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俗講演

  1. 「信心一決定,當晚便往生」的啟示(下)
  2. 「信心一決定,當晚便往生」的啟示(上)
  3. 阿彌陀經是在說什麼?
  4. 2024龍年新春講話
  5. 皈依開示(2023年11月11日新營)
  6. 慶祝彌陀聖誕暨淨嵩法師往生二十周年紀念講話
  7. 2023中元開示
  8. 剃度開示 ──流轉三界中,恩愛不能脫(2023年8月30日)
  9. 皈依.五戒.剃度開示(2023年7月18日)
  10. 阿彌陀佛依名號來救度眾生(三)
  11. 談淨土宗志工的發心與行持(下)
  12. 談淨土宗志工的發心與行持(上)
  13. 2022中元開示
  14. 「光明遍照」六特色(下)
  15. 「光明遍照」六特色(上)
  16. 為淨土宗志工幹部講話
  17. 清明節慎終追遠與念佛(2022年清明節開示)
  18. 念佛超度之勝益
  19. 「光明遍照」文的特色
  20. 阿彌陀佛依名號來救度眾生(二)
  21. 阿彌陀佛依名號來救度眾生(一)
  22. 2020彌陀誕法會開示──必得超絕去
  23. 2020彌陀誕法會開示──念佛人六不四平(五)
  24. 2020彌陀誕法會開示──念佛人六不四平(四)
  25. 2020彌陀誕法會開示──念佛人六不四平(三)
  26. 2021中元念佛超薦法會開示
  27. 2020彌陀誕法會開示──念佛人六不四平(二)
  28. 2020彌陀誕法會開示──念佛人六不四平(一)
  29. 2019年彌陀誕開示
  30. 2020中元法會開示
  31. 志工四喻
  32. 人生是苦
  33. 生命無常三根本
  34. 兩種深信、觸光柔軟、感恩歡喜
  35. 剃度開示(2019年7月7日)
  36. 中元節開示(2019)
  37. 剃度開示(2019年5月12日)
  38. 豬年話豬
  39. 剃度開示(2018年7月31日)
  40. 淨土宗──往生淨土成佛宗
  41. 受戒與持戒
  42. 趨向淨土的關鍵密碼
  43. 剃度開示(2018年3月24日)
  44. 二種成佛法
  45. 橫超的淨土法門
  46. 往生與預知時至
  47. 剃度及皈依開示(2017年9月19日)
  48. 往生極樂的條件(下.問答)
  49. 剃度開示(2017年8月18日)
  50. 往生極樂的條件(中)
  51. 往生極樂的條件(上)
  52. 深信因果,諸惡莫作,眾善奉行,念佛成佛
  53. 四十八願分類歸結
  54. 彌陀願心的根源
  55. 淨土宗的結論──宗旨四句偈
  56. 大慈悲五要點
  57. 慈心法門
  58. 念佛不妄語
  59. 真正的佛法是建立在脫離輪迴之上
  60. 淨土宗的根源
  61. 真正的孝行──託父母於阿彌陀佛
  62. 為何吃素?
  63. 略談佛教的意義與淨土宗之殊勝
  64. 「自省己過,善覆他罪,樂修慈心」
  65. 愛與佛命
  66. 不請之友
  67. 歲末聚餐對僧眾的談話
  68. 學佛的目的
  69. 說愛(二)
  70. 說愛(一)
  71. 念佛名號 學佛愛心
  72. 心平氣和 無住生心
  73. 念佛超度 三塗眾生
  74. 澳門淨土宗學會 讚頌辭
  75. 「以誠感人」的意涵
  76. 第一屆淨土宗志工研習會勉言
  77. 慧淨法師除夕團拜電話致辭
  78. 在心、在緣、在決定
  79. 佛教點燈的意義
  80. 念佛的方法與要領
  81. 念佛成佛的原理
  82. 佛在何處?
  83. 志工服務精神的內涵
  84. 淨土行人應具備的根本知見
  85. 慈悲的救度
  86. 念佛生蓮
  87. 三塗眾生 念佛往生
  88. 信受彌陀救度
  89. 為新戒比丘開示
  90. 歸依勸囑
  91. 念佛的音調與心態
  92. 本願稱名 凡夫入報
  93. 「澳門彌陀共修會落成法語」略講
  94. 厭穢欣淨 切願往生
  95. 初機念佛群疑問答
  96. 簡介淨土宗專純念佛的道風及心態
  97. 淨土法門 理事互含
  98. 初學淨土法門應有的認識
  99. 念佛人的「本尊」
  100. 一天的生活,從念佛開始
  101. 念佛即圓滿悲智功德
  102. 〈人有實德,天有奇報〉一文的啟發
  103. 明信因果,念佛求生
  104. 如何真正圓滿人生的目的
  105. 萬行不憑憑念佛(二)
  106. 萬行不憑憑念佛(一)
  107. 信佛救度念佛名 命終直入涅槃城
  108. 彌陀名號 不可思議
  109. 守愚念佛 彌陀住頂
  110. 阿彌陀佛的救度
  111. 一切眾生 皆有佛性
  112. 念佛方能消宿業
  113. 念佛成佛 即是佛教
  114. 阿彌陀佛 是何等佛
  115. 以佛為念 以淨為歸
  116. 念佛眾生 攝取不捨
  117. 乘本願船 登涅槃岸
  118. 淨土法門 萬法歸宗
  119. 世間虛假 唯佛獨真
  120. 一心念佛 無疑無雜

法義開示

  1. 《觀無量壽經》概說(二十三)
  2. 《觀無量壽經》概說(二十二)
  3. 《觀無量壽經》概說(二十一)
  4. 《觀無量壽經》概說(二十)
  5. 《觀無量壽經》概說(十九)
  6. 《觀無量壽經》概說(十八)
  7. 《觀無量壽經》概說(十七)
  8. 《觀無量壽經》概說(十六)
  9. 《觀無量壽經》概說(十五)
  10. 《觀無量壽經》概說(十四)
  11. 《觀無量壽經》概說(十三)
  12. 《觀無量壽經》概說(十二)
  13. 《觀無量壽經》概說(十一)
  14. 《觀無量壽經》概說(十)
  15. 彌陀淨土的特色-超
  16. 《觀無量壽經》概說(九)
  17. 《觀無量壽經》概說(八)
  18. 《觀無量壽經》概說(七)
  19. 《觀無量壽經》概說(六)
  20. 《觀無量壽經》概說(五)
  21. 善導淨土教理的核心
  22. 淨土宗帶三法數
  23. 善導大師〈讚佛偈〉之深廣內涵
  24. 善導淨土教理特色
  25. 淨土宗信仰的內涵(五)
  26. 淨土宗信仰的內涵(四)
  27. 淨土宗信仰的內涵(三)
  28. 淨土宗信仰的內涵(二)
  29. 淨土宗信仰的內涵(一)
  30. 《觀無量壽經》概說(四)
  31. 《觀無量壽經》概說(三)
  32. 《觀無量壽經》概說(二)
  33. 《觀無量壽經》概說(一)
  34. 善導大師淨土思想(十七)
  35. 善導大師淨土思想(十六)
  36. 善導大師淨土思想(十五)
  37. 善導大師淨土思想(十四)
  38. 善導大師淨土思想(十三)
  39. 善導大師淨土思想(十二)
  40. 善導大師淨土思想(十一)
  41. 善導大師淨土思想(十)
  42. 善導大師淨土思想(九)
  43. 善導大師淨土思想(八)
  44. 善導大師淨土思想(七)
  45. 善導大師淨土思想(六)
  46. 善導大師淨土思想(五)
  47. 善導大師淨土思想(四)
  48. 善導大師淨土思想(三)
  49. 善導大師淨土思想(二)
  50. 善導大師淨土思想(一)
  51. 「三誓偈」略解
  52. 念佛的利益
  53. 剃度典禮開示
  54. 「彌陀三約定」
  55. 為新戒弟子開示
  56. 淨土宗「四不」
  57. 《無量壽經》大意(九)
  58. 《無量壽經》大意(八)
  59. 《無量壽經》大意(七)
  60. 《無量壽經》大意(六)
  61. 《無量壽經》大意(五)
  62. 《無量壽經》大意(四)
  63. 《無量壽經》大意(三)
  64. 《無量壽經》大意(二)
  65. 《無量壽經》大意(一)
  66. 《無量壽經》概說(續)
  67. 《無量壽經》概說
  68. 淨土宗特色略說
  69. 淨土宗宗旨略說
  70. 略說淨土宗教判
  71. 佛化婚禮開示
  72. 自信教人信 擔當向前行
  73. 成佛何時、極樂何處、往生何位?
  74. 出家的價值與意義
  75. 略說彌陀名號之義
  76. 為什麼淨土法門是易行道?
  77. 淨土宗是彌陀慈悲救度的法門
  78. 娑婆眾生 無不是業
  79. 龍樹菩薩往生安樂國
  80. 華光出佛
  81. 彌陀光明 最尊第一
  82. 法是道場的靈魂
  83. 不問罪福 念佛皆生
  84. 彌陀誕辰念彌陀 (二)
  85. 彌陀誕辰念彌陀(一)
  86. 「名號的功德」與「念佛的利益」
  87. 「《大經》三要文」的重要性
  88. 極樂安身實是精
  89. 大悲傳普化 真成報佛恩
  90. 相勸行念佛 悉名行大悲
  91. 《地藏經》「念佛度亡」之文略講
  92. 口稱成因由法德
  93. 念佛與佛,機法一體
  94. 淨土法門的大根大本
  95. 何謂「一心不亂」?
  96. 略談念佛方式與莊嚴道場
  97. 極樂無為涅槃界
  98. 如何真正紀念「彌陀聖誕」
  99. 弘願寺「護法聯誼會」開示
  100. 為迴龍寺常住僧眾開示
  101. 淨宗宗旨與敦倫盡分
  102. 淨土宗「宗旨」與「特色」略講
  103. 兼具勝易特色的純正淨土宗(問答)
  104. 兼具勝易特色的純正淨土宗(開示)
  105. 淨土宗的幾個名詞略釋
  106. 成佛如林的法門
  107. 善導大師-《觀經疏》大願業力與《大經》三誓偈
  108. 善導大師-略說善導大師「讚佛偈」之深廣內涵
  109. 善導大師-本願稱名 凡夫入報(五)
  110. 善導大師-本願稱名 凡夫入報(四)
  111. 善導大師-本願稱名 凡夫入報(三)
  112. 善導大師-本願稱名 凡夫入報(二)
  113. 善導大師-本願稱名 凡夫入報(一)
  114. 曇鸞大師《往生論註》-緣佛願力速成佛(四)
  115. 曇鸞大師《往生論註》-緣佛願力速成佛(三)
  116. 曇鸞大師《往生論註》-緣佛願力速成佛(二)
  117. 曇鸞大師《往生論註》-緣佛願力速成佛(一)
  118. 曇鸞大師《往生論註》-不虛作住持功德(四)
  119. 曇鸞大師《往生論註》-不虛作住持功德(三)
  120. 曇鸞大師《往生論註》-不虛作住持功德(二)
  121. 曇鸞大師《往生論註》-不虛作住持功德(一)
  122. 《易行品》概說
  123. 龍樹菩薩《易行品》- 稱名、易行疾至、不退轉(二)
  124. 龍樹菩薩《易行品》- 稱名、易行疾至、不退轉(一)
  125. 龍樹菩薩《易行品》-易行品本願釋略解(三)
  126. 龍樹菩薩《易行品》-易行品本願釋略解(二)
  127. 龍樹菩薩《易行品》-易行品本願釋略解(一)

宗風

  1. 宗風學習(七)
  2. 宗風學習(六)
  3. 宗風學習一~五

臨終開示

  1. 臨終的殷切勸導叮囑
  2. 娑婆旅程盡,辭別歸蓮鄉
  3. 信順彌陀救度

訪問篇

  1. 輔仁大學宗教系所師生參訪慧淨法師記
  2. 傳承的路_與越南團法師談話

問答

  1. 為善導寺幹部蓮友開示(問答)
  2. 他力與因果,有矛盾嗎
  3. 他力的念佛就是隨緣的念佛?
  4. 如何從自覺愚惡契入彌陀的救度
  5. 於福州答蓮友問
  6. 於弘願寺答僧眾問

第十八願善導釋

  1. 第十八願善導釋(二十)
  2. 第十八願善導釋(十九)
  3. 第十八願善導釋(十八)
  4. 第十八願善導釋(十七)
  5. 第十八願善導釋(十六)
  6. 第十八願善導釋(十五)
  7. 第十八願善導釋(十四)
  8. 第十八願善導釋(十三)
  9. 第十八願善導釋(十二)
  10. 第十八願善導釋(十一)
  11. 第十八願善導釋(十)
  12. 第十八願善導釋(九)
  13. 第十八願善導釋(八)
  14. 第十八願善導釋(七)
  15. 第十八願善導釋(六)
  16. 第十八願善導釋(五)
  17. 第十八願善導釋(四)
  18. 第十八願善導釋(三)
  19. 第十八願善導釋(二)
  20. 第十八願善導釋(一)

淨土法門的核心

  1. 淨土法門的核心(二十)
  2. 淨土法門的核心(十九)
  3. 淨土法門的核心(十八)
  4. 淨土法門的核心(十七)
  5. 淨土法門的核心(十六)
  6. 淨土法門的核心(十五)
  7. 淨土法門的核心(十四)
  8. 淨土法門的核心(十三)
  9. 淨土法門的核心(十二)
  10. 淨土法門的核心(十一)
  11. 淨土法門的核心(十)
  12. 淨土法門的核心(九)
  13. 淨土法門的核心(八)
  14. 淨土法門的核心(七)
  15. 淨土法門的核心(六)
  16. 淨土法門的核心(五)
  17. 淨土法門的核心(四)
  18. 淨土法門的核心(三)
  19. 淨土法門的核心(二)
  20. 淨土法門的核心(一)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

  1.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前言 ── 四、憶與念
  2.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前言 ── 三、念者今心也,黏著不能忘
  3.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前言 ── 二、閉關念佛的苦惱者
  4.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前言 ── 一、念佛先要認識佛
  5.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四十八)阿彌陀佛,是一尊現往東方的佛
  6.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四十七)阿彌陀佛,是一尊令眾成佛的佛
  7.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四十六)阿彌陀佛,是一尊使凡入報的佛
  8.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四十五)阿彌陀佛,是一尊報身報土的佛
  9.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四十四)阿彌陀佛,是一尊諸佛證誠的佛
  10.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四十三)阿彌陀佛,是一尊臨終來迎的佛
  11.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四十二)阿彌陀佛,是一尊親近增上的佛
  12.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四十一)阿彌陀佛,是一尊身心無礙的佛
  13.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四十)阿彌陀佛,是一尊光息三塗的佛
  14.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三十九)阿彌陀佛,是一尊光明無礙的佛
  15.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三十八)阿彌陀佛,是一尊唯攝念佛的佛
  16.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三十七)阿彌陀佛,是一尊光明遍照的佛
  17.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三十六)阿彌陀佛,是一尊光明名號的佛
  18.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三十五)阿彌陀佛,是一尊名體一如的佛
  19.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三十四)阿彌陀佛,是一尊依正不二的佛
  20.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三十三)阿彌陀佛,是一尊機法一體的佛
  21.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三十二)阿彌陀佛,是一尊不生不取的佛
  22.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三十一)阿彌陀佛,是一尊為作大安的佛
  23.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三十)阿彌陀佛,是一尊召喚眾生的佛
  24.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二十九)阿彌陀佛,是一尊不擯眾生的佛
  25.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二十八)阿彌陀佛,是一尊代眾受苦的佛
  26.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二十七)阿彌陀佛,是一尊以身為質的佛
  27.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二十六)阿彌陀佛,是一尊急救溺水的佛
  28.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二十五)阿彌陀佛,是一尊平等救度的佛
  29.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二十四)阿彌陀佛,是一尊主動救度的佛
  30.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二十三)阿彌陀佛,是一尊救度地獄的佛
  31.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二十二)阿彌陀佛,是一尊救世法王的佛
  32.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二十一)阿彌陀佛,是一尊救度眾生的佛
  33.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二十)阿彌陀佛,是一尊為大施主的佛
  34.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十九)阿彌陀佛,是一尊惠利群生的佛
  35.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十八)
  36.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十七)
  37.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十六)
  38.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十五)
  39.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十四)
  40.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十三)
  41.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十二)
  42.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十一)
  43.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十)
  44.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九)
  45.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八)
  46.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七)
  47.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六)
  48.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五)
  49.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四)
  50.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三)
  51.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二)
  52.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一)
  53.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 目錄
淨土宗
慧淨法師
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慧淨法師 > 法談開示
top

法談開示

淨土宗信仰的內涵(四)

  各位法師慈悲,各位蓮友:南無阿彌陀佛(三稱)

  接下來談第二個小標:信仰對象

(二)信仰對象:
淨土宗以阿彌陀佛及其極樂淨土為其信仰的對象,即是信受彌陀救度,目的是願生彌陀淨土。

  淨土宗以阿彌陀佛及其極樂淨土為其信仰的對象。既是信受彌陀救度,目的是願生彌陀淨土,就信仰的對象來講,是很單純、簡單,也很明確,就是兩個:

  一個是「阿彌陀佛」,一個是「彌陀淨土」。

  淨土宗是「指方立相」的宗派,有阿彌陀佛這尊萬德莊嚴的救主,有彌陀淨土這個方位與目標,這就是指方立相。把彌陀拿掉沒有「淨土宗」,把彌陀的淨土拿掉,也沒有「淨土宗」。相對於其他的宗派來講,有的信仰對象很單純但是困難;有的很複雜,所以就不簡單;禪宗不立文字,教外別傳,沒有對象,是講明心見性、見性成佛,就是要開悟心性,去領悟自己的本性也就是佛性,這談何容易?我們是凡夫,凡夫煩惱強盛、業障深重,可以說是很卑賤的,如果沒有一個依靠的話,就徬徨無依,茫然無措,於此情境下,要我們自己去修到明心見性,我們是做不到的。

  現在,阿彌陀佛是我們的信靠,是我們的救度者;彌陀淨土是我們的去處、歸處,是我們安身立命的地方,也可以說是成佛的地方,這是很簡要、很容易理解的。到了淨土,本來有貪、瞋、癡、慢、疑、邪見的心就清淨了,這個就是「土淨令人道果圓」。

  一般法門講「心淨國土淨」,淨土法門是「國土淨心淨」。

  於此娑婆世間,要我們心淨,我們是做不到的,極樂世界是國土清淨的地方,我們到極樂世界就能夠心淨,能夠圓滿我們成佛的果報。

  「土淨令人道果圓」,環境可以型塑一個人的心性,導致一個人的命運,所以環境是很重要的。所以孔子要我們選擇地方,要「里仁為美」,也就是要選有仁愛、道德人格的地方居住,因為無形中能夠影響我們的身心命運。

彌陀與淨土,是淨土宗的根本;
信彌陀、生淨土,是淨土宗全部教理的基礎。

  這意味著,如果把「彌陀」「淨土」拿掉,淨土宗的教理就沒有基礎了,沒了基礎也就沒有淨土宗了;雖然曉得有彌陀、有淨土,但是不信受彌陀救度,不願生彌陀淨土,這樣也不能得到它的利益,跟我們也就沒有關係,這樣就可惜了。所以修學淨土法門的人,要曉得這兩個是我們的基礎,基礎就是要信、要生,「信彌陀,生淨土」。

人生歸處,明確指向彌陀淨土;修持方法,明確提出信佛救度。
唯依他力易行,不依通途常軌;超越各宗難行,直趨涅槃境界。

  這四段話,可以顯出淨土法門「信彌陀、生淨土」的特色。「生淨土」就是人生的歸處,人生的歸處很明確,而且堅確不移的指向彌陀淨土是我們的歸處。

  很多學佛的人,問他將來要到哪裡去?大多茫茫然不知如何回答,甚至他連未來要到哪裡去都沒有想過。

  天台宗、華嚴宗、三論宗、唯識宗、禪宗、密宗,都是以實相為本體,也就是說它們是以實相為依歸,將來要證入實相。所謂實相就是無相,就是空性,就是佛性,也就是說他們將來也是要成佛的,要證入沒有貪、瞋、癡、慢、疑、邪見種種妄想雜念的空性,即所謂「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但是,要證入實相是不容易的,不容易的意思,就是下輩子還要繼續輪迴,還必須要有一個去處,那去處就是再度生而為人?或上生天界?或到哪裡?很多各宗各派學佛的人,也未必能夠明確的指出他們的歸宿是哪裡,因為他自己也不知道、不確定、沒把握。

  天台宗創宗者智者大師,最後還是念佛往生極樂世界,儘管天台宗講「三止三觀」,但還是不能成就,必須要有一個脫離輪迴的歸宿,而最容易、最殊勝的歸宿,沒有超過往生極樂世界的。反觀「淨土宗」就直截了當明確地說,我們未來的歸宿就是極樂世界,很明確!

  佛教外表上看起來現在很興盛,可是若問學佛的人,將來要到哪裡去?大部分的人也答不出來。甚至會說將來是將來的事情,該到哪裡去就到哪裡去,到天上就到天上,到地獄就到地獄。不認為生死輪迴是嚴重的事情,以為生跟死是一體的,死不是真正的死,死了還會再生,認為「生未必可喜,死未必可悲」。這種以為生生世世都能夠當人的觀念,表面聽起來很灑脫,其實是邪知邪見。

  釋迦牟尼佛在《法華經》說:「三界無安,猶如火宅,眾苦充滿,甚可怖畏。」釋迦牟尼佛把三界六道的輪迴,用火在燃燒房子來形容,可見三界六道的輪迴是不安的、痛苦的、可憂懼的。釋迦牟尼佛告訴我們,有一個出離三界、能夠獲得清涼安樂的地方,那個地方就是極樂世界。所以,如果學佛卻不曉得未來的去處,乃至於認為死了不是真正的死,好像換一件衣服、換一個房子一樣,這樣就會落入一種常見,常見就是邪見。釋迦牟尼佛說地獄之苦是沒辦法說明、也沒辦法想像的,能夠想像出地獄之苦的話,這個人當下心臟就會被嚇得停止跳動。所以,以為生生世世都能夠當人,或認為到地獄也沒關係,這都是故裝瀟灑,其實是一種失去正見的邪知邪見。

  學佛的正知正見就是了脫生死輪迴,而且必須是這一輩子就要成就,不可以等待下一輩子,如果永遠都等待明天,等待下輩子……,應警覺,您的下輩子可能就已在地獄了。

  在佛教各宗各派當中,能很明確的為修行人指出一個安樂歸處的就是淨土宗。所以,人生歸處明確指向彌陀淨土,這是其他宗派所沒有的;當然密宗也有他們的淨土,但是密宗行人有的是修本尊法,也有好多個本尊,而且那一些淨土都沒有比彌陀淨土來得殊勝優越。

  很多求生淨土的人認為淨土境界高超,我們哪能隨隨便便說往生就往生?同時也誤解《阿彌陀經》所講的「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認為既然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就是必須多善根福德因緣,這樣的話必須在世間修很多法門,自己累積很多功德,功德不圓滿不能往生。這些都是錯解誤解。

  純正淨土宗的修持方法,是信受彌陀救度,專稱彌陀佛名。那信佛的救度,此後會怎麼樣?憶佛,念佛。既然信受阿彌陀佛作為救度我們的主人翁,則阿彌陀佛這一尊佛必然是我們生命當中最為重要、無可替代的,對阿彌陀佛的信受是不可以沒有的;因為生命終了而有信受彌陀,就會往生極樂世界,不然即使再長壽,像非想非非想天有八萬四千大劫的壽命,但因為沒有彌陀作為他的依靠,死了還是墮落三惡道中。所以淨土宗修持方法,明確提出信佛救度。

  「唯依他力易行」,淨土法門單單依靠他力,他力就是阿彌陀佛的力量;「他力」顯示阿彌陀佛的功德,依阿彌陀佛的功德、願力能夠讓我們脫離六道輪迴、往生極樂世界,做為我們的歸宿,在那裡成佛。所以它是易行道,不是難行道的。

  「不依通途常軌」,「通途」就是通途法門,也就是剛剛講的,除了淨土宗以外的其他各宗各派,歸納起來就是天台、華嚴、三論、唯識、禪宗、密宗、律宗等,這都屬通途法門。通途法門的常軌都依據一個軌則規範過程,簡單來講就是三學六度、戒定慧。淨土宗的往生淨土不依這些道路,而依信佛念佛。

  不依這些道路的意思並不是排斥,不論學佛或不學佛,「諸惡莫作,眾善奉行」都是應該要遵守的。有「定」,讓人減少妄想雜念,身心輕安;有「慧」,讓人的生命能夠昇華。但是,「戒」我們修不好,也毫無「定」功,至於「慧」,連影子都看不到。可是其他各宗各派都必須依戒定慧,戒要圓滿,定要深入,而且智慧要圓明,這樣才能斷除貪瞋癡煩惱,離開六道輪迴。不論華嚴、天台、不論禪宗、密宗,都必須完成這樣的修行功德。

  也就是說,通途法門中的各宗各派,儘管修行的法門各不一樣,理論體系也不一樣,但是歸納起來都要經過戒定慧。以大乘而言,就是成佛度眾生,必須「六度、四攝」,六度就是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四攝就是布施、愛語、利行、同事。同時要先發四弘誓願,要有四無量心,這都是通途法門的常軌,都是難行的,我們做不來,我們只有依靠阿彌陀佛救度,依靠阿彌陀佛的力量、願力,這對我們來講才做得到,而且人人都做得到,是容易、易行的。

  「超越各宗難行,直趨涅槃境界」,因為有彌陀的願力,因此我們就超越了各宗各派困難的法門。

  依靠阿彌陀佛的力量很容易,讓我們直接進入涅槃的境界,這就是我們信仰對象的特色,因為我們信仰的對象,是阿彌陀佛的力量,是他力的救度,所以很容易做得到的。我們的歸宿就是到極樂世界,極樂世界是涅槃的境界,所以就直接進入涅槃的境界。淨土宗信仰的內涵,有關對象來講,就有這一種特色。

  接下來:

(三)佛生呼應:
阿彌陀佛呼喚十方所有一切眾生讓其救度,眾生若能呼應阿彌陀佛的救度,亦即信受彌陀救度、願生彌陀淨土,則阿彌陀佛及眾生,亦即佛凡雙方之間,二願和合,如磁鐵相吸,即時產生感應道交、一體不離的關係,當下達成救與被救,而實現往生彌陀淨土的目的。此亦名「佛願生願,機法一體」。

  淨土法門也是呼喚的法門,誰在呼喚我們?是阿彌陀佛在呼喚我們。他呼喚我們要做什麼?要我們接受他的救度,所以淨土法門就是阿彌陀佛呼喚「十方、所有、一切」──沒有一個眾生不是阿彌陀佛呼喚、救度的對象,每一個眾生都是阿彌陀佛呼喚、救度的對象;不管是人界的眾生,或是天界的眾生,或三惡道乃至阿鼻地獄的眾生,阿彌陀佛都在呼喚他:「哎呀!你要接受我的救度啊!你要讓我救度啊!」那我們要不要答應?要!我們的答應就是「應」,阿彌陀佛呼喚就是「呼」;阿彌陀佛呼喚,我們眾生答應,這個就是「佛生呼應」。眾生怎麼樣呼應阿彌陀佛的救度?就是信受彌陀救度、願生彌陀淨土,這個就是「應」;眾生能夠答應,則阿彌陀佛與眾生,立即「佛凡雙方之間,二願和合,如磁鐵相吸」。

  「二願和合」,什麼二願?阿彌陀佛願救我們,我們願讓佛救,二個願就是佛的願與眾生的願,「二願和合」,就如水乳交融混合在一起,如磁與鐵相吸。

  「磁」代表阿彌陀佛,「鐵」比喻眾生。磁如果接近鐵針,鐵針接近磁鐵,當下就自然相吸在一起,因為它們有一種自然的功能,「即時產生感應道交、一體不離的關係,當下達成救與被救,而實現往生彌陀淨土的目的。此亦名『佛願生願,機法一體』」。

  當然,如果不是磁,或不是鐵,就不可能相吸。

  所以,淨土法門的特色有好幾種,其中一種就是「機法一體」,「機」指我們眾生,「法」就是阿彌陀佛。為什麼會用「機」來表達眾生?因為「機」就是機關,機關必須要有人操作才會運轉,也就是說我們眾生必須要有阿彌陀佛的呼喚,我們才能清醒、回應,「機、法」的形容是這樣來的;而磁石與鐵針相吸在一起,等同一體不會分開,產生感應道交,一體不離。

  一個信佛念佛的人,阿彌陀佛有沒有跟我們在一起?有。「煩惱障眼雖不見,大悲無倦常照我」,我們如果信佛念佛,等於在心中掛了一個平安符,跟阿彌陀佛同出同入,時時處處獲得平安。

  所以一個信佛念佛的人,他的內心就是神聖莊嚴的殿堂,裡面供奉的本尊是誰?阿彌陀佛!

  念佛人心中都有一個莊嚴大雄寶殿、彌陀寶殿,供奉的就是阿彌陀佛。所以念佛的人,阿彌陀佛時時在心中的彌陀寶殿安住,跟我們同出同入,跟我們一起生活,從年輕到中年,從中年到老年,從老年到往生,都不離開我們,這就是「機法一體」。這樣,阿彌陀佛要救我們,我們也接受彌陀的救度,就能夠實現往生彌陀淨土這一個目的。也就是說,現在就確定被彌陀救到了,雖然肉體還在娑婆世界,已經不是娑婆世界輪迴的凡夫;雖然現在還在娑婆世界生活,還沒有往生極樂世界,已經是極樂世界的聖眾之一,這個就是淨土法門的特色「機法一體」,此亦名「佛願生願,機法一體」。

  阿彌陀佛他有幾個願?四十八願,可是,他只要有一個願就好了──願救十方眾生;那我們眾生的願有幾個?千千萬萬個,可是只要有一個願生彌陀淨土的願就夠了,一旦往生就能成佛,成佛就能達成圓滿無量無邊的願。

  如果沒有往生極樂世界,我們生命結束時,再多的願都沒有機會達成,即使現在的豐功偉業,人死之後,也就統統沒有了。所以千願、萬願,只要一個「願生彌陀淨土」的願就好了,這是根本的願,也是唯一的願。其他的願,就要看有沒有福報,沒有福報與因緣的話,再怎麼努力,願也不能達成。

(四)淨宗原理:

淨土宗原理:二願和合。佛願生願,二願和合,成淨土宗。
佛願成就淨土,生願成就往生,如磁鐵相吸。
磁吸鐵不吸銅,鐵合磁不合玉。
佛願已成,無可疑慮,眾生願生則生,法爾道理。
二願和合則生,往生僅憑願。

  這是就願來講的。

  剛剛講佛生呼應──「佛願、生願」,可見淨土宗有一個原理,就是「二願和合」;它的原理就是阿彌陀佛發願要救度我們,而且他這個願的力量已經成就了,而我們也發願願意讓阿彌陀佛救,這樣就構成「淨土宗」。

  所以,淨土宗就是建立在「二願和合」之上的「佛願生願」──阿彌陀佛願救度我們眾生這個願,跟十方眾生願意接受彌陀救度,而願生彌陀淨土這一個願,佛願、生願這兩個願和合。「和合」就是互相融合在一起、結合在一起,這兩個願互相和合在一起,才能成為「淨土宗」。

  也就是說,雖然阿彌陀佛有願要救度我們,可是我們如果沒有意願要給彌陀救,那不能成為淨土宗;假設我們要求生極樂世界,但是阿彌陀佛認為我們不夠資格,那也不能成為「淨土宗」。不過,阿彌陀佛主動、平等、無條件救度我們的願已經成就,沒有障礙了,而我們也願意讓阿彌陀佛救,對世間也沒有任何的掛礙,那二願和合就成為「淨土宗」。

  「佛願成就淨土」,由於有阿彌陀佛的願,才能成就圓滿一個讓我們歸宿成佛的淨土,如果沒有阿彌陀佛的願,那就沒有淨土,也沒有我們的往生。

  所以阿彌陀佛發下四十八個大願,歸納來講有三個內涵:

  第一,成就淨土,讓所有眾生做為歸宿成佛的地方。

  第二,成就佛名,成就他的名號,以名號來救度眾生。不然雖然有極樂淨土,但是怎麼去呢?有什麼方法?阿彌陀佛就說,此後,你只要專稱彌陀佛名就可以了。

  第三,成就佛身,成就他阿彌陀佛本身。也就是說他如果極樂世界完成了,但是名號沒有完成,不能成為南無阿彌陀佛,必須是極樂世界完成了,他的萬德洪名也完成了,才能完成阿彌陀佛的本身。

  以世間來講,名號只是一個名稱而已,不是本體,所以世間的名是假名,因為不是實體。但是阿彌陀佛的實體就是名號,名號就是本體,能夠讓十方眾生不僅能夠往生極樂世界,又能夠在極樂世界成佛,這樣的功德圓滿了,他才能夠成佛,成佛之後,阿彌陀佛的名,就是這萬德的結晶。因此可以說,「淨土、佛名、佛身」這三者是同時完成的,只是在說明上有先後次第而已;也就是說,阿彌陀佛完成他本身的同時,也完成了彌陀淨土,也完成了他的萬德洪名;完成了萬德洪名的同時,也完成彌陀淨土,也完成他阿彌陀佛本身,所以,「佛願成就淨土生願成就往生」。

  對我們來講就簡單了,我們只要願意接受彌陀的救度,就能夠往生彌陀淨土;相對來講阿彌陀佛就很辛苦,要為我們五劫的思惟,兆載永劫的修行,六度萬行難行能行,圓滿這四十八個大願,阿彌陀佛的目的只有一個,就是呼喚我們、救度我們往生彌陀淨土。

  不過,其實我們也沒有資格說阿彌陀佛辛苦,因為阿彌陀佛是怎麼樣地辛苦,我們是理解不來的,那是佛的境界,因此我們對阿彌陀佛就會怎麼樣?感恩;那感恩就會怎麼樣?念佛。也就是說,因為感恩,而銘感於心,深刻在我們的心中永生不忘,所以就會形成憶佛、念佛。

  「憶佛」就是阿彌陀佛存在內心,沒有忘記,「念佛」是張開嘴巴念佛,或者金剛念或小聲念或大聲念。譬如說工作動腦筋的時候不可能念佛,睡覺的時候也不可能念佛,打妄想的時候也不可能念佛,可是阿彌陀佛有沒有忘記?沒有忘記,是存在心中,而且阿彌陀佛在我們生命的地位當中,是第一的、無比的、無可替代的。一有時間就會浮現在我們口中,浮現在我們的心中,這叫做「憶佛」,用比喻來說,就像磁鐵相吸,是自然的功能,不必勉強,只要有鐵的成份,磁石就能夠把你吸過來。

  阿彌陀佛這個磁石磁力很強,哪怕某一塊石頭當中僅有一點點鐵的成分,阿彌陀佛也能立刻吸過來。也就是說,哪怕有少分的願生之心,臨終的時候阿彌陀佛也會來接引我們。

  一般說要深信、要切願、要力行,那麼信多深?願多切?這個很難講。而且也由於根機的不一樣,所以所信的深淺、所願的深淺都各不一樣,但只要你稍有信心、稍有願心,阿彌陀佛就立刻把你吸住了,好像雷達,是能夠偵測五百公里範圍以內的訊息,只要接近範圍,雷達都能夠偵測出來。

  當然,現代科技來說,可能有一些隱形飛機雷達偵測不到,可是阿彌陀佛這一個雷達,他不止五百公里、五千公里、五萬公里,他是遍滿整個法界的,同時他的功能很強,強到不可思議,再怎麼隱藏都隱不住,都會被偵測出來。所以,我們凡夫只要有願生之心,就會被阿彌陀佛強有力的雷達偵測出來,而且被強有力的磁性吸住,這個就是「磁鐵相吸」的原理。

  「磁吸鐵不吸銅」,這也是一個比喻。磁石是吸鐵,有鐵性才會被磁石所吸住,才能夠跟磁鐵相感應,如果是銅或者是木板、塑膠就不可能被吸。也就是說,阿彌陀佛雖然有無礙的力量能夠救度十方眾生,可是十方眾生如不願生極樂,就如同塑膠木板,這樣能夠跟阿彌陀佛磁鐵相吸、感應道交嗎?不可能。或者雖然學佛,但是他學其他的法門,那也不能被阿彌陀佛這個磁鐵吸住。

  「鐵合磁不合玉」,我們就像鐵針,只能跟個磁相和合、相吸引,如果是玉,玉很高貴,可是它沒有能夠與磁互相吸引的本質,所以也不可能與鐵相吸引。意思就是說,我們凡夫能夠跟阿彌陀佛感應道交,能夠往生彌陀的淨土,可是我們能夠跟其他的十方諸佛感應道交,能夠往生其他諸佛的淨土嗎?不可能,為什麼?因為十方諸佛,沒有為我們發「若不生者 不取正覺」的願,也沒有為我們建設像極樂世界那樣的淨土。十方諸佛當中,就只有阿彌陀佛這一尊佛有發這樣的願,有這樣的淨土。所以說磁吸鐵不吸銅,「磁」比喻阿彌陀佛,「銅」比喻不信的人、學其他法門的人,「鐵」比喻信受彌陀救度的人,「玉」代表其他的諸佛菩薩。

  「佛願已成,無可疑慮」,阿彌陀佛要救度我們的願,力量已經成就,這個無容懷疑。為什麼?因為是釋迦牟尼佛親口所說。釋迦牟尼佛的話如果不如實,那釋迦牟尼佛他就不能成佛,他的廣長舌相就不是廣長舌相了。

  接下來,就是我們眾生的問題了,我們願生那就能夠往生,我們不願生那就不能往生。因為阿彌陀佛沒有問題,已經成就了,所以只看我們願不願生。願生就能夠往生,如果不願往生,阿彌陀佛雖然成就,再怎麼有力量,也不能吸銅啊!所以「願生則生,法爾道理」,這是一種自然法爾的道理,天性自然就是這樣。因為阿彌陀佛願力已經成就了,他有自然的功能使願生彌陀淨土、專稱彌陀佛名的人,自自然然往生極樂世界,他的力量已經成為一種天地自然的慣性,好像春天過了就是夏天,夏天過了就是秋天、冬天;也好像黑夜過了就是白天,白天過了就是黑夜。你說這是誰在操作運轉的?沒有,是天地自然的道理,所以說「二願和合則生,往生僅憑願」。

  從這一點來講的話,往生極樂世界,也可以說依靠願就可以,信就歸入在願裡面,行也歸入在願裡面,有願的話就憶佛、念佛,所以說「往生僅憑願」。這個「願」是三則合一的,也就是信、願、行三則都在裡面。由於時間的關係,這一節就講到這裡。

  南無阿彌陀佛!

分享到
中華淨土宗協會
淨土宗文教基金會

11049台北市信義路五段150巷22弄41號
電話:02-8789-4818
傳真:02-8780-7050
E-mail:amt@plb.tw

捐 款 護 持

信用卡定期定額護持

本會推薦使用
前往

信用卡單筆護持

單次隨喜護持
前往

四大超商繳費護持

多元化的護持
前往

其他方式隨喜護持

匯款護持方式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