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俗講演

  1. 「信心一決定,當晚便往生」的啟示(下)
  2. 「信心一決定,當晚便往生」的啟示(上)
  3. 阿彌陀經是在說什麼?
  4. 2024龍年新春講話
  5. 皈依開示(2023年11月11日新營)
  6. 慶祝彌陀聖誕暨淨嵩法師往生二十周年紀念講話
  7. 2023中元開示
  8. 剃度開示 ──流轉三界中,恩愛不能脫(2023年8月30日)
  9. 皈依.五戒.剃度開示(2023年7月18日)
  10. 阿彌陀佛依名號來救度眾生(三)
  11. 談淨土宗志工的發心與行持(下)
  12. 談淨土宗志工的發心與行持(上)
  13. 2022中元開示
  14. 「光明遍照」六特色(下)
  15. 「光明遍照」六特色(上)
  16. 為淨土宗志工幹部講話
  17. 清明節慎終追遠與念佛(2022年清明節開示)
  18. 念佛超度之勝益
  19. 「光明遍照」文的特色
  20. 阿彌陀佛依名號來救度眾生(二)
  21. 阿彌陀佛依名號來救度眾生(一)
  22. 2020彌陀誕法會開示──必得超絕去
  23. 2020彌陀誕法會開示──念佛人六不四平(五)
  24. 2020彌陀誕法會開示──念佛人六不四平(四)
  25. 2020彌陀誕法會開示──念佛人六不四平(三)
  26. 2021中元念佛超薦法會開示
  27. 2020彌陀誕法會開示──念佛人六不四平(二)
  28. 2020彌陀誕法會開示──念佛人六不四平(一)
  29. 2019年彌陀誕開示
  30. 2020中元法會開示
  31. 志工四喻
  32. 人生是苦
  33. 生命無常三根本
  34. 兩種深信、觸光柔軟、感恩歡喜
  35. 剃度開示(2019年7月7日)
  36. 中元節開示(2019)
  37. 剃度開示(2019年5月12日)
  38. 豬年話豬
  39. 剃度開示(2018年7月31日)
  40. 淨土宗──往生淨土成佛宗
  41. 受戒與持戒
  42. 趨向淨土的關鍵密碼
  43. 剃度開示(2018年3月24日)
  44. 二種成佛法
  45. 橫超的淨土法門
  46. 往生與預知時至
  47. 剃度及皈依開示(2017年9月19日)
  48. 往生極樂的條件(下.問答)
  49. 剃度開示(2017年8月18日)
  50. 往生極樂的條件(中)
  51. 往生極樂的條件(上)
  52. 深信因果,諸惡莫作,眾善奉行,念佛成佛
  53. 四十八願分類歸結
  54. 彌陀願心的根源
  55. 淨土宗的結論──宗旨四句偈
  56. 大慈悲五要點
  57. 慈心法門
  58. 念佛不妄語
  59. 真正的佛法是建立在脫離輪迴之上
  60. 淨土宗的根源
  61. 真正的孝行──託父母於阿彌陀佛
  62. 為何吃素?
  63. 略談佛教的意義與淨土宗之殊勝
  64. 「自省己過,善覆他罪,樂修慈心」
  65. 愛與佛命
  66. 不請之友
  67. 歲末聚餐對僧眾的談話
  68. 學佛的目的
  69. 說愛(二)
  70. 說愛(一)
  71. 念佛名號 學佛愛心
  72. 心平氣和 無住生心
  73. 念佛超度 三塗眾生
  74. 澳門淨土宗學會 讚頌辭
  75. 「以誠感人」的意涵
  76. 第一屆淨土宗志工研習會勉言
  77. 慧淨法師除夕團拜電話致辭
  78. 在心、在緣、在決定
  79. 佛教點燈的意義
  80. 念佛的方法與要領
  81. 念佛成佛的原理
  82. 佛在何處?
  83. 志工服務精神的內涵
  84. 淨土行人應具備的根本知見
  85. 慈悲的救度
  86. 念佛生蓮
  87. 三塗眾生 念佛往生
  88. 信受彌陀救度
  89. 為新戒比丘開示
  90. 歸依勸囑
  91. 念佛的音調與心態
  92. 本願稱名 凡夫入報
  93. 「澳門彌陀共修會落成法語」略講
  94. 厭穢欣淨 切願往生
  95. 初機念佛群疑問答
  96. 簡介淨土宗專純念佛的道風及心態
  97. 淨土法門 理事互含
  98. 初學淨土法門應有的認識
  99. 念佛人的「本尊」
  100. 一天的生活,從念佛開始
  101. 念佛即圓滿悲智功德
  102. 〈人有實德,天有奇報〉一文的啟發
  103. 明信因果,念佛求生
  104. 如何真正圓滿人生的目的
  105. 萬行不憑憑念佛(二)
  106. 萬行不憑憑念佛(一)
  107. 信佛救度念佛名 命終直入涅槃城
  108. 彌陀名號 不可思議
  109. 守愚念佛 彌陀住頂
  110. 阿彌陀佛的救度
  111. 一切眾生 皆有佛性
  112. 念佛方能消宿業
  113. 念佛成佛 即是佛教
  114. 阿彌陀佛 是何等佛
  115. 以佛為念 以淨為歸
  116. 念佛眾生 攝取不捨
  117. 乘本願船 登涅槃岸
  118. 淨土法門 萬法歸宗
  119. 世間虛假 唯佛獨真
  120. 一心念佛 無疑無雜

法義開示

  1. 《觀無量壽經》概說(二十三)
  2. 《觀無量壽經》概說(二十二)
  3. 《觀無量壽經》概說(二十一)
  4. 《觀無量壽經》概說(二十)
  5. 《觀無量壽經》概說(十九)
  6. 《觀無量壽經》概說(十八)
  7. 《觀無量壽經》概說(十七)
  8. 《觀無量壽經》概說(十六)
  9. 《觀無量壽經》概說(十五)
  10. 《觀無量壽經》概說(十四)
  11. 《觀無量壽經》概說(十三)
  12. 《觀無量壽經》概說(十二)
  13. 《觀無量壽經》概說(十一)
  14. 《觀無量壽經》概說(十)
  15. 彌陀淨土的特色-超
  16. 《觀無量壽經》概說(九)
  17. 《觀無量壽經》概說(八)
  18. 《觀無量壽經》概說(七)
  19. 《觀無量壽經》概說(六)
  20. 《觀無量壽經》概說(五)
  21. 善導淨土教理的核心
  22. 淨土宗帶三法數
  23. 善導大師〈讚佛偈〉之深廣內涵
  24. 善導淨土教理特色
  25. 淨土宗信仰的內涵(五)
  26. 淨土宗信仰的內涵(四)
  27. 淨土宗信仰的內涵(三)
  28. 淨土宗信仰的內涵(二)
  29. 淨土宗信仰的內涵(一)
  30. 《觀無量壽經》概說(四)
  31. 《觀無量壽經》概說(三)
  32. 《觀無量壽經》概說(二)
  33. 《觀無量壽經》概說(一)
  34. 善導大師淨土思想(十七)
  35. 善導大師淨土思想(十六)
  36. 善導大師淨土思想(十五)
  37. 善導大師淨土思想(十四)
  38. 善導大師淨土思想(十三)
  39. 善導大師淨土思想(十二)
  40. 善導大師淨土思想(十一)
  41. 善導大師淨土思想(十)
  42. 善導大師淨土思想(九)
  43. 善導大師淨土思想(八)
  44. 善導大師淨土思想(七)
  45. 善導大師淨土思想(六)
  46. 善導大師淨土思想(五)
  47. 善導大師淨土思想(四)
  48. 善導大師淨土思想(三)
  49. 善導大師淨土思想(二)
  50. 善導大師淨土思想(一)
  51. 「三誓偈」略解
  52. 念佛的利益
  53. 剃度典禮開示
  54. 「彌陀三約定」
  55. 為新戒弟子開示
  56. 淨土宗「四不」
  57. 《無量壽經》大意(九)
  58. 《無量壽經》大意(八)
  59. 《無量壽經》大意(七)
  60. 《無量壽經》大意(六)
  61. 《無量壽經》大意(五)
  62. 《無量壽經》大意(四)
  63. 《無量壽經》大意(三)
  64. 《無量壽經》大意(二)
  65. 《無量壽經》大意(一)
  66. 《無量壽經》概說(續)
  67. 《無量壽經》概說
  68. 淨土宗特色略說
  69. 淨土宗宗旨略說
  70. 略說淨土宗教判
  71. 佛化婚禮開示
  72. 自信教人信 擔當向前行
  73. 成佛何時、極樂何處、往生何位?
  74. 出家的價值與意義
  75. 略說彌陀名號之義
  76. 為什麼淨土法門是易行道?
  77. 淨土宗是彌陀慈悲救度的法門
  78. 娑婆眾生 無不是業
  79. 龍樹菩薩往生安樂國
  80. 華光出佛
  81. 彌陀光明 最尊第一
  82. 法是道場的靈魂
  83. 不問罪福 念佛皆生
  84. 彌陀誕辰念彌陀 (二)
  85. 彌陀誕辰念彌陀(一)
  86. 「名號的功德」與「念佛的利益」
  87. 「《大經》三要文」的重要性
  88. 極樂安身實是精
  89. 大悲傳普化 真成報佛恩
  90. 相勸行念佛 悉名行大悲
  91. 《地藏經》「念佛度亡」之文略講
  92. 口稱成因由法德
  93. 念佛與佛,機法一體
  94. 淨土法門的大根大本
  95. 何謂「一心不亂」?
  96. 略談念佛方式與莊嚴道場
  97. 極樂無為涅槃界
  98. 如何真正紀念「彌陀聖誕」
  99. 弘願寺「護法聯誼會」開示
  100. 為迴龍寺常住僧眾開示
  101. 淨宗宗旨與敦倫盡分
  102. 淨土宗「宗旨」與「特色」略講
  103. 兼具勝易特色的純正淨土宗(問答)
  104. 兼具勝易特色的純正淨土宗(開示)
  105. 淨土宗的幾個名詞略釋
  106. 成佛如林的法門
  107. 善導大師-《觀經疏》大願業力與《大經》三誓偈
  108. 善導大師-略說善導大師「讚佛偈」之深廣內涵
  109. 善導大師-本願稱名 凡夫入報(五)
  110. 善導大師-本願稱名 凡夫入報(四)
  111. 善導大師-本願稱名 凡夫入報(三)
  112. 善導大師-本願稱名 凡夫入報(二)
  113. 善導大師-本願稱名 凡夫入報(一)
  114. 曇鸞大師《往生論註》-緣佛願力速成佛(四)
  115. 曇鸞大師《往生論註》-緣佛願力速成佛(三)
  116. 曇鸞大師《往生論註》-緣佛願力速成佛(二)
  117. 曇鸞大師《往生論註》-緣佛願力速成佛(一)
  118. 曇鸞大師《往生論註》-不虛作住持功德(四)
  119. 曇鸞大師《往生論註》-不虛作住持功德(三)
  120. 曇鸞大師《往生論註》-不虛作住持功德(二)
  121. 曇鸞大師《往生論註》-不虛作住持功德(一)
  122. 《易行品》概說
  123. 龍樹菩薩《易行品》- 稱名、易行疾至、不退轉(二)
  124. 龍樹菩薩《易行品》- 稱名、易行疾至、不退轉(一)
  125. 龍樹菩薩《易行品》-易行品本願釋略解(三)
  126. 龍樹菩薩《易行品》-易行品本願釋略解(二)
  127. 龍樹菩薩《易行品》-易行品本願釋略解(一)

宗風

  1. 宗風學習(七)
  2. 宗風學習(六)
  3. 宗風學習一~五

臨終開示

  1. 臨終的殷切勸導叮囑
  2. 娑婆旅程盡,辭別歸蓮鄉
  3. 信順彌陀救度

訪問篇

  1. 輔仁大學宗教系所師生參訪慧淨法師記
  2. 傳承的路_與越南團法師談話

問答

  1. 為善導寺幹部蓮友開示(問答)
  2. 他力與因果,有矛盾嗎
  3. 他力的念佛就是隨緣的念佛?
  4. 如何從自覺愚惡契入彌陀的救度
  5. 於福州答蓮友問
  6. 於弘願寺答僧眾問

第十八願善導釋

  1. 第十八願善導釋(二十)
  2. 第十八願善導釋(十九)
  3. 第十八願善導釋(十八)
  4. 第十八願善導釋(十七)
  5. 第十八願善導釋(十六)
  6. 第十八願善導釋(十五)
  7. 第十八願善導釋(十四)
  8. 第十八願善導釋(十三)
  9. 第十八願善導釋(十二)
  10. 第十八願善導釋(十一)
  11. 第十八願善導釋(十)
  12. 第十八願善導釋(九)
  13. 第十八願善導釋(八)
  14. 第十八願善導釋(七)
  15. 第十八願善導釋(六)
  16. 第十八願善導釋(五)
  17. 第十八願善導釋(四)
  18. 第十八願善導釋(三)
  19. 第十八願善導釋(二)
  20. 第十八願善導釋(一)

淨土法門的核心

  1. 淨土法門的核心(二十)
  2. 淨土法門的核心(十九)
  3. 淨土法門的核心(十八)
  4. 淨土法門的核心(十七)
  5. 淨土法門的核心(十六)
  6. 淨土法門的核心(十五)
  7. 淨土法門的核心(十四)
  8. 淨土法門的核心(十三)
  9. 淨土法門的核心(十二)
  10. 淨土法門的核心(十一)
  11. 淨土法門的核心(十)
  12. 淨土法門的核心(九)
  13. 淨土法門的核心(八)
  14. 淨土法門的核心(七)
  15. 淨土法門的核心(六)
  16. 淨土法門的核心(五)
  17. 淨土法門的核心(四)
  18. 淨土法門的核心(三)
  19. 淨土法門的核心(二)
  20. 淨土法門的核心(一)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

  1.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前言 ── 四、憶與念
  2.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前言 ── 三、念者今心也,黏著不能忘
  3.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前言 ── 二、閉關念佛的苦惱者
  4.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前言 ── 一、念佛先要認識佛
  5.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四十八)阿彌陀佛,是一尊現往東方的佛
  6.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四十七)阿彌陀佛,是一尊令眾成佛的佛
  7.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四十六)阿彌陀佛,是一尊使凡入報的佛
  8.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四十五)阿彌陀佛,是一尊報身報土的佛
  9.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四十四)阿彌陀佛,是一尊諸佛證誠的佛
  10.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四十三)阿彌陀佛,是一尊臨終來迎的佛
  11.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四十二)阿彌陀佛,是一尊親近增上的佛
  12.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四十一)阿彌陀佛,是一尊身心無礙的佛
  13.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四十)阿彌陀佛,是一尊光息三塗的佛
  14.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三十九)阿彌陀佛,是一尊光明無礙的佛
  15.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三十八)阿彌陀佛,是一尊唯攝念佛的佛
  16.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三十七)阿彌陀佛,是一尊光明遍照的佛
  17.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三十六)阿彌陀佛,是一尊光明名號的佛
  18.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三十五)阿彌陀佛,是一尊名體一如的佛
  19.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三十四)阿彌陀佛,是一尊依正不二的佛
  20.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三十三)阿彌陀佛,是一尊機法一體的佛
  21.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三十二)阿彌陀佛,是一尊不生不取的佛
  22.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三十一)阿彌陀佛,是一尊為作大安的佛
  23.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三十)阿彌陀佛,是一尊召喚眾生的佛
  24.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二十九)阿彌陀佛,是一尊不擯眾生的佛
  25.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二十八)阿彌陀佛,是一尊代眾受苦的佛
  26.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二十七)阿彌陀佛,是一尊以身為質的佛
  27.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二十六)阿彌陀佛,是一尊急救溺水的佛
  28.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二十五)阿彌陀佛,是一尊平等救度的佛
  29.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二十四)阿彌陀佛,是一尊主動救度的佛
  30.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二十三)阿彌陀佛,是一尊救度地獄的佛
  31.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二十二)阿彌陀佛,是一尊救世法王的佛
  32.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二十一)阿彌陀佛,是一尊救度眾生的佛
  33.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二十)阿彌陀佛,是一尊為大施主的佛
  34.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十九)阿彌陀佛,是一尊惠利群生的佛
  35.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十八)
  36.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十七)
  37.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十六)
  38.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十五)
  39.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十四)
  40.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十三)
  41.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十二)
  42.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十一)
  43.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十)
  44.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九)
  45.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八)
  46.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七)
  47.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六)
  48.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五)
  49.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四)
  50.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三)
  51.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二)
  52.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一)
  53.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 目錄
淨土宗
慧淨法師
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慧淨法師 > 法談開示
top

法談開示

乘本願船 登涅槃岸

──於淨宗書院為蓮友閩南語開示(一)
 

 

        今天在場的蓮友大多已上了年紀,但恐怕大家對教理還沒有深入了解,雖然平常念佛,願生極樂世界,可是內心還會有某些懷疑與不安。所以今天利用這個時間和諸位老菩薩座談,是希望能幫助大家解除心中的疑惑,讓大家對於「必定往生」的信心,就像金剛鑽一般,堅定不變。

 

        我們現在生活的這個世間是娑婆世界,釋迦牟尼佛怎麼看這個世界呢?佛陀曾用一個「國王與乞丐」的故事來譬喻說明。


        國王是一國之尊,權威最上、地位最高、勢力最大,而且從小在宮廷長大,幼年時就聘請全國最優秀的老師來教導,受最好的教育;而且擁有最多的財富,享有最高的尊寵,穿戴的是金銀珠寶,吃的是山珍海味。

 

        現在,國王要到海的對岸,坐的船是用黃金七寶打造的,可以說,不論內或外,國王都擁有最高價值的東西。

 

        有一個乞丐,既沒有住的地方,穿的衣服也是從垃圾堆拾回來的,乞討不到食物的時候,只能撿餿水桶的東西吃。這個乞丐也要到海的對岸,可是他沒有錢坐船,只能抱著一根浮木,順著潮流漂過去。

 

        同樣是從此岸到彼岸,一邊是國王坐的豪華金船,一邊是乞丐抓的浮木,可是在波濤洶湧的大海中,巨浪一來,不論是坐金船的國王,或是抱浮木的乞丐,同樣都將沉到海底,喪命海中,不能到達對岸。就地位、學問、權力來說,乞丐跟國王根本不能比,但是就「不能到達對岸」,無法脫離生死輪迴這個結果而言,兩個人的命運都一樣,沒有什麼差別。

 

        佛陀這個譬喻讓我們知道,我們住的這個世間,是「六道輪迴」的世間。「六道」就是苦,而且涵蓋非常廣,所以說「苦海無邊」。在無邊的苦海中,從我們「人的眼光」來看,有能力高低、根器深淺,以及智、愚、善、惡、貧、富的差別,但從「佛的眼光」來看,六道眾生的命運都一樣。這一生因為過去世的福德因緣和合轉世為國王,未來世卻也可能因緣和合而墮入地獄。

 

        也就是說,一個人可能因行善積德而上天堂,或者因為修持很好,轉而出生在六道境界最高的非想非非想天,壽命八萬四千劫,不過畢竟還在「六道」之中,壽命一到,仍將隨著過去的業繼續輪迴。他有可能墮入地獄,等地獄的果報受盡,可能再出世做人,遇到善因善緣行善積德,又出生在色界天或無色界天,………。總之,只要還沒有脫離「六道」,就一定會再輪迴,上升或下沉只是時間早晚而已。

 

        《那先比丘經》有一則「大石乘船」的譬喻。

 

        有位國王向阿羅漢請教佛法,國王問阿羅漢:「如果一個人一生中沒有遇到佛緣,不知道學佛修行,也沒有遇到善緣,以便行善積德,反而遇到惡人惡境,導致他一生作惡多端,十惡、五逆、謗法,無有慚愧。論理應該墮落阿鼻地獄,可是這種人臨終的時候念幾句佛號,就能脫離地獄之業而往生淨土,這種法我信不來。」

 

        國王又說:「一個人生的時候,只是殺害一條性命,死後就要墮入地獄,這種法我也信不來。」

 

            阿羅漢聽完國王的話就問說:「如果拿一粒小石頭放到水面上,它會浮在水面還是沉下去?」國王回答:「當然會沉下去。既然是石頭,不管多小顆都會沉到水底。」

 

        阿羅漢又問:「假如放一百顆石頭在船上,它會沉下去嗎?」國王說:「當然不會,因為是在船上。」

 

        阿羅漢就說:「同樣的道理,一個一生作惡多端的人,罪業非常沉重,就像那一百顆石頭,照說一定會沉入水底,不可能浮上來。可是如果他臨終時念佛,靠著佛慈悲願力的救度,而沒有墮入阿鼻地獄,這就好像把一百顆大石頭放在船上不會沉落一樣。一生只殺害過一個人,罪業相對沒有那麼重,但因為他沒有靠佛的力量,所以就隨自己的業力墮入地獄,就好像一顆石頭雖然小,因為不是放在船上,所以就隨著這顆小石頭的重力沉入水底。」國王聽完這個譬喻,恍然大悟,從此相信念佛可以往生淨土。

 

        娑婆世界又稱為「五濁惡世」,五濁惡世的眾生,內心都充滿貪瞋癡慢疑的業力種子,只是有的善多惡少,有的惡多善少,甚或一生作惡多端,不曾行善積德,可是絕對沒有一生都行善積德,不曾做過壞事的人。因為眾生之所以出生在這個娑婆世界,都有共同的業,共同的本質。

 

        所以學佛的人,尤其是我們修學淨土法門的人,要自覺是一個五濁惡世的罪惡眾生,就像剛才譬喻裡說的大石頭,必須靠著阿彌陀佛的本願船,才能從六道苦海的此岸,到達涅槃的彼岸。

 

        任何人、任何修持,如果不是仰憑佛力,都將如石頭一般沉入海底──再度輪迴。

 

        要怎樣靠阿彌陀佛的本願呢?真正至心「願生極樂世界」,一心專念「南無阿彌陀佛」,就是靠阿彌陀佛的本願力,就已經坐上阿彌陀佛的本願船了。這樣的人,決定往生極樂世界。因為有彌陀的本願力,所以不因我們煩惱重、罪業深、妄想多就不能往生。如果認為,雖然念佛,但是有雜念、煩惱,所以彌陀的救度是不定的,若有這種想法,就是懷疑阿彌陀佛的本願力,就不是真正學我們這個法門的人。同樣的,如果認為,道心很強、修行境界較高,而且行善積德,這樣往生較為可靠,有這種觀念的人,也不是學我們這個法門的人。

 

        真正信受彌陀救度的人會這樣想:雖然自己有罪業,但是罪業不能阻礙阿彌陀佛對我的救度;即使我有功德,但是這對阿彌陀佛的救度,也不增加分毫。我們生生世世以來,曾學過佛,也曾行善積德,但是因為沒有靠佛的力量,所以輪迴至今。因此就我們這個法門來說,真正的善就是信受彌陀救度,真正的惡就是對阿彌陀佛救度的懷疑。

 

        大部分的人應該有這樣的經驗,就是不念佛的時候沒什麼妄想雜念,一旦念佛,妄想雜念反而多了,這是自然的現象。因為我們凡夫的本性就是煩惱、妄想雜念,沒有打坐、念佛之前,感受不深,甚至完全沒感覺,誤以為自己沒有妄想雜念;一旦打坐、念佛,才發覺原來自己貪慾的心、瞋恨的心、妄想的心非常熾烈,好像燃燒的大火,好像翻滾的海浪。

 

        凡夫這些貪瞋癡慢疑的業力,以及所展現出來的業習,對往生是不是有阻礙?要怎麼面對或克服呢?這可以分兩個層面來說:

 

        第一,就最根本來說,能克服就克服,不能克服是業力使然,常懷慚愧,不要苦惱,因為這就是我們凡夫的本質。即使感覺心清淨的時候,業習也並沒有斷根,可是這對一個「信受彌陀救度,願生彌陀淨土」的人來說,完全不礙往生。就像剛才所說的,石頭若沒有船來承載,一定沉下去,既然已置於船上,雖不能改變石頭的本性,一樣到達彼岸,因為往生是靠載運石頭的船。

 

        第二,我們是佛教徒,是學佛的人,一般人尚且需要具備善良的人格德行,何況是厭離娑婆、欣求極樂的念佛人?所以對於世間的善良德行,應該儘量去做;劣根惡習,則應勤於懺悔修正。

 

        所以我們念佛要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發覺自己有妄想雜念,是正常的、自然的,不用煩惱,因為這不會阻礙阿彌陀佛對我們的救度。就好像我們走在路上,身邊有熙來攘往的人群和車輛,可是沒關係,我們還是一步一步走我們的路。在念佛中,也念佛,也有妄想,念佛妄想、妄想念佛,互相交雜,但是沒關係,我們只要把這句佛號一直念下去,不管是雜念或妄想,都不能阻礙阿彌陀佛對我們的救度。因為一個修持淨土法門、願生極樂、專念名號的人,平時就已經在阿彌陀佛的光明攝取當中了。

 

        經典中,佛陀對我們開示說:阿彌陀佛的光明無量無邊,照滿大宇宙;阿彌陀佛的光明不受任何阻礙,不受山河大地的阻礙,不受一切眾生貪瞋癡妄想雜念的阻礙,只要眾生願生極樂、專念名號,阿彌陀佛便即時以光明來照護他。

 

        照護,就是使他現生逢凶化吉,遇難呈祥,令他增長福慧善根,臨終就接引他到極樂世界。從開始稱名直到臨終,都處在阿彌陀佛的光明之中,都安住在阿彌陀佛的本願船之內,不會被遺漏掉,也不會被冤家債主、天魔外道所妨礙。

 

        阿彌陀佛為救十方眾生而發四十八大願,其中根本願就是第十八願。第十八願說:

設我得佛,十方眾生,至心信樂,欲生我國,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

 

        這一願就是阿彌陀佛要救度我們的廣大願心,也是決定救度我們的保證。

 

        「十方眾生」,包含聖人、凡夫、善人、惡人、出家、在家、會修行、不會修行、心清淨、心不清淨……,都是阿彌陀佛救度的對象。阿彌陀佛是將功德全部白白送給我們,沒有任何條件和標準。不過阿彌陀佛說:「你要真心想來我這個極樂世界,真心給我救,此後真心專念這句名號。不管你念這句名號的時候,心清不清清淨,有沒有妄想雜念,統統不管。只要隨個人的根器念這句名號,有時間的人多念,沒時間的人少念,較精進的人念多一些,較懈怠的人念少一些。」若是真心願生西方極樂世界,真心專一念這句名號,不管是什麼根機,阿彌陀佛說:「必定要使他往生極樂世界」。如果這樣的眾生不能往生極樂世界,阿彌陀佛就放棄成佛,也就無法成為「南無阿彌陀佛」。

 

        阿彌陀佛現在已經成佛了,所以我們看到「阿彌陀佛像」的時候,要想:「我們往生的功德已經成就了,因為這尊就是『若不生者,不取正覺』的阿彌陀佛成佛的佛像。」

 

        稱念「南無阿彌陀佛」名號的時候,心底應該知道:「我們往生的功德資糧已經成就了,因為阿彌陀佛第十八願說:『設我得佛,十方眾生,至心信樂,欲生我國,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這句名號是『若不生者,不取正覺』的阿彌陀佛已經成佛的名號,豈不是證明我們往生的功德資糧已經成就了?」

 

        瞻仰「極樂世界圖」時,心底也應該歡喜地想:「啊!我們往生已經決定,往生的功德資糧已經成就,因為這就是阿彌陀佛為了要脫離輪迴、成就佛道的十方眾生,所完成的淨土。」

 

        所以不論看到佛像,聽到阿彌陀佛的名號,或看到極樂世界的圖像,都要歡喜認定──這就是我們往生決定的證明。

 

        念佛人最擔心的就是:現在身體還健康、頭腦還清楚,所以能夠念這句佛號,萬一身體老邁、神識昏沉,甚至得了老人痴呆症,或記憶力衰退,不曉得要念佛,這樣會影響往生嗎?答案是──不影響往生!

 

        因為這是身體的病苦,並不是我們內心失去信心、願心,不願意往生極樂世界。所以臨終的時候,不管清醒、昏迷,或是意外死亡,都決定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十方眾生根器各別、業障也個個不同,但是阿彌陀佛的救度平等無差別,而且是主動而來。阿彌陀佛的智慧神通不受阻礙,阿彌陀佛知道我們十方眾生的業力,時間一到,阿彌陀佛就現身來接引我們了。

 

        阿彌陀佛大慈悲、大智慧、大神通,怎麼會不知道凡夫臨終時,有可能昏迷,有可能業障現前,或受病苦折磨,而念不出佛號呢?這些阿彌陀佛都知道。而且臨終時雖然肉體器官昏迷,但是我們的心並沒有昏迷呀!這時候,心也一定是在念佛;即使沒有念佛也沒關係,因為阿彌陀佛一定會來接引我們。

 

        經典向我們保證:

光明遍照十方世界,念佛眾生攝取不捨。

 

        一個念佛的眾生,阿彌陀佛的光明永遠攝取不捨,一直到臨終顯現迎接我們。

 

        《阿彌陀經》說:

其人臨命終時,阿彌陀佛與諸聖眾,現在其前。

 

        所以,臨終病苦,念不出佛沒有關係,因為這並不是需要念佛的時候。「至心信樂,欲生我國」的念佛人,是活著清醒的時候,念念不捨;臨終、病危念不出來,沒有關係。我們心中仍然安穩地、靜靜地,等待阿彌陀佛來迎接,在斷氣之前,阿彌陀佛一定會現前接引。

 

        《阿彌陀經》說:

如是等恆河沙數諸佛,各於其國,出廣長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說誠實言,汝等眾生,當信是稱讚不可思議功德,一切諸佛所護念經。

 

        善導大師於《觀念法門》解釋說:

若不依此證得生者,六方諸佛舒舌,一出口以後,終不還入口,自然壞爛。

 

        善導大師自古以來,被公認是阿彌陀佛的化身,在唐朝示現為高僧,弘揚念佛往生極樂世界的淨土法門。所以善導大師對淨土法門非常的清楚、深入,他所說的字字句句,都是真理,能夠啟發我們的信心,解除我們的疑惑。

 

        十方諸佛為我們保證念佛決定往生,我們就要心安如山。如果我們懷疑十方諸佛的保證,表示我們懷疑釋迦牟尼佛,認為釋迦牟尼佛所言虛假;懷疑釋迦牟尼佛,就是懷疑阿彌陀佛的本願,認為阿彌陀佛的本願也是虛假的,這樣的疑惑是真正的謗佛、謗法。而相信一佛,等同相信一切諸佛,也就是對三寶真正相信。所以,我們信這個法是具足非常廣大的信心,同樣的,疑這個法也是非常深重的罪過。

 

        學淨土的人,首先要對這點了解,不然疑惑等於就是疑法,疑法就是謗佛,而且會使我們一生念佛,都不能得到安穩、喜樂。

 

        我們「迴向偈」的內容是:「願以此功德,平等施一切,同發菩提心,往生安樂國。」我們所往生的淨土是安樂的地方,不只往生以後安樂,現在修持這個法門的同時,也是安樂的。

 

        「安」是內心非常安穩,「樂」是內心非常喜樂,所以這個法門是安樂的法門。如果對往生有懷疑、內心有苦悶,表示還沒有真正了解這個法門;沒有真正了解這個法門,當然就不可能正確的行持了。

 

        生老病死是生命的自然循環,在座蓮友大多上了年歲,身體難免會有病痛,甚至接近臨終,因此對這一點,更要有清楚的認識。否則豈不是一邊念佛,一邊內心掙扎,產生微細的猶豫嗎?對這一點,大家應該認真面對。因為此時的微細猶豫,臨終時就會放大,甚至強烈到成為主宰。人活著的時候,意識是我們的主人;臨終的時候,意識漸漸消失,內心的業力就變成真正的主人。所以心中有懷疑,現在就要解決,等臨終才想解疑,恐怕就來不及了。

 

        不過,只要我們願生極樂世界的心是懇切的,並且專稱這一句名號,即使有懷疑也沒關係,因為臨終時阿彌陀佛會出現,看到阿彌陀佛,凡夫的疑心當下就會消除,好像光明一到,黑暗立即消失。

 

        淨土法門講「信、願、行」,三種資糧,缺一不可。信是信什麼?信的內容在哪裡?剛才所說的就是信的內容。也就是願生極樂世界,只要專一念「南無阿彌陀佛」,就必定往生,而且往生不是臨終才決定,現在就已經決定了。因為臨終阿彌陀佛必定現身來接引,豈不是現在就安穩、現在就往生決定!如果現在沒有決定,哪有臨終的決定?既然臨終決定了,豈不是現在也決定。

 

        所以,石頭再大,只要放在船上,就不會沉到海底;如果不是放在船上,再小的石頭,也一定沉下去。

 

        和大家分享一個我親身所見的例子。

 

        我有位表姐夫,生平沒有吃素、沒有皈依、沒有念佛,也不懂佛理,不過心腸非常好。因為受父親的影響,從小就立志要跟他父親一樣當老師,作育英才、教化人生。

 

        「人有善願,天必從之」,後來他真的考上師範學院,畢業就當了老師,而且非常盡責,很快就從主任升到校長。

 

        表姐夫對學生非常照顧,常去貧戶的學生家探訪,送東西,拿金錢補助他們,就像對待自己家人一樣。在他的教職生涯中,曾獲得很多嘉獎,包括教育部送匾褒揚,得到當時總統的召見,可見他多麼有愛心,對教育多麼盡責。

 

        在學校要舉辦百年大慶那年(也就是他六十三歲往生那年),可能因為擔任校長,操勞過度,忽然心肌硬塞,送醫急診時已無氣息,臉色、皮膚也部份轉黑了。

 

        表姐夫有五個女兒,他都非常疼愛,五個女兒對父親也很孝順。她們一聽到惡耗,趕到急診室時,悲痛地喊了一聲「爸!」,表姐夫的心臟突然間又跳動了!家人非常高興,希望還有第二次奇蹟出現,因此不放棄治療。可是他卻一直沒有醒過來,就像植物人一樣。

 

        進入加護病房第三天,表姐找我到加護病房為表姐夫簡單開示佛法,要他念佛。當時表姐和女兒都在旁邊,都希望他早日清醒康復,所以我不太敢講往生的事,主要都是說念佛會消業障、增福報、延壽命,壽命未到就會早日康復,壽命若到也會順利安然被阿彌陀佛接引,往生極樂世界。

 

        不過我也利用機會小聲對他說:「表姐夫,你受過高等教育,是個知識份子,這時候應該分判,能活過來自然很好,如果活不過來,就要好好想想:人死後如果沒有未來的世界、沒有生死輪迴,那就可以一了百了,可是如果還有未來的世界、有六道輪迴的話,你可以去哪裡?你要去哪裡?如果沒有念佛往生極樂世界,難道要像一般人隨業去六道輪迴?既然你現在醒不過來,何不好好想想:是不是該萬緣放下?不放下,又能做什麼呢!你從現在開始一心念佛,等於也是在這邊修行。如果這樣做沒有功效,你也沒有損失,可是如果有功效,自然會消你的業,讓你早一日恢復健康。倘若壽命已到,也可以讓你往生極樂世界,得到永恒的生命,解決六道輪迴的苦痛。所以念佛對你有百利而無一害,是無本生意,毫不損失的。」

 

        此後的四十天,加護病房一天三次探病時間,每次三十分鐘,前十五分鐘家屬為他按摩、說貼心話;後十五分鐘,就陪著父親合掌虔敬大聲的念佛。他的女兒們雖然過去沒有學佛、沒有信仰,可是這段期間,只要聽說哪裡祈求靈驗、哪裡有法會,她們都會去參加。

 

        表姐夫往生那天早上,她的三女兒剛好去參加一個消災法會,法會中的唱念她跟不來,就閉眼靜坐著念「南無阿彌陀佛」。忽然間,她看到父親坐著蓮花,從空中慢慢降下,停在加護病房的床舖上。這時床舖上沒有枕頭,也沒有棉被,是空的,旁邊也沒有儀器,就是一個空的加護病房。父親的臉向著她,充滿慈祥、圓滿、滿足,笑一笑就消失了。

 

        法會結束時已是中午,她接到家裡電話,說父親已經病危,要她趕快回去。當天下午四點,表姐夫就斷氣了。表姐夫因為肝臟和腎臟敗壞,不能排泄,所以斷氣時腹部脹得很大,可是助念到隔天早上,入殮的時候,面相端正慈祥,身體非常柔軟,膨脹的肚子也消了。

 

        女兒看到這個情形,覺得很奇特,就很安慰、很歡喜地跟我說:「師父,我昨天在法會靜坐念佛的時候,看到爸爸坐著蓮花,從空中緩緩下降。」我說:「這就是瑞相,因為坐蓮花就是往生的一種證明。」

 

        我進一步又問:「穿什麼衣服?」她說:「穿出家人的衣服。」我指著自己身上的衣服問:「像我穿的這種嗎?」她說:「不是,是另外一種。」(她用右手從左邊肩膀向右胸下面一劃,顯示是身披袈裟;因為她沒學佛,不知道那是袈裟。)這就證明她所看的不是幻境而是真實。

 

        我又問:「有頭髮嗎?」她說:「沒有頭髮,是光頭(表姐夫生前不曾剃過光頭),而且面相很好看,沒有苦惱,帶著滿足的微笑。」我說:「是不是端正、圓滿、莊嚴、慈祥。」她說:「是!是!就是這樣!就是這樣!」

 

        這麼說來,我這個表姐夫有往生嗎?有!是靠他念佛的功力嗎?不是!

 

        表姐夫雖然心腸好,但是沒有吃素,沒吃素就是吃其他眾生的生命,來維持自己的身體,將來也是要墮落三惡道的。他也沒有皈依過,沒有念過佛,也沒有拜懺、朝山,而且送醫後已成植物人,但是他依然往生極樂世界。這就表示阿彌陀佛的救度是主動、平等、沒有任何條件的,而且隨時隨處都存在,是任何人、任何時候、在任何處所都有希望,都能夠往生的。

 

        所以,唯有這個法門是所有修行者最後的希望,最後的安慰。

 

        我先講到這裡,大家有什麼問題,可以提出來。

 

        問:請問「合掌叉手念『南無阿彌陀佛』」是什麼意思?

        答:這是《觀無量壽經》下品上生所說的。是說一個人一生作眾惡業,無有慚愧,臨終時看到地獄的火燒起來,心中非常恐怖驚慌,就像在大海浮沉,期望有人來救,身邊有木頭或草根,他都想抓住。

 

        在那個心情之下,遇到善知識為他解釋阿彌陀佛的救度,而且只要他合掌稱念「南無阿彌陀佛」,就可以獲得阿彌陀佛的救度。他一聽,就非常懇切的合掌稱念「南無阿彌陀佛」,當下地獄之火就消失,阿彌陀佛帶著蓮花現前。「慰言罪滅我來迎」,安慰地說:「善男子!以汝稱佛名故,諸罪消滅,我來迎汝。」可說是「火化紅蓮」,他即時坐上蓮花,往生西方極樂世界。

 

        合掌就是叉手,叉手就是合掌,表示他內心的懇切。

 

        下品下生也是這樣的往生。下品下生往生,就能夠證明任何人都能夠往生。為什麼?下品下生之人是五逆十惡謗法,臨終才念佛,而且才念了幾句佛號。我們是現在就開始念佛直到臨終,雖然我們煩惱深、罪障重,但沒有像下品下生那麼嚴重的罪業,他都能夠往生,我們怎麼不能往生呢!

 

        那些下品下生的人,信、願、行都非常粗淺,可是他們卻能往生,這就表示往生不是靠自己的功行,是因為「南無阿彌陀佛」具足了信、願、行。只要念佛,阿彌陀佛都會現身來迎。下品生的人臨終當下,心中必然六神無主,只有驚慌恐怖。善知識在短短的時間,為他解釋名號的意義,他不可能有時間去詳細思惟這個道理,可是只要他「懇切」希望能夠得救,好像在水中浮沉痛苦的那個人一樣,不管是木頭也好,大樹或大船都好,只要遇到就想抓住。

 

        不過,這也由於他們過去世的善根成熟,所以臨終遇到的是好人;不但是好人,而且是佛門中的善知識。這位善知識所介紹的,不是其他難以解脫的法門,是能夠當下解脫的法門;而且不但解脫,還能往生極樂;不但往生極樂得到成佛的無量光壽,而且得到可以廣度眾生的佛身。

 

        所以在座的諸位今生能夠遇到這個法門,也是宿世有很深的善根,大家要好好珍惜。除了一生專修這個法門不變,也要做一個「奉公守法、為世良民」的世間善人。如果連世間基本的善人德行都做不到,別人一看念佛人竟然是這樣,就讓人失去學佛的心了!而且也可以反觀,如果連基本德行都沒有,或是做不到卻沒有慚愧心,怎麼會是一個深信機法的念佛人呢?

 

        當然,我們都是業障深重的凡夫,雖然念佛,可是念佛的心,小到只有四、五寸的白道而已,而貪慾的心、瞋恨的心、妄想的心,卻廣大得像無邊的大海。但是我們仍然要時時提醒,反觀自照,這樣自然就會常懷懺悔,心漸漸柔軟。另外,也會因為知道像我們這樣的人,竟然現生就能夠獲得彌陀救度,解脫六道生死輪迴,而生起感恩的心。

 

        問:念佛的人遇到家庭、事業、感情或者人際方面的種種苦境、災難,應該要以什麼觀念、心態來面對呢?

        答:應以「還債、感恩」的觀念來看待。

 

        佛陀說:「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未來果,今生做者是」。過去行好或做壞,我們已經不記得了,可是檢討我們現世所受是苦是樂,環境是好是壞,就知道過去世是善是惡。所以今生若惡緣逆境多,表示過去有造下欠人的業,這世才有這樣的果報,這豈不是在「償還」嗎?

 

        另外,要有「感恩的心」。今生未學佛便罷,既然有因緣學佛,就要知道即使現在自己正承受著果報,可是這是「重報輕受」;如果不是重報輕受,可能要償還的更多。所以要「感恩」有這個機緣讓我們還債。

 

        另一方面要想,我們往昔造下的深重罪業,今生今世就會停止,不再繼續下去了。因為不管此世所受的果報多或少,都是宿世的重報輕受,之後我們就要往生到極樂世界,永遠不必再受業報;他日若再回來,是倒駕慈航,來這裡救度眾生啊!能有這樣的觀念,自然就不太會與人計較、憤恨、或爭強鬥勝,而較能逆來順受。

 

        念佛人凡事都應先檢討自己,如果沒有過去的因,就沒有現在的果;點點滴滴都是自己造成的,沒有可怨、可計較的對象。如果能這樣想,心就會比較平和,否則一定會不平、不滿、計較,是是非非越來越多。

 

        問:沒有修行的時候過著享樂、隨心所欲的生活,比較沒有煩惱,反而皈依三寶有心要修行之後,事情變得更多。請示法師是什麼原因?

        答:有可能是剛才所說的「重報輕受」。我們宿世以來造了殺人、偷盜、邪淫、誹謗的罪業,今生今世就要解脫生死輪迴,所以過去的業會全部顯現,但那是「重報輕受」。就好像現代的「排毒餐」,吃了以後身體隱藏的病會顯發出來,這是一種自然的現象,病顯發出來之後就不會有重病了。這是一種可能性。

 

        另外,也可能是自己造成的。有很多人學佛,可是自己該盡的責任義務,卻忽略或放棄了,因而產生負面的作用。譬如有的家庭主婦學佛,早上趕道場,下午趕法會,晚上趕共修,家庭沒有好好整理,小孩也沒有好好照顧,引起家人的反感,發生衝突,而產生種種的障礙,這種情形自己就要檢討。

 

        我們學佛,應該讓家人也感到愉悅,對佛法產生好感,使他們因為自己學佛的改變,而肯定佛法。如果能這樣,不但不會有阻礙,更為自己與家人帶來福報,學佛要這樣比較圓滿。否則,雖然念佛願生極樂世界,但肉體還存在的時候,生活就會有苦惱。

 

        問:臨終時,如果業障現前要怎麼辦?

        答:就是剛才所說的,以「還債」、「感恩」的心來對待。

 

        不過,比較重要的是,平常就要交代家人,甚至白紙黑字寫清楚,告訴他們將來自己有病痛時,「小病求醫生,大病求往生」,也就是大病或病重時就不要急救了!希望能在安然、平靜中斷氣,請子孫在旁邊念佛。如果能事先做這樣的安排,不但往生時較沒有障礙,而且也能使家人結佛緣、種善根。

 

        當然,如果真的信受彌陀救度,是現在就往生決定,非關臨終的順或不順。只是如果有事先交代,臨終會比較安然、自在、莊嚴,子孫晚輩知道長輩的心意,心中也較篤定,而臨終者也可減少不必要的急救折磨。所以我們念佛人要如何處理自己的後事,最好先交代家人,並且清楚寫下來。

 

        很多老人家忌諱聽到「死」這個字,但我們念佛人不但對「死」字不忌諱,還要面對「它」,這樣才可以解決「它」。如果現在不敢面對,要等到將來,恐怕就來不及了。

 

        所以學佛人,尤其是念佛人,不貪生、不怕死,肉體敗壞火化之後,骨頭可以磨成粉,也不需要放入骨灰罈或晉塔,可以用灑葬的方式和眾生結緣。我們的靈魂不在墓穴、骨灰罐、牌位上,都要去極樂世界了,還看重這些嗎?如果執著墓地,就是孤魂野鬼,到時隨業受報,那就很悲慘了。

 

        我們真正的故鄉是極樂世界啊!極樂世界是阿彌陀佛為我們建設的,都登記我們的名字了!六道是隨業受報的地方,或者地獄、餓鬼、畜牲,或者天人,或者人間,在其中輾轉輪迴。

 

        我們只是娑婆世間的過客,客人要出門,準備些必須的衣物用品就可以了。所以我們學佛念佛的人,生活就是「簡樸」二字──簡單樸素。像我的精舍,只有需要看的書、需要換洗的衣服,及使用的幾項物品而已。除此以外,不會羨慕、不會收藏,有多的東西就捐出去,東西「能用則用,可省則省」,一樣夠了就不需要有兩樣,有舊的就不用新的,要買東西自己帶塑膠袋去裝,吃自助餐自己帶筷子,盡量要惜福。如果一個學佛念佛的人,這也要、那也要,有哪一樣是可以帶到極樂世界去的呢?

 

        一開始,我就用「國王與乞丐」的譬喻故事來做引言,一般人看到國王都會生起欣羨之心,看到乞丐就避之唯恐不及,可是以佛的眼光來看,不管國王或乞丐,都差別不大。乞丐若是念佛願生極樂世界,就可確定不久的將來必定成佛,現在已得到無量壽了,如《阿彌陀經》所說的:

彼佛壽命,及其人民,無量無邊,阿僧祇劫。

 

        「及其人民」,是指極樂世界的菩薩。極樂世界的菩薩從那裡來的?就是從十方世界──包括我們所往生去的。所以我們現在願生極樂,專念名號,現在就是極樂世界的菩薩之一了。

 

        問:平常我也會跟家裡的人講世間的輪迴、世間的苦,也鼓勵家人要念佛,可是我覺得家人對三世輪迴的觀念幾乎沒有,總是認為人死後就一了百了。不知道這一部分要怎樣才能更善巧的讓家人信受?

        答:雖然有跟家裡人強調世間善惡報應,有現在世、過去世、未來世的三世因果,而且死了之後還是會繼續輪迴,但家人還是不相信,其實這是自然的反應。因為你說的是道理,但事實如何呢?他自己看不到,問身邊的人,也沒有人看到,怎麼相信呢?一般人太相信自己眼睛所看到的,覺得眼見耳聞的現象,才是唯一的真實,因此都用世俗的觀念,來推論佛經的境界與內容,你剛才說的是一般的現象。

 

        除非是宿世善根的人,雖然沒有親眼看到、親耳聽到,可是他會相信。但這種人畢竟太少了,甚至我本身也不是這種銳利根性的人。也因為這樣,所以我們需要舉出確實有善惡報應、三世因果、六道輪迴的典故、事實、見證,給家人知道,讓他們做比較,這樣家人才可能從稍有觀念,寧可信其有,進而到真正的相信。

 

        所以,有機會要講因果報應的故事給他們聽,拿這方面的書給他們看,像我們出版的「因果叢書」以及《念佛感應錄》,都有地獄的報應事蹟和極樂世界的感應事蹟。有事有理,以事來證理,以理來顯事,這樣比較圓滿,家人比較容易相信。倘若看了書還是不相信,也不用氣餒,因為他們的腦海已經留下種子,時機一到,種子自然會浮出而得到利益,這也是我們出版這類感應錄的原因。

 

        淨土法門是深入淺出,寓理於事的法門。如果希望家人相信善惡報應、三世因果、六道輪迴,並且仰慕極樂世界,發願將來往生淨土,我們就要不惜付出,儘量導引他們,無論是用說故事或鼓勵看書的方式,都會對他們有所啟發。就算當下他們可能沒有信心,但腦海中已有了種子,機緣一到,種子會開花結果,逢緣觸境就會啟發領悟。

 

        感應故事可以印證道理,啟發信心,如果看了經典,沒有看感應事蹟,有可能只是將經典的道理當作哲學,無法進入宗教的生活與信仰。所以,因果感應事蹟對學佛的人非常重要,否則有可能永遠停留在哲學層面,不能進入信仰的世界。

 

        問:我沒有要提問題,而是想和大家分享我母親往生的事蹟。

        母親是位典型的傳統女人,她心地善良、熱心助人,從不與人計較,寧可人負她,她定不負人。雖有顆虔誠的心,常到寺廟拜拜,但從未接觸佛法,也不懂得誦經、念佛。

 

        去年(二○○五)九月,母親得了帶狀性疱疹,之後引發嚴重的神經痛,痛到沒辦法吃睡。九月十三日我帶她去醫院就診,吃了醫生開的止痛藥稍有改善,可是隔天狀況更不好,進了加護病房。母親住院的時候,我在她床頭放了一張西方三聖像,念佛機二十四小時播放,探病時間也陪著母親念佛,每天念佛迴向給母親,希望她病痛減輕,早日康復。

 

        母親因為這次病痛,才有機緣接觸佛法,而上人也很慈悲的到醫院為我母親開示。當母親見到上人,馬上雙手合十一直點頭禮敬上人,看來非常欣喜。上人握著母親的手說:「你既然生病,醫療方面就安心的交給醫生,而心靈則託給彌陀,只要稱念佛號,一心向佛,彌陀一定會保護妳。人生是苦的,生老病死誰也免不了,現在有個地方叫做極樂世界,在那兒每個人都非常快樂,沒有病痛之苦,可以來去自如,要什麼有什麼,而且那裡光明燦爛、美崙美奐,只要一心念佛,信靠彌陀,往生後就能去阿彌陀佛的西方極樂世界。」聽完後,母親就跟著上人念佛。

 

        母親從生病到往生大約六個月,從聆聽佛號開始,慢慢會跟著念,最後變成會和我一起拜佛念佛,甚至發願天天念佛。

 

        有天下午,兒子打電話告訴我說外婆在醫院,情況很危急。我趕到醫院時,醫生正在急救,當時母親的心跳加快,血壓一直下降,又無法自行呼吸,醫生用氧氣罩加壓輸送氧氣,結果胃也受傷出血,後來醫生建議我們可以接回家。

 

        因為老家在苗栗,半夜我們用救護車送母親回家,沿路一直念佛,母親始終是昏迷狀態。回到家,已是凌晨二點,我們繼續在她身邊念佛,但是當天下午,母親奇蹟的醒了。接下來在家的十四天,是我們這些子女真正在照顧母親盡孝道的日子,因為累、忙,念佛也就斷斷續續。

 

        今年(二○○六)三月一日晚上,媽媽開始昏迷,血氧一直往下掉,到第二天早上依然昏迷。大哥跟我說,安妮(母親的越籍看護,信仰回教)昨晚夢到有人來看媽媽,媽媽恐怕不行了。我立刻去問看護夢到誰來看母親,是不是長得很恐怖?她說不是!穿得很漂亮,臉很慈祥,然後她看到貼在媽媽床邊的佛像就說:我夢到的人跟這三尊長得一樣(因為她是回教徒,對佛教的種種不熟)。我一聽當下就放心了。

 

        那天下午四點半,母親便往生了,走時只是做了幾次深呼吸,非常安祥,感覺上好像在熟睡,一點痛苦也沒有。

 

        母親昏迷時,我們常在她耳邊複誦上人的開示內容,並請她跟著我們一起念佛,且每隔一段時間,又再提醒,直到往生。往生後我們家人及幾位同修幫媽媽助念二十四小時,助念時,發覺她的臉變得好秀氣,臉上的皺紋也沒了,本來張開的嘴也成半閉了,二十四小時淨身時,媽媽的身體比生前更柔軟,深覺佛力不可思議。

 

        後來又從堂姊那兒聽到:她去醫院探病時,看到西方三聖在床邊守護著母親。我聽了好高興、好感動,因為由此應證了彌陀的慈悲,母親應已蒙受彌陀的救度,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了。南無阿彌陀佛!

 

        答:剛才這個事證有兩個重點:第一,臨終前,外籍看護見到彌陀現前;第二,她的堂姊到醫院探望時,看到西方三聖在旁保護她的母親。

 

        這兩點事證就可證明經典(理證)所講的「光明遍照十方世界,念佛眾生攝取不捨。」(《觀經》)「其人臨命終時,佛與聖眾現在其前。」(《小經》)是真實不虛,事理互證。

 

        阿彌陀佛於人臨終時現前,如果被我們的同修或蓮友看到,可能比較缺乏說服力,因為我們的蓮友們,本來就是念佛人,對教理有深入,對於淨土經中阿彌陀佛的現象也非常清楚,別人一定會以為只是幻景。但是今天看到的是她們請的外籍看護,而且這位看護是信仰回教,完全沒有佛教、淨土、阿彌陀佛的觀念,結果卻夢到阿彌陀佛(雖然她並不知道夢中看到的是阿彌陀佛,但當她看到西方三聖圖時,就認出來是阿彌陀佛)。由此可見阿彌陀佛有在這個家庭示現,在「其人臨命終時」,真的現前來保護、等待、接引。這段見證對我們是很大的啟發,很難得!也很值得。

 

        我們今天就講到這裏。南無阿彌陀佛!

 

 

                                (講於2006年3月25日)

(註:本文已編入慧淨法師講演集(三)一書 )

分享到
中華淨土宗協會
淨土宗文教基金會

11049台北市信義路五段150巷22弄41號
電話:02-8789-4818
傳真:02-8780-7050
E-mail:amt@plb.tw

捐 款 護 持

信用卡定期定額護持

本會推薦使用
前往

信用卡單筆護持

單次隨喜護持
前往

四大超商繳費護持

多元化的護持
前往

其他方式隨喜護持

匯款護持方式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