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土宗
淨土文庫
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淨土文庫 > 宗道法師文章
top

宗道法師文章

法義

  1. 修行有五種障礙的我們,佛為何不捨棄?
  2. 隔行如隔山
  3. 《淨土三經》概說(下)
  4. 《淨土三經》概說(中)
  5. 《淨土三經》概說(上)
  6. 關於「機法二種深信」的一個譬喻
  7. 勿以世法論佛法
  8. 說信願

文章

  1. 慧淨法師2025年蛇年春聯解讀
  2. 念佛人四給七凡
  3. 網路時代隨感
  4. 一個圖形引發的思考:人生的圓心是念佛
  5. 蛇入竹筒自然直
  6. 若心果真為眾生
  7. 木桌與世界
  8. 凡事為對方設想
  9. 怎樣才能庇佑子孫?最好的方法就是念佛!
  10. 人類「崇拜心理」之我見
  11. 達則兼善不渝,窮則自得無悶
  12. 痛的短語
  13. 得到=想得到更多
  14. 念佛行者應如何思維
  15. 人生最珍貴的相遇:遇見阿彌陀佛
  16. 一幅圖讓你看清人生的真相
  17. 念佛人如何敦倫盡分
  18. 這個世界的真實名字叫「娑婆」
  19. 世間,乃無量時間與無量空間聯貫而成的一個幻體
  20. 受教與發心
  21. 淨土宗是所有末法人最後的希望
  22. 孤悲之路,幸有佛陪
  23. 我們能夠依止善導大師教法,是十分幸運的
  24. 念佛愈多,愈能體會到這顆念佛心的多彩與光明
  25. 我,選擇活在南無阿彌陀佛裡
  26. 相信因果是佛弟子之根本
  27. 漫漫西歸路,是佛背著我負重前行
  28. 知見混亂的年代,誰才是你的善知識?
  29. 宇宙第一犟——萬牛莫挽的念佛人
  30. 你有多大膽,才敢懷疑佛的話!
  31. 心中種下牛頭檀,香氣普熏三千界
  32. 彌陀興旺 而我衰亡
  33. 「知止」而成佛
  34. 佛教中的「大丈夫」是什麼意思?
  35. 把青春獻給佛教
  36. 且以微心入淨土
  37. 勸人念佛勿說教
  38. 法照大師現身教道士念佛
  39. 念佛往生,直了成佛!
  40. 六條秘訣
  41. 一則古老故事告訴你:人有至誠,必有奇蹟
  42. 心無掛礙 則無恐怖
  43. 所有快樂抵不過一根針刺
  44. 法性之都——西方極樂世界
  45. 享受被人遺忘的時光
  46. 一定不要「一定」
  47. 從安樂窩到安樂國
  48. 佛的陪伴,是我們對母親最長情的告白
  49. 學習應主動
  50. 給人希望
  51. 極樂世界 天天過年
  52. 等乾
  53. 人活著到底是為了什麼?
  54. 習靜與獨處
  55. 極樂世界不能談戀愛,還稱得上「極樂」嗎?
  56. 度盡劫波兄弟在,蓮池一笑泯恩仇
  57. 如果有一台能拍攝心念的高像素相機
  58. 穩穩的幸福
  59. 不懷虛假,不行諂曲
  60. 學佛應理性
  61. 漫談念佛攝心
  62. 忙,但不要丟了悠閒的心
  63. 念佛自然五福臨門
  64. 漏福之心洞
  65. 阿彌陀佛與我們到底啥關係
  66. 苦惱來襲,請服「二常二因」藥
  67. 臘八節裡憶佛恩
  68. 我對謙卑的體會
  69. 三種師
  70. 待人有道 不疑而已
  71. 談讀書
  72. 弟子如何事師?
  73. 顛倒因果
  74. 聞一蓮友與淨宗法師的對話有感
  75. 賞畫有感
  76. 勇敢的皈依
  77. 也說逃避
  78. 新年對聯解讀
  79. 聖道轉歸淨土的奇緣
  80. 妄念一則
  81. 小動作 大成就
  82. 養老院見聞記
  83. 念佛人的交友觀
  84. 念佛與做人
  85. 說話的藝術
  86. 快樂的四重境界
  87. 為何唯說念佛
  88. 彌陀眼中妙好人
  89. 佛經句句不欺人
  90. 文人學佛之慎
  91. 住持大柄在德與惠
  92. 輪迴路上念佛好
  93. 元旦祝福話彌陀
  94. 極樂好
  95. 宣城地下湧出了彌陀大潮
  96. 我的學佛經歷

問答

  1. 凡夫如何破食色我執?
  2. 念佛了,用怎樣的心走後面的路?
  3. 念佛與改命(中英對照)
  4. 一文遍覆因疫而困者
  5. 謙卑是自信心中折射出來的光芒
  6. 如果念佛不能達成世俗願望當如何思惟?
  7. 極樂是報引證
  8. 網絡問答(三)
  9. 網絡問答(二)
  10. 網絡問答(一)

法師簡介

  1. 宗道法師簡介

慧淨法師2025年蛇年春聯解讀

       2025年新春將至,普天同慶,慧淨法師特撰一春聯,助同歡喜。

       上聯為「捨身求法成佛道」;下聯為「無量壽光度眾生」。橫批為「靈蛇生慧」。

 

撰聯/釋慧淨
書法/張廷斌

       愚不揣淺薄鄙陋,冒昧解讀如下:

一、捨身求法成佛道

       2025年是乙巳蛇年,「蛇」、「捨」同音,首字以「捨」應「蛇」。

       此處之「捨身求法」四字,當指阿彌陀佛之因地修行,以此四字來概括法藏比丘五劫發願、兆載永劫之所有修行。

       「捨」是一種內心狀態,對於所擁有之人與物,內心能夠安然放捨之,捨棄之。大乘聖道佛法修行中,六度即始自布施,布施便是一種捨,從物到人,乃至己身,舉凡錢財、物品、地位、名望、國城妻子、頭目腦髓,眾生但有所需,盡皆奉捨。

       眾生所執不過我與我所,「捨」即放下我與我所,直破我執。

       一切「捨」中,最難者莫過於捨掉自己的身體,而菩薩捨身也最能感發眾生的善根。《大智度論》云:「有菩薩於無量阿僧祇劫深行慈心,外物給施眾生,意猶不滿,並自以身布施,爾乃足滿。復次,人得外物雖多,不以為恩,所以者何?非所愛重故,得其身時,乃能驚感,是故以身布施。

       於是,「將此身心奉塵剎,是則名為報佛恩」成為了菩薩捨身的弘誓。

       「身肉骨血,與眾生共」是菩薩捨身的心境。

       「觀三千大千世界,乃至無有芥子許非是菩薩捨身命處」是菩薩捨身的廣大與普遍。

       釋迦佛《本生經》中諸如捨身飼虎、割肉餵鷹等可歌可泣之事,無不令佛弟子動容、淚目。

       而菩薩於曠大劫中求法路上,當身與法不可兼得之時,往往即刻果斷地捨棄身命而求佛法。

       譬如經中說,郁多羅仙人求法於婆羅門,彼言:「汝今若能剝皮為紙,削骨為筆,血用和墨,寫吾法者,乃為汝說。」郁多羅當下照做而得八句偈。

       又如毗楞竭梨國王求法於婆羅門,彼言:「若能與汝身上,斲千鐵釘,乃與汝法。」國王即刻身釘千釘終得四句偈。

       善導大師《法事讚》中云:

聖人所重不過命 不貪王位捨千頭
七寸長針遍體入 標心為物不生憂
自取身皮寫經偈 普願群生入法流
千燈炎炎流身血 諸天泣淚散華周
感傷大士身心痛 微微含笑願無瞋

       一切菩薩皆捨身為眾生,捨身求佛道,然而全法界之中做到最極致者,無過於法藏比丘,《無量壽經》中,法藏比丘於世自在王佛所,發得四十八願後,「於不可思議兆載永劫,積植菩薩無量德行」。法然上人引用《悲華經》云:「然則彌陀如來,本行菩薩道時,修檀送劫波。經云:『所施目,如一恆河沙,如乞眼婆羅門之緣。又有飲血眾生,乞其身分生血,所施生血,如四大海水。又有噉肉眾生,乞其身分脂肉,所施脂肉,如千須彌山;所捨舌,如大鐵圍山;所捨耳,如純陀羅山;所捨鼻,如毗富羅山;所捨齒,如耆闍崛山;所捨身皮,猶如三千大千世界所有地。』」

二、無量壽光度眾生

       經過漫長的「捨身求法」,十劫之前,法藏比丘成為了阿彌陀佛(彼佛今現,在世成佛),「阿彌陀」三字即無量光壽之意,光則橫遍十方,壽則豎窮三際,時空縱橫成為一張救度一切眾生的大網。

       「無量壽」是說佛在永恆的時間中等待眾生,永遠佇立,垂手待迎;「無量光」則是每一個當下佛施以救度眾生之具體手段。

       而此手段如何與眾生產生交集呢?

       《觀經》云:「光明遍照十方世界,念佛眾生攝取不捨。」

       原來眾生稱名念佛,佛光即攝取往生,光號不二。光明即是名號,名號即是光明,「稱彼如來名,如彼如來光明智相」,這是阿彌陀佛因中四十八願中第十八願之所成就的。

       「無量壽光」之所以能夠在眾生稱名的當下,讓一個修行無力、造業兇猛的凡夫往生成佛,最終達到「度眾生」的目的,正是因為佛因中「捨身求法」的無盡功德,完全濃縮貯存在名號之中,誰稱念,誰得到;誰得到,誰往生;誰往生,誰成佛──萬難萬難之了生死、成佛道的大事,頃刻之間變得易如反掌,變得人人有分。

       於是,淨土易行道由此大行,釋迦處處勸生西方,祖師個個指示念佛,「諸餘經典,勸處彌多,眾聖齊心,皆同指讚」(《觀經疏》)。

       當佛因地捨頭目腦髓之時,我們或埋首於五欲六塵造罪造業,渾然不曉,或於三途中遭受劇苦,無從覺知。我是什麼樣的我呢?值得佛中之王的阿彌陀佛為我捨身?念及此,怎不生慚愧之心?

       誠如善導大師《法事讚》中言:「(念佛人啊!你們應當)各生慚謝之心:能使諸佛為我捨身,過於塵劫。哀哉世尊,能為難事,長劫勤勤,忍疲勞之苦痛。雖復為生苦行,不覓小恩;望欲等出塵勞,會菩提而歸彼岸。

三、靈蛇生慧

       以上,上聯從因至果(佛成佛的因果),下聯從果向因(佛果功德迴向給眾生,眾生接受之,成為眾生成佛的因)──「因該果海,果徹因源」。

       橫批「靈蛇生慧」中「靈蛇」之典,出自《春秋》。春秋時代,有一位隋侯出行,忽見路中間一大蛇被傷中斷,心生慈愍,以藥敷之,蛇乃能行走。一年後,蛇為報恩,乃銜明珠奉以隋侯。此珠大小盈寸,白色,終夜有光,如日之照,可為燈用。此珠謂之「隋侯珠」,亦曰「靈蛇珠」,「靈蛇」之詞由是而來。

       蛇一般給人以懼怕之感,而此典中,小蛇卻極親切可愛,知恩圖報,富於道義,且充滿祥瑞。

       念佛者亦應效此靈蛇,知佛恩,感佛恩,報佛恩,「誓到彌陀安養界,還來穢國度人天;願我慈悲無際限,長時長劫報慈恩」。

       《往生論註》云「蛇性雖曲,入竹筒則直」,眾生心曲如蛇,充滿自我知見,充滿懷疑,愚癡頑固,種種習氣煩惱,而曲心之蛇倘入「實相」之竹筒,則不得不直,六字名號即是此實相竹筒,眾生但能任口稱念,無信者慢慢生信,信淺者慢慢信深,愚癡者慢慢生慧,固執者慢慢柔軟,習氣煩惱慢慢轉輕,所謂「潛通佛智,暗合道妙」。

       又,淨土法門易於行持卻極難相信,《阿彌陀經》言「一切世間難信之法」,非大智慧絕難信入。生信者,心直無曲,一心投正直進,決定往生──此不可不謂之超越世間、出世間一切智慧之大智慧也!

       彼靈蛇珠,乃蛇為報恩銜給主人者,光明盈室,而念佛人口中之名號摩尼寶珠,卻是佛兆載永劫捨身求法而成就且賜予我者,其珠所放光明不唯照一暗室,實能照破三界暗宅,照破六道牢籠,照盡法界無明!

分享到
中華淨土宗協會
淨土宗文教基金會

110049台北市信義路五段150巷22弄41號
電話:02-8789-4818
傳真:02-8780-7050
E-mail:amt@plb.tw

捐 款 護 持

信用卡定期定額護持

本會推薦使用
前往

信用卡單筆護持

單次隨喜護持
前往

四大超商繳費護持

多元化的護持
前往

其他方式隨喜護持

匯款護持方式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