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經》裡有句話:「心無掛礙,無掛礙故,無有恐怖。」這句話點明了眾生一切恐懼的來源——掛礙。
「掛」者,掛念;「礙」者,障礙。一切擔心掛懷之事,皆障礙了我們本然清淨自在灑脫的心。
掛礙口袋裡的錢,便恐怖於被偷被搶或丟掉;掛礙出門的行程,便恐怖於紅燈、堵車,可能會趕不及飛機火車;掛礙現有的權位,便恐怖於左右人的覬覦、揭發、檢舉;掛礙自己的身體,便恐怖於種種災禍與疾病;掛礙孩子的前程,則恐怖於:今天考試沒考好,小學便讀不好;小學讀不好,初中便讀不好;初中讀不好,上不了好高中;高中上不好,考不上好大學;考不上好大學,找不到好工作……一輩子就完了;……
掛礙的東西越多,則恐怖越多,掛礙的心越深重,則恐怖也會同比例增大,處處掛礙,則處處恐怖;時時掛礙,則時時恐怖。故而,充滿掛礙與恐怖的人生,哪裡談得上灑脫與自在呢?
人們在孩童時代,歡喜自在,天真爛漫,就在其百事不懂,無所掛礙,亦無恐怖。看過一視頻:一兩三歲小孩被車碾壓,人竟無事,起身後拍手大笑,揚長而去,繼續玩耍去也。稚子無知,並不知車輪碾身意味著什麼,但恰是這個「無知」救了他啊!倘若成人,嚇都要嚇得半死了!
《莊子》裡有一則故事,說有一個人很擅長賭博,當以瓦為賭注的時候,這人便氣定神閒,百賭百贏,千賭千贏,萬無一失,號稱「賭王」;但當以鉤(銀子做的一種鉤)為賭注的時候,此人便開始慌亂忐忑,侷促不安,心不安,神不寧,此時輸贏各半;而當以黃金為賭注時,這傢伙便頭腦昏熱憒亂,眼也花,手也抖,百賭百輸。同樣的技藝,何以隨著賭注不同而狀態各異?因為掛礙之心隨物而起,隨著賭注變得貴重,恐怖在一步步加劇。智者莊子最後總結了一句話:「凡外重者內拙。」「外重」即是掛礙於外物的心重,「內拙」則是因為心中充滿了不安與惶懼。
在念佛人這,作為一個人一生最大的掛礙——生死,不期然得到了圓滿的解決,因為六字洪名「一切恐懼,為作大安」,死既不懼,又懼怕旁的什麼呢?
故而念佛人最應過瀟灑自在的生活,心神棲於淨土之時,回觀娑婆,究竟有甚值得掛心記懷之事?既無掛心之事,便無恐怖;既無恐怖,則「外不重,內不拙」,心安神定,氣暢神和。此時,豈不個個是那個「百賭百贏」的「賭王」了?
2018.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