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講個故事:這個故事是關於日本信州善光寺的緣起。
此寺是由皇極天皇,一位女天皇所建。善光死後墮到地獄,因為他還在陽間的父親是虔誠的佛教徒,仰仗其父的功德蔭庇之力,閻王給他續命還陽。在地獄中,善光遇到當時日本的女天皇(皇極) ,她雖然在陽間還未斷氣,但神識已經因罪入獄,在地獄中受苦。善光發起一念的善心,想:「我回去僅父親一人高興,如能讓改惡從善的女天皇還陽,全日本都高興。」於是向閻王請求讓女皇替代他還陽。閻王說,這不是我能做主的,得請地藏王菩薩定奪。地藏王菩薩覺得像善光這樣的人,怎麼能留在地獄,於是將二人同遣回陽間。
隔天女天皇醒後,深思三日三夜,不發一言。然後派遣人到信州調查,是否有善光父子。詢得果有其人,於是召入宮中,任善光父子開口求賞,即使皇位也在所不惜。然而善光並無貪念,僅請求皇極天皇在信州建一座寺院供養,這是善光寺的緣起。
該寺因為是天皇所建,香火鼎盛,供養豐富,日久之後,寺院的僧人生活開始奢糜墮落。門徒總代(代表,亦即領眾)看不下去,籌劃要往鐮倉去迎請正直的出家僧取而代之。當門徒總代一切就緒,準備隔日前往鐮倉時,當晚阿彌陀佛來托夢,說:「五十鈴川任它清,彌陀願住濁水中。」
所以阿彌陀佛怎麼忍心這樣的罪人繼續流浪六道,去地獄裏受苦呢?
所以佛就令起回心,以回心念佛來救度之。 就像下品下生,五逆謗法他已經造了,而阿彌陀佛還是要攝取。 這是沒有造就抑止,已造的仍然要攝取。
由善導大師的法語可看出,這「唯除」兩字,就是站在抑止的角度來講的。抑止的最終目的是為了更好的攝取,所以抑止不是永遠的捨去、不救度。
好像父母對子女,一定是發自內心自自然然地充滿慈愛,因為父愛、母愛是天性,這是「攝取門」的意思。同時曉得小孩幼小無知,難免會犯錯,如果縱容他,不管教他,不禁止他的話,他就不知悔改,而養成壞習慣,將來恐怕成為一個惡人,所以父母對無知的兒女在還沒犯過之前,會以他們的常識就將來有可能犯的一一禁止他,說:「這個不可做、那個不能犯,因為那是非常嚴重的罪過;我疼愛你們,你們是我親生骨肉,可是如果是這樣犯了的話,我就要把你們趕出門,斷絕父子母女的關係。」這是「抑止門」的意思。所以即使父母慈愛子女,也有攝取跟抑止的慈悲愛心與智慧警誡。但如果兒女犯了過,就真的趕出門、斷絕父子母女的關係嗎?不是的,那是方便說,不是真實義。因此,抑止門是就方便義來講,並不是真正排除。所以,我們必須要懂得有攝取門、有抑止門,才能體會佛陀救度眾生的悲愍與苦心。
所以佛對我們如父母,甚至超越父母至多無可比,《梵網經》就說了:「世間所有廣大慈,不及如來一毫分。」這裏講一個故事,力顯彌陀如父母之慈愛眾生:
有一位釋惠鏡法師,宋朝山東淄州人。在藍田悟真寺出家,平日念佛,欣慕西方淨土。平時吃些簡單的素食,修習種種的苦行。他生來手巧,自己雕塑了釋迦牟尼佛像和阿彌陀佛像各一尊,惟妙惟肖,每日虔誠地供養禮拜。到了67歲那年的正月十五晚上,他夢到一位沙門,全身金色,問他說:「你想見西方淨土嗎?」「想見!」「還想見到阿彌陀佛嗎?」他答:「很想見到!」
於是沙門把一個缽給惠鏡,說:「你可以往這個缽裏看。」惠鏡一看缽,缽中忽然現出廣大無邊的莊嚴佛國淨土。黃金為地,金繩界道,宮殿樓閣,重重無盡;菩薩聖眾自由自在地遊止其中;數不清的菩薩海會眾,圍繞著阿彌陀佛,聽佛說法,種種聖境,跟經中描述的一模一樣。
看完缽中勝景,沙門在前引路,讓惠鏡在後跟從,漸漸走近佛前。兩人到了佛前時,沙門忽然隱沒不見。惠鏡合掌恭敬立於佛前,一心凝視眼前莊嚴相好的佛,目不暫歇,佛言:「你認識給你帶路的沙門嗎?」惠鏡答:「不認識。」
佛言:「他就是你所造的釋迦牟尼佛像啊!你可認識我?」他答:「不認識。」
佛說:「我是你所造的阿彌陀佛像。釋迦牟尼佛如同父親,我如同母親,爾等娑婆世界眾生則如同我們的獨子。譬如世間父母有很多的孩子,孩子們年幼無識,出外嬉戲,不小心墮於深泥之中。父親縱身跳下,拔出陷入深泥的孩子,抱他們上岸;母親在岸邊,抱緊孩子們,給他們吃喝玩物,教導誘使他們不再墮入深泥。我們也是如此,釋迦佛在娑婆教化濁惡愚癡的眾生,引導他們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我則在西方淨土攝取眾生,使之不再退返六道輪轉。」
惠鏡聽到佛的開示,歡喜踴躍,想要繼續聽佛開示,可是忽然卻什麼都看不見了。
惠鏡夢醒之後,法喜充滿,身心安樂,如入禪定,更加虔誠地禮拜供養兩尊佛像。
後來,惠鏡又有一次在夢中見到以前的沙門,沙門說:「你12年之後,將往生彌陀淨土。」聽到這樣的預告,惠鏡心生大歡喜。晝夜精勤用功念佛,身心不怠,到了79歲的時候,果真安然往生了。
往生之時,隔壁僧人夢到有百千聖眾,自西而來,迎接惠鏡往生西方。美妙的音樂在空中盤旋不歇,當時聽到音樂的人很多。
「釋迦如父我如母」,阿彌陀佛親口對惠鏡說的這句話,讓人聽來感動莫名,心頭溫暖,如春暉迎面。父親在家庭中一般是智慧嚴肅的角色,而母親往往是慈愛柔和的角色。
釋迦如父,正顯明瞭釋迦佛八萬四千法門,通通是以智慧門折服眾生;一切眾生本不具備以智慧而了生死的根性,只有如母親般至極慈悲的阿彌陀佛,能以其慈悲的救度,令一切眾生渡過生死大海!
這個故事阿彌陀佛就對釋惠鏡大師說,譬如世間父母有很多的孩子,孩子們年幼無識,出外嬉戲,不小心墮於深泥之中。父親縱身跳下,拔出陷入深泥的孩子,抱他們上岸;母親在岸邊,抱緊孩子們,給他們吃喝玩物,教導誘使他們不再墮入深泥。我們也是如此,釋迦佛在娑婆教化濁惡愚癡的眾生,引導他們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我則在西方淨土攝取眾生,使之不再退返六道輪轉。我們就是掉進深泥的造惡之兒,所以「唯除五逆,誹謗正法」,站在十八願的立場上,它是抑止。 另外舉出來這個五逆謗法,它的另一個含義,就是舉下攝上,舉惡攝善。舉出造罪最重、最惡的人,這樣的人都能夠被阿彌陀佛救度,何況是沒有造這麼多罪業的人,都能夠得到彌陀的攝取。所以這個法門是無一遺漏的。
再舉幾段法語,善導大師在《法事讚》中說:
以佛願力,五逆十惡,罪滅得生;謗法闡提,迴心皆往。
「以佛願力」:以阿彌陀佛救度眾生的願力,以六字洪名的功德力,五逆十惡,罪滅得生。
你稱念名號就滅除八十億劫生死重罪,必得往生。
「謗法闡提,迴心皆往」:謗法,我們還沒有信佛的時候,很多人都曾經謗法,甚至有時口出一些汙言穢語的,但是你一旦回心,回轉凡夫不相信的這個心,相信了彌陀的救度,還是能夠往生。
謗法就是誹謗念佛法門;闡提就是不信,沒有信心,沒有善根。
《觀經疏散善義》:
下輩下行下根人,十惡五逆等貪瞋。
四重偷僧謗正法,未曾慚愧悔前愆。
終時苦相如雲集,地獄猛火罪人前。
忽遇往生善知識,急勸專稱彼佛名。
化佛菩薩尋聲到,一念傾心入寶蓮。
《法事讚》:
十惡五逆多疑謗 信邪事鬼餒神魔
妄想求恩謂有福 災障禍橫轉彌多
連年臥病於床枕 聾盲腳折手攣橛
承事神明得此報 如何不捨念彌陀
彌陀願力皆平等 但使迴心華自捧
一念逍遙快樂國 畢竟常安無退動
善導大師在《般舟讚》中又說:
利劍即是彌陀號,一聲稱念罪皆除;謗法闡提行十惡,迴心念佛罪皆除。
《觀念法門》中又說:
一切造罪凡夫,但迴心念阿彌陀佛,願生淨土,上盡百年,下至七日、一日,十聲、三聲、一聲等,命欲終時,佛與聖眾自來迎接,即得往生。
這些法語很明顯,不必過多解釋。
這個造罪凡夫,肯定也包括五逆謗法之罪,不管你是什麼罪,只要回心念佛,必然往生。
講兩個惡人造罪念佛往生的故事:
張鐘馗。唐朝人,居住在長安,以殺雞為業。
臨命終時,看見一位穿粉紅衣服的人趕著雞群來到他面前,並且大聲叫說:「啄! 啄!」群雞就往張鐘馗的身上啄,使得他的雙眼血流不止,痛不可忍。
當時有位僧人宏道,見到此情景,於是替他設立佛像,並勸他念佛。張鐘馗依教奉行持念佛名後,忽然覺得香氣滿室,雞群也跟著散去,隨即就端坐而往生。(佛祖統紀)
張善和。也是唐朝人,以殺牛為業。
臨命終時,看見數十頭牛,作人的聲音說:「你殺我。」張善和告訴他的妻子:「趕快迎請僧人為我念佛。」
僧人來到後,對張善和說:「佛經上說,若有眾生作不善業,應墮惡道,如果能以至誠心具足十念稱念阿彌陀佛的人,則能除滅八十億劫生死之罪,即得往生極樂世界。」
張善和說:「地獄已經快到了,來不及拿香爐了!」說著即以左手舉火,右手拈香,向著西方大聲念佛。
還念不到十聲,張善和急速地說:「佛來了! 已給我蓮華寶座。」才一說完就往生了。(佛祖統紀)
這樣的法語,不光是善導大師,法照大師也開示說:
十惡五逆至愚人,永劫沈淪在六塵;
一念稱得彌陀號,至彼還同法性身。
彼佛因中立弘誓,聞名念我總迎來,
不簡貧窮將富貴,不簡下智與高才,
不簡多聞持淨戒,不簡破戒罪根深,
但使迴心多念佛,能令瓦礫變成金。
破戒僧瑩珂回心念佛往生:
宋朝有一位出家師父,名叫瑩珂,在《佛祖統紀》裏有記載。瑩珂法師雖然出了家,但是戒律方面毀犯很多,沒有按照佛法的清規戒律來做。過了一段時間,他良心發現,說:「麻煩了!像我這樣子,酒肉也沒有斷,其他戒也多有毀犯,我出家一場,豈不是白白出家,豈不要墮落惡道!」心中就很恐慌。
他沒修學過什麼法門,因為沒有道心嘛,現在是良心發現了。他就向同住的道友借了一部《往生傳》,看過之後非常感慨:「原來念佛可以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他一轉變過來,可以講是很勇猛的,他就開始念佛,發誓七天不吃不喝,說:「我造罪太重了,墮落地獄不得了!幹脆,念佛能到西方,我現在就念著佛去!」發了這樣的心,就把門關起來,一個人在房間裏念佛。過了三天,他就夢見阿彌陀佛來了,阿彌陀佛告訴他說:「你的陽壽還有十年,十年之後我來接你。你應當自勉。」
瑩珂法師說:「阿彌陀佛!我這個人下根劣智,我怕這麼長的時間,可能又要失去正念、造罪墮落。祈求阿彌陀佛慈悲,早點把我接去,我十年陽壽不要了。」這是真心求生西方極樂世界,發心勇猛。 阿彌陀佛很慈悲,說:「那好,三天之後,我來迎汝。」
三天之後,阿彌陀佛果然如期前來接引,瑩珂法師非常殊勝地往生西方淨土。這是一個「破戒罪根」的人回心念佛往生西方的典型事例,非常殊勝!
印光大師也有這樣的開示。
印光大師說:「四十八願度眾生,逆惡歸心也來迎。非是混濫無簡擇,憐彼是佛尚未成。」
又說:「世有愚人,知見狹劣,謂己功夫淺薄、業力深厚,何能即生?不知眾生心性,與佛無二,五逆十惡,將墮地獄,遇善知識,教以念佛,或滿十聲,或止數聲,隨即命終,尚得往生。《觀經》所說,何可不信?彼尚往生,況吾人雖有罪業,雖少功夫,較彼五逆十惡,十聲數聲,當復高超多多矣!何可自暴自棄,以致失此無上利益也。」
又說:「淨土法門,唯信為本。信得極,五逆十惡,皆能往生。信不及,通宗通教未曾斷惑者,皆無其分。」
這幾段印光大師的開示就告訴我們要信彌陀無條件、平等、絕對的救度,《觀經》的五逆十惡眾生都能臨終前念十聲南無阿彌陀佛往生極樂世界,可見淨土念佛法門之高超,最惡機尚能乘彌陀本願力往生,則彌陀救度萬不漏一。
在講一個故事:
釋雄俊,俗姓周,是唐朝中葉(約唐肅宗在位年間)之人,世居四川成都。
此人在什麼機緣下出的家不曉得,史無所載。他秉性膽勇超人,然而身在佛門,這種膽勇似乎都用在了邪處:別人不敢做的,他敢做;別人不敢說的,他敢說。且此人口才出奇地好,能言善辯。他靠著伶牙俐齒四處講法,從信眾供養聚斂了大量的錢財;可這些錢都被他用在了破戒的事情上。時間既久,漸漸整個蜀地佛門中人都知道了這個不淨說法的釋雄俊,僧人們都很鄙視他,都認為他就是經上說的「壞道沙門」。他還曾經還俗,在軍隊做過一名士兵。後來兵敗,為了逃難,又披上了僧衣,回到寺院裏。僧人們避之唯恐不及,生怕因和這樣的人來往而損傷自己的名節。
一個偶然的機緣,釋雄俊讀到《觀經》上說,念一聲佛能滅五十億劫生死之罪,不覺喜從心生,心自念言:「幸好有這個法門,總算找到可以依賴的了!」此後他每次破戒造業後,就隨口念佛;然而他的念佛,可說完全是有口無心的,有時想起,有時又忘記,如同唱戲的人唱著好玩一般隨口念念罷了。
唐大歷二年(767年)二月初五,釋雄俊突然暴亡,迷迷糊糊間,魂遊陰間,閻羅王突然開口和他說話:「這次抓你來,確實是誤抓了你。但你已造的惡業,積累得實在太多了,今天要讓你略微經受一下地獄泥淖和火燒之苦,給你點教訓!」說完即刻下令讓牛頭獄卒驅趕他到地獄。
釋雄俊被強行拉到地獄門前,他一邊竭力抗拒,一邊高聲呼喊:「念一聲南無阿彌陀佛便能滅除五十億劫生死之罪,我釋雄俊再惡也還沒有造五逆十惡之罪;若論念佛,不知道念過多少聲了,佛語足可憑信,哪裏還有讓我再受地獄之苦的道理!」他聲嘶力竭地大叫,使勁掙脫。幾個獄卒見他抗拒得這般激烈,於是也不敢淩加威逼,便把釋雄俊說的話上報給閻羅王。
閻羅王即刻召釋雄俊過去,對他說:「你平日念佛,本無深信之心,我知道得清清楚楚。雖然如此,你的身口二業畢竟種了念佛解脫之因,我這次就放你還陽。不過,你回去之後,必須勵心改悔,重新做人!」釋雄俊由此還回陽間。
大難不死的他,在這之後,常常和認識的人講述這段魂入地獄的經歷。喜歡開玩笑的人說他是地獄漏網之人,他回應道:「不要再開玩笑了。從這以後,我真的知道錯了,也知道了阿彌陀佛大悲救度,的確是真實不虛!」
再後來,釋雄俊來到成都郡南的西山上,果真浣滌俗情,整肅身心,誠意正心,專事念佛。
大歷四年(769年)三月初七,釋雄俊過去的七個朋友到西山看望他,雄俊很高興地對他們說:「我往生的時間正好在今天,你們居然這麼趕巧,大概是佛安排你們來托付一件事給你們吧。你們回去之後,如果見到城中認識我的人,請告訴他們:『釋雄俊,那個曾經的壞道沙門,因為念佛的功德,已經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了,他日,可不要再說此人乃地獄漏網之人了。』」
正談笑間,釋雄俊就在七人眾目睽睽之下,瀟灑自在地往生西方淨土了!(根據《淨土往生傳》)
法然上人就說過:「夫!念佛往生者,不簡十惡五逆;彌陀來迎者,不漏十聲一聲。」又說:「下品下生,是五逆重罪之人也,而能除滅逆罪,餘行所不堪,唯有念佛之力,堪能滅於重罪。故為極惡最下之人,而說極善最上之法。」
在這裏講一個法然上人化度惡人回心念佛的故事:
很久以前,在日本大阪附近的地方,有一個叫做耳四郎的人,這個人生性兇惡,很壞,遊手好閑,是個無業遊民。當時,在日本淨土宗有一位宗師,一代宗師法然上人,當時這位法然上人正在京都的某個地方為大眾說法,經常一說就是一整夜。
那麼有這麼一個晚上,耳四郎來就到了京都,四處遊蕩,他想趁著黑夜偷一些東西,於是他就偷偷摸摸地來到了法然上人講經的地方,他就躲在這個樑柱下,躲在一個地方,想等大家都睡覺了,再準備下手。這時候法然上人正在說法,法然上人正在引經據典地給大家詳細解釋念佛法門的種種道理,還有佛力引接、易行易證的種種妙義。
當時耳四郎聽著聽著,就聽入神了,他已經完全忘記了自己是來偷東西的!他只顧得專心聽講了,一面聽還一面對號入座,他心想,法然上人好像是在為我講的嘛,我從來沒有聽說過這樣殊勝的事情,今天我來到這裏,應該是我度脫生死的因緣到了,這可能是佛的方便。現在我應該爬出來,向上人發露懺悔,並且問清楚彌陀本願救度惡人的事情。這個耳四郎還是很有善根的,他這樣想著聽著,不知不覺間,就到了淩晨,黎明了,於是他就爬出去跪在了講經的庭前。那大家看到他突然冒出來覺得很奇怪,就問他怎麼回事,耳四郎就老老實實地交代了,他說我本來是來偷東西的,但現在我想學佛,我想學念佛。
法然上人聽了也很高興,於是就出來見他,握著他的手,給他開示了一番。耳四郎聽得非常歡喜,從此以後他就開始一心念佛,開始實證。
這樣過了一年,念了一年的佛,當時耳四郎的身邊有一個交往了很久的朋友、惡友,這個人其實很憎恨耳四郎以前的為非作歹,而且耳四郎也得罪過他,所以他就夥同幾個人,設計要陷害耳四郎。他們於是就邀請耳四郎喝酒,你一杯我一杯的,把耳四郎給灌得暈暈乎乎的,所以耳四郎頂不住,就先蓋上被子睡覺了。等這個耳四郎睡著以後,打鼾了,這個人就拔出刀來想要殺了耳四郎,結果他掀起棉被一看,不得了,耳四郎的全身居然顯現為一尊金色的佛像,而且他呼吸的氣息,居然是「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的聲音,呼吸之間。這個想要殺害他的人那就驚訝之極,就把刀收了起來,這個人心想,這一定是耳四郎這一年來,不論行住坐臥,一心念佛的緣故,所以他今天才會顯現此相。
那這個人心裏覺得這件事實在是太奇妙了,所以他就把耳四郎從睡眠中叫醒,並告訴他說,今天我本來是要殺害你的,但是後來見到你身現一尊金色的佛像,呼吸之間又有念佛的聲音,我覺得這件事情非常的奇妙,非常的珍貴,因此驚醒你,特地向你謝罪!我對你所懷的瞋恨之心,只是一時的愚癡,從今以後我再也不會對你有所怨恨了。這個人說完這番話後,就一刀切下了自己頭上的髮髻,表明謝罪的決心。而耳四郎呢,他聽完後只覺得信心大增,念佛的心更加堅定了,於是他也一刀切下了自己頭上的髮髻。
這兩個人從此就一心一意地,在村子旁邊結了一個草庵,安安靜靜地自食其力,專心念佛,再也不幹壞事了,最終預知時至,自在往生,圓滿了對極樂淨土的素懷。
剛剛講到幾個人,釋雄俊、釋惟恭、靈巋、耳四郎、張善和,這五個人都是造罪之人,尤其像雄俊、惟恭這兩位,還有那個叫瑩柯法師的,這都是出家人,出了家以後不守戒律,經常破戒、不淨講法,肯定有謗法之嫌。隨便吃肉喝酒,出了家幹這些事情,影響極為惡劣,這個罪非常大,可是這樣的人被閻王抓到地獄,當下念一句阿彌陀佛,地獄沒有了,蓮花出現,坐著蓮花走了。
五逆十惡謗法之人往生之思考:
佛心大慈,佛意無盡,體其用心,大意有四:
一者彰抑止攝取:為救度一切善惡眾生,彌陀悲智雙運,以「唯除」調熟逆謗之機,令知逆謗罪極,使其深生懺悔,回心念佛,蒙受攝取。故知,抑止與攝取,互有關係,抑止是攝取之作用,為全部攝取,巧言抑止;攝取依抑止之功能,使逆謗深悔,終被攝取。抑止門者,未造之罪,小罪亦誡,抑止而言唯除,切莫妄為,謹慎三業。攝取門者,已造之罪,逆謗亦滅,攝取而言皆往,應當稱名而懺悔。法然上人云:「十方之中願西方者,十惡五逆之眾生往生之處故也;諸佛之中歸彌陀者,乃至三念五念,彌陀自來迎故也。」
二者明眾生根機:抑止之文,亦在彰顯十方眾生之屬性。願文雖說十方眾生,未詳凡聖善惡,因有「唯除五逆,誹謗正法」之言,故知,十方眾生之中以凡夫為本。凡夫易造罪,需要被救;聖人不造罪,暫不需被救。故善導大師《觀經四帖疏》云:「定為凡夫,不為聖人。」凡夫之中,有大小善惡多種,而以惡人為先。善人尚有得度機緣,唯有極惡之人,無他方便,若不蒙受救度,將直墮阿鼻地獄,受苦受難。體機法兩種深信,更明機之濁惡不善,我無力,彌陀有絕對、平等、無條件之力,當我們拿到報紙看到五逆十惡害父害母之眾生,要體會,我過去世也曾造過,我之所以現在未造,是因為沒有這樣的因緣,當知我也是罪惡生死凡夫,流轉無力出離之惡性凡夫,故更因多念佛,仰蒙彌陀的救度。
三者顯無一遺漏:舉下攝上,舉惡攝善,十方眾生,無一遺漏。不論何人,皆得往生,以此啟發,眾生信心。可知,抑止門唯置第十八願者,意在顯明佛憐湣惡機之大悲,同時顯示本願所被之普遍性與決定性,無一不生,以此啟發一切人,往生決定之信心。善導大師《法事讚》云:「以佛願力,五逆十惡,罪滅得生;謗法闡提,回心皆往。」又《觀念法門》云:「一切造罪凡夫,但回心念阿彌陀佛,願生淨土,上盡百年,下至七日、一日、十聲、三聲、一聲等,命欲終時,佛與聖眾,自來迎接,即得往生。」
四者勸戒惡行善:諸佛出世,皆勸「諸惡莫作,眾善奉行」,本願亦言「唯除五逆,誹謗正法」,此經下卷更擴充「唯除五逆,誹謗正法」之意,而廣說五善、五惡之勸誡。彌陀雖善惡皆度,然見善人則喜,見惡人則悲,是故,應成善人而一生念佛。法然上人云:「信罪雖十惡五逆亦得往生,而不犯小罪;罪人尚生,何況善人?
借此問我們談談淨土宗的正知正見:
曇鸞大師講,這句名號是實相身,是為物身,是機法一體之名號,若不生者不取正覺。這句名號當下就是阿彌陀佛的功德,阿彌陀佛的正報、極樂世界的依報都是這句名號。因此藕益大師說:行者信願執持名號,全攝佛功德成己功德。我們只要真信切願,持念萬德洪名,就把佛的功德變成了自己的。
善導大師說:「南無者即是歸命,阿彌陀佛即是其行。」這就顯示出自他不二,名體一如。阿彌陀佛的修行即是我的修行,阿彌陀佛成佛了,我就成佛了。這就是正知正見。明白了這些就能夠老實稱念這句名號,寶此一行,一輩子堅持稱念名號。蕅益大師言:「信願為前導,持名為正修。」即攝信願於稱名之行中,信願彰往生靠佛力之義,稱名即仗佛力之行,故信願與稱名,非先後,非定三;信願行三,聲聲圓具。故蕅益大師於《靈峰宗論》云:「淨土之訣,在信願行。此三非三,三隻是一;此一非一,一必具三。」
那麼錯見、邪見在我們淨土宗是什麼樣子呢?
印光大師「兩種過失之文」中印光大師說:「執事廢理與執理廢事同一過失。」在行持上,見地上,造成了兩種錯誤。第一執事廢理,也就是執著事相上的修持,把稱名作為伏煩惱斷煩惱的手段,石頭壓草,用名號來斷煩惱了。
這種方法不是說不行,個別的人也能成功,但是他不註重信願,不註重信願最後就往生不了。
藕益大師說:縱將名號持至風吹不入雨打不濕,如銅墻鐵壁相似亦無得生之理。
這種知見被一些人肆意誇大,說功夫成不了片往生不了,甚至是達不到一心不亂,往生不了。這是執事廢理。
還有執理廢事,是說學了禪宗之後唯心所現,一切都歸自心,萬法歸一。於是說,自性即是彌陀,唯心即是淨土。心淨則國土淨,不必求生淨土,只需要淨心就可以了。這叫執理廢事。(佛印禪師駐錫江蘇鎮江金山禪寺時,蘇東坡居士也住在揚州。當時的蘇東坡尚未信佛,但他非常仰慕佛印禪師,經常乘船過江到金山禪寺拜訪佛印禪師。一天,蘇東坡到金山禪寺,走進天王殿,看見正中端坐的彌勒菩薩總是看著他微笑,蘇東坡心生無限的歡喜,頓時詩性大發,隨口吟道:「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八風吹不動,端坐紫金蓮。」蘇東坡認為他這首詩很好,於是他回家寫好後派書僮送給佛印禪師看。佛印禪師看後提筆在上面寫了「放屁」兩個字,讓書僮帶回交給蘇東坡。蘇東坡看到佛印禪師批的「放屁」兩個字,很不高興,馬上乘船過江找佛印禪師辯論。佛印禪師看到蘇東坡氣沖沖的樣子,微笑著說:「你不是八風(稱、譏、誹、譽、順、逆、興、衰。)吹不動嗎?怎麼一屁就被打過江來呢?」)
另外還有兩種邪見:
第一種是看到佛說乃至一念、乃至十念即得往生,他就說只念一句我就不念了,我相信,我就能往生了。這就是邪見。
另外一種是看到《觀經》下品下生造作五逆十惡都能往生,說自己造點罪沒有關係,我不殺父不殺母造點小罪照樣往生。這就叫仗佛慈悲,肆意造罪。這種就是邪見。邪見就是外道知見,不是佛的知見,這樣就會導致墮入外道種姓。變成了外道,就會漏於彌陀的慈悲救度。
因此法然上人說:「十惡五逆之大罪尚不障礙,何況餘之少罪,住此見解之人,縱雖多念,豈契阿彌陀佛之心乎?此皆懈怠無道心、不當、不善之類,欲任情為惡之語也。凡如是之人者,附佛法之外道,獅子身中蟲也。天魔波旬之故,妨人之正解,障人之往生也。」
我們家老上人也說:這種邪見的人,欲求超升反更沈淪!
以上的法語告訴我們,雖然我們淨土宗在行持上非常簡單,但如果知見不正,也會導致我們錯失往生之大利。所以藕益大師說:「有見地,必有行履。有行履未必有見地。」就是說你知見正,行持一定能跟得上:
我們知道了念一句念十句就不念了是錯的,那我們一定會老實稱念,會多念。
我們知道了仗佛的慈悲去造罪這是邪見,我們一定會謹慎,不敢隨隨便便的放縱自己的三業。
這樣就會自自然然地約束自己,老老實實地稱念佛名,順利往生極樂。
因此說,有見地必有行履,有行履未必有見地。
反過來,有的人念佛念的很精進,持戒也持的挺好,可是他心裏認為持戒持不好就往生不了,認為念這句名號沒有功夫往生不了,這又是錯誤的知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