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念佛之行者,應常如何思惟乎?
答:或時思惟世間無常,知人生在世不久。
或時思惟彌陀本願,知臨終必蒙迎接。
或時思惟:人身難得,徒然過日實可悲;輪迴六道,得人身者,猶如梵天垂絲穿大海底之針孔。
或時思惟:遇難遇佛法,今生不植出離業,更期何生!一墮地獄,雖經阿僧祇劫,不聞三寶之名,何況欲得深信乎!
或時慶喜自身之宿善,不論賢愚,人類雖多,信佛法、願生淨土之行人稀少;迄至信受,甚為難得。誹謗憎惡者,造惡道之因。然則,信之、貴之,乘佛力、願往生者,此皆宿善之使然,非唯今生之勤也,應深喜往生期至。
如是之事,逢緣觸境思惟之。《法然上人全集》
這個問題問得比較寬泛,就是問念佛人平時應該思維哪些道理,腦子裡經常思考哪些問題,是問這樣一個問題。像這種問題,其實很適合寫一篇文章,甚至一篇論文,寫一本書都行。
法然上人的回答是拋磚引玉式的,只列了幾點。「或時思惟世間無常,知人生在世不久」,第一是思維無常,知人生在世不久。總之,要看到最後一句話「逢緣觸境思惟之」。我們在生活中,觸境逢緣,看到什麼,都要多多思維。其實這很容易,也是自然而然的。比如這次新冠肺炎,對念佛人來說,就會觸發我們對無常的思維,我們都經歷了,而且每天看得清清楚楚。
去年快過年的時候,我們最後一堂課,我還說祝大家新年快樂,還想著半個月之後繼續講《無量壽經》,誰想到過了半年才見到你們,誰也想不到,這就是無常。這些事都會觸動我們的思維。誰也想不到下一刻、明天會發生什麼,娑婆世界就是這樣無常。
「或時思惟彌陀本願,知臨終必蒙迎接」,或者經常思維阿彌陀佛的本願,想臨終的時候,阿彌陀佛必將接引自己。
我前段時間寫過一篇文章,叫《受教與發心》,說法然上人有個弟子,總是不安心,他就問法然上人怎樣才能安心。法然上人讓他每天向三寶祈求,他就一邊拜佛,一邊祈求佛加持,一邊思維淨土的道理。有一天,他去東大寺,看見大殿上梁。古代沒有吊車,只能用繩子拽上去,但是工人們很巧妙地就把一根很粗很長的木頭升到空中,然後不偏不倚地架到樑上。
他看到這一幕,就想「木頭因為人的聰明、智慧、才能,都能巧妙地被架到幾十米高的房樑上,何況是佛呢?佛有那麼高的智慧,那麼大的神通、法力,怎麼不能把眾生救到極樂世界去?」
他就是觸境逢緣,看到這一幕,就想到佛的本願救度。我們看到這一幕,看到就過去了;而他就像古人說的,「思之思之,思之不得,鬼神通之」。
像我這幾年寫的很多文章,都是觸境逢緣。比如,看見小區裡有人花兩個小時給狗梳毛,而我花兩個小時念佛,我就寫了《我用別人給狗理毛的時間來成佛》。她做的事是毫無意義的,可能在別人看來,我做的也是毫無意義的,嘴巴一直動,還走來走去。其實我做的是有意義的,我花兩個小時成佛。她花兩個小時跟狗交流,說不定下一世就跟狗同一道,所謂同氣相求。這都是觸境逢緣。
有時候看到按鈕也會想到:「一按按鈕,火箭就升空了,原子彈就爆炸了,很大的事,一按按鈕就發生了。念佛也一樣,很簡單,跟按按鈕差不多,我們一念佛就成佛了。」
看到春天花開了,也能想到:「大地上的花,怎麼到了這個季節就開了呢?這就是自然之力。眾生念佛怎麼就往生了呢?也是自然之力,只不過這是阿彌陀佛賦予的自然,是另外一種因果自然。所以,眾生往生就像春天花開一樣自然。」
如果我們心心念念常想佛本願救度的道理,就會感覺一切事物都在講法,都是佛的化身。當然,這跟古人的證果、證到實際理體還是兩回事,但是多少有點那個意思。古人說,開悟之後就是「鬱鬱黃花,無非般若;青青翠竹,盡是法身」、「溪聲盡是廣長舌,山色無非清淨身」,一切都在講法,都在啟發我們。甚至同一件事、同一個情景,從不同的角度考慮,都能得到不同的啟發。到那時,杯子也是佛,筆也是佛,紙也是佛。當然了,這些不能講太多,說多了就玄了。
「或時思惟:人身難得,徒然過日實可悲」,我就經常感慨「一天又過去了,啥也沒幹」。
「輪迴六道,得人身者,猶如梵天垂絲穿大海底之針孔」,這是佛在經中打的比喻。佛說,得人身有多難呢?就像從梵天垂下一根絲,這根絲垂到大海裡,正巧穿過一根針的針孔。這有多難啊!我們得到人身的幾率比這還低,幾乎是不可能的。
「或時思惟:遇難遇佛法,今生不植出離業,更期何生!」所謂「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待何生度此身?」
「一墮地獄,雖經阿僧祇劫」,「阿僧祇」就是「無量」的意思,「阿僧祇劫」就是無量大劫。「不聞三寶之名,何況欲得深信乎」。
總之,就是思維幾件事,一是思維無常,二是思維本願,三是思維人身難得,四是思維地獄。
我上學的時候,枕邊永遠放著一本書,就是《地獄變相圖》,很厚的一本,時不時拿來看看,提醒自己,一看就哆嗦了,就念佛去了。
所以,要經常想想地獄。其實想地獄不難,不是一定得看《地獄變相圖》,其實地獄的影子經常在人間閃現,很多場景、很多事都讓我們想到地獄。比如屠宰場,那就是人間地獄。總之,這些事情反射回來,都能增加我們的道心。
再就是思維彌陀本願稀有難得,這也很好體會,我們經常勸人學佛念佛,有幾個人相信?信佛的,有幾個人能實修?實修的,有幾個能選擇淨土?選擇淨土的,有幾個人敢拍著胸脯說決定往生?這樣篩選下來,只有我們這麼多,極少極少。
前面都是思維不好的,再就是經常想極樂世界的美好、歡喜。比如到了水邊,看到波光粼粼,水很清澈,就想到《大經》的經文,「寶沙映徹,無深不照」、「波揚無量自然妙聲」,就想到七寶池、八功德水。這都是觸境逢緣,讓我們正面思維。
或者吃到好吃的,就想到極樂世界的更好吃;看到美景,就想到極樂世界的景色更好。總之,看到好的、不好的,都能想到極樂世界。
這些問題,如果展開,能旁涉很多別的問題。法然上人的回答特別精妙,祖師就是祖師;如果讓我們回答,可能就左晃右晃,回答不清楚,也抓不到關鍵點。而且,法然上人能捕捉到提問者背後的狀態,很多回答都不是只回答表面的東西,而是抓住提問者是在什麼狀態下才會問這樣的問題,然後給出特別到位的回答,就像一把鑰匙開一把鎖。
願以此功德,平等施一切,同發菩提心,往生安樂國。
南無阿彌陀佛(三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