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土宗
淨土文庫
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淨土文庫 > 宗道法師文章
top

宗道法師文章

法義

  1. 修行有五種障礙的我們,佛為何不捨棄?
  2. 隔行如隔山
  3. 《淨土三經》概說(下)
  4. 《淨土三經》概說(中)
  5. 《淨土三經》概說(上)
  6. 關於「機法二種深信」的一個譬喻
  7. 勿以世法論佛法
  8. 說信願

文章

  1. 一個圖形引發的思考:人生的圓心是念佛
  2. 蛇入竹筒自然直
  3. 若心果真為眾生
  4. 木桌與世界
  5. 凡事為對方設想
  6. 怎樣才能庇佑子孫?最好的方法就是念佛!
  7. 人類「崇拜心理」之我見
  8. 達則兼善不渝,窮則自得無悶
  9. 痛的短語
  10. 得到=想得到更多
  11. 念佛行者應如何思維
  12. 人生最珍貴的相遇:遇見阿彌陀佛
  13. 一幅圖讓你看清人生的真相
  14. 念佛人如何敦倫盡分
  15. 這個世界的真實名字叫「娑婆」
  16. 世間,乃無量時間與無量空間聯貫而成的一個幻體
  17. 受教與發心
  18. 淨土宗是所有末法人最後的希望
  19. 孤悲之路,幸有佛陪
  20. 我們能夠依止善導大師教法,是十分幸運的
  21. 念佛愈多,愈能體會到這顆念佛心的多彩與光明
  22. 我,選擇活在南無阿彌陀佛裡
  23. 相信因果是佛弟子之根本
  24. 漫漫西歸路,是佛背著我負重前行
  25. 知見混亂的年代,誰才是你的善知識?
  26. 宇宙第一犟——萬牛莫挽的念佛人
  27. 你有多大膽,才敢懷疑佛的話!
  28. 心中種下牛頭檀,香氣普熏三千界
  29. 彌陀興旺 而我衰亡
  30. 「知止」而成佛
  31. 佛教中的「大丈夫」是什麼意思?
  32. 把青春獻給佛教
  33. 且以微心入淨土
  34. 法照大師現身教道士念佛
  35. 勸人念佛勿說教
  36. 法照大師現身教道士念佛
  37. 念佛往生,直了成佛!
  38. 六條秘訣
  39. 一則古老故事告訴你:人有至誠,必有奇蹟
  40. 心無掛礙 則無恐怖
  41. 所有快樂抵不過一根針刺
  42. 法性之都——西方極樂世界
  43. 享受被人遺忘的時光
  44. 一定不要「一定」
  45. 從安樂窩到安樂國
  46. 佛的陪伴,是我們對母親最長情的告白
  47. 學習應主動
  48. 給人希望
  49. 極樂世界 天天過年
  50. 等乾
  51. 人活著到底是為了什麼?
  52. 習靜與獨處
  53. 極樂世界不能談戀愛,還稱得上「極樂」嗎?
  54. 度盡劫波兄弟在,蓮池一笑泯恩仇
  55. 如果有一台能拍攝心念的高像素相機
  56. 穩穩的幸福
  57. 不懷虛假,不行諂曲
  58. 學佛應理性
  59. 漫談念佛攝心
  60. 忙,但不要丟了悠閒的心
  61. 念佛自然五福臨門
  62. 漏福之心洞
  63. 阿彌陀佛與我們到底啥關係
  64. 苦惱來襲,請服「二常二因」藥
  65. 臘八節裡憶佛恩
  66. 我對謙卑的體會
  67. 三種師
  68. 待人有道 不疑而已
  69. 談讀書
  70. 弟子如何事師?
  71. 顛倒因果
  72. 聞一蓮友與淨宗法師的對話有感
  73. 賞畫有感
  74. 勇敢的皈依
  75. 也說逃避
  76. 新年對聯解讀
  77. 聖道轉歸淨土的奇緣
  78. 妄念一則
  79. 小動作 大成就
  80. 養老院見聞記
  81. 念佛人的交友觀
  82. 念佛與做人
  83. 說話的藝術
  84. 快樂的四重境界
  85. 為何唯說念佛
  86. 彌陀眼中妙好人
  87. 佛經句句不欺人
  88. 文人學佛之慎
  89. 住持大柄在德與惠
  90. 輪迴路上念佛好
  91. 元旦祝福話彌陀
  92. 極樂好
  93. 宣城地下湧出了彌陀大潮
  94. 我的學佛經歷

問答

  1. 凡夫如何破食色我執?
  2. 念佛了,用怎樣的心走後面的路?
  3. 念佛與改命(中英對照)
  4. 一文遍覆因疫而困者
  5. 謙卑是自信心中折射出來的光芒
  6. 如果念佛不能達成世俗願望當如何思惟?
  7. 極樂是報引證
  8. 網絡問答(三)
  9. 網絡問答(二)
  10. 網絡問答(一)

法師簡介

  1. 宗道法師簡介

我對謙卑的體會

       第一,為什麼謙虛能帶來那些利益,因為謙虛是趨向於無我的,內心的「我」如果不拿走,怎麼謙虛起來呢?無我就自然趨向於空性,空性就是佛性。特別是我們這個法門,有我就沒佛,有佛就沒我,自他二力是相互消長的,只有把這個我拿掉,這個他力才能乘得上。拿掉「我」的辦法就是謙卑。

       第二,謙卑的人最柔軟,傲慢心堅強。謙卑人的心一定是柔軟的,真正的柔軟不是相上的柔軟,而是軟到沒有,軟到空性,這才是軟。老子說:「柔軟者,生之徒;堅強者,死之徒。」人身上舌頭最軟,到死都不壞,牙齒最硬,但也最先壞。

       第三,謙卑的心有力量。這種力量有內在的,有外在的。從內在來說,這種心本身就跟佛性相應;從外在來說,謙卑的心受教有地,走到哪就會有能量輸入給他,心就會得到武裝,當然就有力量了。

       謙卑跟自卑不同,自卑跟高傲是一樣的,可以劃等號的,驕傲的人往往是用驕傲來掩飾自己的卑怯。所以,驕傲和自卑都表示心靈的軟弱無力。「心無下劣,亦不貢高」這是佛講的,都是一個意思,都是心沒有力量的表現。

       第四,謙卑的人最實在,少偽飾,少不切實際之想法。謙卑之人最自在。

       第五,想要謙卑,可以教大家一句口訣,就是:「把自己當成最沒用的人」──抓住這句口訣你就謙卑了。

       最沒用,反而成為最有用,所謂「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老子語)。

       腳踏實地,低處最安全。

       我們的心也是一樣,放到最低處是最安全的,把自己當成最沒用的人,就是把心放到了最安全的地方。

       有時候我們處於施展大用之地,但這也不妨礙無用之心,我們要自視為彌陀手中一顆棋子,是馬就要走「日」字,是炮就可以隔山走,是車就要走直線。我即使有能力也是佛所賜,我本身仍然是最無用的。這樣即使有能夠施展自己的能力的機會,也成為一種額外的恩寵,完全不是自己應得的。 我本來是無用的,怎麼阿彌陀佛給這麼好的禮物?完全不是應該得的,而是一種惠賜,這樣的心馬上就舒暢無比,而且這樣的心不會受到傷害,因為沒有落差,有落差就會有傷害。

       第六,念佛人基本特質應該就是謙卑,善導大師說的「機深信」,這是從根機來論,因為在生死面前,我們高傲的起來嗎?在世間來說,學問、職位的高低,我們還有可比之處,有進步努力的空間。可是在生死面前,有什麼可以高傲的呢?生死的巨壑面前,盡我們所有的力量,都不可能逾越的。

       特別是在彌陀的光明下,經文上講:「一切菩薩身光,悉皆隱蔽,猶如聚墨」菩薩尚如此,何況是我輩?

       第七,有的人學了這個法門,都念佛了還不能謙卑,分析其由,一個是他生死心單薄,另外一個是他對彌陀光明的感受不充分。一個人生死心中,真的感受到彌陀的光明的照攝,他不可能不謙卑。

       第八,佛性中本來就有謙卑。慢心屬凡夫性,傲慢跟懷疑是有關係的,往往因為傲慢而懷疑,因為懷疑而傲慢。慢背後是我,因我所知所感而疑惑不可知不可感之物,這不就是懷疑嗎?「生死之家,以疑為所止。」我們久在生死中沉淪,以淨土門來看往往就是懷疑,懷疑這個法,沒有信順彌陀救度。

       謙卑最容易跟這個法門相應,因為謙能開塞,把心門打開。

       第九,印光大師說:「汝雖於淨土法門,頗生信心。然猶有好高務勝之念頭,未能放下,而未肯以愚夫愚婦自命。須知了生死,愚夫愚婦則易。以其心無異見故也。」

       弘一大師也說:「我的性格是很特別的,我只希望我的事情失敗。因為事情失敗不完滿,這才使我常常發大慚愧,能夠曉得自己的德行欠缺,自己的修養不足,那我才可努力用功,努力改過遷善。一個人如果事情弄完滿了,那麼這個人就會心滿意足,洋洋得意,反而增長他功高傲慢的念頭,生出種種的過失來。所以,還是不去希望完滿的好。無論什麼事,總希望它失敗,失敗才會發大慚愧。倘若因成功而得意,那就不得了啊!」

       古德也有看似不謙卑的時候,善導大師說:「一句一字不可增減」,楷定古今,這樣的口氣我們看起來好像很高傲,張仲景也說:「若能尋余所集,思過半矣。」但是這些人其實不是傲慢,他講這些話的時候,也是以謙卑的心來講的,純粹是為了利物,為了使後世能夠起信,莊嚴地宣誓。

分享到
中華淨土宗協會
淨土宗文教基金會

11049台北市信義路五段150巷22弄41號
電話:02-8789-4818
傳真:02-8780-7050
E-mail:amt@plb.tw

捐 款 護 持

信用卡定期定額護持

本會推薦使用
前往

信用卡單筆護持

單次隨喜護持
前往

四大超商繳費護持

多元化的護持
前往

其他方式隨喜護持

匯款護持方式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