讲呢,也可能我这个人在这方面「老油条」一点,反正是老油条了,已经在油锅里炸得焦了,无所谓了,这是一个方面。再一个,我的个性也强势一点,很可能把对方给冲撞了自己都没感觉到,这麽多年,可能有不少人被我无形中打回去了,自己还不知道。今天就在此,当着你们大众的面,对你们中间过去伤到的人和没有伤的人一道忏悔,因为我个人在这方面感觉比较迟钝。

 

       另外呢,也是因为自己发了一点小小的愿心。人有了愿心以後,就会有责任感和使命感,就不再会为那些鸡毛蒜皮的事情产生什麽烦恼。因为这个愿心是佛法所引导的愿心,我们就站到了比较高的立场上。就像登山,你顺着这个山道走,路上有很多棘荆丛林,那些刺一定会挂着你的衣服,因为你在那里面走嘛;如果你坐飞机走,它再怎麽样也不会挂着你。这是什麽意思呢?你的心如果在一定的高度,那麽这些具体的、小小的人事纠纷就不会障碍你,因为根本就不是一个层面的问题,它对你完全没有障碍。

 

       我们了解弥陀的慈悲,弘扬这个法门,弘扬弥陀的救度,我们做点点滴滴的事,是给阿弥陀佛做的。在这个立场上,你怎麽会降下来说:「某某人讲这个话,就是他对我不好。」不会有这种想法。所以我觉得,如果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还是我们的立场要高,心量要宽,愿心要大。我们找准要点——我们是为弥陀做事,一切看弥陀的脸色,一切听弥陀的声音,一向专念阿弥陀佛,感念弥陀的恩德!这是站在佛这一方面。

 

       那麽站在众生这一方面呢,和佛那一面也是一致的。因为我们得到了佛法的利益,就要利益众生,就要把好处给众生。众生是我们的历劫父母——如果有这样的心念贯彻在我们的心中,那跟人家发生了矛盾,我们就会不好意思,本来都要给人家好处的,怎麽会去与之计较呢?这样自然不会跟人有矛盾、冲突,不会认为都是别人不好,也就不会跟人产生对立。

 

       当然,这也是要我们深入法义。慈悲心要广大,也是要一步步地来。上人在这一方面就非常淳和,他时刻把众生放在前面。我们果然能视众生如儿女,如父母,本来就要给别人好处了,给人讲一两句也就无所谓了。比如说,两人抢凳子,就要吵起来了,他一想:「哎呀!我正是准备给人让凳子的,还让你开口讲,太不好意思了!因为你是我父母,我本来就要把凳子给你坐,你不提醒,我都忘记了。」他本来就想把凳子让给人家坐,那人家说出来了,那不刚好吗?我想,如果所有的事情都能这样,那就自然不会有人事纠纷烦恼了。

 

       其实在宗风俗谛里面,任何一条去贯彻落实,也都是相通的。如果我们站不到这样的高度,比如说有一个广大的愿心,可能有些人还提不到这个高度,那怎麽办呢?我们还有一个方法,可以讲是诀窍——那就是不计较。

 

       「不计较」这三个字啊,是非常妙的。我第一次听上人说:「多一分计较,就多一分苦恼;少一分计较,就多一分自在。」我听了特别受用。一切的苦恼从计较而生,特别是人和人之间打交道,你不计较,他怎麽讲都可以,不就行了吗?

 

       我小时候听到母亲说的一句话,对我的影响真的是一辈子的,现在才知道是《增广贤文》里面的一句话。她说:「来说是非者,即是是非人!」。就是说,如果有人来到你的面前来说是非,说张家长、李家短,说谁好、谁不好,这个人就是搞是非的人,我们就不要听他的。

 

       如果我们心中有不平,出去到处讲是非,是不是也是是非人呢?我们要是被别人说是搞是非的人,心中都不服气,但其实要做到没有是非,还是不容易的。可以讲,我们或多或少都是是非人。心中没有是非的人,听到是非,在他心中自然就消音了!他的心是一个消音器,是非一来到他这就吸收掉了,他绝对不可能再去转播的。

 

       佛陀成佛的时候,魔王来考验、干扰佛陀。魔就对佛陀放射毒箭。这些箭一靠近释迦摩尼佛都变成了莲花,纷纷坠落。很多人认为这只是故事。其实这个是必然的,不是故事。这是佛陀的威德、慈悲,自然产生的感应。

 

       不要讲佛陀,就是一些德行非常好的修行人,像上人,不管听到诽谤、侮辱的话,还是恭敬的话,他的心始终是慈爱的,是怜悯对方的。别人的话不可能伤害到他,他只会善意地理解、体贴对方,来化解问题。有毒的信息来了之後,就如同变成朵朵莲花坠落下来,这是必然的。一般人就吸收了,中箭了,拔不出来了,因为他没有这种慈爱的心量。所以,魔王不可能伤害到佛陀,就像光一样——黑暗扑过来,光自然就把它化解了。如果你有一颗慈爱、柔软、利益众生的心,对方不管怎麽样来,你都能够把他化掉。

 

       如果我们化不掉,最起码能空得掉,过去了就完了;如果空不掉,就要躲得掉。如果化不掉,又空不掉,还躲不掉,对方来一句批评的语言,你马上顶回去,这是自己充当靶子。这样你来我往,无穷无尽,是非就没完没了,没办法收拾了。

 

       所以这个「不计较」非常非常的好!俗话说:「三天不开口,神仙难下手」,只要你不计较,谁拿你也没办法。

 

       好计较的人,如果有人跟你结了仇,他想让你跳就能让你跳,想让你笑就能让你笑,你就成了他手上的一个木偶,你还觉得自己了不起。因为他说一句话,马上你就要计较了,就要蹦了,要跳了,你不就是木偶吗?这样的人就是没有主见。

 

       不计较就是听到什麽话都不计较。为什麽不计较呢?因为说话的是别人,他有权说话,舌头长在人家嘴里,还能要人家不开口吗?这是最起码的。现在讲言论自由,他要怎麽讲话,这是他的事,他怎麽讲都行。他不过是用了你的名字,讲了一句话而已,他要讲就讲吧——这样你就不计较了。

 

       有个公案,昔日寒山问拾得:「世间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恶我、骗我,如何处治乎?」拾得云:「只是忍他、让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几年你且看他。」唐朝布袋和尚念偈道:「有人骂老拙,老拙只说好;有人打老拙,老拙自睡倒;涕唾在面上,随他自乾了,我也省力气,他也无烦恼。」「就是说,你要骂我,我跟着你一道骂;你要打我一拳,我自己躺到地上;你要吐我唾沫,我让它自己乾,我也省了事,他也少烦恼。我掏一个洗手巾擦一下,我还多费事,他还起烦恼,这就是不计较。

 

       「不计较」是在团体里面生存和自我保护的最佳妙方。很多人在团体里住着伤痕累累,这是别人的原因吗?有的人会认为是别人的原因,其实站在佛法立场上,都是自己的原因。那麽用什麽办法可以保护自己呢?就是不计较,任对方怎麽说,「哈哈」一笑了之。

 

       在我们这个团体里面,有很多人是不计较的。不计较,人就过得自在。谁说什麽,你浅浅一笑,不计较,事情不就过去了吗。要心宽,心一宽你就不计较了,心宽天地宽,天地有多宽就看你心有多宽。

 

       人在团体当中生存要有招数,也就是人际交往的招数,有主动与被动的招数。不计较是被动的,是躲过去;主动的招数就是利他,这是主动出击,主动地去利益别人。可能我们还难以做利他的事,那你一片春风就好了,最起码是不计较。

 

       如果说平辈的之间计较,还情有可原,因为他们都是工作同事。这就看谁聪明了——不计较的人很聪明,计较的人当然不聪明,自己伤害了自己。还有做执事的,做领导的,做当家的,做师父的,就更不能计较了。就像做父母的会跟孩子计较吗?父母只有一片心要照顾他,不仅不计较,还要去安慰他。所以做当家的不容易,当家的不能计较,他一计较,他的身分就失掉了。人家说:「哎呀,你当家的怎麽能跟我计较?我可以计较你,你就不应该计较我。」那当家的只好说:「对对对,是应该这样的。」这样他得到的好处是心量扩大,福报增长了。好像也有「坏处」,就是他没有资格计较,什麽事情都要吞下去。

 

       我们这些执事们、法师们、老参们,我们应该主动地、自觉地、心甘情愿地做扫把、畚箕和垃圾桶。因为道场里面人事比较多,作为工作人员,或者历练还不够,或者年龄小,他站在自己这个高度和角度,考虑问题有一定局限性,他就会有一些负面的情绪和牢骚,这些就好像是团体里面的垃圾。

 

       道场如果不扫会很脏,房间都要打扫,那麽身体也要打扫。我听说身体里有类细胞是专门清除体内垃圾的,不然的话,身体就会很脏;老了就不行了,体内的环卫工人——清理体内垃圾的细胞们老了,干不动了,能量不足了,所以老年斑就出来了。团体也需要有清洁工。

 

       信众也要体谅师父、执事和当家,他们就是扫垃圾的,什麽话他们都要听着,他们得有量。如果他也到处发牢骚,那就乱套了,怎麽还能成为一个团体呢?那就家不像家,道场不像道场了。弟子有什麽话,要去跟师父讲,往往是情绪不好的时候,来讲牢骚话,埋怨话。高兴的时候他哪里会来讲,蹦蹦跳跳玩去了。那麽当家师就要发挥观世音菩萨的精神了,就在这听,听他心里的声音;不仅要听,而且也要教会大家打扫内心的垃圾,这也是一个基本功。

 

       当然,扫垃圾扫得再乾净,也不如保持卫生乾净,保持卫生才比较好。我们每一个人保持卫生有多大的难度呢?我们每一个人修行也好,在团体里相处也好,都是很笨的,我们能做多少工作?但都觉得自己很能干。仔细这麽一想啊,其实是连扫地的都不如,就是连基本的卫生习惯都没养成。什麽卫生习惯?就是不随便制造垃圾,不随便乱丢垃圾。这些连孩子都知道,不要随便把纸到处乱丢。我们很多成年人,却连这个基本的概念都没有。我所讲的是心灵垃圾——稍微有一点不愉快,就到处去讲,这等於是把垃圾到处丢。你告诉了谁,就是把垃圾丢到谁的心地上。你丢给我没关系,目前在悟真寺这个地方,我就是大垃圾桶,尽管往这丢,我就尽管收,这是我的工作,是我的职责,没关系。如果你到别的地方丢,你丢一块 ,别人再给你加一块。就是说,你丢完之後,没有好的结果,不是说你丢完之後心里就舒服了,就像回向一样——回向给别人,自己还留着这些负面的语言、情绪。这些个负面的情绪、语言,比瘟疫还有杀伤力,比什麽病菌传播对我们还要有伤害。

 

       所以我们不要养成乱丢垃圾的习惯。最好是不要制造垃圾,然後不要乱丢垃圾。所谓乱丢就是跟别人讲不高兴,不满意,甩脸色,摔盘子,讲一些负面的话,闹情绪。如果在悟真寺这个范围,我天天闹情绪,一个个全部杀伤,没有一个能漏掉——「哎呀!师父怎麽搞的,怎麽回事?」,这多紧张。你们一紧张,对我就有反馈,那能好吗?好不了。

 

       我们每一个部门的负责人,就应该把阳光、乐观向上的情绪带给大家。有些成员多少有点不足,要及时给予安慰、疏导。所以有句话说:「主妇的微笑是家庭的光明。」主妇就是一个家里面做主的,就是家庭的妈妈,她有笑容,整个家里面就有光明。这句话讲得非常生动、形象。每一个部门的负责人就是这个部门的「主妇」,我也算是「主妇」之一,宗报法师也是「主妇」,带殿堂的宗圆法师也是「主妇」,发行部等各个部门的也都有「主妇」。如果我们都有一个和蔼、温暖、有笑意的面孔,就能带来光明;如果整天吊着一个苦瓜脸,那就阴了,就像如果阳光明媚,我们就说是好天;如果天很阴,雾气沉沉的,当然就不好了。(待续)

分享到
中华净土宗协会
净土宗文教基金会

11059台北市信义路五段150巷22弄41号
电话:02-8789-4818
传真:02-8780-7050
E-mail:amt@plb.tw

護 持 捐 款

● 郵局劃撥
戶 名:社團法人中華淨土宗協會
帳 號:50230511

● 銀行匯款
一、一般及ATM:
銀行名稱:台北富邦銀行莊敬分行
銀行代號:012
戶 名:社團法人中華淨土宗協會
帳 號:00461102022480
註:匯款/轉帳成功後,敬請來電告知捐
款人資料,以便開立收據。
電話:02-8789-4818

二、國外匯款:
Bank Name:
TAIPEI FUBON COMMERCIAL BANK CO.,LTD.
JUANGJING BRANCH
Bank Address:
NO.286, JUANGJING ROAD, TAIPEI CITY,
TAIWAN, R.O.C.
Tel:002-886-2-2722-6206
Fax:002-886-2-2720-6967
Swift Code:TPBKTWTP
Account(A/C):00461102022480
Name:Chinese Pure Land Buddhist Associ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