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俗講演

  1. 2024龍年新春講話
  2. 皈依開示(2023年11月11日新營)
  3. 慶祝彌陀聖誕暨淨嵩法師往生二十周年紀念講話
  4. 2023中元開示
  5. 剃度開示 ──流轉三界中,恩愛不能脫(2023年8月30日)
  6. 皈依.五戒.剃度開示(2023年7月18日)
  7. 阿彌陀佛依名號來救度眾生(三)
  8. 談淨土宗志工的發心與行持(下)
  9. 談淨土宗志工的發心與行持(上)
  10. 2022中元開示
  11. 「光明遍照」六特色(下)
  12. 「光明遍照」六特色(上)
  13. 為淨土宗志工幹部講話
  14. 清明節慎終追遠與念佛(2022年清明節開示)
  15. 念佛超度之勝益
  16. 「光明遍照」文的特色
  17. 阿彌陀佛依名號來救度眾生(二)
  18. 阿彌陀佛依名號來救度眾生(一)
  19. 2020彌陀誕法會開示──必得超絕去
  20. 2020彌陀誕法會開示──念佛人六不四平(五)
  21. 2020彌陀誕法會開示──念佛人六不四平(四)
  22. 2020彌陀誕法會開示──念佛人六不四平(三)
  23. 2021中元念佛超薦法會開示
  24. 2020彌陀誕法會開示──念佛人六不四平(二)
  25. 2020彌陀誕法會開示──念佛人六不四平(一)
  26. 2019年彌陀誕開示
  27. 2020中元法會開示
  28. 志工四喻
  29. 人生是苦
  30. 生命無常三根本
  31. 兩種深信、觸光柔軟、感恩歡喜
  32. 剃度開示(2019年7月7日)
  33. 中元節開示(2019)
  34. 剃度開示(2019年5月12日)
  35. 豬年話豬
  36. 剃度開示(2018年7月31日)
  37. 淨土宗──往生淨土成佛宗
  38. 受戒與持戒
  39. 趨向淨土的關鍵密碼
  40. 剃度開示(2018年3月24日)
  41. 二種成佛法
  42. 橫超的淨土法門
  43. 往生與預知時至
  44. 剃度及皈依開示(2017年9月19日)
  45. 往生極樂的條件(下.問答)
  46. 剃度開示(2017年8月18日)
  47. 往生極樂的條件(中)
  48. 往生極樂的條件(上)
  49. 深信因果,諸惡莫作,眾善奉行,念佛成佛
  50. 四十八願分類歸結
  51. 彌陀願心的根源
  52. 淨土宗的結論──宗旨四句偈
  53. 大慈悲五要點
  54. 慈心法門
  55. 念佛不妄語
  56. 真正的佛法是建立在脫離輪迴之上
  57. 淨土宗的根源
  58. 真正的孝行──託父母於阿彌陀佛
  59. 為何吃素?
  60. 略談佛教的意義與淨土宗之殊勝
  61. 「自省己過,善覆他罪,樂修慈心」
  62. 愛與佛命
  63. 不請之友
  64. 歲末聚餐對僧眾的談話
  65. 學佛的目的
  66. 說愛(二)
  67. 說愛(一)
  68. 念佛名號 學佛愛心
  69. 心平氣和 無住生心
  70. 念佛超度 三塗眾生
  71. 澳門淨土宗學會 讚頌辭
  72. 「以誠感人」的意涵
  73. 第一屆淨土宗志工研習會勉言
  74. 慧淨法師除夕團拜電話致辭
  75. 在心、在緣、在決定
  76. 佛教點燈的意義
  77. 念佛的方法與要領
  78. 念佛成佛的原理
  79. 佛在何處?
  80. 志工服務精神的內涵
  81. 淨土行人應具備的根本知見
  82. 慈悲的救度
  83. 念佛生蓮
  84. 三塗眾生 念佛往生
  85. 信受彌陀救度
  86. 為新戒比丘開示
  87. 歸依勸囑
  88. 念佛的音調與心態
  89. 本願稱名 凡夫入報
  90. 「澳門彌陀共修會落成法語」略講
  91. 厭穢欣淨 切願往生
  92. 初機念佛群疑問答
  93. 簡介淨土宗專純念佛的道風及心態
  94. 淨土法門 理事互含
  95. 初學淨土法門應有的認識
  96. 念佛人的「本尊」
  97. 一天的生活,從念佛開始
  98. 念佛即圓滿悲智功德
  99. 〈人有實德,天有奇報〉一文的啟發
  100. 明信因果,念佛求生
  101. 如何真正圓滿人生的目的
  102. 萬行不憑憑念佛(二)
  103. 萬行不憑憑念佛(一)
  104. 信佛救度念佛名 命終直入涅槃城
  105. 彌陀名號 不可思議
  106. 守愚念佛 彌陀住頂
  107. 阿彌陀佛的救度
  108. 一切眾生 皆有佛性
  109. 念佛方能消宿業
  110. 念佛成佛 即是佛教
  111. 阿彌陀佛 是何等佛
  112. 以佛為念 以淨為歸
  113. 念佛眾生 攝取不捨
  114. 乘本願船 登涅槃岸
  115. 淨土法門 萬法歸宗
  116. 世間虛假 唯佛獨真
  117. 一心念佛 無疑無雜

法義開示

  1. 《觀無量壽經》概說(二十三)
  2. 《觀無量壽經》概說(二十二)
  3. 《觀無量壽經》概說(二十一)
  4. 《觀無量壽經》概說(二十)
  5. 《觀無量壽經》概說(十九)
  6. 《觀無量壽經》概說(十八)
  7. 《觀無量壽經》概說(十七)
  8. 《觀無量壽經》概說(十六)
  9. 《觀無量壽經》概說(十五)
  10. 《觀無量壽經》概說(十四)
  11. 《觀無量壽經》概說(十三)
  12. 《觀無量壽經》概說(十二)
  13. 《觀無量壽經》概說(十一)
  14. 《觀無量壽經》概說(十)
  15. 彌陀淨土的特色-超
  16. 《觀無量壽經》概說(九)
  17. 《觀無量壽經》概說(八)
  18. 《觀無量壽經》概說(七)
  19. 《觀無量壽經》概說(六)
  20. 《觀無量壽經》概說(五)
  21. 善導淨土教理的核心
  22. 淨土宗帶三法數
  23. 善導大師〈讚佛偈〉之深廣內涵
  24. 善導淨土教理特色
  25. 淨土宗信仰的內涵(五)
  26. 淨土宗信仰的內涵(四)
  27. 淨土宗信仰的內涵(三)
  28. 淨土宗信仰的內涵(二)
  29. 淨土宗信仰的內涵(一)
  30. 《觀無量壽經》概說(四)
  31. 《觀無量壽經》概說(三)
  32. 《觀無量壽經》概說(二)
  33. 《觀無量壽經》概說(一)
  34. 善導大師淨土思想(十七)
  35. 善導大師淨土思想(十六)
  36. 善導大師淨土思想(十五)
  37. 善導大師淨土思想(十四)
  38. 善導大師淨土思想(十三)
  39. 善導大師淨土思想(十二)
  40. 善導大師淨土思想(十一)
  41. 善導大師淨土思想(十)
  42. 善導大師淨土思想(九)
  43. 善導大師淨土思想(八)
  44. 善導大師淨土思想(七)
  45. 善導大師淨土思想(六)
  46. 善導大師淨土思想(五)
  47. 善導大師淨土思想(四)
  48. 善導大師淨土思想(三)
  49. 善導大師淨土思想(二)
  50. 善導大師淨土思想(一)
  51. 「三誓偈」略解
  52. 念佛的利益
  53. 剃度典禮開示
  54. 「彌陀三約定」
  55. 為新戒弟子開示
  56. 淨土宗「四不」
  57. 《無量壽經》大意(九)
  58. 《無量壽經》大意(八)
  59. 《無量壽經》大意(七)
  60. 《無量壽經》大意(六)
  61. 《無量壽經》大意(五)
  62. 《無量壽經》大意(四)
  63. 《無量壽經》大意(三)
  64. 《無量壽經》大意(二)
  65. 《無量壽經》大意(一)
  66. 《無量壽經》概說(續)
  67. 《無量壽經》概說
  68. 淨土宗特色略說
  69. 淨土宗宗旨略說
  70. 略說淨土宗教判
  71. 佛化婚禮開示
  72. 自信教人信 擔當向前行
  73. 成佛何時、極樂何處、往生何位?
  74. 出家的價值與意義
  75. 略說彌陀名號之義
  76. 為什麼淨土法門是易行道?
  77. 淨土宗是彌陀慈悲救度的法門
  78. 娑婆眾生 無不是業
  79. 龍樹菩薩往生安樂國
  80. 華光出佛
  81. 彌陀光明 最尊第一
  82. 法是道場的靈魂
  83. 不問罪福 念佛皆生
  84. 彌陀誕辰念彌陀 (二)
  85. 彌陀誕辰念彌陀(一)
  86. 「名號的功德」與「念佛的利益」
  87. 「《大經》三要文」的重要性
  88. 極樂安身實是精
  89. 大悲傳普化 真成報佛恩
  90. 相勸行念佛 悉名行大悲
  91. 《地藏經》「念佛度亡」之文略講
  92. 口稱成因由法德
  93. 念佛與佛,機法一體
  94. 淨土法門的大根大本
  95. 何謂「一心不亂」?
  96. 略談念佛方式與莊嚴道場
  97. 極樂無為涅槃界
  98. 如何真正紀念「彌陀聖誕」
  99. 弘願寺「護法聯誼會」開示
  100. 為迴龍寺常住僧眾開示
  101. 淨宗宗旨與敦倫盡分
  102. 淨土宗「宗旨」與「特色」略講
  103. 兼具勝易特色的純正淨土宗(問答)
  104. 兼具勝易特色的純正淨土宗(開示)
  105. 淨土宗的幾個名詞略釋
  106. 成佛如林的法門
  107. 善導大師-《觀經疏》大願業力與《大經》三誓偈
  108. 善導大師-略說善導大師「讚佛偈」之深廣內涵
  109. 善導大師-本願稱名 凡夫入報(五)
  110. 善導大師-本願稱名 凡夫入報(四)
  111. 善導大師-本願稱名 凡夫入報(三)
  112. 善導大師-本願稱名 凡夫入報(二)
  113. 善導大師-本願稱名 凡夫入報(一)
  114. 曇鸞大師《往生論註》-緣佛願力速成佛(四)
  115. 曇鸞大師《往生論註》-緣佛願力速成佛(三)
  116. 曇鸞大師《往生論註》-緣佛願力速成佛(二)
  117. 曇鸞大師《往生論註》-緣佛願力速成佛(一)
  118. 曇鸞大師《往生論註》-不虛作住持功德(四)
  119. 曇鸞大師《往生論註》-不虛作住持功德(三)
  120. 曇鸞大師《往生論註》-不虛作住持功德(二)
  121. 曇鸞大師《往生論註》-不虛作住持功德(一)
  122. 《易行品》概說
  123. 龍樹菩薩《易行品》- 稱名、易行疾至、不退轉(二)
  124. 龍樹菩薩《易行品》- 稱名、易行疾至、不退轉(一)
  125. 龍樹菩薩《易行品》-易行品本願釋略解(三)
  126. 龍樹菩薩《易行品》-易行品本願釋略解(二)
  127. 龍樹菩薩《易行品》-易行品本願釋略解(一)

宗風

  1. 宗風學習(七)
  2. 宗風學習(六)
  3. 宗風學習一~五

臨終開示

  1. 臨終的殷切勸導叮囑
  2. 娑婆旅程盡,辭別歸蓮鄉
  3. 信順彌陀救度

訪問篇

  1. 輔仁大學宗教系所師生參訪慧淨法師記
  2. 傳承的路_與越南團法師談話

問答

  1. 為善導寺幹部蓮友開示(問答)
  2. 他力與因果,有矛盾嗎
  3. 他力的念佛就是隨緣的念佛?
  4. 如何從自覺愚惡契入彌陀的救度
  5. 於福州答蓮友問
  6. 於弘願寺答僧眾問

第十八願善導釋

  1. 第十八願善導釋(二十)
  2. 第十八願善導釋(十九)
  3. 第十八願善導釋(十八)
  4. 第十八願善導釋(十七)
  5. 第十八願善導釋(十六)
  6. 第十八願善導釋(十五)
  7. 第十八願善導釋(十四)
  8. 第十八願善導釋(十三)
  9. 第十八願善導釋(十二)
  10. 第十八願善導釋(十一)
  11. 第十八願善導釋(十)
  12. 第十八願善導釋(九)
  13. 第十八願善導釋(八)
  14. 第十八願善導釋(七)
  15. 第十八願善導釋(六)
  16. 第十八願善導釋(五)
  17. 第十八願善導釋(四)
  18. 第十八願善導釋(三)
  19. 第十八願善導釋(二)
  20. 第十八願善導釋(一)

淨土法門的核心

  1. 淨土法門的核心(二十)
  2. 淨土法門的核心(十九)
  3. 淨土法門的核心(十八)
  4. 淨土法門的核心(十七)
  5. 淨土法門的核心(十六)
  6. 淨土法門的核心(十五)
  7. 淨土法門的核心(十四)
  8. 淨土法門的核心(十三)
  9. 淨土法門的核心(十二)
  10. 淨土法門的核心(十一)
  11. 淨土法門的核心(十)
  12. 淨土法門的核心(九)
  13. 淨土法門的核心(八)
  14. 淨土法門的核心(七)
  15. 淨土法門的核心(六)
  16. 淨土法門的核心(五)
  17. 淨土法門的核心(四)
  18. 淨土法門的核心(三)
  19. 淨土法門的核心(二)
  20. 淨土法門的核心(一)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

  1.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前言 ── 四、憶與念
  2.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前言 ── 三、念者今心也,黏著不能忘
  3.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前言 ── 二、閉關念佛的苦惱者
  4.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前言 ── 一、念佛先要認識佛
  5.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四十八)阿彌陀佛,是一尊現往東方的佛
  6.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四十七)阿彌陀佛,是一尊令眾成佛的佛
  7.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四十六)阿彌陀佛,是一尊使凡入報的佛
  8.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四十五)阿彌陀佛,是一尊報身報土的佛
  9.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四十四)阿彌陀佛,是一尊諸佛證誠的佛
  10.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四十三)阿彌陀佛,是一尊臨終來迎的佛
  11.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四十二)阿彌陀佛,是一尊親近增上的佛
  12.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四十一)阿彌陀佛,是一尊身心無礙的佛
  13.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四十)阿彌陀佛,是一尊光息三塗的佛
  14.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三十九)阿彌陀佛,是一尊光明無礙的佛
  15.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三十八)阿彌陀佛,是一尊唯攝念佛的佛
  16.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三十七)阿彌陀佛,是一尊光明遍照的佛
  17.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三十六)阿彌陀佛,是一尊光明名號的佛
  18.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三十五)阿彌陀佛,是一尊名體一如的佛
  19.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三十四)阿彌陀佛,是一尊依正不二的佛
  20.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三十三)阿彌陀佛,是一尊機法一體的佛(下)
  21.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三十三)阿彌陀佛,是一尊機法一體的佛(中)
  22.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三十三)阿彌陀佛,是一尊機法一體的佛(上)
  23.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三十二)阿彌陀佛,是一尊不生不取的佛(下)
  24.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三十二)阿彌陀佛,是一尊不生不取的佛(上)
  25.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三十一)阿彌陀佛,是一尊為作大安的佛
  26.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三十)阿彌陀佛,是一尊召喚眾生的佛
  27.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二十九)阿彌陀佛,是一尊不擯眾生的佛
  28.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二十八)阿彌陀佛,是一尊代眾受苦的佛
  29.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二十七)阿彌陀佛,是一尊以身為質的佛
  30.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二十六)阿彌陀佛,是一尊急救溺水的佛
  31.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二十五)阿彌陀佛,是一尊平等救度的佛
  32.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二十四)阿彌陀佛,是一尊主動救度的佛
  33.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二十三)阿彌陀佛,是一尊救度地獄的佛
  34.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二十二)阿彌陀佛,是一尊救世法王的佛
  35.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二十一)阿彌陀佛,是一尊救度眾生的佛
  36.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二十)阿彌陀佛,是一尊為大施主的佛
  37.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十九)阿彌陀佛,是一尊惠利群生的佛
  38.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十八)
  39.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十七)
  40.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十六)
  41.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十五)
  42.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十四)
  43.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十三)
  44.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十二)
  45.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十一)
  46.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十)
  47.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九)
  48.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八)
  49.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七)
  50.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六)
  51.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五)
  52.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四)
  53.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三)
  54.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二)
  55.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一)
  56.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 目錄
淨土宗
慧淨法師
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慧淨法師 > 法談開示
top

法談開示

2023中元開示

       各位法師慈悲,各位蓮友們:南無阿彌陀佛(三稱)

       農曆七月十五日,是佛教的「盂蘭盆節」,也是「僧自恣日、佛歡喜日」,同時也是民間的「中元節」。

       每年到了中元節這一天,乃至於整個農曆七月份,從七月初一開始到七月底,民間都在做普度法會,目的是要超度自己的祖先。演變到現代,甚至擴大作法,也擴大超度的對象。也就是做各種的佛事法會,超度十方無人祭拜的孤魂野鬼。

       一般所做的超度法會,有誦《盂蘭盆經》、放《蒙山》,有拜《梁皇寶懺》、《水懺》、《金剛懺》、《地藏懺》、《法華懺》、《藥師懺》、《大悲懺》、《淨土懺》,或者是做《三時繫念》,或者《放焰口》。如果是大型的法會就是做《水陸法會》。但是一般大多是拜《梁皇懺》,或是《水懺》,或者放《焰口》。

       也因為長久以來,農曆七月份,天天、處處都在做超度,造成一般人的錯覺,以為農曆七月是鬼月,是諸事不吉祥的月份。

       其實,七月十五日中元節是「佛歡喜日」,是陽光而吉祥的,所以並不是不吉祥的、忌諱的日子。為什麼佛歡喜呢?因為是「僧自恣日」,也就是十方僧眾經過了三個月精進專一的修行,到了七月十五日結束,有了成就之功德的結晶,所以是佛歡喜日、僧自恣日,同時也叫作「盂蘭盆節」。

       此外,因為在這一天僧眾將修行有成之功德,迴向自己父母親人,所以也叫做「孝親節」,因此七月也可說是「孝道月」,也是「報恩月」,報父母之恩,乃至於報眾生之恩的月分。那也可說七月分是「福田月」、「功德月」。為什麼?處處都在誦經拜懺念佛,都在供養三寶,所以叫做「福田月」、「功德月」。因此七月是吉祥月,而不是鬼月、忌諱的月。

       「盂蘭盆節」是源自於目連尊者救度墮落在餓鬼道、受饑受寒痛苦不堪的母親的典故,這一件典故記載在《佛說盂蘭盆經》。這部經在2020年板樹體育館我也講解過,所以今天就不再重複。現在只約略講解「盂蘭盆」這三個字的意義。

       「盂蘭」是印度話,譯成中文是「倒懸」。倒是顛倒,懸是懸掛。譬喻一個人被懸掛在空中,頭下腳上,那是很痛苦的。所以倒懸譬喻很痛苦。

       「盆」是一種盆子或器具,是裝種種的供養品來供養佛、供養修行人,以這種供養的功德來超度祖先。所以「盆」就譬喻為解救、解脫的意思。

       因此,「盂蘭盆」這三個字意思就是「解救倒懸之苦」,也就是解救、超度墮落三惡道的祖先的痛苦。

       佛教的基本教義是建立在善惡報應、三世因果、六道輪迴之上的,如果相信有三世因果、六道輪迴,起碼必須知道三惡道的情況,尤其是要知道有鬼,因為目連尊者救度的母親正是墮落在餓鬼道的眾生,如果認為沒有鬼,也認為沒有六道生死輪迴,這樣就是佛陀所說的斷滅見,這是邪見。這種斷滅見是一切惡的根源,所以不可以有這種邪見。

       有關鬼道的故事很多,淨土宗的「因果叢書」就編有十二種之多,每一種書都在證明善惡報應、三世因果、六道輪迴的情況,蓮友們可以利用時間閱覽,了解確實有善惡報應、三世因果、六道輪迴,因此必須要念佛,脫離六道輪迴,往生極樂世界,成佛廣度眾生。

       現在我簡略來說一件有關鬼道眾生的故事。

       鬼吸香氣(佛等,2019年3月15日記載)

       佛等居士是位女眾,目前住在香港,2019年我到香港和幾位蓮友聚會,談起各自學佛的經過。佛等居士就談起了她小時候曾經看到鬼魂的經過。她說:

       在我童年的時候,曾經看到陰間的鬼魂。印象最深刻的是,大約在八歲時,曾經看到一位身穿古裝的男鬼,用手將燃燒的裊裊香煙揮向自己的口。

       我家是住在湖南省衡南縣廖田鎮黃石村的地方,那一天是我爺爺新屋落成的日子,一整天客人很多,我們也辦齋席來款待客人。到了傍晚,客人陸陸續續離開了。大約是晚上七、八點鐘的時候,我一個人剛好從爺爺的臥室經過客廳,在當地農村的客廳門前兩側都裝有插香的竹筒,兩邊的竹筒各點三根香,目的是祭拜自己的祖先,以及祭拜過往的神祇。就在左邊香筒的旁邊,看到一個身穿灰色唐裝、頭戴灰帽子的男鬼,跟唐伯虎點秋香那一部戲的穿著一模一樣。

       看到那位男鬼用一隻手接浮起的香煙,另一隻手捧托香煙往自己的嘴裡吸進去,嘴巴用力吸香煙的那一幕動作,把我嚇死了,立刻跑去大人那裡,那男鬼並沒有發現我。

       後來我也不敢告訴家中大人,一直把這一件事藏在心中。直到學佛之後才知道有鬼的世界,因此回想起來,才知道我那個時候所看到的就是鬼魂!

       【慧淨案:】

       接下來我就寫個案語。

       佛經說人間各處漫布很多鬼神,一切人民所居住宅,一切大街小巷,山林等,皆有鬼神。此外墳場、火葬場、殯儀館、屠宰場、醫院、市場、廁所的鬼也很多。

       鬼會欺負不善之人,而恭敬善心之人,尤其敬畏念佛之人,所以到這一些場所要多念佛。

       人類要透過儀式施食給亡者時,亡者不一定能得到。能夠得到的亡者,必須具足二條件:一、亡者必須是墮入鬼道而不是其他諸趣,二、亡者所投生之鬼道,必須是在「入處餓鬼趣」。如果是在鬼道的其他處所,也不能得到。

       但,不論何人,只要念佛,就自然能夠救度祖先往生極樂世界,也能連帶救度其他有緣眾生。

       我們人類透過儀式要布施給亡者,亡者要得到必須有條件,什麼條件呢?必須是墮入鬼道之間,如果他生而為人,也得不到;生在天上,他也不需要我們的布施;在地獄也接收不到,所以必須在鬼道。而在鬼道也必須是投生在「入處餓鬼」的地方,才能夠接收到我們所供養給他的物品,否則是接收不到的。再者,目犍連尊者的母親所墮入的餓鬼,是很苦的地方,即使目犍連尊者親自帶食物去送給她母親,他母親也沒有福報能夠享用,東西一到了嘴邊,就成了火炭。為什麼會這樣呢?這個叫做業力。所謂業力不可思議,本來是物質物品,可是到了嘴邊,變成為火炭,甚至是火焰,這就是眾生的業力。

       不過,不論任何人只要念佛,就自然能夠救度我們的祖先往生極樂世界,也能夠連帶救度其他在附近有緣眾生。

       因為鬼敬畏念佛的人。所謂「敬」就是恭敬,恭敬念佛的人;「畏」就是不敢欺負、作弄念佛的人。甚至鬼很不安,他很苦,很飢餓,他需要安慰、溫暖。那我們念佛,他們就知道,就會看到我們身上所放的佛光,他們也想要沾這佛光來消他們的業障;也要假藉佛光來離開六道輪迴,往生極樂世界。而念佛自然放光,光明的功能就有這一些作用。

       所以,希望我們大家都養成念佛的習慣,走路時,腳一踏出去就一步一佛號。坐車開車,都儘量養成念佛的習慣。因此我們強調要「念佛生活化,生活念佛化」;念佛就是我們的生活,我們的生活就是念佛,乃至念佛就是我們人生最高最終極的目的。也就是念佛就是人生的目的,甚至念佛就是學佛修行的目的,為什麼?因為念佛必定往生淨土成佛。

       有關念佛超度祖先往生極樂世界的故事非常的多,在這裡我引用二則近現代的故事。

       第一則,標題是:「阿彌陀佛從佛像走出來」

       記錄者:佛長居士。記錄時間:2023年5月4日。地點:淨土宗屏東善導寺。

       佛長說:2023年4月27日早上,我在屏東善導寺參加念佛共修。

       當大家坐在椅子上一句一句持續念佛的時候,突然看到供桌上所供奉的本尊阿彌陀佛,面帶微笑地從佛像裡走下佛桌,全身放光。走下佛桌的阿彌陀佛與佛桌上供奉的阿彌陀佛相貌是完全一樣的,是身穿橘紅色的連身袈裟,左手拿著蓮花,右手垂下呈接引狀,全身和寬大的袖子都湧出了好多好多的橘色和粉紅色的光明蓮花,一直飄在空中旋轉,雖然小小的,可是花瓣卻多得數不勝數。(這一尊佛就是彩雲佛,因為是站在雲端上隨時待命要救度眾生,所以我們就簡稱為彩雲佛。淨土宗國內外的佛堂本尊,就只有這樣一尊彩雲佛,無二亦無三。)

       他說,這時候阿彌陀就站立在佛像前,可是顯現的身材卻比佛像更高、更大,好像有兩、三層樓高;阿彌陀佛的光明照亮了整個念佛堂,而念佛堂原來的天花板卻不見了,空間變得既寬敞又高大,大得無法衡量,感覺不是現實的世界,湧現出來的無數蓮花也充滿了整個空間。

       他又看到好多好多深灰色的、好像影子一般的眾生,從每個蓮友的身上緩緩地列隊走了出來,也看到自己的冤親債主和歷代祖先。這一些眾生,形狀有高有矮、有胖有瘦,可是臉相看不清楚,都是模模糊糊的影子。這些影像雖然很多,但並不佔空間,而且彼此可以互相穿越,層層疊疊的擁滿了整個大佛堂的空間。

       應該是累世的輪迴,經歷無盡漫長的苦迫辛酸,對於佛法難聞的他們是感觸尤深,因此他們禮佛比我們更虔誠、更恭敬、更感恩。他們仰望著阿彌陀佛,一邊禮拜一邊小小聲地啜泣,可以感受到他們在欣喜之中,是夾雜著對過往不堪回首的往事在傷心難過,正所謂「悲欣交集」。

       當我們繞佛的時候,影子眾生們也井然有序的列隊跟在我們後面繞佛念佛。他們的年齡,有的幾百歲,也有一千多歲的。

       十一點共修結束之後,他們便很自然地全部各坐著蓮花,在阿彌陀佛微笑注視中升騰而去,隨後,剛才走出佛像的阿彌陀佛也消失了。

       【慧淨案:】

       《觀經》第七觀的經文說:「佛告阿難及韋提希:諦聽,諦聽!善思念之。吾當為汝,分別解說除苦惱法。說是語時,無量壽佛住立空中,觀世音、大勢至,是二大士侍立左右。

       我引用《觀經》這一段經文來說明這個故事。也就是說,只要我們念佛,阿彌陀佛就會立刻出現。就像《觀經》第七觀的經文。

       釋迦牟尼佛告訴阿難尊者以及韋提希夫人,要他們專注傾聽他接下來所講的,也要細細的靜靜的來思維它的道理。也就是,佛要為我們詳細的說明,解除六道輪迴之苦惱的法門。

       當釋迦牟尼佛說了這幾句話之後,對於什麼是除苦惱的法門,釋迦牟尼佛並沒有說。這個時候,阿彌陀佛立即出現了,旁邊有觀音、勢至兩位脇侍,而且光明熾盛,當下韋提希夫人一看,對於往生極樂世界的信心就確定了。在《觀經》裡面是說「得無生法忍」,在這裡的無生法忍是指往生決定的意思。

       這段經文善導大師在《觀經疏》就解釋說:

明彌陀應聲即現,證得往生也。

       意思就是,這段經文是在說明阿彌陀佛回應釋迦牟尼佛的聲音而顯現。釋迦牟尼佛什麼聲音?就是「除苦惱法」,也就是所謂的除苦惱法的法門。是什麼法門呢?不是其他的法門,就是阿彌陀佛本身。阿彌陀佛本身就是一尊救度我們痛苦輪迴眾生的佛,他本身就是救度的法門,救度苦惱的法門。

       所以,阿彌陀佛自己現身來證明,只要想脫離六道輪迴之苦,要往生極樂世界,都能夠離開六道輪迴之苦,都能夠往生極樂世界。

       善導大師接下來就說:

彌陀在空而立者,但使迴心正念,願生我國,立即得生也。

       也就是說,阿彌陀佛顯現在空中,站立在那裡,那是什麼意思呢?是我們只要「迴心正念」。

       所謂「正念」是什麼意思呢?接下來善導大師說「願生我國」,所以願生極樂世界的「願生心」就是「正念」;信受彌陀的救度、專稱彌陀的佛名、願生彌陀的淨土,這個就是「正念」。

       那什麼是「迴心」呢?以前沒有學佛,只追求世間的五欲之樂;知道有六道輪迴之後,雖然發心學佛了,但或者是學其他的法門,並非專學淨土法門;或者只想求生天,不願生極樂;或者是想下輩子再當人來繼續學佛修行。但現在都迴轉這一些心念來念佛,願生極樂世界,這個叫做「迴心正念」。也就是我們宗旨所講的──「信受彌陀救度,專稱彌陀佛名,願生彌陀淨土」,這個就是「迴心正念」。

       「迴心正念,願生我國,立即得生」,只要現在有願生之心,專念彌陀的名號,現在就往生決定了,所以叫「立即得生」。現生受著阿彌陀佛光明的庇佑,逢凶化吉,遇難呈祥,一旦命終,立刻往生極樂世界。

       命終之所以往生極樂世界是決定於現在,只要現在信受彌陀救度,專稱彌陀佛名,願生彌陀淨土,則命終必定往生彌陀淨土。

       那為什麼阿彌陀佛是站立著,不是像一般的佛端坐在那裡呢?善導大師解釋說:

三惡火坑,臨臨欲入。若不舉足以救迷,業繫之牢何由得免?
為斯義故,立撮即行,不及端坐以赴機也。

       意思就是說,六道輪迴的眾生,腳底下就是熊熊烈火燃燒的三惡道,三惡道的火已經燒到眾生的腳底了,阿彌陀佛大慈大悲,非常的不忍、非常的焦急,所以他站立在那裡待命,一旦我們命終之時,就用他的三根手指頭一捏,很輕易的就救度我們到極樂世界,沒有什麼為難障礙的,所以說「立撮即行」。也就是阿彌陀佛站在那裡待命,只要我們壽命一到,阿彌陀佛立即攝取。

       這個「撮」就是提手旁。我們會場舞台兩邊對聯是「光明遍照十方世界,念佛眾生攝取不捨」,這個「攝」也是提手旁。這也顯示,我們以站立的阿彌陀佛做為本尊,是根據《觀經》的經文。

       善導大師的解釋,也是合乎我們目前的狀況,因為我們目前內心充滿了貪瞋癡,就是三惡道的熊熊之火在我們的心中燃燒,所以我們希望時間一到,就能夠立刻往生極樂世界,不要拖延,一旦墮落三惡道,乃至一秒鐘我們都忍受不了的。阿彌陀佛大慈大悲,深知眾生罪苦的狀態,因此「不及端坐以赴機」,他來不及端坐在那裡,隨時待命,隨處應機要立刻救度我們。

       第二件故事,標題是:「念佛修墓,皆現佛相」

       這故事是發生在日本,記載者是田中卯三郎。時間是日本昭和二年(西元1927年),也就是九十五年前。他說:

       我與修道法師、福松居士,前往來迎寺整修很多無緣的墳墓。整修完畢之後,我們三人站在墓地邊,那個時候是四月天,是無風無雨天氣晴朗的好天氣。我的面前有一個墓碑,忽然震動,前後四次的震動,而且有聲音,好像地震的聲音。福松居士就驚訝的問:「啊!是地震嗎?」修道法師也驚訝的問:「啊!怎麼這樣?」那個時候,我一時害怕,也不知怎麼回答。這真是奇異的現象!之後我們念佛完了,就各自回家。

       當天晚上,我夢到有很多的佛,現金色端嚴之相,從墓地的西南隅陸陸續續的出現,宛然歡悅,皆現歡笑之狀。真是奇瑞啊!

       這就顯明,我們當地念佛,自然能夠超度當地的亡魂;而且不只是讓他離開三惡道而已,是超度到極樂世界,到了極樂世界是直接成佛的。為什麼呢?這就是阿彌陀佛的願。

       阿彌陀佛第二十一願就說,眾生往生極樂世界,就跟他外相一樣,是三十二相、八十隨形好。相是由心所生的,有什麼樣的相就有什麼樣的心,既然有三十二相、八十隨形好,就表示他的心已經轉為佛的心。佛的心是沒有貪瞋癡、妄想雜念的,沒有見惑、思惑、塵沙惑、無明惑,所以往生極樂世界都是立即成佛。我也寫了案語:

       【慧淨案:】

       無緣墳墓,是指長久沒有人祭拜打掃的墳墓,三個人代替整修,並且誠心念佛迴向,願彼等往生極樂世界;當時立即有應驗,有什麼應驗呢?在這裡舉出兩個。一、墓碑震動,這或許是往生者的感恩表達;二、夢中示現彼等往生成佛之瑞相,因為凡是往生極樂世界,都是直接成佛。

    善導大師說:「彌陀應聲即現,證得往生。」
       是故,念佛是超度祖先最直接的法門,方法簡單,效果立即。

       方法很單純很簡單,就是一句南無阿彌陀佛,我們隨時隨地隨處隨緣,甚至隨心情,都可以念佛的,而且,阿彌陀佛直接去救度對方。不是說我們誦經拜懺,用迴向的,不是的,是直接的、立即獲得效果的。

       印光大師也說:

做佛事,唯念佛功德最大。

       什麼叫做佛事呢,就是誦經、拜懺、做法會,目的就是消災延壽或者超度祖先。所做的任何佛事,只有念佛的功德最大,其他的功德都不是最大的。

       印光大師又說:

做佛事,當以念佛為第一,餘皆場面好看而已。

       「做佛事當以念佛為第一」,其他誦經拜懺的種種功德,就是第二第三了。

       「餘皆場面好看而已」,其他的誦經拜懺都是場面好看,場面好看好像沒有實質的利益功德,其實也不是。人有誠心佛有感應的,只是說任何的佛事跟念佛來比是不能比的。

       所以,印光大師就說:

至於作佛事,不必念經拜懺做水陸。以此等事,皆屬場面。宜專一念佛。
做佛事,切勿效世俗圖好看,或念經拜懺做水陸。但專一念佛,則其利益天淵懸殊。

       其他念經、拜懺、做水陸,要跟念佛比的話,是天差地別的。

保病薦亡,今人率以誦經拜懺做水陸為事。光與知友言,皆令念佛。以念佛利益,多於誦經拜懺做水陸多多矣。

墮於惡道,汝能以至誠心為彼念佛,亦可仗佛慈力,往生西方。

       這是有一位蓮友的祖母去世了,恐怕墮在餓鬼道。印光大師寫信告訴這一位蓮友,要他至誠念佛,就能超度餓鬼道的祖母。

       上面幾段法語都是印光大師所說的,也可證明前面所講的兩則故事,都只是念佛而已。尤其第一則故事,只是隨緣性的念佛,並沒有立牌位,也沒有特別為祖先超度,但念佛自然就有這樣的功能,這樣的功能都是有經典證據的,接下來引用經文祖語作為證明。

念佛度亡之經證

       一、《莊嚴經》說:

輪迴諸趣眾生類,速生我剎受快樂。
常運慈心拔有情,度盡阿鼻苦眾生。

       這首偈語顯示阿彌陀佛大慈大悲,主動、積極的呼喚一切眾生,無論是天道、阿修羅道、人道、地獄、餓鬼、畜生道的眾生,都要快速來到我的淨土,最好是今生今世就到極樂世界受快樂。這裡所說的「快樂」不是世間的快樂,是成佛的涅槃之樂。涅槃的快樂就是究竟圓滿的快樂。

       又說要把阿鼻地獄的眾生統統度盡,顯示阿彌陀佛的救度是不講對象的,連阿鼻地獄的眾生也沒有條件的要救度他。

       二、又說:

三惡道中,地獄餓鬼畜生,皆生我剎,受我法化,不久悉成佛。

       阿彌陀佛發願要使三惡道的眾生,往生到極樂世界,也令他們快速成佛。

       三、《無量壽經》說:

若在三塗極苦之處,見此光明,皆得休息,無復苦惱。
壽終之後,皆蒙解脫。

       三惡道的眾生非常的痛苦,哪能念佛而蒙受佛光照耀呢?是要靠現在的眷屬為他們念佛,阿彌陀佛就放光到三惡道救度他們。

       四、曇鸞大師《讚阿彌陀佛偈》解釋說:

三塗黑闇蒙光啟。

       意思是說,阿彌陀佛的光明功德、功能力用有很多種,其中一種是三惡道的眾生蒙受阿彌陀佛的光明照耀,三惡道眾生的無明黑暗煩惱就破除,佛智就顯現了。

       又說:

一蒙光照罪垢除。

       三惡道的眾生,生生世世輪迴的罪就統統都消除了。

       又說:

慈光遐被施安樂。

       阿彌陀佛的慈悲光明,照耀至三惡道,使他們離開三惡道,獲得成佛的永恆安樂。

       五、《華嚴經》說:

佛身充滿於法界,普現一切群生前。
隨緣赴感靡不周,而恒處此菩提座。

       六、《心地觀經》說:

以其男女追勝福,有大金光照地獄;
光中演說深妙音,見佛聞法當成佛。

       七、《優婆塞戒經》說:

若父喪已,墮餓鬼中,子為追福,當知即得。

       八、《隨願往生經》說:

若有臨終,及死墮地獄,家內眷屬,為其亡者念佛,及轉誦齋福,
亡者即出地獄,往生淨土。

       九、又說:

現在眷屬,為亡者修福,如餉遠人,定得食也。
譬如世間犯罪之人,心中思惟,望諸親屬,求諸大力,救其危厄,今日燒香,望得解脫。
為亡者稱其名號,修諸功德,以福德之力,緣是解脫,亦復如是,徑生十方,無願不得。

       十、《梵網經》說:

父母兄弟死亡之日,應請法師講《菩薩戒經》,福資亡者,得見諸佛,生人天上。

       以上所引用的這幾段,都是佛說的經文,說明為亡者做佛事超薦當然都有功德,而其中念佛是最簡單、最直接、最超勝的。

       由於時間的關係,無法詳細的解說。今天就講到這裡。接下來請大家合掌同念「念佛永團聚」的偈頌:

普願有情皆念佛,臨終往生極樂邦,
家親眷屬永團聚,光壽如同大願王。

       南無阿彌陀佛(三稱)

分享到
中華淨土宗協會
淨土宗文教基金會

11049台北市信義路五段150巷22弄41號
電話:02-8789-4818
傳真:02-8780-7050
E-mail:amt@plb.tw

捐 款 護 持

信用卡定期定額護持

本會推薦使用
前往

信用卡單筆護持

單次隨喜護持
前往

四大超商繳費護持

多元化的護持
前往

其他方式隨喜護持

匯款護持方式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