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佛人切勿「自局其分」
昙鸾大师在《往生论注》的最後说:
愚哉,後之学者!闻他力可乘,当生信心,勿自局分也。
「局」和「碍」是一个意思,局碍、局限、障碍。「勿自局分」,不要自己局限自己、自己障碍自己。没有谁来障碍,阿弥陀佛早就尽虚空遍法界无障碍了。
这让我想起在佛林寺放生的一次经历。我们把笼子里的鸟拿到山顶去放生,念完佛,鸟笼盖子一打开,很多鸟都飞出去了,「无障碍」。但有几只呆头鸟,大概是吓坏了,吓糊涂了,在里面就是不出来。
我们把盖口朝下倒,牠们往上面飞;我们往外面赶,牠们往里面飞。门是打开的,没有障碍,牠们就是不能出来,在里面跳来跳去,这不是自我局碍吗?
「三界无安,犹如火宅」,阿弥陀佛六字名号帮我们把门打开了,都是我们自己在这里障碍,「到极乐世界,我哪里有分?我这样的人怎麽能往生?」找了很多理由,「我心不清净,我罪业重,我烦恼深,我妄念多,我功夫不够……」一大堆理由,还以为都很充分:这都是障碍,这叫自我局碍。
所以,障碍往生没有别的,就是「自局其分」,自己局限了自己,认为「我不够资格」,这实在就没办法了。
自局之碍列了四点,这四点就是四个「不」:「不知」「不信」「不愿」「不乘」。佛点头说你行,你非要说「不」;说这四个「不」,那就完了。
「二不知」,「不知如来是实相身,是为物身」。
「三不信」,「信心不淳」「信心不一」「信心不相续」。
「谤不愿生」,诽谤、不愿往生,当然是自我局碍。
「不乘他力」,「闻他力可乘,当生信心」,不乘他力怎麽能够往生?不就自我局碍了吗?
第一点「二不知」就是「盲者不见」。昙鸾大师打的比喻都是有意义的,「譬如日光,周四天下,而盲者不见,非日光不周也」,这个比喻就是「二不知」,不知道「如来是实相身,是为物身」,不就像盲人没有看见一样吗?
後面三点是三种人,虽然心中知道,是观念上的知道,但是他很顽固,知道但不相信。
第一种「信心不淳」「信心不一」「信心不相续」,这种人顽固不顽固?太顽固了!这样的顽固分子很多,跟他讲,他就是不相信。
第二种,更顽固的,他诽谤、不愿往生。「为什麽不愿意往生?」「我就是不愿意往生!」没有办法。上面两种顽固是阳顽固,明显的顽固。
第三种顽固是阴暗的顽固。他也念佛,还念得很多,但就是要靠自力,不乘佛的愿力。他表面上不顽固,里面顽固得很,就像阴湿的木头,硬梆梆的。
三种人,昙鸾大师比喻为「顽石不润」。六字名号的法雨不断地下,不断地淋,不断地滋润他,他一点都不吸收。一说完,法水没有了;说的时候他闷在旁边,表面上被水泡住了,里面一点儿水都没进去,叫「顽石不润」。
碰到这样的人,只有请阎罗王来跟他较较真儿,别人是没办法的。
有人问:「不知」「不信」「不愿」「不乘」,怎麽没有「不行」,怎麽不列一个「不念佛」呢?因为这个问题是对已经称名的人来讲的,称名本身是无碍的,所以就是他本人知不知、信不信、愿不愿、乘不乘佛愿力的问题。
我们对佛所讲的话,不要讲「不」,都要讲「是」,「是!是!是!」阿难就说「如是我闻」。
佛讲话,我们随顺就好了,讲什麽,「是!」「实相身,为物身」,「是!」听得懂、听不懂都说「是」,没听懂也没关系。「念佛一定往生」,「是!」这就好了。
自局之相有很多,刚才我们列了一些。其实这些都不是障碍,只有自局其分才是障碍。
比如,罪业重,是障碍吗?不是障碍。烦恼深,不是障碍;妄念多,不是障碍;心不净,不是障碍;无智慧,不是障碍;不能持戒、不能诵经、不能入定、不能修福慧、难发菩提心、不能破相、很执着、不能断空、不能断淫、不能做到四种清净明诲、念佛念得少、念佛功夫浅、怕临终把握不住正念……所有这一切通通不是障碍。
所以,障碍就在这四方面,「不知」「不信」「不愿」「不乘」,自局其分,才不往生。除了这四个方面,通通不是障碍。这才是「无碍光如来」。
(摘自《往生论注讲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