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土宗
淨土文庫
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淨土文庫 > 宗道法師文章
top

宗道法師文章

法義

  1. 修行有五種障礙的我們,佛為何不捨棄?
  2. 隔行如隔山
  3. 《淨土三經》概說(下)
  4. 《淨土三經》概說(中)
  5. 《淨土三經》概說(上)
  6. 關於「機法二種深信」的一個譬喻
  7. 勿以世法論佛法
  8. 說信願

文章

  1. 念佛人四給七凡
  2. 網路時代隨感
  3. 一個圖形引發的思考:人生的圓心是念佛
  4. 蛇入竹筒自然直
  5. 若心果真為眾生
  6. 木桌與世界
  7. 凡事為對方設想
  8. 怎樣才能庇佑子孫?最好的方法就是念佛!
  9. 人類「崇拜心理」之我見
  10. 達則兼善不渝,窮則自得無悶
  11. 痛的短語
  12. 得到=想得到更多
  13. 念佛行者應如何思維
  14. 人生最珍貴的相遇:遇見阿彌陀佛
  15. 一幅圖讓你看清人生的真相
  16. 念佛人如何敦倫盡分
  17. 這個世界的真實名字叫「娑婆」
  18. 世間,乃無量時間與無量空間聯貫而成的一個幻體
  19. 受教與發心
  20. 淨土宗是所有末法人最後的希望
  21. 孤悲之路,幸有佛陪
  22. 我們能夠依止善導大師教法,是十分幸運的
  23. 念佛愈多,愈能體會到這顆念佛心的多彩與光明
  24. 我,選擇活在南無阿彌陀佛裡
  25. 相信因果是佛弟子之根本
  26. 漫漫西歸路,是佛背著我負重前行
  27. 知見混亂的年代,誰才是你的善知識?
  28. 宇宙第一犟——萬牛莫挽的念佛人
  29. 你有多大膽,才敢懷疑佛的話!
  30. 心中種下牛頭檀,香氣普熏三千界
  31. 彌陀興旺 而我衰亡
  32. 「知止」而成佛
  33. 佛教中的「大丈夫」是什麼意思?
  34. 把青春獻給佛教
  35. 且以微心入淨土
  36. 勸人念佛勿說教
  37. 法照大師現身教道士念佛
  38. 念佛往生,直了成佛!
  39. 六條秘訣
  40. 一則古老故事告訴你:人有至誠,必有奇蹟
  41. 心無掛礙 則無恐怖
  42. 所有快樂抵不過一根針刺
  43. 法性之都——西方極樂世界
  44. 享受被人遺忘的時光
  45. 一定不要「一定」
  46. 從安樂窩到安樂國
  47. 佛的陪伴,是我們對母親最長情的告白
  48. 學習應主動
  49. 給人希望
  50. 極樂世界 天天過年
  51. 等乾
  52. 人活著到底是為了什麼?
  53. 習靜與獨處
  54. 極樂世界不能談戀愛,還稱得上「極樂」嗎?
  55. 度盡劫波兄弟在,蓮池一笑泯恩仇
  56. 如果有一台能拍攝心念的高像素相機
  57. 穩穩的幸福
  58. 不懷虛假,不行諂曲
  59. 學佛應理性
  60. 漫談念佛攝心
  61. 忙,但不要丟了悠閒的心
  62. 念佛自然五福臨門
  63. 漏福之心洞
  64. 阿彌陀佛與我們到底啥關係
  65. 苦惱來襲,請服「二常二因」藥
  66. 臘八節裡憶佛恩
  67. 我對謙卑的體會
  68. 三種師
  69. 待人有道 不疑而已
  70. 談讀書
  71. 弟子如何事師?
  72. 顛倒因果
  73. 聞一蓮友與淨宗法師的對話有感
  74. 賞畫有感
  75. 勇敢的皈依
  76. 也說逃避
  77. 新年對聯解讀
  78. 聖道轉歸淨土的奇緣
  79. 妄念一則
  80. 小動作 大成就
  81. 養老院見聞記
  82. 念佛人的交友觀
  83. 念佛與做人
  84. 說話的藝術
  85. 快樂的四重境界
  86. 為何唯說念佛
  87. 彌陀眼中妙好人
  88. 佛經句句不欺人
  89. 文人學佛之慎
  90. 住持大柄在德與惠
  91. 輪迴路上念佛好
  92. 元旦祝福話彌陀
  93. 極樂好
  94. 宣城地下湧出了彌陀大潮
  95. 我的學佛經歷

問答

  1. 凡夫如何破食色我執?
  2. 念佛了,用怎樣的心走後面的路?
  3. 念佛與改命(中英對照)
  4. 一文遍覆因疫而困者
  5. 謙卑是自信心中折射出來的光芒
  6. 如果念佛不能達成世俗願望當如何思惟?
  7. 極樂是報引證
  8. 網絡問答(三)
  9. 網絡問答(二)
  10. 網絡問答(一)

法師簡介

  1. 宗道法師簡介

達則兼善不渝,窮則自得無悶

  我曾經請張鐸曦老師幫我寫了一幅字,寫好之後,裱起來掛在我書桌右方的牆壁上。這幅字的內容是:「達則兼善不渝,窮而自得無悶。」這句話出自東晉時名士嵇康的一篇文章——《與山巨源絕交書》。山巨源就是山濤,兩人同是「竹林七賢」中之佼佼者,本來兩人關係至為親厚,後僅僅因為山濤向當政者舉薦嵇康做官,嵇康覺與山濤兩人在志趣心向上發生了偏異,於是便寫下了這封冷峻決絕卻又名傳千古的絕交信。

  有一次,房院長在我的屋子裡看見這幅字,興奮異常地跟我說:「宗道法師,我們真是有緣啊!我屋子裡掛的也是類似的一句話呢——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

  確實,這兩句話意義很是相近,甚而可以斷定嵇康這句應是脫胎於孟子的那句古話。然而,我還是更喜歡嵇康這句,覺得孟子那句話太白、太平、太泛,而嵇康這句則有味道,有深度,更能打動人心,也更堪玩味。

  記得我是有一天在kindle上下載了顧隨的《中國古典文心》,看到裡面選錄的這篇文章,正一句句咀嚼著前文之頃,忽一眼滑過這句話,當時感覺只能用四個字來形容——如電擊心,只覺這句話說到了我的內心深處。當即,我便將這句話抄在了一張紙片上,準備第二天去張老師家登門求字。

  人生一世,蠢蠢終生,縱橫百態,浮沉世海,總不出兩種狀態:或窮或達。窮即是不通,某種時空、因緣下,種種遭遇,種種阻隔,種種患難,讓一個人無法暢達其志;達即是通達,無諸障礙,種種人事因緣、風雲際會皆能順風順雨,現實給了一個人充足的條件、平台與空間去施展其能力,以此暢達其志,去幫助別人(兼善)。

  一般的人,總不免窮則苦悶難當,達則驕慢善變,而嵇康這裡卻說,雖然「窮」,但要「自得無悶」;固然「達」,但仍要「兼善不渝」。

  若時事因緣束縛身心,不得其志,也不必苦悶。能夠「窮而不悶」乃是源自於「自得」,「自得」的意思可以理解為自心有所得,也即一個人內在的精神世界足夠廣闊,足夠安寧,足夠豐富,足夠滿足,快樂並不從外得,換句話說,自己跟自己玩兒就已然足夠了。就像我小的時候,父母不在家,把我一個人丟在家,沒人陪我玩兒,我拿幾支筆當作戰士,拿一個蘋果當作地球,在房間裡配音,上演一幕幕拯救地球的「大片」,玩一整個下午,玩得不亦樂乎。

  一個人的精神世界也完全可以像一個小孩子一樣,沉浸在某個領域,玩耍自得。牛頓不是說他在科學上的探索,就如同一個小孩子在海灘上撿拾各種形狀顏色的貝殼嗎?

  甚至,在任一領域想要有大的成就,「窮」或許是不可缺少的一環呢,如同鋼釬想要穿裂巨石,必借猛錘敲擊,故有歷史上「文王拘而演《周易》;孔子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賦《離騷》;左丘失明,厥有《國語》;孫子臏腳,《兵法》修列;不韋遷蜀,世傳《呂覽》;韓非囚秦,《說難》《孤憤》……」

  若時事因緣很順達,各種因緣催動著你去施展能力與抱負,那就堅決不移地做下去。此時更大的挑戰也許是如何做到「不渝」,相較而言,人們在逆境中更能「不忘初心」,在順境中卻很容易「忘記初心」,因為順境最容易讓一個人驕慢、膨脹,名利、地位、財富,種種誘惑也接踵而至,不知不覺便忘記了最開始的「初心」。

  對於念佛人來說,「窮而自得」便是「自信」,「達則兼善」便是「教人信」。

  應該說,念佛比世人更容易做到「窮而無悶」、「達而不渝」。首先,因為念佛人靠念佛「自得」,而念佛是不需要任何條件的,即使全世界的人都反對我,也並不妨礙我的相信,即使人們綁住我的腿我還可以口念,即使人們封住我的口我還可以心念,即使潦倒終生、貧病交迫,孑然一身,心中仍可以裝下一個「廣大如虛空」的極樂世界。又,念佛人在在處處佛菩薩往來如織,輪班守護,所有快樂不從外得,由心湧發而出,如何會「有悶」呢?

  其次,念佛人「兼善」(教人信)並不靠己力,全依佛力,個人只是一個轉播塔,將接收到極樂世界的信號轉到旁人那去,個人微渺如塵,絲毫不足為道,如何會因驕慢而「有渝」呢?凡是以眾生得解脫成佛的利益為最大,一切為此開路,一切以此為圓心,若存這樣的正念,便能勸盡娑婆而「不渝」。

  不過,理論上雖是這樣的,但在事上,還是不免受凡夫習氣左右,也許遇困境便憂惱,逢順達便張狂,所以,我將其作為我的座右銘,時時提醒我自己。說來也怪,十二個字靜靜貼著牆壁不動聲色,憂惱時看著它,心便釋懷很多;張狂時看著它,心便不覺憬然有省。

  願與一切有緣共勉之!

 

摘自《何時復西歸》

分享到
中華淨土宗協會
淨土宗文教基金會

110049台北市信義路五段150巷22弄41號
電話:02-8789-4818
傳真:02-8780-7050
E-mail:amt@plb.tw

捐 款 護 持

信用卡定期定額護持

本會推薦使用
前往

信用卡單筆護持

單次隨喜護持
前往

四大超商繳費護持

多元化的護持
前往

其他方式隨喜護持

匯款護持方式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