蓮友問:
請問我該如何破我執,如何看破食色呢?為此相當苦惱,總有在一次次輪迴裡萬劫不復之感覺,卻無能為力。
答:
1. 食色二執,源自貪欲,三界之欲界、非欲界,率多依之而分,此二執實根深到無窮之地。人類的一切行為莫不與之直接或間接相關。
2. 說食,佛經云:三界皆不離食,非只人類如是,非只常見食物為食,六根所觸、精神營養、思念思想、意識禪定……,本質皆可稱為食。不同生命形態所食之內容與形式各有不同,於是乃有段食、觸食、思食、識食之說。
3. 說色,經云:「一切眾生皆以淫欲而正性命。」古云:「六道輪迴淫為本,三界往返愛為基。」此之習氣,人若沒有努力對治、克制的經驗,或許並不知其習氣之根所植之深,果能自我內照省覺,會發現:掘得一尺,還有一丈;掘得一丈,還有百丈;百丈之下還有萬丈、億丈……,洶湧浩瀚,暗流不息,片刻不停。凡夫所以並不覺其猛烈,乃是因為終日與其打成一片,以敵為友故。
4. 可以決定地說:對於時是末法、處是娑婆的我們,無論如何修行,永遠都不可能於今世徹底斷除食色我執。換句話說,只要我們於娑婆世界存在一天,內在貪瞋癡慢疑之煩惱,外在財色名食睡之五欲,總會伴隨我們每一年、每一天、每一秒。所以我們被佛稱為「具縛凡夫」,身上被煩惱的繩子困得結結實實,毫無動彈鬆綁之力。
5. 佛教一切修行,大分兩類,一聖道門,二淨土門。
在聖道法門,丈夫自有衝天志,難行需行,難忍需忍,雖面對「千尺愛河浪,萬重苦海波」,亦需拿出破釜沉舟、「力拔山兮氣蓋世」之架勢,心中樹立愚公移山般之必勝信心,想像終有一日能伏之破之,一世不成,還有下世;下世不成,還有下下世……。
而在淨土法門,則「決定深信:自身現是罪惡生死凡夫,曠劫以來常沒常流轉,無有出離之緣」(善導大師語)。此即是淨土宗著名的「機深信」,面對無始劫以來的煩惱,我徹底投降。歷史上,龍樹菩薩曾佯裝斥之為「非是大人志幹之說」、「是乃怯弱下劣之言」。但龍樹菩薩同時又慈悲無有限際地給出我等一條光明大路──「以信方便,易行疾至阿惟越致」:你們大可不必與煩惱作對了,只需以「信佛因緣,稱念佛號」這一簡單的方法,就能快速成佛!
面對煩惱,雖然我是投降了,可是我有我的救兵──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就是我們下了「信」的請帖請來的救兵。等到了極樂世界,一切煩惱將翻成正覺,一切習氣將成為萬德,往昔所有食色我執,將成夢幻泡影、水月空花。往生前姑且讓著煩惱,套用一句古話,問云:「煩惱謗我、欺我、辱我、笑我、輕我、賤我、惡我、騙我,如何處治乎?」答云:「只是忍他、讓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過了今世,你且看他。」
這就是「不斷煩惱證涅槃」,這就是無修而修、不破而破。淨土法門的深奧高妙之處,即在於此。
6. 兩種法門決定了我們對待現世煩惱的兩種完全不同的心態。聖道門踏平煩惱,淨土門繞過煩惱;聖道門與煩惱對立,淨土門與煩惱和解。所謂和解,即是與之和睦相處,他有任他有,我自稱佛名;他來任他來,我自稱佛名;他去任他去,我自稱佛名;不理睬、不刺激、不挑戰、不相鬥、不過分壓制。其實,當如是用心之時,反而會大大減輕煩惱;刻意與煩惱為敵,往往你強他更強,有時雖有短暫壓制,得以片刻心清神寧,剛剛得意沒兩天,一朝習氣反彈爆發,將見更勝於前百倍千倍。
7. 果能長期持念佛名,雖沒有特別著意對治此習氣,卻見習氣日淡,佛念日淳,一切不期然而然,此是念佛「觸光柔軟」的結果,是佛清淨光、智慧光、無礙光日日潛移默化間殺「菌」、催「熟」的結果,此種根身器界的轉變,完全非「人為」,乃「佛為」也,一旦轉化,將比個人壓制、克制、對治的方法更平穩、更自然、更持久。
8. 善導大師曾以一個經典的比喻來說明一個念佛人應有的心境:一個人踏在窄窄的白道上,左邊是水河,右邊是火河,水火洶湧不息,交互著或漫或燒白道,而念佛人眼睛唯仰望著對面白道終點的阿彌陀佛,不顧腳下的水火。水代表貪心,火代表瞋心,白道即是「南無阿彌陀佛」的名號。念佛人踏在六字名號的白道上,以願生心為導首,心中唯期彌陀來迎,極樂必往,至於往生前的貪瞋煩惱,雖然深廣無涯,但畢竟無礙我往生,自可以「不顧」之心態待之。
9. 然而,「不顧」並非肆意放任習氣,若肆意放任,又是「顧」了;非放任,非非放任,方是「不顧」之意,應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