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一位詩聖卡比爾有一句詩曾說:「你只知道一滴水融入大海,不知道大海也融入一滴。」我們很多人只知道前一句,所以這樣的修行不安心,如果理解後一句,就會很安心,是阿彌陀佛與念佛人的主動融入,不是讓阿彌陀佛融入,是不請自來的融入。
在古印度有一句流傳已久的箴言說:「沒有此岸和彼岸,一條河的兩岸,在其深處原本就是相連的。」我們凡夫永遠看到的是對立兩面,就像一條河我們總是要分彼岸、此岸,但是開宗祖師彌陀再來的善導大師他慧眼見真,他就力透紙背的發現,阿彌陀佛和念佛眾生是一體的關係,就像一條河在最深處,本身就是相連的,一體的。
所以真理之處,是沒有二元對立面的、沒有此與彼的關係,只是我們沒有透達最深處,當觸及源頭的深度之底,我們就會知道是一體相連的關係。所以開宗祖師彌陀再來的善導大師,他最偉大的地方就是告訴我們阿彌陀佛與念佛人是三緣增上的關係,阿彌陀佛與念佛眾生是一體的關係,因為念佛眾生,順彼佛願故,就像蓮池大師有一句話:「信生佛不二,眾生念佛,定得往生,究竟成佛。」
我們自身臣服歸命(交出自我),我們跟佛就成為一體的關係,就像《觀經》講的:「諸佛如來是法界身,入一切眾生心想中,是故汝等心想佛時,是心即是三十二相、八十隨形好。是心作佛,是心是佛。」
印光大師說:「通身放下,徹底靠倒。」那當我們完全歸命,其實就跟佛融為一體。
念佛人就是要覺悟這一點,我們要知道其實阿彌陀佛跟我們念佛人是一直在一起的,阿彌陀佛常來至此行人之所,恒常來到念佛人的地方,所以善導大師就是告訴我們念念見諸佛,我們聲聲稱念南無阿彌陀佛的名號,其實諸佛就籠籠常在行人前,諸佛就在我們的眼前,保護我們。
所以為什麼我們念佛很安心、很法喜,而自力念佛的人,他內心沒有歡喜,而且很恐懼呢?很多人念了一輩子佛,也感覺往生不定,一直恐懼臨終阿彌陀佛到底來不來接,如果臨終阿彌陀佛不來接我怎麼辦?這就是沒有透徹到阿彌陀佛其實一直都在念佛人的身邊,因為這句名號本身就是阿彌陀佛,我們所稱念的這句六字名號就是阿彌陀佛本身。我那天看了一部電影,這部電影是記述一遍上人平生的一部影片,一遍上人在劇終最後說了一段話非常經典,讓我非常感動,他說:「大部分人認為,自己在等佛來迎,而且佛也答應一定會來,但是,其實『南無阿彌陀佛』這名號的本身就是佛。」
當時我聽到這段話,我真的是感淚濕袖,你像一般的念佛人總是認為在等臨終佛來迎,不知道名號本身就是佛,名號就是佛的本身,阿彌陀佛一直都在,我們念佛的當下,阿彌陀佛一直都在,一直從來沒有離開過我們念佛人,一直待在我們念佛人的身邊,一直等我們臨終,嗖的一下把我們帶到極樂世界。所以我們總是認為是我們在等阿彌陀佛臨終接引,其實錯了,不是我們在等,而是阿彌陀佛一直待在我們身邊等我們臨終,阿彌陀佛現在就待在我們身邊,一直等我們臨終,等我們掉氣,好一下子把我們帶到極樂世界。所以這才是念佛人正確的觀念。
所以開宗祖師彌陀再來的善導大師就是告訴我們這個道理,讓我們安心,讓我們知道我們念佛人與阿彌陀佛是三緣增上的關係,是一體的關係,眾生稱念,必得往生,因為順彼佛願故。所以淨土法門的覺悟點,就是覺悟到阿彌陀佛和我們念佛人是一體的關係。 像德國有一位思想家尼采,他曾經就說過:「當你凝視深淵時,深淵也在凝視著你。」同樣的道理,當你凝視佛的時候,佛也一樣在凝視你,所以善導大師就說了:「眾生起行,口常稱佛,佛即聞之;身常禮敬佛,佛即見之;心常念佛,佛即知之。眾生憶念佛者,佛亦憶念眾生,彼此三業不相捨離,故名『親緣』也。」
所以我們跟阿彌陀佛就像皮影戲的關係,皮影戲就是一張卡通人物皮紙畫在動,影子跟著動,我們在稱名,阿彌陀佛當下就在呼應,就好像影子一樣,同時影現,呼應什麼呢?就是呼應「眾生稱念,必得往生」。
所以阿彌陀佛一直在等我們,一直在呼喚我們,呼喚我們十個大劫啊。我之前去尼泊爾朝聖的時候,曾經看過蓮花生大師,他曾經說過這樣一段話,我覺得意境非常美,他說:「我渴望能見你一面,但請你記得,我不會開口要求見你。這不是因為驕傲,而是因為,唯有你也想見我的時候,見面才有意義。」
所以阿彌陀佛一直在等待我們眾生和他見面,阿彌陀佛一直在等著我們,但他不是強迫我們與他見面,直到他感化我們,我們才回頭發現,他就在我們身後;阿彌陀佛是不請之友,不待來請,主動邀約我們眾生,跟他念佛相見,雙向奔赴。
所以念佛人跟阿彌陀佛是同起同臥,同出同進,阿彌陀佛比你老婆都要親,二十四小時都跟我們在一起,我們念佛人就是跟阿彌陀佛「朝朝同佛起,夜夜抱佛眠」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