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易」
是故若诸佛所说有易行道,疾得至阿惟越致地方便者,愿为说之。(《易行品》)
「若诸佛所说有易行道」,「若」字显示不定,就是说问的人也不清楚,但是他希望有个易行道。到底有没有?如果没有怎麽办?那就没办法了;如果有,「诸佛所说有易行道」,「疾得至阿惟越致地方便者,愿为说之」。
这个易行道,说了三个词:一个是「疾」,疾就是快;一个是「得至」;一个是「方便」。这三个词是和前面相对应的:前面说「久乃可得」,这里说「疾」,「我不要那麽长久,要快一点」;到底快到什麽程度?第二说「得至」,前面说「或堕声闻、辟支佛地」,那不行,「要保证我肯定能到达阿惟越致地」;第三说「方便」,方便是针对前面的「行诸难行」,「我不要诸难行,我要有方便的」。这三个词虽然在一句话中,但是和前面有番对关系。
「愿为说之」,如果这样的话,你就跟我说。
这里易行道的具体内容虽然还没有展现出来,但如果跟前面难行道相比的话,它必须是不艰难的,必须是不需要长久时间的,必须是没有堕落风险的,必须是能方便到达不退转地的。
这个问题,我们在心中有没有问出来啊?一个人在修行,如果没有问到这样的问题,底下就不要说了。如果能问到这样的问题,这个人就可以得救了。往往有的人在佛门里待了多少年,很艰苦地用功修行,心里总是隐隐约约有一个问题:「这太难了!到底有没有易行道呢?」只要真正有心求道,这个问题是万人共通的。
对一个无常观很深的人说多少生多少世以後能得解脱,他就会觉得这要等到什麽时候!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何况说几万劫之後。如果这个人罪恶感很深,就会说:「这个我达不到,很难啊,一堕落就不得了!」这样的人,一定会在心中自问。
「若诸佛所说有易行道,疾得至阿惟越致地方便者,愿为说之」,「我愿听之啊!」有这样的心,你的根机就开始成熟了。佛菩萨度众生非常善巧,这时候,你一定会遇到这样的法缘;如果遇不到,说明你的根机还没有成熟。
这里这样问,有很大的恩德。这一问也是我们每个人内心的疑问。仔细体会,我们都有这样一个声音,都有这样一个小鼓槌在敲,「咚咚咚」,来叩问。所以「若诸佛所说有易行道,疾得至阿惟越致地方便者,愿为说之」。
一个人如果很骄慢,认为自己很能修行,他会问这个问题吗?根本就问不出来。他会说:「好啊,难行道!我正想大干一场,以显示我挺厉害。修诸难行,有多少?」「八万四千。」「八万四千我可以啊!」「久乃可得!」「没关系啊,我下辈子下辈子还可以修。」这就是无常观不深,罪恶感也不强,这就是比较肯定自我的人。当然,也可能他是这样的根器,但大多数都是对自我用了放大镜。
难行道难到什麽程度?可以把《易行品》前面之三品──《发菩提心品》、《调伏心品》、《阿惟越致相品》看一看,到底难到什麽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