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二)
二、阿彌陀佛,是一尊超世本願的佛
大乘佛教的核心是慈悲,目的是使一切眾生都成佛。這大乘佛教的核心與目的,都顯現在阿彌陀佛願力的根本特性。可說,大乘佛教的精神在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涵蓋整個大乘佛教,代表整個大乘佛教。
阿彌陀佛願力的根本特性,是使自己的成佛超勝十方諸佛,自己的淨土超勝十方淨土,其目的是使十方眾生快速成佛。故,阿彌陀佛及其淨土在十方諸佛十方淨土之中,最具殊勝超越的特色。
阿彌陀佛之所以成為阿彌陀佛,是來自於他至極弘偉的願與行,阿彌陀佛發願成佛的時間有多久呢?在《無量壽經》中說:
超發無上殊勝之願。具足五劫,思惟攝取,莊嚴佛國,清淨之行。
阿彌陀佛詳細地思慮、計畫,要如何很簡單、很容易地來救度十方眾生?要如何才能使十方眾生一旦到了極樂世界就可以快速成佛?為了要達到這個目的,阿彌陀佛不辭辛勞的經過了五劫那麼長久的時間,持續不斷的細密周詳思惟,籌劃完成後,進而以行動來成就所規劃的藍圖。
因為願發了之後,如果沒持之以恒,不間斷的繼續積功累德,這個願就等於是空願,所以阿彌陀佛又經過相當久遠的時間不斷累積功德,費時多久呢?《無量壽經》說:
於不可思議兆載永劫,積植菩薩無量德行。
簡而言之,阿彌陀佛的四十八願,是經過「不可思議兆載永劫,積植菩薩無量德行」才完成的。
《無量壽經》中阿彌陀佛自誓說:
我建超世願,必至無上道。
意思是說,阿彌陀佛他所發的願,是超越十方諸佛的願,是十方諸佛所不能及的、所沒有的超勝誓願,也稱為他力本願、超世悲願、別意弘願、別異弘願等。
釋迦牟尼佛在《無量壽經》中介紹阿彌陀佛的時候,也說阿彌陀佛「超發無上殊勝之願」,在《彌陀偈經》也深讚阿彌陀佛之願而說:
發願逾諸佛。
「逾」是越過、超過的意思,也就是說,阿彌陀佛所發的四十八願是超逾十方諸佛的願。
《無量壽經》說法藏菩薩的發願,是選擇二百一十億諸佛國土的精華,建立二十四願(或四十八願),要成就最尊第一無比的佛,要成就最極清淨莊嚴的淨土,作為救度眾生前來成佛的道場。彌陀及其淨土的根本特性,在其發願之前,早已在佛前表白出來,就以最早譯出的《大阿彌陀經》(《大阿彌陀經》是漢譯佛典中最早的淨土經典,原來經名是《阿彌陀三耶三佛薩樓佛檀過度人道經》,這是梵文的直譯,由於經名太長,又是梵文直譯,一般人看不懂,所以往往使用《大阿彌陀經》之名)敘述,法藏菩薩跪白世饒王佛說:
令我後作佛時,於八方上下諸無央數佛中最尊,智慧勇猛。
頭中光明,如佛光明所焰照無極。
所居國土,自然七寶,極自軟好。
令我後作佛時,教授名字,皆聞八方上下無央數佛國,莫不聞知我名字者。
諸無央數天人民及蜎飛蠕動之類,諸來生我國者,悉皆令作菩薩阿羅漢無央數,都勝諸佛國。
以上,法藏菩薩發願的內容有五:佛身、佛光、佛名、佛土、聖眾。
佛身,法藏菩薩發願要成為「佛中最尊」之佛;
佛光,法藏菩薩發願要成為「光明無極」之佛;
佛名,法藏菩薩發願要成為十方眾生「莫不聞知」其佛名之佛;
佛土,法藏菩薩發願要成就「自然七寶,極自軟好」之淨土;
聖眾,法藏菩薩發願要成就「來生者皆作菩薩」「都勝諸佛國」之聖眾。
這就是阿彌陀佛的本懷。
此中,「佛身、佛光、佛名」三者屬於阿彌陀佛本身,而「佛土」即是彌陀淨土,「聖眾」即是十方所有一切眾生往生彌陀淨土之後,都超凡入聖而成為菩薩、阿羅漢的聖者。這裡所謂的菩薩、阿羅漢之名稱,也只是因順餘方的稱呼,其實都是一類,亦即下面二十四願中所說的,都是「三十二相,八十種好,皆令如佛」,「說經行道,皆如佛」,意味著一切眾生只要往生到彌陀淨土,都通通成佛。
要使十方所有一切眾生都前來成佛,才是法藏菩薩發願的根本意趣,也就是阿彌陀佛的本懷。
這在同本異譯的《無量壽經》則說:
令我作佛,國土第一。國如泥洹,而無等雙。
又說:
令我於世,速成正覺,拔諸生死,勤苦之本。
而《平等覺經》則譯為:
拔人勤苦,生死根本,悉令如佛。
阿彌陀佛的本願,是選擇二百一十億諸佛國土之精華,並加上自己的理想而結成的。凡是菩薩都發願「淨佛國土,利樂有情」,而一般淨佛國土願,目的都在超勝穢土,但在本質上,彌陀本願不是比對穢土,而是比對十方淨土,要創建一個最理想的淨土,為十方諸佛淨土之中,最極清淨莊嚴殊勝微妙的淨土,如前面所引《無量壽經》所說:「國土第一」、「國如泥洹,而無等雙」。而《大寶積經.無量壽如來會》也說:「彼二十一俱胝佛剎,法處比丘所攝佛國,超過於彼。」「二十一俱胝佛剎」,即是二百一十億佛國,以此代表十方佛國,而此經文之意,主要在於說明彌陀淨土的勝妙莊嚴,超過十方淨土。
阿彌陀佛的本願,是要在十方無央數諸佛中,阿彌陀佛最尊第一;要在十方無央數佛土中,彌陀淨土最勝最妙。
阿彌陀佛願力的特徵,是自己要勝過一切諸佛,勝過一切淨土,而其目的則如《平等覺經》所說的:是「拔人勤苦,生死根本,悉令如佛」。這在《無量壽莊嚴經》則說:
輪迴諸趣眾生類,速生我剎受快樂。
常運慈心拔有情,度盡阿鼻苦眾生。
一切眾生,及焰摩羅界,三惡道中,地獄餓鬼畜生,皆生我剎,受我法化,不久悉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一切皆得身真金色。
我若成正覺,立名無量壽,眾生聞此號,俱來我剎中;
如佛金色身,妙相悉圓滿,亦以大悲心,利益諸群品。
《無量壽經》說:「超發無上殊勝之願。」又說:「我建超世願。」《彌陀偈經》說:「發願逾諸佛。」由以上經文可知,超勝十方諸佛,超勝十方淨土,並使十方眾生都往生彌陀淨土而成佛,是阿彌陀佛的根本願,經中所說的二十四願或四十八願,都不外乎這些根本悲願的具體組合。以《大阿彌陀經》的二十四願而言,與此相關的願文如下:
第十七願:「令我洞視、徹聽、飛行,十倍勝於諸佛。」
第十八願:「令我智慧、說經、行道,十倍勝於諸佛。」
第二十四願:「頂中光明,絕勝諸佛。」
以上三願,表明阿彌陀佛的佛身與佛光,絕勝諸佛。
第四願:「令我名字,皆聞八方上下無央數佛國。皆令諸佛,各於比丘僧大坐中,說我功德國土之善。諸天人民、蜎飛蠕動之類,聞我名字,莫不慈心歡喜踴躍者,皆令來生我國。」
第二十四願:「令我頂中光明絕好,勝於日月之明,百千億萬倍,絕勝諸佛光明,焰照諸無央數天下,幽冥之處皆當大明。諸天人民蜎飛蠕動之類,見我光明,莫不慈心作善者,皆令來生我國。」
以上二願,表明「聞我名字」或「見我光明」,「皆令來生我國」。
第九願:「皆端正、淨潔、姝好,悉同一色,都一種類。」
第十五願:「皆紫磨金色,三十二相、八十種好,皆令如佛。」
第十六願:「說經行道,皆如佛。」
以上三願,表明十方所有一切眾生,到了彌陀淨土,「都一種類」,「皆令如佛」。
阿彌陀佛已經成佛,故《大阿彌陀經》說:
阿彌陀佛光明,最尊、第一、無比,諸佛光明,皆所不及也。
又說:
諸佛中之王也,光明中之極尊也。
《平等覺經》則說:
光明勝於日月、諸佛之明,百億萬倍。
《無量壽經》則說:
無量壽佛,威神光明,最尊第一,諸佛光明,所不能及。
阿彌陀佛的光明,《大阿彌陀經》中釋迦牟尼佛特別用一千多字來說明他的超勝十方諸佛,而說「諸佛中之王也,光明中之極尊也」。
阿彌陀佛五劫思惟,選取超世大願;兆載永劫,修滿無量德行。因圓果滿,而成就了最尊第一諸佛不及的無量光明,也成就了無量無邊不可思議的功德名號。這些經文都顯明之所以超勝十方諸佛,皆由其因地超世之願與行所成就。
阿彌陀佛本身及其光明、名號,超勝十方諸佛,為十方無數諸佛所稱揚讚歎,為十方諸天人民所歸命稱念,為十方所有眾生所發願往生。阿彌陀佛的特勝,從佛的光明、名號,以及十方眾生的往生成佛,而充分地顯露無遺。
彌陀光明最尊第一,遍照無礙,使一切念佛眾生離苦得樂,往生彌陀淨土,究竟證悟涅槃。
再怎樣的偉人,覈求其本,在「心」,在「志願」。有大志願才有大修行,有大修行才有大功勳。「勝過一切,唯我第一」的雄心大願,是阿彌陀佛的根本特性,目的不是為自己,而是願一切眾生都往生到阿彌陀佛的淨土成佛,這是阿彌陀佛本願的特殊處:即發願自己的成佛勝過十方諸佛,自己的淨土勝過十方淨土,目的是要使一切眾生都往生到彌陀淨土成佛。
阿彌陀佛是無量佛中的最上佛──「諸佛中之王」。他發願要成就一個最妙的佛土,這佛土是無量佛土之中,最極清淨莊嚴殊勝微妙的淨土。以此淨土使十方眾生前來成佛。這一願景,要以他方無量諸佛、無量佛土為前提。現有的佛與佛土,有勝劣差別,都還不夠理想、圓滿,於是要發願成就,自己的成佛勝過一切諸佛,自己的淨土勝過一切佛土。
法藏菩薩「選擇二百一十億佛國」,採取這麼多的佛國為參考,選擇這些佛土的優勝處,綜合為自己淨土的藍圖。這是以無量佛土的勝妙,集成阿彌陀佛的淨土,成為無量佛土之中,最極清淨莊嚴殊勝微妙的淨土。
阿彌陀佛四十八願的完成,完成了三個實體:一、佛身,二、度生,三、淨土。
一、「佛身」:完成了十方諸佛中堪稱為佛中之王的佛。
二、「度生」:完成了能夠救度十方世界,任何聖凡善惡眾生的力量。
三、「淨土」:完成了往生都能成佛的極樂淨土。
《無量壽經》中釋迦牟尼佛介紹彌陀淨土的超勝獨妙,說:
所修佛國,開廓廣大,超勝獨妙,建立常然,無衰無變。
又說:
其佛國土清淨莊嚴,超踰十方一切世界。
善導大師在《往生禮讚》說:
四十八願莊嚴起,超諸佛剎最為精。
阿彌陀佛的淨土,不是比對穢土而願成淨土,而是比對十方諸佛的淨土,要求一個更理想,更清淨莊嚴殊勝微妙的淨土,此淨土「超勝獨妙」、「超踰十方一切世界」,使凡是見到阿彌陀佛光明、聽到阿彌陀佛名號的眾生,都可以發願來生,阿羅漢也好,菩薩也好,十方所有一切眾生,都在彌陀淨土一起成佛,不經時劫,不經階位,不經其他佛土。
阿彌陀佛的無盡大悲弘廣願力,徹露無遺,致使十方如來,也以阿彌陀佛的無盡大悲,為其出興於世的本懷(如來出世本懷),如《無量壽經》「如來出世本懷文」所說:
如來以無盡大悲,矜哀三界,所以出興於世,光闡道教,
欲拯濟群萌,惠以真實之利。
「無盡大悲,矜哀三界」,十方諸佛如來之所以應化世間,只有一個動機,一個目的。一個動機就是以大悲之心,矜哀憐愍三界六道輪迴的苦惱眾生;一個目的就是宣揚讚歎彌陀本願名號,以救度三界六道輪迴的苦惱眾生。
「光闡」,就是清楚明白地闡釋顯明,不模模糊糊,也不模稜兩可。
「道教」,即是聖道門,就是八萬四千法門的一代教。
「拯濟」,救度之意,救度罪惡痛苦的眾生脫離六道輪迴之苦海。
「群萌」,凡夫眾生的異名,像草一樣多的眾生,特別指罪惡痛苦的眾生。
「惠」,是不講條件白白地給予。
「真實之利」,指彌陀本願名號。彌陀誓欲救度所有一切眾生的根本願,任何聖凡善惡的眾生,只要信受彌陀救度,稱念彌陀佛名,即得往生彌陀淨土而成佛之利。
以淨土門來看釋尊一輩子所講八萬四千法門的一代教,是為了引導一切眾生「信受彌陀救度,專稱彌陀佛名」的方便,唯有「信受彌陀救度,稱念彌陀佛名」才是真實,故說「惠以真實之利」。如果十方一切眾生都通通「信受彌陀救度,專稱彌陀佛名」,則能圓滿如來出世的本懷。所以印光大師說:
暢如來出世之本懷,
開眾生歸元之覺路。
淨土法門,乃十方三世一切諸佛,
上成佛道,下化眾生,成始成終之總持法門。
偏圓頓漸,一切法門,無不從此法界流;
大小權實,一切行門,無不還歸此法界。
九界眾生離此法,上不能圓成佛道;
十方諸佛捨此法,下不能普利群生。
日本淨土宗開宗祖師法然上人在《十二問答》中說:
罪人之念佛者,乘本願、生極樂,故云他力本願,云超世悲願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