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佛人每日誦念思惟》是編輯部共修所必讀的,裡面有這樣一句:不懷虛假,不行諂曲。
以前讀過去,未免空口滑過這句,或不假思索地認為這在那麼多條法語中不過是屬於配屬角色的一句罷了。
而最近,我卻越來越發覺這句話的份量實在很重,甚至可說是很機要的一句話。
「不懷虛假」好理解,「諂」是諂媚,「曲」是隱曲。「諂曲」即是為了達到一些目的,曲意地討好奉承對方。「不行諂曲」,也就是不要為迎合對方違心地奉承之,應質直無偽。
我卻覺得這只是字面意思。上人立此句,肯定有其更深刻的意涵。
這個詞的關鍵點在於「曲」這個字,「曲」即是「隱曲」,簡單說就是心口不一,心行不一,心裡拐彎,說的是這般,心中是那般,甚至做的是這般,心中卻又是另一般,凡是這樣的隱曲,不質直,不清透,都屬念佛人應該擯棄的不良習氣。
這樣的習氣有何種危害呢?一個人如果心是質直無偽的,那麼即使此人有各種不好的習氣毛病,但卻是完全暴露在大眾的眼光下,有自尊心的覺醒,總是不至於太壞。可是當一個人心是隱曲的時候,在言也善好、行亦端正等一派美好面目的掩蓋之下,心中的貪婪、嫉妒、算計、惡毒等通通都看不見,這些心靈的毒瘤便可肆無忌憚地瘋長,甚至紮根到心肉中去。陽光照不到的地方,陰暗的角落,長出的多是有毒微生物。
「誦念思惟」十條中其它條條都可以做得極好,但很可惜,都只是一場表演而已,因此人心中是隱曲的。為什麼要這樣隱曲為之?其本質還是諂曲,想要籍此得到別人的認可、肯定、讚美,甚至由此換來的名聲和利益。
人心中一旦有所求,為了達成一個目標,便甘於說違心的話,做違心的事了。
人如果坦誠直爽,即便是淺薄,但也很可愛;人如果心中諂曲,即使淵深,但總讓人不願靠近。像魯迅說的:「一條小溪,清澈見底,即使淺吧,但是卻淺得澄清,倘是爛泥塘,誰知道它到底是深是淺呢?也許還是淺點好。」
不得不說,中國人是極其擅長行諂曲之事的,始終在國內生活的人,大概感受還不那麼明顯,對比國外人的簡單、質樸,直接、單純,中國人的諂曲之心真是到了令人訝異的程度。我曾對此曾百思不得其解,中國文明幾千年都沒斷啊!古人也都講:誠者,物之終始,不誠無物。但怎麼就……
後來忽然想到,這大概也正是和中國幾千年的聖賢教育有關。古書上多是教人做聖賢的,但越到後世人的根機越趨下,也就越來越做不到,雖做不到,環境要求他必須變成聖賢,怎麼辦呢?只好就裝聖賢,於是中國自古便出了很多偽聖賢。偽聖賢們自然也收了很多徒子徒孫,長此以往,從皇臣到庶民,皆能習以為常,中華文明沒斷是沒斷,但有些內容已然異化了,過去是值得稱道的,現在反成了一個民族的劣根性。而西方國家基督教主張「性惡論」,申說每個人都是帶著而原罪來的,而這原罪以自己的力量無論如何也是洗不淨的,只有依靠上帝。既然承認自己是罪惡的,當然從個體上來講也就無需遮遮掩掩,無需擺出一副善人賢人模樣,展露真實的自己就好,如此反而看上去真實自然。
女人跟男人比更擅長諂曲,大概女人天性更注重外在吧,喜歡穿美麗的衣服,穿漂亮的鞋子,愛打扮,描眉鋪粉等等,女人除了愛打扮自己有形之身體,當然也愛把自己打扮成人見人讚、人見人愛的模樣。當然這只是相對而言,男人因為心中有求之心很重,為了達到目的,有時也不惜軟化膝蓋,其實也並好不到哪裡去,同是虛假諂曲,男人、女人之原始動力之源有點差別。
諂曲的對立面是質直無偽,真實自然。「直」和「真」只差兩點,兩個字還真是大有關聯,一個人活的真,就一定會直;反過來,一個人很直,也一定比諂曲者要真。心中真實直爽,人看上去才會自然,也才能夠得到眾人打心深處的喜愛,一個不真不直的人,任他再怎麼會說話,會辦事,甚至很會說佛的話,做佛的事,也讓人覺得俗氣的很。
人能夠毫無諂曲之心可是大不容易的,但貴在明理,且不斷朝此方向努力。河北肉身不壞的香河老人周鳳臣臨終前留給兒孫五句話作為遺囑,第一句話便是:走到天邊,也要說話口對其心。可見得菩薩修行也不出其外。
俗諦是真諦的自然流露,念佛人對彌陀救度的切實感受產生的反應體現在生活上,即是俗諦的內容。而同時儘量地落實俗諦,也能夠助成真諦。人若能儘量的「不懷虛假,不行諂曲」,可更真實的面對彌陀,直納彌陀願心,也將得到更多受用。人若諂曲成性,免不了念佛做樣子給大眾看看,做功德給大眾看看,內心的猶疑貪戀藏在深處,不能暴露在同行善知識眼前,眾人想幫也幫不了你,到了臨命終時,方才暴露出問題所在,那可真要給「念佛人」三個字抹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