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土宗
淨土文庫
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淨土文庫 > 宗道法師文章
top

宗道法師文章

法義

  1. 修行有五種障礙的我們,佛為何不捨棄?
  2. 隔行如隔山
  3. 《淨土三經》概說(下)
  4. 《淨土三經》概說(中)
  5. 《淨土三經》概說(上)
  6. 關於「機法二種深信」的一個譬喻
  7. 勿以世法論佛法
  8. 說信願

文章

  1. 一個圖形引發的思考:人生的圓心是念佛
  2. 蛇入竹筒自然直
  3. 若心果真為眾生
  4. 木桌與世界
  5. 凡事為對方設想
  6. 怎樣才能庇佑子孫?最好的方法就是念佛!
  7. 人類「崇拜心理」之我見
  8. 達則兼善不渝,窮則自得無悶
  9. 痛的短語
  10. 得到=想得到更多
  11. 念佛行者應如何思維
  12. 人生最珍貴的相遇:遇見阿彌陀佛
  13. 一幅圖讓你看清人生的真相
  14. 念佛人如何敦倫盡分
  15. 這個世界的真實名字叫「娑婆」
  16. 世間,乃無量時間與無量空間聯貫而成的一個幻體
  17. 受教與發心
  18. 淨土宗是所有末法人最後的希望
  19. 孤悲之路,幸有佛陪
  20. 我們能夠依止善導大師教法,是十分幸運的
  21. 念佛愈多,愈能體會到這顆念佛心的多彩與光明
  22. 我,選擇活在南無阿彌陀佛裡
  23. 相信因果是佛弟子之根本
  24. 漫漫西歸路,是佛背著我負重前行
  25. 知見混亂的年代,誰才是你的善知識?
  26. 宇宙第一犟——萬牛莫挽的念佛人
  27. 你有多大膽,才敢懷疑佛的話!
  28. 心中種下牛頭檀,香氣普熏三千界
  29. 彌陀興旺 而我衰亡
  30. 「知止」而成佛
  31. 佛教中的「大丈夫」是什麼意思?
  32. 把青春獻給佛教
  33. 且以微心入淨土
  34. 法照大師現身教道士念佛
  35. 勸人念佛勿說教
  36. 法照大師現身教道士念佛
  37. 念佛往生,直了成佛!
  38. 六條秘訣
  39. 一則古老故事告訴你:人有至誠,必有奇蹟
  40. 心無掛礙 則無恐怖
  41. 所有快樂抵不過一根針刺
  42. 法性之都——西方極樂世界
  43. 享受被人遺忘的時光
  44. 一定不要「一定」
  45. 從安樂窩到安樂國
  46. 佛的陪伴,是我們對母親最長情的告白
  47. 學習應主動
  48. 給人希望
  49. 極樂世界 天天過年
  50. 等乾
  51. 人活著到底是為了什麼?
  52. 習靜與獨處
  53. 極樂世界不能談戀愛,還稱得上「極樂」嗎?
  54. 度盡劫波兄弟在,蓮池一笑泯恩仇
  55. 如果有一台能拍攝心念的高像素相機
  56. 穩穩的幸福
  57. 不懷虛假,不行諂曲
  58. 學佛應理性
  59. 漫談念佛攝心
  60. 忙,但不要丟了悠閒的心
  61. 念佛自然五福臨門
  62. 漏福之心洞
  63. 阿彌陀佛與我們到底啥關係
  64. 苦惱來襲,請服「二常二因」藥
  65. 臘八節裡憶佛恩
  66. 我對謙卑的體會
  67. 三種師
  68. 待人有道 不疑而已
  69. 談讀書
  70. 弟子如何事師?
  71. 顛倒因果
  72. 聞一蓮友與淨宗法師的對話有感
  73. 賞畫有感
  74. 勇敢的皈依
  75. 也說逃避
  76. 新年對聯解讀
  77. 聖道轉歸淨土的奇緣
  78. 妄念一則
  79. 小動作 大成就
  80. 養老院見聞記
  81. 念佛人的交友觀
  82. 念佛與做人
  83. 說話的藝術
  84. 快樂的四重境界
  85. 為何唯說念佛
  86. 彌陀眼中妙好人
  87. 佛經句句不欺人
  88. 文人學佛之慎
  89. 住持大柄在德與惠
  90. 輪迴路上念佛好
  91. 元旦祝福話彌陀
  92. 極樂好
  93. 宣城地下湧出了彌陀大潮
  94. 我的學佛經歷

問答

  1. 凡夫如何破食色我執?
  2. 念佛了,用怎樣的心走後面的路?
  3. 念佛與改命(中英對照)
  4. 一文遍覆因疫而困者
  5. 謙卑是自信心中折射出來的光芒
  6. 如果念佛不能達成世俗願望當如何思惟?
  7. 極樂是報引證
  8. 網絡問答(三)
  9. 網絡問答(二)
  10. 網絡問答(一)

法師簡介

  1. 宗道法師簡介

蛇入竹筒自然直

       這條可愛的小蛇為我們生動地表演了一個事實—–小蛇固然有曲身行進的本性,倘若進入直直的竹筒中,也不得不隨竹筒形狀而改變身體為筆直。

 

 

       有一天,一條很餓的小蛇,出來覓食。牠走啊走,突然看到一個大橘子。

       其實,這個典故最早出現在《大智度論》(第九十二卷):「譬如蛇行,本性好曲,若入竹筒則直,出筒還曲。

       龍樹菩薩試圖用這個比喻來說明眾生的業習不是那麼容易改的,在某種特定的環境心境下可以暫時伏住習氣,如同蛇入竹筒暫直,可是一旦失去相應的狀態,另外一種外緣牽動之下,立即舊習復現,如小蛇出了直筒還顯曲性。這也就是所謂的「江山易改,本性難移」。

       熟習「四論」的曇鸞大師在寫《往生論註》的時候也隨手引用了這則典故,只不過,大師表達了另一種意思。

       大師在試圖說明阿彌陀佛以其平等意業消除眾生無始劫來分別習氣時,自設問答地說道:「眾生的心是能夠覺知一切啊,而心既然能夠覺知,有覺知相,知道這個是長,那個是短,這個黑,那個白,那就一定不能無分別嘛,又怎麼能說往生到極樂世界後,眾生能覺知一切的同時,又能夠達到無分別、無生滅的境界呢?」

       大師自答言:「譬如蛇性雖曲,入竹筒則直。

       如同蛇,雖有曲性,但進到竹筒,必然變直。眾生雖然有生滅心、分別心,可是一旦進入了阿彌陀佛實相身所成就的六字名號竹筒裡,就自然進入了不生不滅、無為無漏無相的境界中。

       這是淨土法門極其不可思議的地方—–以有為入無為,以有相入無相,以生滅心入不生不滅,以分別念入平等心。

       蛇能變直全是竹筒之力,而念佛人進入無為無相境界,全憑六字名號之力。

       與《大智度論》中比喻不同的是,念佛人之「蛇入竹筒」是一入永入的,是不可逆的,一旦成「直」,便「直了成佛」(慧能大師語)。眾生一旦往生,一切分別心、生滅心的「曲性」便永遠消泯,永恆處在無相無為的涅槃境界之中了。

       其實,眾生往生之前何嘗不能體會到一絲「蛇入筒變直」?如法然上人說:「若常稱名者,以佛名之德,妄念自止,散亂自靜,三業自調,願心自發。」譬如一個人開始貪戀娑婆,念著念著佛,忽然覺得娑婆世界也無甚味道,開始覺得極樂世界的確是好;一個人開始愛發脾氣,一點就著,念著念著佛,忽然有一天發現受了同樣一種刺激,居然心中不起波瀾,自在安然,能夠忍辱得下來了;一個人開始並沒有那麼想往生極樂世界,念著念著佛,漸漸愈體會到輪迴的恐怖、娑婆的煩擾,愈來愈對往生產生願心;一個人開始對往生沒有太大信心與把握,念著念著佛,愈來愈安心……。

       這些都是眾生的曲心入到念佛的竹筒裡不得不變成直心的效果啊!

分享到
中華淨土宗協會
淨土宗文教基金會

11049台北市信義路五段150巷22弄41號
電話:02-8789-4818
傳真:02-8780-7050
E-mail:amt@plb.tw

捐 款 護 持

信用卡定期定額護持

本會推薦使用
前往

信用卡單筆護持

單次隨喜護持
前往

四大超商繳費護持

多元化的護持
前往

其他方式隨喜護持

匯款護持方式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