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每一部佛經都是一張藏寶圖,到底哪一部佛經才是屬於我的藏寶圖?
無始劫以來,我們都試過所有的藏寶圖,卻從來沒有找到屬於我們自己的寶藏。
兩千五百年前,釋迦牟尼佛於菩提樹下成佛,同時也發表他的成佛宣言:「奇哉!奇哉!大地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只因妄想執著不能證得。」明確指出每一位眾生,都有與佛一樣的智慧德相,都擁有跟釋迦佛完全一樣的寶藏;只因「妄想執著」而忘記了遺失寶藏的地點,於是世尊為了讓眾生去除「妄想執著」,找到寶藏的地點,用四十九年時間,總共講了三藏十二部經,八萬四千種修行法門,很遺憾我們仍然找不到寶藏。
直到世尊涅槃一千二百年後,善導大師不但找到最偉大最豐富的寶藏,並且公開分享找到寶藏的方法以及我們找不到寶藏的原因。
《觀經疏》機法兩種深信:
一者決定深信:自身現是罪惡生死凡夫,曠劫以來常沒常流轉,無有出離之緣。
二者決定深信:彼阿彌陀佛四十八願,攝受眾生;無疑無慮,乘彼願力,定得往生。
此「機法兩種深信」是善導大師找到寶藏的方法。
由於《觀經》講說十三定觀與散善淨業三福,一般凡夫眾生易被誤解往生極樂以十三定觀為勝,散善三福次之,而以念佛為劣。可見這種情況不是現在才發生,一千三百年前善導大師的時代就已經存在了。
所以《觀經疏》〈散善義〉才說:
上來雖說定散兩門之益,望佛本願,意在眾生一向專稱彌陀佛名。
善導大師以彌陀化身身分,念佛放光的證量,示現於唐朝,完成楷定古今的淨土宗傳承祖典《觀經四帖疏》,明確指出我們是「罪惡生死凡夫,曠劫以來,常沒常流轉,無有出離之緣。」的事實。同時也給了一張我們看得懂,並保證能找到寶藏的藏寶圖:
彼阿彌陀佛四十八願,攝受眾生;無疑無慮,乘彼願力,定得往生。
只要循著藏寶圖的指引–—望佛本願,意在眾生,一向專稱,彌陀佛名。
絕對會找到我們的寶藏–—
念佛,定得往生
念佛,易得往生
念佛,必得往生
念佛,即得往生
念佛,皆得往生
念佛,莫不往生
念佛,莫不皆往
而今,淨土宗導師慧淨法師,將藏寶圖簡化成更適合現代人的語言,就是「淨土宗宗旨」:
信受彌陀救度,
專稱彌陀佛名,
願生彌陀淨土,
廣度十方眾生。
所以,我的藏寶圖就是淨土宗宗旨。
我的寶藏就是「淨土宗特色」:
本願稱名,
凡夫入報,
平生業成,
現生不退。
民國108年(2019)1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