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許是疫情真的影響到了很多人的生活,最近微信上頻頻收到蓮友的求問。問者雖然各自狀況不一,但總的來說都是:形勢不好,生活困頓,壓力很大。我是方外之身,沒上過一天班,無社會經驗,也從沒有家庭生活的經驗,除了「哀民生之多艱」,報之以同情安慰,似乎也並不能給出行之有效的建議,讓其迅速擺脫困境。
雖然不能幫上實際的忙,我還是想寫下數語,聊作統一回覆。
一、面對困頓,要心存希望
困頓既由無常而起,同樣也會因無常而去。世間任何事皆沒有持續不停的高潮,也沒有始終如一的低谷。大到國家、民族,小到團體、個人,都各有其運數,也都是變動不居的。時運來時要作好變壞的準備,惡運來時也要想到佳期終會到來。陽亢而悔,否極泰來,動極而靜,靜極而動,此皆三界內陰陽盈虛消長的道理,當然也是佛教常說之無常的反應。
故而,大家身居困頓仍應心存希望,希望是人心中的陽氣,足可驅散一切陰霾,希望給人以力量,希望給人以動力。
二、對困難應起正面思維
人遇困境,容易陷入全然的負面思維,這會讓人陷入悲觀的泥潭,越陷越深,以致無法自拔。無望、焦慮、壓抑、挫敗,甚至憤恨、絕望等情緒均屬正常,但有智慧的人也應穿過負面情緒的迷霧,同時看到困境對我們個人身心有利的一面。
老實說,置身在我們這個世界,困境確是不能少的,雖然人人都想事事遂心,處處如意,但如果都遂心,都如意,就真的好了嗎?不見得,恐怕還更糟糕。叔本華有段話說得甚好:「正如沒有了大氣的壓力,我們的身體就會爆炸。同樣,人生沒有了匱乏、艱難、挫折和厭倦,人們的大膽、傲慢就會上升;就算它不會達到爆炸的程度,也會驅使人們做出無法無天的蠢事,甚至咆哮、發狂。無論何時,每個人都確實需要配備一定份額的操勞,或者擔心,或者困苦,正如一艘船需要一定的壓艙物才能走出一條筆直和穩定的航線一樣。」
從這個角度說,困苦反是給我們利益的。一個人真的能弄明白人生這個道理,當面對所有的困難之時,才真的能夠樂觀得起來;同樣的,當其面對全然的順境時,也才能夠真正地冷靜平和得下來。
三、要冷靜,要耐煩
人在遇困窘高壓的情況下,容易著急,也會變得不耐煩。而實際上,越是在此時,越需要人冷靜與耐煩。一個人能否從人群中出類拔萃,脫穎而出,也就看此時哪個能夠保持冷靜與耐煩。
冷靜,才能靜觀其變,時時觀察有否新的機會;耐煩,才能抓住機會,為逆襲打開一條新路。佛言:能忍之人,方名有力大人;又言:夫忍不可忍者,萬福之源也。
四、困而學之
孔子說:「生而知之者,上也;學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學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學,民斯為下矣。」
人遇困難,反身自躬之下,方才知道需要反省、需要改變、需要學習的地方是如此之多,故而困境往往能啟人學習向上之機。
當然,學習是包含兩方面的,一內一外,內者道學,外者器學。道學者,形而上,謂心性、天理等,自然學佛包含在內;器學者,形而下,為世間學問、技藝等,也即今天所謂的專業技能學習。兩者皆不可廢。
既遭此困,雖然外有大的形勢所迫,然而應自省是否也有自身原因。學佛上宜反思:是否因平時不重布施,為人慳吝,以致福報淺薄?是否因我心裡狹隘,不夠柔和,不能容人,以致人所不喜,不被人容?……專業學習上,宜提高專業能力,補足自己專業水平之不足,或重學一門新的技藝,以創新機。
五、嘗世苦,增進願生心
念佛人終究是幸運的,有阿彌陀佛墊底保本,世苦再劇,卻永遠不畏來生。況世間一切苦惱,皆成蓮花根植處淤泥裡的沃肥,只會讓這朵蓮花越長越旺,越開越美。
世間痛苦讓我們越來越對這個世間心生厭離,棄絕奢望,讓我們對極樂世界之嚮往與期盼,越來越篤實,愈來愈熱切!
宗道
2020 年 5 月 8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