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彌陀佛是非常非常特別的一尊佛,在十方諸佛當中祂是唯一一尊,把祂的成佛跟眾生能否往生到祂的國土綁在一起的一尊佛,因為祂的這個特別的願力,所以祂想盡辦法把祂因地兆載永劫修行,所積植的所有的功德,以及祂成為南無阿彌陀佛之後,果地上所有的功德,包括三身、四智、四無畏、十力等「內證功德」,及相好、光明、說法、利生等一切「外用功德」,全都變成了南無阿彌陀佛六個字,同時把祂累劫以來所證悟到的一切萬法,也變成了南無阿彌陀佛六個字,讓眾生透過名號跟祂產生連結,直接得到救度。
曇鸞大師用「方便莊嚴清淨真實無量功德」這麼長的字來形容「南無阿彌陀佛」六個字,其實一點都不為過,因為這六個字當中一切具足,人間的語言實在難以說明,更特別的是,凡夫只要稱念六字洪名,就可以得到其中所有功德,這在十方諸佛當中是沒有的,因此阿彌陀佛度化眾生的善巧方便超越諸佛,是為佛王。
今天從四個方面來介紹大慈悲父,讓大家更了解自己的父親:
一、名體一如的佛,稱名即與佛相通。(名即體)
二、人法並彰的佛,稱名即具足萬法。(名即法、名即光)
三、實相身、為物身的佛,稱名即時獲救度。
四、法界藏身的佛,稱名即萬事包辦。
五、結論
一、名體一如的佛,稱名即與佛相通。(名即體)
名,指的是「南無阿彌陀佛」這個名號,叫做名。體,指的是阿彌陀佛的真如實相本體,也就是說阿彌陀佛把祂的真如實相本體變成了這六個字,為什麼要變成這六個字?因為祂的本體是實相的、無相的,我們業力凡夫跟實相之間沒有辦法有交集,祂為了救度我們,必須想辦法,把實相變成有相,讓凡夫可以接觸得到,祂做了全宇宙最偉大的程式設計,把祂的本體變成了「南無阿彌陀佛」六個字,這六個字看得到、聽得到、念得出,與凡夫之間就可以有交集,更厲害的是,程式當中設定,只要稱念南無阿彌陀佛的同時,六字名號當中所有的「方便莊嚴清淨真實無量功德」,就透過祂的光明,直接傳輸給念佛人,讓念佛人當下得到名號中的無量功德,這是阿彌陀佛為了救度眾生,發下的特別弘願,所形成的特殊方便,這在其他十方諸佛是沒有的!
如果以現代的高科技智慧型手機,或許可以略微說明,使用手機的人,只要按鍵,就可以影音傳萬里,可以有各種功能,不是使用手機的人厲害,是研發程式製造手機的人厲害,阿彌陀佛就是研發製造的人,我們就是使用手機的人,功勞在佛!
所以,歸命十方諸佛之後,必須靠自己的修行,直到開悟證果,才可以見到實相,又一直修到成佛,才能與十方諸佛產生真正的交集相通!可是歸命阿彌陀佛之後,我們只要稱念南無阿彌陀佛,就直接與阿彌陀佛交集相通,是多麼不可思議!
我們用人間的比喻來說明,十方諸佛與阿彌陀佛都是世界的頂級富豪,祂們的財力相當,但是十方諸佛的財富跟我們沒有關係,我們只能羨慕,可是拿不到,他有錢是他家的事,就算祂們想給我們錢,我們也拿不到,因為條件不符,我們業力凡夫沒有資格拿到十方諸佛的錢!但是阿彌陀佛的錢,我們卻很容易拿到,因為祂設定的條件很簡單,只要我們稱念南無阿彌陀佛就能拿到錢!阿彌陀佛給每個念佛人各別開了戶頭,儲存我們的功德法財,只要念南無阿彌陀佛,當下錢就匯入戶頭,每當你念一聲佛,龐大的金額馬上入賬!
所以,阿彌陀佛這尊法界的首富跟我們有絕對的關系,因為我們只要符合他的條件,只要念南無阿彌陀佛,功德法財就源源不絕的進來,我們功德法財銀行簿上的數字,後面的零就越來越多,越存越開心,這樣讓我們念起佛來特別的有滋味!其他十方諸佛的錢,當初設定發放的時候有各種條件,這些條件我們都不符合,所以我們領不到錢,可是祂們還是一樣非常慈悲,教導我們各種存錢、理財的方法,希望我們有朝一日也能變成世界富豪,但是我們實在太窮了又欠巨額債務,根本不可能靠投資理財存到錢,諸佛明白我們的處境,所以最後都會勸我們死心,不要靠自己投資理財,不可能成功,最終都勸我們這種窮到響叮噹的凡夫直接找阿彌陀佛拿錢,這就是阿彌陀佛與十方諸佛的不同之處。
或許有人不信,因為「沒有感覺」跟阿彌陀佛相通啊!正常,這是受限於凡夫的業報身,第六意識沒感覺,但是第八意識阿賴耶識,在念佛時,念念與阿彌陀佛相通!真實不虛!
二、人法並彰的佛,稱名即具足萬法。(名即法)
(一)阿彌陀佛是一尊「人法並彰」的佛,也可以說名即法的佛,什麼叫「人法並彰」的佛呢?
人,指的就是覺悟真如實相的阿彌陀佛。
法,指的就是阿彌陀佛所證悟到的一切萬法,也可以說是「無量壽涅槃法」。
「人法並彰」的意思是法跟人是合在一起的,密不可分的,法成為人,人即是法。善導大師云『南無阿彌陀佛言歸命無量壽覺。此乃梵漢相對其義如此。今言無量壽者是法。覺者是人。人法並彰故名阿彌陀佛。』
(二)阿彌陀佛為了救度眾生,成為「人法並彰」的佛。
這也是阿彌陀佛為了救度眾生所施設的方便,因為祂所證得的法,凡夫根本無法企及,為了利益眾生,祂把所證得的法變成六字名號,讓眾生稱念時,得到全部法的功德,所以說六字名號中具足三藏十二部經等一切法,當我們念佛的時候,名號的法會對念佛的人起到「說法的作用」,等同於我們每念一句佛號,阿彌陀佛都在對我們說法,讓我們不斷增長出世善根,最後往生極樂世界,證得跟阿彌陀佛一樣「無量壽涅槃法」的結果,所以南無阿彌陀佛裡面包含了自覺、覺他、覺行圓滿,「自覺」,阿彌陀佛祂自己證悟到的法;「覺他」,阿彌陀佛把所證悟到的法,透過南無阿彌陀佛光明名號,不斷的對念佛人說法,讓念佛人一直增長出世善根,最後證得跟阿彌陀佛一模一樣的「無量壽涅槃法」,這就是「覺行圓滿」。
(三)阿彌陀佛如何為念佛人說法?
大家可能會有疑問,我念佛念了很久了,從來沒有聽過阿彌陀佛對我說法呀!也沒有感受到阿彌陀佛對我說法呀!沒錯這很正常啊,因為我們都是凡夫,凡夫就是凡眼、凡耳、凡心,凡耳當然聽不到這樣的聲音啊!凡心是第六意識心,第六意識心只有這一生你所接觸到的東西的資料,根本沒有辦法感受到阿彌陀佛說法,雖然感受不到,並不代表它不存在,如同經典裡面說「煩惱障眼雖不能見, 大悲無倦常照我身」。
那阿彌陀佛說法是作用在哪裡呢?作用在我們的第八意識阿賴耶識,當我們念南無阿彌陀佛的時候,阿彌陀佛不斷的在喚醒我們沉睡了百千萬億年的佛性,我們每個人都本具佛性,可是因為累劫輪迴以來,這個佛性幾乎都在睡覺,已經沉睡不醒,所以當我們念佛時,阿彌陀佛不斷對我們說法,以喚醒我們本具的佛性。同時有止息惡因,生長善因,止息惡果,增長善果的作用,念佛的當下,即在消業增福,持續念佛,即一直增長出世的善根,止息造作惡業的惡因、貪嗔痴慢疑等等,此外,也同時止息我們的惡果,增長我們的善果,所以,念佛人能持續消業增福,有那麼多念佛感應,都是因為阿彌陀佛是一尊人法並彰的佛,在我們第八意識上不斷對我們說法,所形成這個作用。
「滅除藥鼓」的比喻
有一個比喻可以說明念佛自然會消業,《首楞嚴經》中說兩軍交戰的時候,有的戰士會被敵方有毒的箭給射中,而且射得很深,甚至射入到筋骨中,這個時候把一種叫做滅除的藥,塗在鼓的上面,然後敲打鼓,這些戰士身上有毒的箭就很自然的拔出來了,身上的毒也就消除了!我們累劫以來,已被三毒的箭刺滿全身,此時,只要擂起六字名號的法鼓,三毒的箭自然拔出,毒也消除,自然消業,持續念佛,持續拔除三毒煩惱箭!
我們凡夫因為被業障之身所障礙,被無明所覆蓋,所以感受不到阿彌陀佛對我們說法,但是名號當中的法持續起到止惡增善的作用,這些作用會從我們的身口意顯現出來,由此可以證明。
相信許多蓮友都有此共同經驗,在我們持續念佛一段時日後,會發現自己漸漸改變,變得比較看得開,比較放得下,比較不執著,設限減少了,現在人講的「你不要踩到我的底線」,這個底線慢慢都沒有了,或者原本讓你一聽很生氣的講話口氣用字遣詞,也不再讓你發脾氣,脾氣變好,變得比較柔軟,比較能體諒別人,度量也比較大,這都是因為我們念佛時,阿彌陀佛透過祂的光明,為我們說法,增長我們出世善根的結果。
阿彌陀佛的第三十三願是「觸光柔軟願」,「十方無量不可思議諸佛世界的眾生,蒙祂的光明觸其身者,身心柔軟超過天人。」,念佛的人因被阿彌陀佛的光明攝取照觸,所以身心越來越柔軟!《無量壽經》說「其有眾生遇斯光者,三垢消滅,身意柔軟,歡喜踴躍,善心生焉。」,說明阿彌陀佛的光明照觸下能讓我們的貪嗔癡等一切三垢的罪業消滅,身意柔軟,而且從佛性中生出歡喜踴躍及善心,這個善心跟世間的善心是截然不同的,這個善心是蒙佛光照觸後,由佛性所顯現出來的清靜善心!所以念佛之後,才會在我們的性情上產生前述的改變。
這些改變並不是我們自己的修行,而是透過「南無阿彌陀佛」傳輸給我們的真實法益,而且是在「不知不覺、自自然然」中,就達到這樣的效果。不像聖道法門的自力修行,光是要改脾氣就很難,遇到境界來的時候,必須要忍住,而且要練習再練習,忍過一次再一次,可能相當一段時間之後,才會有一點小成績,成效不彰,非常困難,所以是難行道。相對的,念佛人如此輕鬆容易,仰仗佛力,就達到改變脾氣的結果,真是天壤之別!
(四)對凡夫而言,只有阿彌陀佛對我們有人法並彰的作用,其他都是人法分離。
(1)十方諸佛(人法分離)
十方諸佛所證得的法,沒有為眾生施設方便,「實相自實相,眾生自眾生」,我們根本接觸不到,無法有交集。所以歸命十方諸佛後,要靠自己去修八萬四千法門,等到開悟證果,才能看見實相,繼續修到成佛,才能證入與十方諸佛一樣的境界。但是凡夫不斷在六道中輪迴,何時才可能成佛?因此,阿彌陀佛特別為我們發願,巧設方便,將祂所證悟的萬法變成「南無阿彌陀佛」六個字,成為一尊人法並彰的佛,讓我們只要念佛,就可以得到祂所覺悟的法!對凡夫而言,十方諸佛中,只有阿彌陀佛是人法並彰的佛,要非常珍惜感恩!要時時念佛!
(2)大地萬物(人法分離)
「一切萬法,本來寂滅,一花一葉,無非法性!」
是指大地萬物皆具足法性,但是缺乏利他的功能,對凡夫而言沒有起到法的作用,沒有辦法覺悟我們,沒有辦法讓我們得到真實利益。「法」必須要靠人去覺悟,靠人來說才能夠把這個法的道理給彰顯出來,讓眾生得到利益。佛門中有許多這類的詞句,例如「青青翠竹盡是法身,鬱鬱黃花無非般若」,聽起來非常的優美,非常的高妙、高超,我們來念這兩句也顯得我們特別的文雅高尚,可是問題是這兩句的境界跟我們一點關係也沒有!唐朝慧忠國師說,這兩句話是文殊普賢菩薩的境界,不是我們這些凡夫或是小乘的聖者,所能夠信受的,這兩句話連小聖聖者都不能信受,更何況我們業力凡夫怎麼可能信受得了?我們業力凡夫是怎麼樣呢?我們看到青青翠竹、鬱鬱黃花,直接連接到我們第六意識的資料庫,資料庫儲藏的都是我們今生所學習、吸收到的各種知見、常識,所以每個人的資料庫不一樣,感受也不一樣。假設是一個花藝師,當他看到了翠竹、黃花,他所想的一定是這種花材要怎麼搭配,插起來可以更美;假設是一個廚師,他看到翠竹、黃花,想到的一定是這些花、葉,能不能拿來入菜,或是能不能拿來當做我的擺盤,讓我的菜顯得更美一點;如果是一個中藥師,他看到這翠竹、黃花,所想的一定是能不能入藥、藥性如何。對於凡夫來講,就是六根對六塵,六識起分別,縱使翠竹、黃花本具佛性,但是對我們沒有任何作用,這就叫做「人法分離」。
凡夫對大地萬物,頂多是偶爾有些類似的感慨,但不是真正的悟到,例如蘇東坡,在49歲那一年,從九江登上廬山,那一天,他在登山當中突然有所感悟,他感覺到溪水的聲音,山色美景都像在跟他說法一樣,所以那天晚上住在東林寺,就寫下了非常有名的詩句,「溪聲盡是廣長舌,山色無非清淨身」,也是非常的優美,可是我相信蘇東坡僅僅只是一種感慨、一種感受,沒有真正的從溪水聲或是山光水色中,聽到它們在對他說法,因為他沒有這個境界,溪聲、山色,對他還是「人法分離」。
但是,像我們的開宗的宗主善導大師,就是真實的聽到,他在經過溪流的時候,聽到溪流的聲音全部是念佛的聲音,這是因為善導大師是證入念佛三昧、觀佛三昧,非常了不起的一位高僧,才能有這樣的境界,假設今天換成我們到當時善導大師所站的位置,聽同一條溪流的水聲,我們聽到的還是溪流的流水聲,不可能聽到念佛聲,溪水聲對我們還是「人法分離」。
另外像永明延壽大師,他聽到木頭掉落在地上的聲音,當下就開悟了,他說了這幾句話,「撲落非他物,縱橫不是塵;山河並大地,全露法王身。」因為他開悟了,所以才有這樣的一個境界,「木頭掉落的聲音」在關鍵時刻起到臨門一腳的作用!但這不是我們凡夫的境界,我們就算聽幾百次幾千次木頭掉落的聲音,聽起來還是木頭掉落的聲音,此聲音對我們沒有任何啟發作用,對我們就是「人法分離」。
雖然佛陀告訴我們山河大地本具法性,可是我們根機不契,無法體悟,如同當時世尊拈花,只有迦葉一人破顏微笑,其他人毫無所覺,所謂「聖人能知聖,凡夫不知聖」,我們應慚愧自己的根機陋劣,也要更珍惜阿彌陀佛為了救度我們,成為一尊「人法並彰」的佛,來救度我們。
透過「人法分離」的說明更能凸顯出「人法並彰」的稀有難得,不論是十方諸佛還是大地萬物,對凡夫的根機來說,都是「人法分離」,十方諸佛沒有為我們發願,沒有給予我們方便,所以我們跟他中間沒有辦法連結,仍然是「實相自實相,眾生自眾生」,所以皈依十方諸佛之後,還要自己去修八萬四千法門,要靠自力去開悟證果累積功德,一直到成佛為止,才能真正跟十方諸佛連結上,所以我們要異常珍惜「南無阿彌陀佛」這六個字,只要稱念就跟阿彌陀佛連結上,要念念不捨!
南無阿彌陀佛這六個字是非常稀有珍貴,是娑婆世界唯一真實的六個字,對業力凡夫來說,也是唯一人法並彰的法,由於這六字洪名是人法並彰,所以不論看到、聽到、念出聲音,都可以得到利益,像很多發生車禍的地方,有人發心用石頭刻了「南無阿彌陀佛」,或是貼上「南無阿彌陀佛」會不會有作用?會有作用!因為這六個字本身就是人法並彰,就有對眾生說法救度眾生的功能,所以,當樹立了「南無阿彌陀佛」石碑之後,會救度那個地區所有的眾生,那個地方就平安了。
在娑婆世界,山河大地對凡夫都是「人法分離」,但是只要我們往生到極樂世界就完全不一樣了!因為極樂世界所有的一切都是阿彌陀佛願力功德所顯現出來的,所以在極樂世界一花一草一樹、水聲、鳥鳴聲、風吹樹梢的聲音、或是風吹寶鈴網的聲音等等,所有的聲音、所有觸目所及的一切,都在說法,對極樂世界的人而言,都是「人法並彰」(在極樂世界與阿彌陀佛一體、密不可分,永遠都在聽阿彌陀佛說法),所以在極樂世界除了可以親自聽到阿彌陀佛、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親自為我們說法之外,極樂世界所有的一切萬物也都在說法,時時得聞妙法,所以可以極快速的成佛,因此,我們一定要像天親菩薩一樣,一心歸命阿彌陀佛,發願往生安樂國。
(五)阿彌陀佛是人法並彰的佛,佛號中已具足萬法,所以不需要在名號之外尋求諸法。
因為佛號中已具足八萬四千法,所以不需要在名號之外尋求諸法。即使八萬四千法門都不知道,也沒有遺憾,因為佛號本身已具足,只要持續稱念,自然暗中契合佛智,所謂「潛通佛智,暗合道妙」,只是現在受限於凡夫的外相、心態,所以無法感覺,但是往生極樂世界之後,當下證入三明六通,萬法通達!
三、實相身、為物身的佛,稱名即時獲救度。
阿彌陀佛是一尊實相身、為物身的佛,稱名即時獲得救度, 為什麼要特別來說明這一段呢?因為曇鸞大師在《往生論註》,提出這一個問答。
問:眾生只要稱念阿彌陀佛的名號,就能夠除去無明黑暗而能往生。然而有的眾生雖然稱佛名號,無明卻仍在,往生的願望也沒有達成,這是什麼道理?
答:「因為他們沒有如實修行,所以和佛名號不相應之故。原因何在?因為他們不知道如來是「實相身」、「為物身」,還有三種情形,所以不相應。
一、信心不淳,若存若亡。
二、信心不一,無決定。
三、信心不相續,餘念間故。
所以,特別說明(1)如實修行,(2)「實相身」、「為物身」,(3)三種不信。
(1)如實修行:
深信念佛蒙光攝取而一向專念者,皆是如實修行。
(2)「實相身」、「為物身」:
「實相身」是什麼意思?就是阿彌陀佛的本體,祂的本體是證悟了真如實相的佛,光明無量壽命無量的佛。
「為物身」是什麼意思?為物的「物」,指的是眾生,就是指阿彌陀佛是為了救度眾生而發願成就的一尊佛,所以祂成佛之後,就同時具足了「實相身」及「為物身」,也就是同時具足自利利他的功能,祂把這些功能全部都變成南無阿彌陀佛六個字,讓眾生跟祂之間產生了最直接的連結,可以看得到、聽得到、可以稱念,只要眾生稱念這句佛名,必然得到阿彌陀佛佛光攝取,必然可以往生極樂世界圓滿佛果,所以我們必須要了解阿彌陀佛是為了救度眾生而成就的佛,我念佛必獲救,然後才能夠毫不懷疑的老老實實的念佛下去。
實相身、為物身原是一身,有一個比喻可以說明,就如同硬幣兩面,一面人頭、一面是字,那麼阿彌陀佛的實相身、為物身,就跟硬幣的兩面一樣,是同時存在的,同時具足的,你只要稱念南無阿彌陀佛,必能往生成佛,了解之後,就會老實一向專念下去!
(3)三種不信,所以無法往生。
第一種 「信心不淳,若存若亡」
第二種 「信心不一,無決定」
第三種 「信心不相續,餘念間故」
第一種,什麼叫信心不淳呢? (若存若亡)
這個淳的意思就是說一塊原木,沒有經過雕刻,沒有經過彩繪,原原本本的樣子叫做「淳」,如果我們對於阿彌陀佛為了救度我們而成佛的悲願,原原本本的相信就叫「淳」,不「淳」就是沒有照這樣相信,還加了自己的一點想象,自己的想法,自己的見解籌量等等進去,那麼這個信心就不淳。當你原本信心很淳的時候,你自然而然的就會一直相信下去。
第二種,什麼叫信心不一呢? (無決定)
信心不一,一指的是專一,你信心不專一,心就會動搖,一下相信一下又不相信,一下想說阿彌陀佛是要救度我的,我這樣念應該沒有問題,一下子煩惱來了業障來了,信心又動搖了,又不相信了,或者一下子想「有這麼簡單嗎?念佛就可以往生嗎?」,然後就加上自己的籌量,想說是不是應該再多修一點什麼其他的功德,這個就叫「信心不一」。你信心不一的話,就沒有辦法決定的相信下去。
第三種,什麼叫信心不相續呢? (餘念間故)
「信心不相續」,跟信心不一是同樣的,因為你信心不專一,有時候信,有時候不信,信心當然就不相續了,沒有辦法從頭信到尾,很多人都是這樣,業障來的時候感覺念佛好像沒有效,或者是聽到有的人跟他講其他法門很殊勝的時候,他的心也動搖了,或者有的人跟他問難說「阿彌陀佛這個教法真的是這麼殊勝嗎?你們所說的是正確嗎?你們理解正確嗎?」只要別人稍微一講,你的心就動搖了,那麼你的信心就是不相續,非常的危險!如果「信心不淳」,「信心不一」,「信心不相續」的話,就沒有辦法一向專念下去,沒有一向專念的話,沒有辦法得到百分之百往生的保證,也就沒有得到真實利益,所以大家要非常的要緊,信心決定不能動搖!
要知道阿彌陀佛把實相變成利益眾生的南無阿彌陀佛六字名號,真的是難以想像的不可思議,兆載永劫修行中祂所付出的苦行,所有的苦心孤詣,不知道有多少?阿彌陀佛這樣為我們付出,如果我們還懷疑,豈不是在阿彌陀佛心口上插一把刀嗎?我們應無上的感恩,絕對的信受,如同愚夫愚婦一般,老老實實的念佛,一向專念,念念不捨的念佛。
四、法界藏身的佛,稱名即萬事包辦。
「阿彌陀佛是法界藏身的佛」,就是指阿彌陀佛的本體是真如實相,法界之本體,萬法之本心,南無阿彌陀佛六個字是阿彌陀佛本體,當然包括了整個法界,《維摩頡經》說「芥子納須彌」,我們可以說「六字名號納法界」!表示沒有任何事情是超過南無阿彌陀佛以外,所謂「其大無外」,不可能有任何事物在六字名號之外,所以再大的事情也在六字名號裡面,所以我們了解到阿彌陀佛是法界藏身的時候,就可以知道所有一切事情都可以用「稱念南無阿彌陀佛」來解決,不管是我們個人的業力問題,眾生所有的共業問題,乃至於整個法界所有的事情,都可以用稱念南無阿彌陀佛來解決,都沒有在六字名號之外的地方。
五、結論
從以上簡單的介紹:
阿彌陀佛是一尊名體一如的佛,稱名就可以與佛溝通;
阿彌陀佛是一尊人法並彰的佛,稱名就具足了萬法;
阿彌陀佛是一尊實相身、為物身的佛,稱名即時獲救;
阿彌陀佛是一尊法界藏身的佛,稱名即萬事包辦。
我們從這四個項目裡面可以做一個總結,十方諸佛當中,阿彌陀佛是唯一一尊這樣的佛,祂為了救度我們,把所有的一切融入六字名號當中,變成我們眾生與佛之間直接溝通的管道,我們常常說你與阿彌陀佛連上線,真的是如此,當我們稱念南無阿彌陀佛的時候,是直接與阿彌陀佛相通,這是何等的不容易?我們跟其他十方諸佛是沒有辦法如此相通的,因為十方諸佛沒有給我們施設這個方便,沒有給我們這個橋梁,我們業力凡夫跟證得實相功德的佛之間,沒有辦法直接溝通,唯有南無阿彌陀佛給了我們這個管道,這個管道就是南無阿彌陀佛六個字,這就是我們跟祂之間直接溝通的密碼。所以當我們知道這句名號是如此殊勝的時候,就必須要珍惜,必須要念念不捨的念佛,因為念佛是凡夫所能做到唯一的如實修行,因為凡夫貪嗔痴具足,所有的念頭都與貪嗔痴相應,沒有辦法修到真實功德,可是因為阿彌陀佛這句名號是真實的功德,所以念佛的時候,我們才能夠得到真實功德,而且念佛的時候自然「潛通佛智暗合道妙」,自然與阿彌陀佛的佛智相融合在一起,自然會趨向於覺悟,所以善導大師說「我們業力凡夫在貪嗔煩惱中,能夠生起清淨願往生心,是因為名號清淨,我們才能夠在這麼汙染的念頭裡面,生起清淨願往生心。」,生起這個心,自然可以往生。也如天親菩薩在《往生論》所說「遇無空過者,能令速滿足,功德大寶海』,這個就是說,只要遇到南無阿彌陀佛六個字的人,絕對不會空過,只要持續念佛,決定能夠往生成佛,得到功德大寶海,功德大寶海就是成佛,沒有超過成佛以外的功德大寶海了!所以我們要知道,六字名號裡面往生的資糧、往生的功德,全部都具足了,念念不捨!我們好不容易今生與阿彌陀佛大慈悲父相認了,父子相認後永遠都是父子,怎麼可以再變動呢?歸命了,就永恆的歸命,怎麼可以再變心呢?透過這些說明,是要跟大家強調一定要一向專念的念下去,這是我們唯一能做到的如實修行,唯一能解脫生死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