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土宗
淨土文庫
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淨土文庫 > 宗道法師文章
top

宗道法師文章

法義

  1. 修行有五種障礙的我們,佛為何不捨棄?
  2. 隔行如隔山
  3. 《淨土三經》概說(下)
  4. 《淨土三經》概說(中)
  5. 《淨土三經》概說(上)
  6. 關於「機法二種深信」的一個譬喻
  7. 勿以世法論佛法
  8. 說信願

文章

  1. 一個圖形引發的思考:人生的圓心是念佛
  2. 蛇入竹筒自然直
  3. 若心果真為眾生
  4. 木桌與世界
  5. 凡事為對方設想
  6. 怎樣才能庇佑子孫?最好的方法就是念佛!
  7. 人類「崇拜心理」之我見
  8. 達則兼善不渝,窮則自得無悶
  9. 痛的短語
  10. 得到=想得到更多
  11. 念佛行者應如何思維
  12. 人生最珍貴的相遇:遇見阿彌陀佛
  13. 一幅圖讓你看清人生的真相
  14. 念佛人如何敦倫盡分
  15. 這個世界的真實名字叫「娑婆」
  16. 世間,乃無量時間與無量空間聯貫而成的一個幻體
  17. 受教與發心
  18. 淨土宗是所有末法人最後的希望
  19. 孤悲之路,幸有佛陪
  20. 我們能夠依止善導大師教法,是十分幸運的
  21. 念佛愈多,愈能體會到這顆念佛心的多彩與光明
  22. 我,選擇活在南無阿彌陀佛裡
  23. 相信因果是佛弟子之根本
  24. 漫漫西歸路,是佛背著我負重前行
  25. 知見混亂的年代,誰才是你的善知識?
  26. 宇宙第一犟——萬牛莫挽的念佛人
  27. 你有多大膽,才敢懷疑佛的話!
  28. 心中種下牛頭檀,香氣普熏三千界
  29. 彌陀興旺 而我衰亡
  30. 「知止」而成佛
  31. 佛教中的「大丈夫」是什麼意思?
  32. 把青春獻給佛教
  33. 且以微心入淨土
  34. 法照大師現身教道士念佛
  35. 勸人念佛勿說教
  36. 法照大師現身教道士念佛
  37. 念佛往生,直了成佛!
  38. 六條秘訣
  39. 一則古老故事告訴你:人有至誠,必有奇蹟
  40. 心無掛礙 則無恐怖
  41. 所有快樂抵不過一根針刺
  42. 法性之都——西方極樂世界
  43. 享受被人遺忘的時光
  44. 一定不要「一定」
  45. 從安樂窩到安樂國
  46. 佛的陪伴,是我們對母親最長情的告白
  47. 學習應主動
  48. 給人希望
  49. 極樂世界 天天過年
  50. 等乾
  51. 人活著到底是為了什麼?
  52. 習靜與獨處
  53. 極樂世界不能談戀愛,還稱得上「極樂」嗎?
  54. 度盡劫波兄弟在,蓮池一笑泯恩仇
  55. 如果有一台能拍攝心念的高像素相機
  56. 穩穩的幸福
  57. 不懷虛假,不行諂曲
  58. 學佛應理性
  59. 漫談念佛攝心
  60. 忙,但不要丟了悠閒的心
  61. 念佛自然五福臨門
  62. 漏福之心洞
  63. 阿彌陀佛與我們到底啥關係
  64. 苦惱來襲,請服「二常二因」藥
  65. 臘八節裡憶佛恩
  66. 我對謙卑的體會
  67. 三種師
  68. 待人有道 不疑而已
  69. 談讀書
  70. 弟子如何事師?
  71. 顛倒因果
  72. 聞一蓮友與淨宗法師的對話有感
  73. 賞畫有感
  74. 勇敢的皈依
  75. 也說逃避
  76. 新年對聯解讀
  77. 聖道轉歸淨土的奇緣
  78. 妄念一則
  79. 小動作 大成就
  80. 養老院見聞記
  81. 念佛人的交友觀
  82. 念佛與做人
  83. 說話的藝術
  84. 快樂的四重境界
  85. 為何唯說念佛
  86. 彌陀眼中妙好人
  87. 佛經句句不欺人
  88. 文人學佛之慎
  89. 住持大柄在德與惠
  90. 輪迴路上念佛好
  91. 元旦祝福話彌陀
  92. 極樂好
  93. 宣城地下湧出了彌陀大潮
  94. 我的學佛經歷

問答

  1. 凡夫如何破食色我執?
  2. 念佛了,用怎樣的心走後面的路?
  3. 念佛與改命(中英對照)
  4. 一文遍覆因疫而困者
  5. 謙卑是自信心中折射出來的光芒
  6. 如果念佛不能達成世俗願望當如何思惟?
  7. 極樂是報引證
  8. 網絡問答(三)
  9. 網絡問答(二)
  10. 網絡問答(一)

法師簡介

  1. 宗道法師簡介

從安樂窩到安樂國

緣起安樂窩

  這次來洛陽,原來我們打算低調行事的,就是純粹是來看龍門石窟,並沒有打算要接待信眾、講東西等等。後來住的時間越長,就越心虛、越慚愧,因為來到這裡,法師們、蓮友們對我們照顧得太好了,吃、住、行都特別地周到、細心。一味地接受,不回饋分毫地就走人的話,就感到很慚愧、很不安,後來宗揚老法師就說還是跟大家見一見,給大家講一講,心蓮居士也說:「你們都到這了,如果不講,實在有點資源浪費。」所以,左想右想還是決定講一次。

  我的講話不能叫開示,開示要求是很高的。什麼叫開示呢?顧名思義是要打開聽者的心門,因為每個人心裡都有寶藏,「示」就是在心門打開之後,指示給他看,叫開示這要求開示的人自己的心門已經打開了,然後又對自己心門裡的寶藏看得清清楚楚。因為每一個眾生心裡的寶藏都是一樣的,只有看過自己的,才能給人家指示別人心裡面的寶藏,這叫「開示」。我們遠遠都沒有這樣的境界,我們最多只是做一個傳聲筒,祖師怎麼說,上人怎麼說,師父怎麼說,我們就怎麼說,就像復讀機一樣,有時候形式上可能不太一樣,但是講的內涵盡量都一樣,不敢隨便發揮什麼,這是我們一貫的態度。

  在我們第一次來佛堂的路上,心蓮說這個地方就是北宋易學大家邵康節晚年的時候居住的地方,叫安樂窩,對這個,我倒不陌生,過去接觸一些周易,學周易的人不可能不認識邵康節,他的《皇極經世》都曾翻看過,也知道他的安樂窩,最初我聽到這個詞就挺高興的,其實學習我們這個法門,對這個詞絕對是不陌生的。「願以此功德,平等施一切,同發菩提心,往生安樂國。」——「安樂」兩個字都很熟悉。那天聽到這兩個字,這兩天我就經常想著安樂,安樂窩。今天主要跟大家分享「安樂」這兩個字。

  「安樂」這兩字非常好,拆開來看,「安」這個字,讓人想到安心、安慰、安穩、安定、安全,平安,都是很好的詞。「樂」更好了,快樂、喜樂、樂悠悠、樂哈哈,這兩個字連在一起,又安又樂,又樂又安,這是讓人嚮往的一種境界。

  邵康節又加了一個「窩」字,「窩」容易讓人想到小狗、小貓住在暖呼呼的小空間裡面,雖然很小、很簡陋,但是很知足。小狗、小貓有窩,就不是流浪狗、流浪貓了,「窩」這個字其實是蠻溫馨的。

  《道德經》有一句話:「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老子說天地並沒有那麼仁慈,他只是把萬物都看作草扎的狗,本質上,也確實如此,我們生生世世都是在流浪,流浪娑婆,流浪十方世界,過的生活不要說以佛菩薩來看,就是以天人來看,都是很可憐的可能天人看我們,真的就像看小貓、小狗一樣,所以確實需要一個安樂窩。

 

安樂窩,心也難安

  當然,娑婆世界想要真安心,其實是很難的,對我們這個時代的人來講,安心是一個奢侈品。

  往窗外看,或者走在馬路上,感覺到處處都很躁動。小孩背著很重的書包,要應付考試,有升學的壓力。稍微長大一點,上了大學又不一定能找到好的工作。那天我們在公園裡,碰到幾個大學生,一見我們就問有關工作的問題,現在很多年輕人都為此很焦慮。找到工作了,要面對各種複雜的人際關係,還要攢錢,買房子、養孩子,也會感覺很不舒暢。結婚了,像現在家庭、夫妻關係比較穩定的,年輕的都不是太多,離婚率都很高。家庭作為社會的一個細胞,如果家庭都不穩定,社會不會穩定的。人老了,小孩不一定孝順,不一定在身邊,無人贍養的老人非常多,疾病纏身,死亡隨時都有可能找上來。

  就算小孩、年輕人、老人一路都很好,一路都很順利,也不一定很安心,還有很多天災人禍,地震、海嘯、颱風,各種自然災害,每天打開新聞,看到的都是這些,意外就更多了,數不清的意外事情發生。

  我看到這些新聞,經常在心中感慨:我活到今天30歲,真是僥倖。因為人死太容易了,像一個玻璃球,一掉在地上就碎了,生命朝不保夕

  就算沒有天災人禍,也沒有意外,我們內在心靈的不安也很洶湧,怨恨、惱怒、不平、抑鬱、扭曲,這些負面的情緒,在我們心中很難一時消散。

  現在是內容的時代,不要說跟幾十年前比,就是一年跟一年都不一樣,通訊手段越來越高,電話、電腦、qq、微信,多得不得了,每隔幾年就換一種而且內容的手段越來越高明,不僅能聽到聲音、而且還能看到,不僅能看到靜的,還能看到活的。以我看來,這些其實是閻羅王的一種手段,就像撒網抓魚,如果網格很粗、很大,小魚還可以漏掉,但是現在的網是越編越細、越密,大魚小魚一網打盡。這些內容無非就是一張關係網,你跟我保持溝通,他跟你保持溝通,保持著密切的溝通,而這種溝通本質來講是一種業力的纏縛,你的業力跟我的業力纏在一起,他的業力又跟你業力纏縛在一起,就織成一道道網,越織越細、越織越密,一個都逃不掉

  所以這些內在的、外在的,都是讓我們心不安的因素。

  現在經常有人問:「你幸福嗎?」其實安心是幸福基本的前提,如果沒有安心,就談不上幸福了。就像一張桌子,如果不是跟地面保持水平的,而是是傾斜的,桌子上的東西能安穩地放著嗎?不可能的,人也是一樣的,幸福裡的所有內容,就好像桌子上的東西,一定要放在安心這張桌子上,才能安穩

  當然,如果以我們佛教徒來看,安心的層面是很多的,有相對的安心,有絕對的安心。剛才說的都還是相對的安心,也就是我們能夠感知到的一部分,還有很多是我們感知不到的,或者是感知很淺的如果以絕對的安心來說,娑婆世界不可能有安心的,這個不安心的程度到怎樣呢?佛有一句話:三界無安,猶如火宅。」就像著了火的宅子,熊熊大火在燃燒,《法華經》裡的有一個比喻,我們就像那個愚癡的小孩,什麼都不懂,在火宅之中玩耍,只感覺到熱氣,不知危險,父親就在外面喊:「著火了,趕緊出來吧,會被燒死的。」但是小孩理解不了啊,怎麼叫、怎麼勸都不出來,這時候父親為了吸引孩子出來,想了一個主意,就說:「門外有羊車、鹿車、牛車,你們出來就可以玩了。」小孩聽見當然就興高采烈地跑出去了。

  我之前講到不安心的內容,僅僅是小孩所感受到的熱氣而已,他根本想不到火是能把人燒死,房屋都會化為灰燼。

  還有一個比喻,一切眾生就好像在井邊玩的小孩,覺得很好奇,很好玩,往井底一直在望,甚至想往底下跳,他完全不知道後果,一不留神,都有可能掉到井裡邊。這種種比喻都是在說明娑婆世界不安心。

 

無常,所以不安

  娑婆世界為什麼不安心呢?我覺得最根本的就是無常,娑婆世界是無常的,是輪轉的,是業力構成的,是眾生虛作功德構成的,曇鸞大師說:「三界是虛偽相,是輪轉相,是無窮相,是染污相,是破壞相。」什麼是虛作功德,就是凡夫的一切皆是虛妄業作,虛妄是跟真實相反的,也就是沒有一個真實的,起心動念本質來講就是虛妄的就好像建房子,如果房子是豆腐渣工程,不是真材實料的,平時看不出來,地震的時候就知道了,不應該倒的就倒了。

  如果是紙糊的呢?那豈不是連人都不能住?其實以我們業力所構成的世界,連紙糊的程度都不到,是這麼的不堅固,所以不安全,時時刻刻都有可能被無常所吞,山河大地一切無有不被無常所吞的,當然這樣的環境就很難給我們安心了,沒有安心當然就談不上快樂了。

 

厭苦求樂

  再講「樂」這個字。我們一生下來就知道樂這件事的,出生的時候為什麼哭?因為餓了,餓就是不快樂,就找東西吃,吃了就舒服了,然後會笑一下,小孩都懂不單是人懂,連動物都懂,有一句話叫「熱鍋上的螞蟻團團轉」,螞蟻為什麼團團轉?牠不舒服,要找一個清涼的地方。燕子為什麼南飛?因為冬天,天氣寒冷,在北方不舒服,待不下去了,要飛到舒適、快樂的地方。

  可見一切有情眾生都是厭苦求樂的。而且人類的一切行為,不管是好的,還是不好的,都是圍繞著厭苦求樂的,即便是犯罪的行為,本質來講的,初衷都是厭苦求樂的,只是方向、方法選擇錯誤而已比如現在的科技,無非是讓人的生活更加方便、舒適;藝術、宗教,都是讓人的心靈得到滿足、快樂的。只不過絕大部分人缺乏智慧,往往是從苦入苦,從冥入冥,從一個苦的地方到一個更苦的地方,從黑暗的地方到更黑暗的地方。即便有人得到暫時的快樂,也好像一個癌症的病人,已經到晚期了,只剩下幾天的壽命,在身上塗了一點清涼油,瞬間舒服、緩解一下,不能解決真正的問題。所以,絕大多數人都生活在苦之中,以苦為伴,甚至與苦成為一體,而且不自知,因為我們沒有這麼強的反省能力

  苦就像空氣一樣,瀰漫在娑婆世界任何一個角落。我們走到哪,都是被空氣瀰漫的;我們走到哪,也都是被苦瀰漫的。好像呼吸的空氣都是苦的。

  佛欣法師有一篇文章叫《極樂放生》,說有一個羊走在冰天雪地裡,幾乎就要凍死了,眼睛都看不到了,頭昏眼花了,突然踩到一個很暖和的東西,那其實是一塊糞便,還有一點熱氣,牠就覺得這個挺好,然後整個身體撲在上面,得到了暖氣。但是畢竟整個天都是嚴寒的,很快,糞便的溫度就沒有了,消散了,於是羊就跟糞便凍成一體了,一點動都動不了,想走也走不了,奄奄一息。在彌留之際,恍惚之間,有兩個人,一個穿黑衣服,一個穿白衣服,兩個人就商量說:「這羊不錯,今天可以拿回去,殺了,煮著吃,喝羊湯,吃羊肉。」正準備動手的時候,一個白鬍子老頭來了,對兩人說:「這個羊不要殺害,你們要多少錢,我來買。」那兩個人就開了一個天價,白鬍子老頭很富有,他就花了一大筆錢把羊買了,後來抱回他住的地方。他住的地方很好、很暖和,羊慢慢就甦醒了,活了下來。

  這是一個比喻,羊是誰呢?就是我們,所謂迷途的羔羊,糞便是什麼呢?是五欲之樂,五欲之樂是能夠讓我們在娑婆嚴寒的世界裡,暫時感到有點溫度的,感覺到一絲毫舒適的,但是很快快樂就打失掉了,我們黏在五欲上面,和娑婆大地成為一體,動也動不了。這穿黑白衣服的人是誰呢?就是黑白無常,商量著怎麼把這個人放到地獄鍋裡面煮一煮,我們都要受這個刑罰的。這個老頭是誰呢?是阿彌陀佛。因為我們無始劫來都有很重的罪業,那真是要以天價來贖的,一般的佛菩薩真的是贖不起的,法界之中,也只有阿彌陀佛能夠贖得起,也只有阿彌陀佛主動贖我們,把我們放到極樂世界,那個溫暖、舒適的地方,我們的法身慧命就活了。

 

為何不樂

  為什麼我們不快樂?本質的原因是我們都造了不快樂的因,沒有快樂的因,怎麼會有快樂的果呢?因果是相符的,什麼是快樂的因呢?布施就得富貴,持戒就得安穩,忍辱就得端正,善良、慈悲、平和等等,這些都是快樂的因

  但是我們每天反省一下自己,這樣的心很強、很堅固嗎?我們一天究竟有多少的善念呢?我們的善心真的是很微弱的,善導大師說:「縱發清心,猶如畫水。」我們發的一點點善心,就像在水上畫了一個圈,水上畫圈,畫完了之後,瞬間就消失了道綽大師說:「若論起惡造罪,何異暴風駃雨。」我們起的惡念,造的罪業,卻像颳大風、下大雨一樣,片刻不停。這是道綽大師的自我反省,祖師尚且如此,何況是一千年之後的我們。

  當然有人說:「我很富貴,又很平安,人們都很尊敬我,又有學問、智慧、福德、威勢,我不是很快樂嗎?」是,你前世確實是種了快樂的因,可是要知道今世所享受的福德其實是沒有根的,而且這些福德很可能就成為下一個苦惱的因。本質來講,三界無安也無樂,這是站在很高的一個立場、角度來作的評判,不能以我們世間人的眼光去看

  《往生論註》說到極樂世界是性功德成就,因為它正道大慈悲,出世善根生,一切都是慈悲所生的,都是從佛性中生的,所以極樂世界一切都是清淨的、快樂的、安穩的

  曇鸞大師講這一段的時候也舉了一個反面的例子娑婆世界也是性功德成就的,只是我們的性是染污的。我們每天吃的東西,即便是色香味俱全的,很好看,很好聞,很好吃,為什麼吃下去沒多久,到廁所裡邊就變得也不好看,也不好聞,不好吃了呢?而且自古都是這樣,不管是皇上還是乞丐,都沒有例外的,大家想過這個問題沒?百姓日用而不知,曇鸞大師一句話就點破了,因為性不淨,身就不淨,所以經過不淨的人身這麼一加工,乾淨的東西都變得染污了,我們的心是跟身最密切的、最近的,心身像一個機器一樣,不淨的機器怎麼能出一個乾淨的東西呢?所以有人自詡很有修行,很厲害,很高明,可是真有智慧的,去廁所看看是什麼東西就知道了,如果不能把髒的東西吃進去,然後變成乾淨的東西,那他的修行要說到什麼程度,可以打個問號的

 

安樂國,純樂無苦

  我們的性不淨,我們的性也是不安的,不樂的,所以我們心召感的外境一定是不安樂的。

  但是有一個地方,有安也有樂的,是哪裡呢?就是極樂世界,也叫安樂國,整個世界就是以安樂作為名字的

  安樂窩很狹小,安樂國卻開闊廣大,無衰無變,清淨安穩,不聞三途八難之苦,但聞自然快樂之音。

  極樂世界有什麼安、有什麼樂呢?先說為什麼極樂世界安吧。其實可以反過來,按照曇鸞大師的說法,曇鸞大師說這是佛不虛做功德成就,這是極樂世界不虛做功德成就的,依本法藏菩薩四十八願,今日阿彌陀如來自在神力。願以成力,力以就願。願不徒然力不虛設。力願相符畢竟不差故曰成就。」這段話不太好懂,但是讀起來很有味道,大概意思是,極樂世界是阿彌陀佛願力所成就的,不是凡夫虛妄業成就的,是至堅至固的,在這樣一個安樂的基礎上,才會有樂

  極樂世界的樂是什麼?有時候苦的止息就是樂,一個人一直在苦,苦沒有了,就是一種樂了這點我體會太深了,胃疼得厲害的時候,哪怕有片刻的不痛,都覺得很快樂了。想想看,我們輪迴了多久了,這時間是算不過來的,輪迴了這麼久,苦了這麼久,一旦往生,不用輪迴了,輪迴止息了,暫時能夠休息了,這本身不就是一種樂嗎?

  經常有人問說:「極樂世界有什麼好?」我常回答說:先不說往生極樂世界有什麼好,先說不往生極樂世界有什麼不好吧。不要說下地獄、做牛做馬的事情了,光說做人就很苦惱了,生老病死……現在光說不用這麼苦了,不是覺得很快樂了嗎?更何況在這個基礎上還有很多樂,而且能成佛,能度眾生。

  極樂世界是三無,哪三無呢?無廁所,因為性清淨的,一切都是清淨的,極樂世界連一粒塵土都是清淨的,沒有不乾淨的東西;無醫院,因為沒有疾病了,極樂世界是不要醫生的;無火葬場,因為沒有死亡,我們在這個世間都講長壽,活到一兩百歲好像都了不起的樣子,但是在極樂世界是無量壽不髒、不病、不死,身體都是金剛那羅延身,環境好得沒法說了。三經中都有很詳細的描述,可即便經文講得那麼好,其實能說出來的都是真實的境地中億萬分之一都不到的,因為講的都是我們人類能稍微感知、理解的一小部分而已,很多都是我們人類所不能理解的。我們跟天人就差得太多了,天人跟阿羅漢差的又不能說,阿羅漢跟菩薩又不能比,菩薩一地跟一地又不同,菩薩跟佛又不同,所以我們看到的形成文字語言的部分,那是太小太小一部分了,極樂世界殊勝快樂的程度不是我們人所能想像的,去了就知道了

  與娑婆世界的樂對比,極樂世界的樂還有幾個特點。

  第一,那裡的快樂永恆。一樂永樂,不會散失掉,不像我們這個世間,能夠樂得一時,能夠樂得一世嗎?即便你能樂得一世,能夠樂得世世嗎?不能的。

  第二,深徹。在娑婆世界,我們的樂是表面的,很膚淺的,在內心深處、內心最底下,都是很苦惱的。如流水,有表面的流水,有暗流,有時候流表面上沒有流水,底下暗流湧動。我們經常是表面樂,深處不樂。但是極樂世界的樂,從內到外,從淺到深,都是快樂的。

  第三,自發。極樂世界的樂是自性裡湧出來的,在娑婆世界則需要依靠的一種外緣,一種環境,一個條件我們這個世界想要快樂,總需要一個條件。吃得好了,穿得好了,好看的衣服,美滋滋的。陞官啊,考上大學了,總之,沒有不需要條件的,不需要外緣來引發我們快樂的。極樂世界不是這樣,它不需要外緣,是源源不斷的,像泉水,不需要從別的地方流出來,是從自身直接湧出來的,因為我們自性中有涅槃四德嘛——常樂我淨,我們佛性中本來就有這些快樂的。

  第四,自樂樂他。不但自己快樂,還能讓他人快樂,有句話說:「獨樂樂不如眾樂樂。」有時候自己快樂,但是看到別人不快樂,其實心裡也覺得不快樂。有時候看到別人快樂,自己不快樂,都會挺快樂的,當然這是大乘菩薩的性格。極樂世界的人就是這個特點,不但自己快樂,還能把這種快樂帶給一切人,讓一切不快樂的人都快樂起來,「大悲熏心遊法界,分身利物等無殊」,極樂眾生是被阿彌陀佛大悲心所熏染的,到任何一個法界,都把解脫帶給眾生,把光明帶給眾生而在娑婆世界,人們常常是以犧牲別人的快樂為代價,換來自己短暫的快樂。

 

安樂而又安樂

  這麼好的安樂國,怎麼去呢?念佛就可以去這大家應該都知道,不知道也沒關係,只要跟著大家念佛,念到臨終,就可以去了。這個法門就好在這裡,在不知道的情況下,也能夠去,就像坐船,有些人目標明確,票提前買好了,什麼時候開,到哪裡,船長是誰,坐在哪個位置,旁邊坐的是誰,問得清楚,這樣可以到彼岸還有一類人,是被一幫人裹挾著,神不知鬼不覺,就跟著人群,簇擁著上船了,船一開動,自然也能到彼岸。到了彼岸,就到極樂世界了,這樣往生的人也不少,古人說:「將錯就錯,西方極樂。」

  念佛最簡單,但也有人覺得念佛很難,我曾經也覺得念佛很難,要念到功夫成片,一心不亂。

  簡單會有一個什麼效果呢?簡單可以給我們安樂,安上加安,樂上加樂,因為我們去的目標是安樂國,方法途徑又很安樂,豈不是安樂上又加了安樂。好比學生考試,出來之後都覺得很容易,沒有一題答不上的,而且百分之百對,那不是很好嗎?出來之後,心裡多舒服啊!反過來,即便說知道這題我不會,別人也不會,大家都不會,經歷這樣一場考試,都會覺得很不舒服,心裡很低沉。

  簡單就會覺得很安樂,安心又快樂,所以我們這個法門是以安樂之法,到安樂之處,不但簡單,而且必定。什麼叫必定?就是必定往生,我們這個法門是「平生業成」,這四個字真的是給我們最大的安心,最大的安慰其他法門在別的地方還能夠和念佛法門相比,但在這個地方是絕對不能比的,哪個法門敢說平生業成?那都是摸著石頭過河的,能不能成功,誰都不知道

  當然,也限於我們善導大師這一脈,別的即便也是學淨土念佛的,你問他能不能往生,很多不敢向我們這樣拍著胸脯說:「我決定往生。」所以一群人中,是不是學我們這個法門的,一眼就能看出來了,臉上笑瞇瞇的,很安心的,很滿足的,那多半是學我們這個法門的

  在這個基礎上還有一個更妙、更好的,就是我們念佛時,阿彌陀佛就跑到我們舌頭上來,講法,放光,人在哪,佛就在哪,不但佛來了,菩薩也來了,至少有二十五菩薩,隨行影護,走到哪,像影子一樣保護到哪。其實不止二十五菩薩,菩薩在天上就像作戰的軍隊一樣,百重千重,你走到哪,就飄到哪,這是多壯觀啊,我們只是沒有天眼,看不到而已。不單是佛來了,菩薩來了,而且極樂世界也來了,極樂世界就在六字名號裡面,極樂世界雖然我們的肉眼看不到,但是它的氣息,我們能感覺到,極樂世界的氣息就會籠罩在我們身邊,我們的心靈、身體,包括生活的環境,當下就成為一個真正的安樂窩邵康節的安樂窩必須是修養到那個程度才有那個內心的體驗,而我們的安樂窩不是,即便是一字不識的老太太都能夠感覺得到,很安穩,很暖和,像小貓小狗的窩一樣。

  往生之前,安樂國安樂的氣氛,我們首先感受了,每個念佛人都會感受到,或深或淺,或早或遲,安詳、自在、喜樂、平和,在念佛的過程中都會嚐到這種味道當然有人說:「我念佛念這麼久,一點也沒嚐到,甚至念佛還有苦惱了。」這樣的也有,但是也不要緊,你必定會嚐到,因為畢竟會往生,畢竟會安樂,這就太殊勝了,不安樂而安樂,可能你沒有感受到安樂而得安樂,這就是他力安樂,不是自力安樂,這是一種不可思議的安樂

 

2014年8月30日講於洛陽

分享到
中華淨土宗協會
淨土宗文教基金會

11049台北市信義路五段150巷22弄41號
電話:02-8789-4818
傳真:02-8780-7050
E-mail:amt@plb.tw

捐 款 護 持

信用卡定期定額護持

本會推薦使用
前往

信用卡單筆護持

單次隨喜護持
前往

四大超商繳費護持

多元化的護持
前往

其他方式隨喜護持

匯款護持方式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