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名为体
1.《往生论注》判「以佛名号为经体」
「以佛名号为经体」,出自昙鸾大师《往生论注》上卷玄义分,是在解释「无量寿经优婆提舍」的「无量寿」三个字时说明的。
《往生论注》言:
「无量寿」,是安乐净土如来别号。释迦牟尼佛在王舍城及舍卫国,於大众之中说无量寿佛庄严功德,即以佛名号为经体。
佛有通号和别号。通号有十种:如来、应供、等正觉、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别号,比如阿弥陀佛、释迦牟尼佛、药师佛等。无量寿佛,「无量寿」是别号。
释迦牟尼佛在王舍城说的是《无量寿经》和《观无量寿经》,在舍卫国说的是《阿弥陀经》,这三部经都是说无量寿佛的庄严功德。
无量寿佛庄严功德有三种:佛庄严、菩萨庄严、国土庄严,即是正报和依报。这三种庄严皆「以佛名号为经体」。这句话看上去似乎平淡无奇,但是又让人感觉好像别有深义。
佛名号怎麽为经体?整个净土三经,每文每句,都是阿弥陀佛名号功德的体现,所以是名号为体。就是说,这三部经,不管是哪一段文句,展现出来的都是六字名号的功德。
比如判「实相为体」,这部经不论哪一句所讲的都契合实相,七宝池、八功德水、天雨妙花等等,这些不是我们在这个世间想像的样子,讲的都是实相,所谓「第一义谛妙境界相」「相好庄严即法身」。从净土宗的立场来看,不管讲什麽,讲的都是一句「南无阿弥陀佛」,这叫作「名号为体」。好比这张桌子,不论是桌面桌腿、前面後面,都是木头的,以木头为体。
「三经以佛名号为经体」,这句话是非常不容易讲出来的。就凭这一句话,昙鸾大师就可以被顶戴为我们净土宗的大祖师。这句话奠定了净土法门的根本基础,抓住了净土法门的核心、本质,切入要点。一个人凭什麽被称为大祖师?因为在对净土三经教理本质的把握方面,昙鸾大师深具智慧,最早说出这句话,具有相当的分量。这就是超一流的祖师,除了昙鸾大师,没有第二个人说出来。
2.佛名为体出自第十七愿
出第十七愿,咨嗟称名故。
「佛名为体」出自第十七愿「诸佛称扬愿」:
设我得佛,十方世界无量诸佛,不悉咨嗟称我名者,不取正觉。
释迦牟尼佛讲净土三经,固然是他自己成就了正觉所讲,那麽他成正觉得到了什麽?就得到这句南无阿弥陀佛名号。释迦牟尼佛也是顺承了法藏比丘当初发的第十七愿。法藏比丘说「我成佛时,十方诸佛都要赞叹我的名号」,所以释迦牟尼佛顺这一愿,要赞叹阿弥陀佛的名号。怎麽赞叹呢?就是把这句名号广泛地开演,宣说了净土三部经。因此,净土三部经都是从第十七愿展发而来的。而第十七愿说什麽?「咨嗟称我名号」,很显然,净土三部经都是从名号里散发出来的。
就好比一颗香丸,香气向外散发,弥漫在周围,香气的体就是这颗香丸。同理,不管净土三经有多少文句,它的作用、功能、得益,弥漫在周围,它的体就是这句名号。所以,由「十方诸佛咨嗟称我名者」展现出净土三经。当然,佛辩才无碍,可以有更多的赞叹,讲更多的经典,但在此土翻译的专讲西方净土的,只有这三部经。
3.经文即名号功德的展现
每文每句,国土庄严、如来法力、菩萨功德、众生往生,都是阿弥陀佛名号功德的展现。
我们看《观经》下品中生的经文(《净土宗圣教集》696页):
命欲终时,地狱众火一时俱至。遇善知识,以大慈悲,即为赞说阿弥陀佛十力威德,广赞彼佛光明神力,亦赞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此人闻已,除八十亿劫生死之罪。地狱猛火化为清凉风,吹诸天华。华上皆有化佛菩萨,迎接此人。如一念顷,即得往生。
这个下品中生的人,他现在快要命终了,地狱的猛火一时燃烧起来,烧到他的脚板底了。
这时,「遇善知识,以大慈悲,即为赞说阿弥陀佛十力威德」,他乘过去世的善根力,遇到善知识,为他赞说佛的十力、十八不共法等等。
「广赞彼佛光明神力,亦赞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佛有光明神力、五分法身、十力威德等很多的德目。
「此人闻已,除八十亿劫生死之罪。地狱猛火化为清凉风,吹诸天华。华上皆有化佛菩萨,迎接此人。如一念顷,即得往生」,每当读到《观经》下品往生文,我都为这个人感到庆幸,也为自己感到庆幸。这样殊胜庄严,一刹那间天地大翻转,刚才还是「地狱众火一时俱至」;可是听到佛名就「如一念顷,即得往生」,往生成佛了。
我们来看善导大师对这段文的解释。善导大师很慈悲,解释得很细,分成九个小点,我们看前五点:
(一)明罪人命延不久。
解释「命欲终时」。
(二)明狱火来现。
解释「地狱众火一时俱至」。
(三)明正火现时,遇善知识。
解释「遇善知识」。是在什麽时候遇到善知识的呢?在这非常危急的时候,地狱众火烧起来了,正当此时,不早不晚遇到了善知识。
(四)明善人为说弥陀功德。
解释「以大慈悲,即为赞说阿弥陀佛十力威德,广赞彼佛光明神力,亦赞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这些都是赞阿弥陀佛功德的,简略描述。
(五)明罪人既闻弥陀名号,即除罪多劫。
解释「此人闻已,除八十亿劫生死之罪」。
我们来看第四点和第五点。第四点说「善人为说弥陀功德」,第五点说「罪人既闻弥陀名号」,这显示什麽?这显示,赞叹弥陀功德的一大段经文都收缩在阿弥陀佛名号中。所谓「名号为体」,十力威德,光明神力,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无量慈悲、无量光明、无量神通、无量道力、无量誓愿等等,都包含在弥陀名号中。所以,善导大师在这里讲的话稍微换了两个字,将「弥陀功德」换为「弥陀名号」,是有非常大的意义的。
经文中的「此人闻已」,是指闻前面说「弥陀功德」的一大段话。如果善导大师不解释为「闻弥陀名号」,我们很可能会误解,认为这个人是听到善知识给他讲了一大堆道理。如果这样理解,很可能会有众生遗漏在弥陀救度之外,临终开示时也就会讲一大堆。其实讲这麽多,是要显示阿弥陀佛固然有广大的功德,不过,这都在这句名号之内。临终的人听了这麽多开示,也不过是听到一句「南无阿弥陀佛」。这句「南无阿弥陀佛」听到了,信顺,接受,即使其他的都没听到,也都包含在名号之内了。
这就是「名号为体」。
4.体必具用
经以无量光寿名号为体,有摄众生同生净土、同证无量光寿之用。
「实相为体」有它的用,「名号为体」也有它的用。实相为体,能让人证实相、成佛道。名号为体,阿弥陀佛是以名号度众生的佛,就能摄受众生往生。称念名号,阿弥陀佛就把你抓住,所谓「光明遍照十方世界,念佛众生摄取不舍」,就能摄受你往生。往生之後,因为你是靠名号往生的,证得的一定是名号的无量光寿,这是一体的,所谓「十方三世无量慧,同乘一如号正觉」。我们都是念无量光寿的名号去往生的,将来到极乐世界也证悟无量光寿的佛身,这就是名号的体和用的关系。
实相为体与佛名为体
「实相为体」和「佛名为体」,这是两大解释体系。
1.实相与佛名一体
「实相为体」与「佛名为体」,两者之间不矛盾。虽然不矛盾,但是佛名为体更加殊胜。为什麽?因为佛名为究竟圆满之实相。
所谓实相,如果以佛菩萨的道眼来看,凡夫眼睛所见到的、耳朵所听到的,比如桌子、板凳等等,无有一处不是实相,这所有的一切都是实相。但是以凡夫来讲,因为没有证悟这样的境界,看到的仍然都是虚妄相、生灭相,所以有挂碍、恐怖、担心、害怕、困扰,有生死、好坏、有无、穷富。如果证悟实相就没有这些。
实相有不同的阶位,像天台宗所讲的「六即佛」,是在不同的阶位上说的。佛名是在最究竟圆满的位置上,阿弥陀佛证悟诸法实相,这个实相就体现在佛名当中。究竟,相对於方便、不究竟。究竟,是果位圆满,也就是极位,是在最上、最极的果位上显示它是实相。
在佛菩萨看来,娑婆世界的树叶也是实相,但是它与极乐世界七宝树叶的实相一样吗?佛菩萨来看是一样的,我们来看大不一样。我们这里秋风一起,树叶飘零,掀起世人无限的感叹:「黄叶飘零,白发临头,无常到来,吾归何处!」在极乐世界会有这样的感叹吗?所谓「无衰无变湛然常」。所以,这两个实相是不一样的,极乐世界的实相能让众生安住在实相之中,能破虚妄无明;而娑婆世界反而增加我们的悲叹。
这是说明佛名和实相是一体的性质,不过有分位的不同。
2.实相如稻米,佛名如香饭
实相如稻米,佛名如香饭,成分虽一样,作用大不同。
打个比喻,实相如同稻米。当然,实相也可以如米饭;不过这里是就我们这个世间来讲,一切万法体现的实相是素的、朴实的,没有经过佛菩萨累劫修行加工为成品,像稻米。
佛名的实相是什麽呢?如同香饭,稻米的壳也剥了,然後煮熟了,香喷喷的。稻米和香饭成分虽然一样,但是作用大不相同。如果大富长者请吃饭,端来了一碗生米,怎麽吃?我们的胃没办法消化。如果端来香喷喷的饭,那就好消化了。
以我们凡夫这样的「肠胃」,能消化「生死即涅盘,烦恼即菩提」那种实相吗?消化不了,吃下去肚子会胀,胃穿孔,然後要急救,怎麽能消化这个实相呢?我们闻《金刚经》《心经》,闻如未闻。闻如未闻还不错,没有吞进去就算有福报了。有的人为什麽豁达空,破灭佛法,鲁莽地招来无穷劫的生死之殃?这就如同吃了不能消化的东西,得了胃穿孔,他的胃消化不了。
3.实相有性有修
「实相」,又称真如、法性、佛性、心性、空性、一真法界等等,也就是万法本来的体性,不生不灭,不增不减,具含万德。
实相是真理的本身,万法本来就是这样的,万法本自寂灭。不是等到我们悟了之後才寂灭,在我们凡夫开悟之前,它也是本自寂灭相;只是我们心中有生有灭。就像一棵树,掉叶子了,但是它本自寂灭,无生无灭,是在有生有灭中本来无生无灭。
「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这是《心经》里的话,都很好,不过对我们而言是理论上说说而已,我们一定是有增有减的。房价上涨了,你不着急吗?「哎呀,去年买房就好了,那时才四千一平方,现在涨到六千了」;白头发长上来了,「不增不减」,怎麽不增不减?白头发在增,黑头发在减嘛。我们都落在相上面。
然有性有修,於凡唯是性德,不见修德,故众生佛性虽与如来等,依然不免轮回。
实相具含万德,不过有性有修。「性」是本性所含摄的。「修」是通过修行显示出来的。打个比喻,一块木头含有火性,但如果燧人氏不钻木取火,火能出来吗?出不来。如果不是木头,一碗水放在那里,能钻出火吗?有再大的本事也钻不出火,因为它没有火性。能在木头上钻出火,是因为它本来就有火性。
再比如矿石,它里面有金性,你才能炼出金来。如果不炼,它还只是石头而已。但如果它里面没有金性,无论怎麽炼它,都没有金。所以,要有性德和修德两方面。
慧能大师说「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能生万法」,这都是从本性上讲的,凡夫的自性具有和佛菩萨一样的智慧德相。可是如果修德不到,性德就显现不出来,虽然众生的佛性跟如来平等,但仍不免轮回。因为众生没有足够的修持力把佛性之火点燃,得不到它的作用。
凡夫都有佛性,「我本来是佛」,本来是佛怎麽成了这样子?虽然成了这样子,但本来还是佛。有人会觉得「本来是佛,是五千年以前?还是五万年、五亿年以前?」本来是佛,不是一个时间概念,它是指本体、原来、当下。就像水杯扣倒之後,颠倒了,倒不进水,但依然是水杯,不是说之前是而现在不是。现在倒扣在那里还是水杯,这叫「本来」。佛看我们这样的众生,颠倒、迷妄,执无为有,执妄为真,但佛说「众生本来是佛」,是指现在这个状态当下就是佛。
就像水杯倒扣在那里,现在它就是水杯,但是你不知道它的作用;一翻过来就可以了。众生颠倒见一旦倒转过来,当下悟了,就是佛了。比如你迷失了方向,指东为西,指西为东,不是要让地球转一个弯,然後方向才正过来。你当下知道,起一念,「哦,搞错了,原来这是东」,地球没变,人也还是这个人,整个心境不一样了,方向就正过来了。
但是,我们罪恶凡夫修德没有显现,所以佛性的功用还是颠倒的。你说你本来是佛,这是佛讲的,当然你本来是佛;但你是颠倒的,就像虽然是杯子,但就是装不进水,不能用来装水喝。
修德有功,超凡入圣,方乃证显性德。然有分满,菩萨分证,唯佛满证。
我们本性具有和佛一样的功德,但必须超凡入圣,破除人法二执,才能显示出它的功能力用。虽然这样,有分,有满。「分」是部分的。「满」是全部的。菩萨是部分证悟性德实相,佛是圆满证悟性德实相,成为修德实相。
又,诸佛所证三身四智虽皆平等,愿行因缘有别故,独有阿弥陀佛摄其满证实相、一切依正功德,於南无阿弥陀佛名号之中,全体授与浊恶众生。
这是拿诸佛和阿弥陀佛来比。虽然诸佛所证三身四智完全平等,但如果从度化众生的方便善巧来说,因地的誓愿不同,果上的功用、方便就不同。诸佛都满证实相,但唯有阿弥陀佛把他所证穷满的实相、一切依正功德都浓缩在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名号之中,然後授与浊恶众生。也就是说,诸佛的实相在他们自己那边,没法给我们,而阿弥陀佛的实相不一样,变成六字名号,可以交给我们凡夫众生;交给我们之後,我们得到六字名号,就得到实相法。
你修禅宗,释迦牟尼佛能把实相拿出来给你吗?「吾有涅盘妙心,付与大迦叶」,然後拈花微笑。他无法拿出来,禅宗不立语言,不立文字,因为语言、文字无法作为载体。大迦叶破颜微笑,世尊以心传心就传过去了。可我们呢?我们只能傻笑。佛所证悟的甚深境界无法来表达,所以佛当初成佛时就准备入灭,「吾法甚深微妙,非语言文字所能传达,一切众生难思难解,我不如就此寂灭」。诸天就来请佛悲悯众生,转大法轮。佛说,这样的实相法无法用语言表达,於是破一分三,讲三乘教法,慢慢引导。
「诸佛光明所不能及」,《无量寿经》明确地说:「无量寿佛威神光明最尊第一,诸佛光明所不能及。」佛佛平等,佛佛道同,那为什麽诸佛光明比不上阿弥陀佛呢?为什麽阿弥陀佛的威神光明最尊第一呢?诸佛是在哪方面不如阿弥陀佛呢?通过前面举的「拈花微笑」这个例子就知道了。释迦牟尼佛所证的实相要交给我们,不知道怎麽交。当然,佛并不是真的不知道,而是众生根机没有成熟,佛这种满证的实相功德给不了众生。
释迦牟尼佛及十方诸佛推功於阿弥陀佛,为什麽?因为阿弥陀佛有办法,他把证满的实相成就为六字名号,说:「娑婆世界的苦恼众生,释迦牟尼佛拈花微笑,将涅盘法传给大迦叶;只会傻笑的众生,我给你『南无阿弥陀佛』,这就是实相法。汝好持是语,你把这句名号抓住了,就得到了实相法。」所以才引起十方诸佛的赞叹「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如我今者,赞叹阿弥陀佛不可思议功德之利」,释迦牟尼佛和十方诸佛赞叹阿弥陀佛是「不可思议功德之利」。十方诸佛本身也是不可思议功德;但是要利益众生挺为难,利益送不出去,十方众生接受不了,不能理解这个实相法。而阿弥陀佛把这个不可思、不可议、不可说、不可言传、不可表达、「言语道断,心行处灭」的实相,整个浓缩在六字名号里,让我们能够听到,能够称念,能够执持,抓得住,看得见,摸得着,念得出来——「南无阿弥陀佛」,这才是究竟的方便。
所以,昙鸾大师《往生论注》中说弥陀名号「是实相身,是为物身」,解释得非常到位,超一流的祖师所说的话总是让我们振奋、欢喜。「实相身」,诸佛都是实相身,都证了实相。「为物」就是为了利益众生。这种实相怎麽能利益众生呢?它必须同时具备这两个特点,才能让我们这样的凡夫得利益。打一个比喻,诸佛所证的实相、智慧,如同三昧真火,可以燃尽一切。现在把这个火交给你,让你用手拿,行吗?不行,手要烧坏了。但如果用火铲取,火就取来了,因为火铲不怕火烧,还可以用手接触。
六字名号就是火铲,能取到阿弥陀佛的智慧之火,烧不着我们,还可以起作用,因为有「为物身」的功能作用在当中。六字名号是双方面的,靠佛的一面是实相,能破一切虚妄相;靠众生这一面,不妨是有相的。实相是无相,众生可以有相;实相是无为,众生可以有为。名号让我们可以执着、执持、把握、称念、记忆,它很好地连接着佛和众生。众生是在分别、颠倒、黑暗中,诸佛是在平等、光明的境界;一个是现象界,一个是真理界,两者之间无法沟通。两者要沟通,必须有沟通的器具,这个器具必须连接两头,一头要连接实相,另一头要连接众生。
这个器具就是「南无阿弥陀佛」六字,就是弥陀的光明,「阿弥陀佛」四个字就连到阿弥陀佛那里,「南无」两个字就连在我们心中——归命。所以,这句名号从我们这里念出来,直接到达西方极乐世界。如果没有六字名号,我们怎麽跟阿弥陀佛沟通?他住在佛的报土境界中,不要说我们不行,连阿罗汉都不能到达。只有破无明、证实相的菩萨才可以跟阿弥陀佛气分相通,才可以感觉,不然没有办法。
这是阿弥陀佛名号实相的长处、优点。
4.理事不同
圣道门,理实相;
净土门,事实相。
圣道门也讲实相,不过就凡夫来讲,那是理体上、道理上的实相,在事实上对凡夫还是虚妄相;净土门所讲的实相,在事实上就是实相。就像前面打的比喻,我们这里的一片秋叶,和极乐世界七宝树上的一片树叶,在佛菩萨看来都是实相,但是对我们凡夫来说,有理和事的差别。在娑婆世界只是一个说理的问题,从事相来看完全是生灭的。极乐世界就不一样,它的事能给我们理的启发,它的理完全在事上表现出来,这就是「依法性入清净相」。
5.理深解微,难行道
理深解微,难行道。
真如实相第一义空,曾未措心。
这是从前面第四点衍生出来的。理实相是实相,事实相也是实相,它们有什麽区别呢?「理深解微」,这个理非常幽妙、幽微、精深,凡夫要想理解它很困难,甚至产生邪见,不能正确理解,更不要讲证悟了。信、解、行、证,悟都没有,还要行,还要证,那就差得太远了,这样就成为难行道。道绰大师在《安乐集》中说「真如实相第一义空,曾未措心」,「措」是放、安置的意思,就是说,理实相是心思、语言所不能及的,我们的心根本攀缘不上去。这样的大乘真如实相法,如果从理体来讲,我们凡夫不是上根利智之人,没有人修得了。
6.事显可依,易行道
事显可依,易行道。但称佛名,暗合道妙,潜通佛智。如手机、飞机。
如果以事相来讲,「事显可依,易行道」。极乐世界已经成为一个事实了,就可以依据它,这就是易行道。这句名号就可以念;极乐世界的七宝池、八功德水,尽可以按照自己的想像来想,比如观极乐世界的相,先观日想观,再观水想观。这个日想和水想,其实是就我们娑婆世界的假想观——观我们娑婆世界的落日,再观水,水再观成冰,冰再观为琉璃地,就可以从假入真。为什麽?我们是在凡夫虚妄境界中;但是如果指向阿弥陀佛,有阿弥陀佛的愿力加持,我们就可以从假入真。
观佛法门都这样,何况念佛法门?念这句南无阿弥陀佛,假心念真佛,同样有利益。这样说不是鼓励假心,而是因为凡夫的心都是假的。但是假的心念了真的佛之後,真佛名号进来,能破斥一切虚妄相,就能得真实利益。贵在你真的念佛,而不贵在你是真是假,不是说「我要达到怎样真心再去念佛」,所以这就成了易行道。我们但称佛名,「暗合道妙,潜通佛智」。
「暗合道妙,潜通佛智」这两句话很好,很妙,只要念佛,「暗合道妙」。这个「道」是无上佛道,非常微妙。如果是大祖师,他开悟了就合了道妙。我们没开悟怎麽「暗合道妙」?「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这句名号就是「道妙」,就是实相法,就是佛的究竟本极境界。「暗合」是说你自己不知道,心里是迷暗的,搞不清楚,连念的人自己都不知道念的是实相,但是跟实相法合到一起了,这个微妙啊!念佛虽然没有心花怒放的感觉,没有大彻大悟的洒脱,也没有观音菩萨「无挂碍故,无有恐怖」的安全、无畏、自在,但是暗合道妙。「暗」是说没有开悟,却合上了「道妙」。昙鸾大师说「不断烦恼得涅盘分」,烦恼没有断,涅盘有分。这个谁能说得出来?又是昙鸾大师,所以我们要顶礼昙鸾大师,第一流的大祖师、大智慧的人!
「潜通佛智」,「潜」也是暗的意思,埋在下面的。比如地下水,表面看不出来,但在下面有,潜伏。「佛智」是佛的智慧。如果登地的菩萨破了无明,证悟了实相,跟佛就相通了,明了就通了。我们凡夫念这句名号,我们的心跟佛的智慧在不知不觉中已经通上了。
「明信佛智」,念这句名号就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这是佛的智慧。既然是佛的智慧,就不要去问凡夫,「某某居士,请问我念这句佛号一定能往生吗?」「那是不行的!我都是老居士了,修行好几十年了,哪有那麽容易?」不要问凡夫老和尚,因为这是佛智,凡夫能给佛打分吗?你要问就问东方世界阿閦鞞佛:「南无阿閦鞞佛,我念这句名号能往生吗?」「十方如来舒舌证」,证我凡夫得往生,阿閦鞞佛说:「然也!」——「潜通佛智」。
「暗合道妙,潜通佛智」,这八个字非常妙,这只能「心有灵犀一点通」。懂得善导大师教义、专修念佛的人,听到这里真是心心相印,心心沟通,心有灵犀一点通,跟阿弥陀佛完全相通,他就会觉得真的是暗合道妙,真的是潜通佛智。不然他会查字典,「暗」是何义,「潜」是何义,研究来研究去跟他自身没有关系。
打一个比喻,比如手机。手机是基於无线通信原理的,那麽它的事实、实相是什麽呢?无线电波充满整个虚空,手机的信号、频道跟它相应,它就可以收到信息。如果我把这个道理告诉你,「这是理实相」,周围有电波,你抓得来吗?使劲听,耳朵听得到吗?不行,这个理没有显现为事。这个理通过发射台发射,通过手机接收,你就可以用了。老太太虽然不懂得无线电的实相,但她手机照样用得挺好。
所以说「理深解微」,「事显可依」,成为事实上的实相之後,我们就能用得上,非常方便、好用,大家都可以得利益。而理上的实相,讲得天花乱坠、地涌金莲,都不是你的。但成为「南无阿弥陀佛」六个字,老太婆可以念,教授可以念;凡夫可以念,圣人可以念;愚昧的人可以念,开悟的人照样念。
就像用手机,你懂得无线电通信原理,但使用起来跟我还是一模一样的,是平等的。不会因为你懂得无线电原理,打的声音就大一点,我不懂,打的声音就小一点,不可能的,都是一模一样。六字名号谁念都一样,不要迷信。
从今天开始,我们各位,不管是师父还是居士,不要迷信。这个法门能破除一切迷信,不要认为「出家多少年的大和尚,他念这句佛号就灵光一些吧?」那是你自己把权交出去了。像打手电筒一样,他打就亮一点,你打就不亮吗?是一模一样的。六字名号谁来念都是一样的,光明一点不少,平等法,平等救度,谁念都往生。
家里老人死了,你念照样可以超度。为什麽你不敢?你不相信这一点。当然,环境、因缘能触发我们的信心。比如到寺院去,一百位师父一道念佛,你感到很好,实际上是你的心跟境界相应了。你在家里一个人忆念父母,称念名号回向给父母,一样能超度,绝对灵光。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说:
或在须弥峰,为人所推堕,念彼观音力,如日虚空住。
或被恶人逐,堕落金刚山,念彼观音力,不能损一毛。
观世音菩萨说:「如果从悬崖坠落的时候,称念我的名号,马上悬崖变为平地;如果将要掉入火坑,称念我的名号,马上火坑变为水池。」那时你还来得及喊人助念吗?「我一个人念怕不管用,喊一百个人来念吧」,不等喊够一百个人,你已经掉下去摔死了。根本就不需要许多人,只要你相信,当下念佛,当下成为现实,不会是假的。大家要相信诸佛菩萨不可思议的誓愿功德,尤其是阿弥陀佛名号的作用。所以,从今天开始,大家破除迷信,建立正信,好不好?
还有飞机的比喻。阿弥陀佛有一个法界航空公司,有六字名号的飞机,可以运载我们到西方极乐世界。飞机是依据空气动力学原理发明的,跟你讲空气动力学,讲得那麽好听,那麽微妙,你自己能上天吗?你有再怎样的聪明智慧,懂得空气动力学原理,仍然飞不起来。现在发明了飞机,有了航空公司,飞机已经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非常普通的一种交通工具,大家坐飞机不都坐得很好吗?往飞机上一坐,「我没有翅膀,能到彼岸吗?」你会这样担心吗?
有的人坐在飞机上,使劲把头发抓了往上提,「我飞高一点,飞快一点」;有人抓住耳朵往前拽,「飞机,我帮你加速」。机长只是在那里笑,「不必了吧」。我们已经坐上了六字名号的航班,就不要再搞自我的东西。
这不是让大家不努力,而是让大家努力地、好好地坐在航班上,老老实实地坐在上面念「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要一心靠倒阿弥陀佛,要称名「如实修行相应」,不要作无用功,不要「帮忙帮忙,越帮越忙」。「狂心顿歇,歇即菩提」,要死了那个自我执着的心。拜托大家,也包括我个人,好好地、老老实实地念这句佛号,不要搞些没用的动作,要老实。
「老实」两个字大家都在说,但就是老实不下来,「我要这样,我要那样」,就是要作怪。你就过凡夫日子,念阿弥陀佛名号,不亦乐乎?悠哉悠哉往生极乐,不亦悦乎?这样不亦可乎?称念阿弥陀佛就可以了。完全放下,坦然放下,「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盘」,不要挂碍那麽多,「我临死怎麽办?我没有清净心怎麽办?我妄念没有断除怎麽办?」那些都是阿弥陀佛为你办,你统统交给他。阿弥陀佛没有那些条件。那些都是虚空幻影,没有意义,不要担心,不要操心。
凡夫虚妄相,阿弥陀佛弹一个六字名号的小石头到你的心中,就把那些统统打碎。
7.通和别的差别
实相为体,广通诸大乘经;
佛名为体,别显净土三经。
实相为体,广通一般大乘经典;佛名为体,别显净土三经的高超。这是通和别的差别。
8.纯和杂的差别
佛名为体,纯彰愿力;
实相为体,可能容混自力。
佛名为体,是纯而又纯的,是黄金中的黄金;实相为体,有可能杂有自力。
佛名为体,纯是他力,靠阿弥陀佛名号,你自力用不上。因为佛的名号究竟圆满了,你即使是普贤王菩萨,也用不上自力。就像《无量寿经》所说的,阿弥陀佛的光明一旦生起,就如同太阳一样,其他的光都看不到了,菩萨的光都隐蔽了,「犹如聚墨」,好像黑墨一样,不亮了。即使有自力也用不上,所以,「佛名为体,纯彰愿力」,彰显阿弥陀佛的愿力。
「实相为体,可能容混自力」,为什麽说「可能」呢?因为实相也包含六字名号,如果以六字名号来讲,当然还是靠佛力的。靠自己开悟的话,当然就夹杂自力,夹杂自力就很难了,这里很微细,有很多变数。
9.实相起修,自力、难行
直据实相起修,则成自力、难行。
直接从实相起修的话,所谓「悟後起修」,一定要豁破无明、证悟实相,这个时候才谈得上修行;不然都是在前面做准备工作,还没有走上修行路子。悟後起修,这当然就很难了,开悟以前都还在摸索。
10.佛名起修,他力、易行
若依佛名起行,自成他力、易行。
佛名本来就是果地的,是阿弥陀佛修行好直接给我们的,这样就是他力、易行。
《往生论》「称名如实修行」。
《往生论注》判弥陀佛名是「实相身、为物身」。
这是引用两句话来证明称名是如实修行,是实相行。依据就是《往生论》,不过原句比较长,这里把它浓缩为一句。原句说:
称彼如来名,如彼如来光明智相,如彼名义,欲如实修行相应故。
称名称为「如实修行」,如实修行者,「不行而行,名如实修行」。就是没有修行相,一切任运自然,一切随顺真理,这叫如实修行。
如实修行,在《往生论》里是指极乐世界的菩萨有四种正修行功德,即不动遍至德、一时遍至德、无余供佛德、遍示三宝德,这不是一般凡夫能做到的。
可是我们在娑婆世界称名,就能称为如实修行。就像前面说过的,老太太拿着手机,所有无线电、电信的道理都在里面,她都已经使用到了,这就是「潜通佛智,暗合道妙」。
《往生论注》就判弥陀佛名为「实相身、为物身」。
(摘自《佛说阿弥陀经》讲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