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根通说救度法
《观经疏.玄义分》:
言「说」者,口音陈唱,故名为说。又,如来对机说法,多种不同,渐顿随宜,隐彰有异;或六根通说,相好亦然。应念随缘,皆蒙证益也。
口音陈唱
言「说」者,口音陈唱,故名为说。
多种不同
接下来:
又,如来对机说法,多种不同,渐顿随宜,隐彰有异;
这里有特别的意思。所谓「如来对机说法,多种不同,渐顿随宜,隐彰有异」,是内容不一样,还有形式不一样。总之,一代说法的化仪和化法,都在这里说了,其中也有以《观经》来总摄一代佛法的意思。
六根通说
或六根通说,相好亦然。应念随缘,皆蒙证益也。
在诸经里没有提到「六根通说」,一般说的是「六尘说法」。所以,古德也反覆地考证,但「六尘说法」不是善导大师特别来用的。「六根」是眼、耳、鼻、舌、身、意,「六尘」是色、声、香、味、触、法。因为《观经》以观佛为宗,所观的佛不是仅以口音说法度化众生,而是六根都在说法──眼也说,耳也说,鼻也说,口也说,身、意都在说法。这或许是来自「真身观」的「以观佛身故,亦见佛心。佛心者,大慈悲是」。
六尘说法,境就广了,色、声、香、味、触、法,那就是铺天盖地了。它是对听法的人,像对娑婆世界的我们就有声尘说法。但六根说法聚焦在如来,如来的身上就含有眼、耳、鼻、舌、身、意,这一佛身就全部包含了。「真身观」观阿弥陀佛八万四千相、八万四千种好,观佛眼、观佛的毫相,任何部位都在说法,佛是全身心都在说法的,佛就是法的彻底体现。所谓「人法并彰」,人就是法。佛的六根,每一处都在讲慈悲救度之法。
相好说法
「相好亦然」,六根是总的,相好是细的,也一样都在说法。说什麽呢?说慈悲之法,「以观佛身故,亦见佛心。佛心者,大慈悲是,以无缘慈,摄诸众生」。我们马上就想到「光明遍照十方世界,念佛众生摄取不舍」,这不是佛的光明相好在说法吗?
释尊光台现国
这里举两个例子。第一个例子是「光台现国」,这是释迦牟尼佛六根相好说法。佛说法未必是口说,不一定要用嘴发出声音来。
《圣教集》534页:
尔时世尊,放眉间光。其光金色,遍照十方无量世界;还住佛顶,化为金台,如须弥山,十方诸佛净妙国土皆於中现:或有国土,七宝合成……有如是等无量诸佛国土,严显可观,令韦提希见。时韦提希白佛言:世尊,是诸佛土虽复清净,皆有光明,我今乐生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所。(观经)
《圣教集》536页,倒数第二行:
有此因缘,致使如来密遣夫人别选也。(观经疏)
夫人在这十方国土当中能够特别选上「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所」,是如来密遣。「密遣」,佛没有开口说「你去选极乐世界」,但是佛身根相好说法,秘密加持,让韦提希夫人选中了极乐净土。
《圣教集》539页:
尔时,世尊告韦提希:汝今知否?阿弥陀佛去此不远。(观经)
这是整部《观经》当中释迦牟尼佛开口讲的第一句话,在这之前都没有说话。所以底下善导大师解释说「事了还山,传向耆闍大众说如上事,始有此文,亦非是无时佛语也」。「亦非是无时佛语」,意思是,在光台现国的时候释迦牟尼佛就讲过佛法了,定散二门都讲完了。怎麽讲的呢?不是口音陈唱,而是用身根相好光明,就是所谓的六根相好说法。这是有所特指的。
无量寿佛住立空中
第二就是指第七观「华座观」初,无量寿佛六根相好说法。
《圣教集》592页:
佛告阿难及韦提希: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吾当为汝,分别解说除苦恼法。汝等忆持,广为大众分别解说。(观经)
这是释迦牟尼佛口音说法,接下来看:
说是语时,无量寿佛住立空中,观世音、大势至,是二大士侍立左右,光明炽盛,不可具见,百千阎浮檀金色,不得为比。(观经)
这一段,根据善导大师的解释,是弥陀显彰别意弘愿之处,也是韦提希夫人得无生法忍的地方。韦提希如果没有闻法,她怎麽能证无生法忍呢?她见到了无量寿佛的空中光明之相,当下接足作礼,欢喜大悟,得无生忍。就是阿弥陀佛带领观音、势至「住立空中」,他站立的姿势以及放出的光明都在说法。
前文说过,说法,特别是佛说法,未必要透过口音,而是资讯的传递,所有的资讯就是一个资讯团,整体地来到你心中,当下就全部明白了。相当於用电脑下载资料,一下就来了,图片、讯息等等全都有了,哪里还需要讲话?佛要密遣韦提希别选极乐也好,或者要她了解除苦恼法也好,所谓「人法并彰」,所有的资讯通过光明,一下就加持到她心中。
《圣教集》594页,善导大师解释:
明弥陀应声即现,证得往生也。
明弥陀在空而立者,但使回心正念,愿生我国,立即得生也。(观经疏)
这是善导大师用文字解释出来,让我们来看。但是当时谁给韦提希夫人作文字解释呢?是阿弥陀佛应声即现,她就证得往生了;她当时回心正念,愿生彼国,就立即得往生了。韦提希没有闻法,没人告诉她,她怎麽知道?这就是六根相好说法。
底下说:
问曰:佛德尊高,不可辄然轻举,既能不舍本愿,来应大悲者,何故不端坐而赴机也?(观经疏)
佛的身相不一样,不管是坐仪还是站仪,都是表法的,这也是说法。
答曰:此明如来别有密意……立撮即行,不及端坐以赴机也。(观经疏)
像这些地方,我们要前後连通着来看。
《圣教集》616页也有:
以观佛身故,亦见佛心。佛心者,大慈悲是,以无缘慈,摄诸众生。(观经)
像这样联系起来看,就觉得特别亲切,而且有通达、透亮的感觉。至於正不正确?如果得到法义、法喜,这就是正确了。说六根还是六尘,考证固然有它的价值,但回归到这部经对我们的启发,更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