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土宗
淨土文庫
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淨土文庫 > 宗道法師文章
top

宗道法師文章

法義

  1. 修行有五種障礙的我們,佛為何不捨棄?
  2. 隔行如隔山
  3. 《淨土三經》概說(下)
  4. 《淨土三經》概說(中)
  5. 《淨土三經》概說(上)
  6. 關於「機法二種深信」的一個譬喻
  7. 勿以世法論佛法
  8. 說信願

文章

  1. 念佛人四給七凡
  2. 網路時代隨感
  3. 一個圖形引發的思考:人生的圓心是念佛
  4. 蛇入竹筒自然直
  5. 若心果真為眾生
  6. 木桌與世界
  7. 凡事為對方設想
  8. 怎樣才能庇佑子孫?最好的方法就是念佛!
  9. 人類「崇拜心理」之我見
  10. 達則兼善不渝,窮則自得無悶
  11. 痛的短語
  12. 得到=想得到更多
  13. 念佛行者應如何思維
  14. 人生最珍貴的相遇:遇見阿彌陀佛
  15. 一幅圖讓你看清人生的真相
  16. 念佛人如何敦倫盡分
  17. 這個世界的真實名字叫「娑婆」
  18. 世間,乃無量時間與無量空間聯貫而成的一個幻體
  19. 受教與發心
  20. 淨土宗是所有末法人最後的希望
  21. 孤悲之路,幸有佛陪
  22. 我們能夠依止善導大師教法,是十分幸運的
  23. 念佛愈多,愈能體會到這顆念佛心的多彩與光明
  24. 我,選擇活在南無阿彌陀佛裡
  25. 相信因果是佛弟子之根本
  26. 漫漫西歸路,是佛背著我負重前行
  27. 知見混亂的年代,誰才是你的善知識?
  28. 宇宙第一犟——萬牛莫挽的念佛人
  29. 你有多大膽,才敢懷疑佛的話!
  30. 心中種下牛頭檀,香氣普熏三千界
  31. 彌陀興旺 而我衰亡
  32. 「知止」而成佛
  33. 佛教中的「大丈夫」是什麼意思?
  34. 把青春獻給佛教
  35. 且以微心入淨土
  36. 勸人念佛勿說教
  37. 法照大師現身教道士念佛
  38. 念佛往生,直了成佛!
  39. 六條秘訣
  40. 一則古老故事告訴你:人有至誠,必有奇蹟
  41. 心無掛礙 則無恐怖
  42. 所有快樂抵不過一根針刺
  43. 法性之都——西方極樂世界
  44. 享受被人遺忘的時光
  45. 一定不要「一定」
  46. 從安樂窩到安樂國
  47. 佛的陪伴,是我們對母親最長情的告白
  48. 學習應主動
  49. 給人希望
  50. 極樂世界 天天過年
  51. 等乾
  52. 人活著到底是為了什麼?
  53. 習靜與獨處
  54. 極樂世界不能談戀愛,還稱得上「極樂」嗎?
  55. 度盡劫波兄弟在,蓮池一笑泯恩仇
  56. 如果有一台能拍攝心念的高像素相機
  57. 穩穩的幸福
  58. 不懷虛假,不行諂曲
  59. 學佛應理性
  60. 漫談念佛攝心
  61. 忙,但不要丟了悠閒的心
  62. 念佛自然五福臨門
  63. 漏福之心洞
  64. 阿彌陀佛與我們到底啥關係
  65. 苦惱來襲,請服「二常二因」藥
  66. 臘八節裡憶佛恩
  67. 我對謙卑的體會
  68. 三種師
  69. 待人有道 不疑而已
  70. 談讀書
  71. 弟子如何事師?
  72. 顛倒因果
  73. 聞一蓮友與淨宗法師的對話有感
  74. 賞畫有感
  75. 勇敢的皈依
  76. 也說逃避
  77. 新年對聯解讀
  78. 聖道轉歸淨土的奇緣
  79. 妄念一則
  80. 小動作 大成就
  81. 養老院見聞記
  82. 念佛人的交友觀
  83. 念佛與做人
  84. 說話的藝術
  85. 快樂的四重境界
  86. 為何唯說念佛
  87. 彌陀眼中妙好人
  88. 佛經句句不欺人
  89. 文人學佛之慎
  90. 住持大柄在德與惠
  91. 輪迴路上念佛好
  92. 元旦祝福話彌陀
  93. 極樂好
  94. 宣城地下湧出了彌陀大潮
  95. 我的學佛經歷

問答

  1. 凡夫如何破食色我執?
  2. 念佛了,用怎樣的心走後面的路?
  3. 念佛與改命(中英對照)
  4. 一文遍覆因疫而困者
  5. 謙卑是自信心中折射出來的光芒
  6. 如果念佛不能達成世俗願望當如何思惟?
  7. 極樂是報引證
  8. 網絡問答(三)
  9. 網絡問答(二)
  10. 網絡問答(一)

法師簡介

  1. 宗道法師簡介

凡夫如何破食色我執?

蓮友問:

       請問我該如何破我執,如何看破食色呢?為此相當苦惱,總有在一次次輪迴裡萬劫不復之感覺,卻無能為力。

答:

       1. 食色二執,源自貪欲,三界之欲界、非欲界,率多依之而分,此二執實根深到無窮之地。人類的一切行為莫不與之直接或間接相關。

       2. 說食,佛經云:三界皆不離食,非只人類如是,非只常見食物為食,六根所觸、精神營養、思念思想、意識禪定……,本質皆可稱為食。不同生命形態所食之內容與形式各有不同,於是乃有段食、觸食、思食、識食之說。

       3. 說色,經云:「一切眾生皆以淫欲而正性命。」古云:「六道輪迴淫為本,三界往返愛為基。」此之習氣,人若沒有努力對治、克制的經驗,或許並不知其習氣之根所植之深,果能自我內照省覺,會發現:掘得一尺,還有一丈;掘得一丈,還有百丈;百丈之下還有萬丈、億丈……,洶湧浩瀚,暗流不息,片刻不停。凡夫所以並不覺其猛烈,乃是因為終日與其打成一片,以敵為友故。

       4. 可以決定地說:對於時是末法、處是娑婆的我們,無論如何修行,永遠都不可能於今世徹底斷除食色我執。換句話說,只要我們於娑婆世界存在一天,內在貪瞋癡慢疑之煩惱,外在財色名食睡之五欲,總會伴隨我們每一年、每一天、每一秒。所以我們被佛稱為「具縛凡夫」,身上被煩惱的繩子困得結結實實,毫無動彈鬆綁之力。

       5. 佛教一切修行,大分兩類,一聖道門,二淨土門。

       在聖道法門,丈夫自有衝天志,難行需行,難忍需忍,雖面對「千尺愛河浪,萬重苦海波」,亦需拿出破釜沉舟、「力拔山兮氣蓋世」之架勢,心中樹立愚公移山般之必勝信心,想像終有一日能伏之破之,一世不成,還有下世;下世不成,還有下下世……。

       而在淨土法門,則「決定深信:自身現是罪惡生死凡夫,曠劫以來常沒常流轉,無有出離之緣」(善導大師語)。此即是淨土宗著名的「機深信」,面對無始劫以來的煩惱,我徹底投降。歷史上,龍樹菩薩曾佯裝斥之為「非是大人志幹之說」、「是乃怯弱下劣之言」。但龍樹菩薩同時又慈悲無有限際地給出我等一條光明大路──「以信方便,易行疾至阿惟越致」:你們大可不必與煩惱作對了,只需以「信佛因緣,稱念佛號」這一簡單的方法,就能快速成佛!

       面對煩惱,雖然我是投降了,可是我有我的救兵──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就是我們下了「信」的請帖請來的救兵。等到了極樂世界,一切煩惱將翻成正覺,一切習氣將成為萬德,往昔所有食色我執,將成夢幻泡影、水月空花。往生前姑且讓著煩惱,套用一句古話,問云:「煩惱謗我、欺我、辱我、笑我、輕我、賤我、惡我、騙我,如何處治乎?」答云:「只是忍他、讓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過了今世,你且看他。」

       這就是「不斷煩惱證涅槃」,這就是無修而修、不破而破。淨土法門的深奧高妙之處,即在於此。

       6. 兩種法門決定了我們對待現世煩惱的兩種完全不同的心態。聖道門踏平煩惱,淨土門繞過煩惱;聖道門與煩惱對立,淨土門與煩惱和解。所謂和解,即是與之和睦相處,他有任他有,我自稱佛名;他來任他來,我自稱佛名;他去任他去,我自稱佛名;不理睬、不刺激、不挑戰、不相鬥、不過分壓制。其實,當如是用心之時,反而會大大減輕煩惱;刻意與煩惱為敵,往往你強他更強,有時雖有短暫壓制,得以片刻心清神寧,剛剛得意沒兩天,一朝習氣反彈爆發,將見更勝於前百倍千倍。

       7. 果能長期持念佛名,雖沒有特別著意對治此習氣,卻見習氣日淡,佛念日淳,一切不期然而然,此是念佛「觸光柔軟」的結果,是佛清淨光、智慧光、無礙光日日潛移默化間殺「菌」、催「熟」的結果,此種根身器界的轉變,完全非「人為」,乃「佛為」也,一旦轉化,將比個人壓制、克制、對治的方法更平穩、更自然、更持久。

       8. 善導大師曾以一個經典的比喻來說明一個念佛人應有的心境:一個人踏在窄窄的白道上,左邊是水河,右邊是火河,水火洶湧不息,交互著或漫或燒白道,而念佛人眼睛唯仰望著對面白道終點的阿彌陀佛,不顧腳下的水火。水代表貪心,火代表瞋心,白道即是「南無阿彌陀佛」的名號。念佛人踏在六字名號的白道上,以願生心為導首,心中唯期彌陀來迎,極樂必往,至於往生前的貪瞋煩惱,雖然深廣無涯,但畢竟無礙我往生,自可以「不顧」之心態待之。

       9. 然而,「不顧」並非肆意放任習氣,若肆意放任,又是「顧」了;非放任,非非放任,方是「不顧」之意,應知。

 

分享到
中華淨土宗協會
淨土宗文教基金會

110049台北市信義路五段150巷22弄41號
電話:02-8789-4818
傳真:02-8780-7050
E-mail:amt@plb.tw

捐 款 護 持

信用卡定期定額護持

本會推薦使用
前往

信用卡單筆護持

單次隨喜護持
前往

四大超商繳費護持

多元化的護持
前往

其他方式隨喜護持

匯款護持方式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