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時給媽媽打電話一是為了問候媽媽,瞭解媽媽的近況;二是為了讓我媽媽知道我的近況,讓媽媽放心;三是提醒媽媽多念佛。前兩天給媽媽打電話,我依然像以前一樣問媽媽最近過得怎麼樣,本以為媽媽還像以前一樣對我說:「沒事,家裡都好,我也很好。」可是沒有,媽媽這次對我抱怨說:「哎,最近某某親戚家要辦喜事,請我們去參加,不想去都不行,又得準備禮金了,加上新年又快到了,又得準備一大筆錢過年了,真是很煩啊!」聽媽媽嘮叨著這些俗間的瑣事,我不禁為媽媽覺得難過,媽媽這輩子過得不容易,現在一大把年紀了還要為這些事情所煩擾,真是很無奈。一方面我又為自己感到很幸運,自己選擇出家,遠離這些世間所謂的「人情」瑣事,讓我覺得很輕鬆自在。
記得在家時,我就一直很不喜歡這些「人情」的事情,甚至有些厭惡。看到周圍的人終日為這些事情忙碌,我就感覺很沒有意思。比如,親戚朋友結婚,你必須去參加;參加工作,需要與領導搞好關係,必須給領導送禮;後來還聽說,小孩子上幼兒園,父母還得給老師送禮,讓老師好好關照自己的孩子,而且這還存在一種攀比現象,老師會看看哪個家長送的禮大,就特別照顧哪家的孩子。人們好像做什麼事都與情掛上鉤,世間的人似乎覺得這樣的生活會更鮮活,更有意思。然而我卻在這樣的一種關係情網中茫然失措,顯得如此的無知與幼稚。以至於現在的出家,我想這也是其中的一個原因吧。
師父說愛是平和,情是波動;愛是清淨,情是污染;愛是幸福,情是痛苦;愛是解脫;情是纏縛。事實也確實如此,要是沒有情,只有愛該多好。
在寺院的生活,很單純,大家沒有太多的人事紛擾,甚至於每天的見面打招呼也只是一句「南無阿彌陀佛」,溫馨而無太多的贅言,也不需要多說一句話,因為這一句名號已經蘊含了一切。大家的心都是向著一個方向,那就是念佛往生。這樣的生活看似缺乏「人情」,可是卻很清淨,安和,絲毫沒有令人感覺冷漠。反而因為這樣的缺乏「人情」,大家的心裡更加純粹,更加的自然,沒有過多的煩惱與憂愁。
記得師父說上人每次在居士家用齋時,居士問他是否喜歡吃某一道菜時,上人的回答總是很巧妙智慧,上人不說喜歡也不說不喜歡,只是說一句「阿彌陀佛」。就這麼簡單的一句名號就足以顯示出上人無窮的智慧,因為不管說喜歡還是不喜歡都似乎帶著一種人情的意味在裡面,讓別人聽來總是不夠圓滿,但是如果說「阿彌陀佛」,那不管是誰聽了都覺得歡喜。這句名號包含了一切,它是如此的圓融,不偏頗,不僅不會讓人聽著不舒服,反而心中會升起一種歡喜心、清淨感。
有些念佛人特別喜歡強調念佛時的感覺,喜歡把自己的感情放到名號中來,但是等到那種強烈的感覺淡化後,就不想念佛了,或改成尋求另外的法門去充實自己的感覺,從而失卻了往生的利益,很是讓人惋惜,這就是把阿彌陀佛「人情化」了,如果是那樣,那就會如一潭清水,被棍子一攪,變得渾濁了,從而我們看阿彌陀佛的視線就會變得模糊不清,就抓不住這句名號的根本。而倘若我們抽離棍子,則清水自然會變得清澈起來,我們就能用更透亮的眼睛去看阿彌陀佛,所以白木念佛是非常可貴的,因為這樣沒有加入太多自己的「人情」在裡面,也正是因為這樣,更能與阿彌陀佛感應道交,更能貼近阿彌陀佛的心,更能持續不斷的「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這樣念下去。
雖然不管我們是怎樣的念佛,阿彌陀佛都會救度,但是其實慢慢體會阿彌陀佛,我們會發現,阿彌陀佛只有愛,而沒有那種被染污的情的,他對眾生只有無緣的大慈,同體的大悲,不會像凡夫有著種種的分別心,這種分別心其實也就是我們的「人情」產生出來的。
所以,人情還是淡些好,這樣反而能更純粹的領受到阿彌陀佛的愛而堅定地念佛求往生。南無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