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歲,一偶然機緣,校園幾位同修幫我建一網絡Q群,我素來不懂電腦,申請,升級等等全托「他力」,自己被眾人則濫推為群主,群裡常有蓮友提問,我亦惶恐一一作答,群裡有緣見之,頗覺和其胃口,便記錄整理下來,今擷取幾則,期能就正於十方。
一、年紀輕輕的就往生了,是不是大不孝?
微笑:我年紀輕輕的就往生了,父母為了養育我付出那麼多,我覺得很對不起父母,是大不孝。
釋宗道:阿彌陀佛萬死千生就是為了我,付出比今世父母百千億倍而不止,不去西方才是大不孝,至極不孝;西方若去得,不但今世父母能救,能盡最大孝,無始劫父母也統統得救。其實人命數有定,假如我真的明天往生,也是與父母宿世之緣走到盡頭;假使我不能往生,那將是必入地獄。該死的時候一定會死。現在看看這麼多車禍的小孩,年輕人。他們願意去死嗎?可他們又有什麼辦法呢?我們在世間,掛念父母,孝順父母,但也未必能夠心心念念在父母身上,可是,一旦到了西方,不但心心念念在父母身上,而且絕對有真實的力量可以幫助到父母。
往生,不是隔生,而是同生,是永生;不是遠離,反而是離父母最近;不是隔膜,而是永遠在一起,永不分離。阿彌陀佛四十八願中有很多願,都是給我們很多本領的,比如說六種神通,這些本領是幹什麼的呢?就是能夠解救恆河沙數般的累劫之父母的。我們現在娑婆,自身尚且難保,哪有真實利益給父母啊?所給的都僅僅是虛幻不實的小孝。
微笑:我在世間,只要我有一口吃的,就不會少了父母的。
釋宗道:孝心可嘉,可是我們在此世間,真的在有時候,自己這口都沒有啊,極樂世界不更好嗎?阿彌陀佛有一口,就絕對有我們吃的,阿彌陀佛給我們的吃一口,飽無量劫,這個世間呢?吃一口,可能一頓都不飽。善導大師說:「父母妻兒百千萬,非是菩提增上緣,念念相纏入惡道,分身受報不相知」,應知。
二、人都做不好,怎麼能往生?
佛文:有個問題要問,有一句話是這麼說的:人都做不好怎麼能作佛?
釋宗道:佛法有五乘:人乘、天乘、緣覺乘、聲聞乘、菩薩乘。人天乘只是其中一個層次,這其實並不能代表佛法的全部,外道很多都相當於這樣的層次,甚至有些比這個還高。如果認為只有這個就是佛法全部,豈不是把無價之鑽石、寶玉貶為石頭、瓦礫來用嗎?
《法華經》裡,佛講,佛出世真正目的就是一個:令一切眾生入佛知見,不是入菩薩知見,不是入羅漢知見,更不是入六道人天善法知見。
眾生根基不成熟,佛就姑且講小法。《法華經》裡有化城的比喻,就是一群人出外去尋寶,走到半路,人都累得不行,回去也不是,前進也不是,這時很多人就說要返回,可是回去都是毒龍、野獸、沙漠、魑魅魍魎,回去斷無活路。這時首領就用其神力,在前方化現一個大城,說:快往前趕路,前方有一大城,可以歇息,能得安穩。於是這群人振奮精神,繼續向前,果然前面真的有一個大城。歇息好了,第二天首領對大眾說:我們繼續趕路,寶處就在前方,昨夜大城乃是我神力所化現,說完果真大城即刻不見。
佛也是如此。佛目的是讓眾生都找到真正的成佛之寶。可是,聖道悠遠,很多人不堪其行,佛為鼓勵策進,於是講人乘、天乘、羅漢乘、緣覺乘、菩薩乘,讓人能夠一步步看得到希望,策勵前進,這是佛的慈悲。對於求出輪迴的根機來講,人天乘就是化城,目的在於引導入羅漢道;對於發大心、成菩薩的根機講,羅漢就是化城,目的在於引入菩薩聖道;對於成佛的根機講,菩薩即是化城;對於淨土法門講,聖道法門就是化城。
佛的目的,在於一步步使眾生根機成熟,最後行者疲極,「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原來成佛有「異方便」,有那麼簡單容易的方法。不過,沒有這樣地轉圈圈,走彎路,多數眾生就是不能啟信。佛的慈悲在此。所以,善導大師說:「釋迦如來,實是慈悲父母,種種方便,發起我等無上信心。」
有人說「人成即佛成」,這其實是鼓勵人在人天乘上努力精進,好像那個智慧的長者,說前方不遠處就有大城,可以安樂歇息。
三、祖師為什麼說我們是罪惡生死凡夫?
白蓮:祖師為什麼說我們是罪惡生死凡夫,五濁惡人呢?有些師兄們好像反感說自己是惡人。
釋宗道:這個罪惡,是相對於出六道,往生佛國來說的。
善和惡得看你就哪個層次說。在世間,我們沒準是個善人,可是對於天人,我們這點點善對比他們都醜惡得不行了;天人在羅漢面前也是罪惡的,因為他沒出六道,還是凡夫,沒有證得空性;阿羅漢已斷煩惱,不再輪迴,雖是善人,可是與菩薩相比,只算是小善,不是大善,佛曾經呵斥羅漢叫做焦牙敗種,因為沒有發菩提心;菩薩是大善,但與佛相比,還不能說是純善、淨善、滿善,因為覺行沒有圓滿,菩薩還有無明,度眾生還不夠圓滿。
所以,這個罪惡不罪惡,得看你站在哪個層次說。我們對於地獄惡鬼眾生可說都是善人,可是我們往上比,卻實在不能比。
善導大師定位我們為罪惡生死凡夫是有其深意的,這就是兩種深信中的機深信,是深入淨土法門的關鍵處,大師所指這個罪惡是相對於眾生出離生死來說的。在出離生死大難所需要的自力功德面前,我們的確沒有力量,不但沒有力量,而且全是相反的力量,所謂「一念一時所造業,足繫六道滯三途」。在這個生死巨壑面前,善導大師尚自稱為罪惡生死凡夫,何況我輩呢?
承認自己是罪惡凡夫沒有什麼不好。這是一種自我觀照的結果,一種自我檢討,完全是一種自知,缺乏這種觀照的學佛人自覺不自覺就會走向貢高我慢,這往往是聖道門行者普遍必須面對的問題,往往越是修行功夫高,這個攔路虎越是厲害,使人墮落,完全趁你不備之間,譬如說別人都做不到我卻能做的到,這就很自然生出一種勝他之心。
其實,如果我們目標是了生脫死,對比那樣的高度,我們點點功德究竟算什麼呢?打個比喻,對比平房,摩天大樓算是高了,可是對比天的高度,那摩天大樓又算什麼高呢?出六道,成佛道就像天的高度,在這個高度面前,我們有即便超出一般人的能力也僅僅是摩天大樓樓的高度而已,都是不足道的。
承認自己是道道地地的凡夫,就會對這個法門在內心最深處產生依靠感、仰仗感,就會不容易動搖,就會老實,就會專念彌陀名號;而專修恰是往生的關鍵之處。一個人內心,自力少一分,他力就會多一分,往生的幾率也就大一分。
四、勸人念佛的心態應該怎麼樣?
佛榕:請問師父,如何勸人念佛?還有勸人念佛的心態應該怎麼樣?南無阿彌陀佛!
釋宗道:自信教人信,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為什麼呢?這個法門叫作「一切世間難信之法」,我們應該以什麼心態做這件事呢?
首先,我們應該知道,我們是罪惡生死凡夫。既然承認我們是這樣的眾生,我們就不具備十足的能力幫助所有的人。
而且,即使一個人表面上是受了我們的恩惠,走上了專修念佛,必定成佛之路。可是這是我們的力量嗎?答案是否定的,我們只是充當了彌陀的手腳,背後的運作完全是阿彌陀佛。當你有這樣的知見之時,我們做所謂勸人念佛的事情時,就不會有太多煩惱。不然,如果以為力量是由我發出的,成功了,內心竊喜;失敗了,內心懊惱。其實,真實的情況是:成功,那是阿彌陀佛與此人緣分成熟,我們僅僅是個助緣;失敗,其人緣分尚未熟,彌陀仍在調伏之中。我們這樣做起來,就會很輕鬆,很歡喜。而且往往這樣效果也會好很多,這種隨緣任運的態度本身就可以感染人。
打個比喻:像一個大型機器在運作。我們都只是機器上的零件,可是,機器根本靠什麼運作呢?靠電!沒有電的話,零件再好也沒有用。阿彌陀佛就是電,一切力量來源於此。電儲藏在哪呢?其實電就是儲藏在這句名號之中的,無量光嘛,光就是能量。
這種心態,不要說我們應該要有,出家師父們也是如此的啊,他們絕不會把彌陀功德據為己有。所以,他們表現出來就是非常的低調謙卑。不要說師父們如此,哪怕是菩薩也是如此啊。我們仔細看,很多經文,有些情節,說:某某菩薩乘佛威神,如何如何。為什麼要用「乘」這個字眼呢?這是在突顯他力的真實存在啊。應該說菩薩對這個體認的更加深刻,只有我們凡夫才喜歡把佛的功德炫為己有。
對於自力聖道法門,發菩提心,救度眾生是必修的科目,救度別人等於救自己,因為菩薩發的願要靠行來滿足。
而他力淨土法門,一切都在此名號之中。救自己也等於救一切眾生,往生必成佛故,成佛必度眾生故。
換言之,一個老實稱名的人,利益眾生是自然之事。往生之前都在進行中,甚至是不落痕跡的利益。怎麼不落痕跡呢?大家都不覺知的情況下,甚至他自己也不覺知的情況下,已經完成了。比如歷史上黃打鐵、崔婆,這些不知一字的念佛人等等,他們只是覺得人生是苦,要厭離;知道極樂好,老老實實稱名,結果就往生了。他們每天想過利益眾生之事嗎?可是他們有沒有利益眾生呢?有啊,他們啟發了多少人念佛啊!
我們是垂死的病人,得到了阿伽陀藥,知道此病服此藥必定能好,進而希望一切有緣都能服此藥。我們與大眾是病友關係,而不是醫生的角色。明明是病友卻用醫生的口吻和病人說話,不是很彆扭嗎?很好笑嗎?往往我們定位對了,聽眾就會隱隱地感知到,因為這樣更接近實情,其實也就是更接近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