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土宗信仰的內涵(四)
各位法師慈悲,各位蓮友:南無阿彌陀佛(三稱)
接下來談第二個小標:信仰對象。
(二)信仰對象:
淨土宗以阿彌陀佛及其極樂淨土為其信仰的對象,即是信受彌陀救度,目的是願生彌陀淨土。
淨土宗以阿彌陀佛及其極樂淨土為其信仰的對象。既是信受彌陀救度,目的是願生彌陀淨土,就信仰的對象來講,是很單純、簡單,也很明確,就是兩個:
一個是「阿彌陀佛」,一個是「彌陀淨土」。
淨土宗是「指方立相」的宗派,有阿彌陀佛這尊萬德莊嚴的救主,有彌陀淨土這個方位與目標,這就是指方立相。把彌陀拿掉沒有「淨土宗」,把彌陀的淨土拿掉,也沒有「淨土宗」。相對於其他的宗派來講,有的信仰對象很單純但是困難;有的很複雜,所以就不簡單;禪宗不立文字,教外別傳,沒有對象,是講明心見性、見性成佛,就是要開悟心性,去領悟自己的本性也就是佛性,這談何容易?我們是凡夫,凡夫煩惱強盛、業障深重,可以說是很卑賤的,如果沒有一個依靠的話,就徬徨無依,茫然無措,於此情境下,要我們自己去修到明心見性,我們是做不到的。
現在,阿彌陀佛是我們的信靠,是我們的救度者;彌陀淨土是我們的去處、歸處,是我們安身立命的地方,也可以說是成佛的地方,這是很簡要、很容易理解的。到了淨土,本來有貪、瞋、癡、慢、疑、邪見的心就清淨了,這個就是「土淨令人道果圓」。
一般法門講「心淨國土淨」,淨土法門是「國土淨心淨」。
於此娑婆世間,要我們心淨,我們是做不到的,極樂世界是國土清淨的地方,我們到極樂世界就能夠心淨,能夠圓滿我們成佛的果報。
「土淨令人道果圓」,環境可以型塑一個人的心性,導致一個人的命運,所以環境是很重要的。所以孔子要我們選擇地方,要「里仁為美」,也就是要選有仁愛、道德人格的地方居住,因為無形中能夠影響我們的身心命運。
彌陀與淨土,是淨土宗的根本;
信彌陀、生淨土,是淨土宗全部教理的基礎。
這意味著,如果把「彌陀」「淨土」拿掉,淨土宗的教理就沒有基礎了,沒了基礎也就沒有淨土宗了;雖然曉得有彌陀、有淨土,但是不信受彌陀救度,不願生彌陀淨土,這樣也不能得到它的利益,跟我們也就沒有關係,這樣就可惜了。所以修學淨土法門的人,要曉得這兩個是我們的基礎,基礎就是要信、要生,「信彌陀,生淨土」。
人生歸處,明確指向彌陀淨土;修持方法,明確提出信佛救度。
唯依他力易行,不依通途常軌;超越各宗難行,直趨涅槃境界。
這四段話,可以顯出淨土法門「信彌陀、生淨土」的特色。「生淨土」就是人生的歸處,人生的歸處很明確,而且堅確不移的指向彌陀淨土是我們的歸處。
很多學佛的人,問他將來要到哪裡去?大多茫茫然不知如何回答,甚至他連未來要到哪裡去都沒有想過。
天台宗、華嚴宗、三論宗、唯識宗、禪宗、密宗,都是以實相為本體,也就是說它們是以實相為依歸,將來要證入實相。所謂實相就是無相,就是空性,就是佛性,也就是說他們將來也是要成佛的,要證入沒有貪、瞋、癡、慢、疑、邪見種種妄想雜念的空性,即所謂「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但是,要證入實相是不容易的,不容易的意思,就是下輩子還要繼續輪迴,還必須要有一個去處,那去處就是再度生而為人?或上生天界?或到哪裡?很多各宗各派學佛的人,也未必能夠明確的指出他們的歸宿是哪裡,因為他自己也不知道、不確定、沒把握。
天台宗創宗者智者大師,最後還是念佛往生極樂世界,儘管天台宗講「三止三觀」,但還是不能成就,必須要有一個脫離輪迴的歸宿,而最容易、最殊勝的歸宿,沒有超過往生極樂世界的。反觀「淨土宗」就直截了當明確地說,我們未來的歸宿就是極樂世界,很明確!
佛教外表上看起來現在很興盛,可是若問學佛的人,將來要到哪裡去?大部分的人也答不出來。甚至會說將來是將來的事情,該到哪裡去就到哪裡去,到天上就到天上,到地獄就到地獄。不認為生死輪迴是嚴重的事情,以為生跟死是一體的,死不是真正的死,死了還會再生,認為「生未必可喜,死未必可悲」。這種以為生生世世都能夠當人的觀念,表面聽起來很灑脫,其實是邪知邪見。
釋迦牟尼佛在《法華經》說:「三界無安,猶如火宅,眾苦充滿,甚可怖畏。」釋迦牟尼佛把三界六道的輪迴,用火在燃燒房子來形容,可見三界六道的輪迴是不安的、痛苦的、可憂懼的。釋迦牟尼佛告訴我們,有一個出離三界、能夠獲得清涼安樂的地方,那個地方就是極樂世界。所以,如果學佛卻不曉得未來的去處,乃至於認為死了不是真正的死,好像換一件衣服、換一個房子一樣,這樣就會落入一種常見,常見就是邪見。釋迦牟尼佛說地獄之苦是沒辦法說明、也沒辦法想像的,能夠想像出地獄之苦的話,這個人當下心臟就會被嚇得停止跳動。所以,以為生生世世都能夠當人,或認為到地獄也沒關係,這都是故裝瀟灑,其實是一種失去正見的邪知邪見。
學佛的正知正見就是了脫生死輪迴,而且必須是這一輩子就要成就,不可以等待下一輩子,如果永遠都等待明天,等待下輩子……,應警覺,您的下輩子可能就已在地獄了。
在佛教各宗各派當中,能很明確的為修行人指出一個安樂歸處的就是淨土宗。所以,人生歸處明確指向彌陀淨土,這是其他宗派所沒有的;當然密宗也有他們的淨土,但是密宗行人有的是修本尊法,也有好多個本尊,而且那一些淨土都沒有比彌陀淨土來得殊勝優越。
很多求生淨土的人認為淨土境界高超,我們哪能隨隨便便說往生就往生?同時也誤解《阿彌陀經》所講的「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認為既然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就是必須多善根福德因緣,這樣的話必須在世間修很多法門,自己累積很多功德,功德不圓滿不能往生。這些都是錯解誤解。
純正淨土宗的修持方法,是信受彌陀救度,專稱彌陀佛名。那信佛的救度,此後會怎麼樣?憶佛,念佛。既然信受阿彌陀佛作為救度我們的主人翁,則阿彌陀佛這一尊佛必然是我們生命當中最為重要、無可替代的,對阿彌陀佛的信受是不可以沒有的;因為生命終了而有信受彌陀,就會往生極樂世界,不然即使再長壽,像非想非非想天有八萬四千大劫的壽命,但因為沒有彌陀作為他的依靠,死了還是墮落三惡道中。所以淨土宗修持方法,明確提出信佛救度。
「唯依他力易行」,淨土法門單單依靠他力,他力就是阿彌陀佛的力量;「他力」顯示阿彌陀佛的功德,依阿彌陀佛的功德、願力能夠讓我們脫離六道輪迴、往生極樂世界,做為我們的歸宿,在那裡成佛。所以它是易行道,不是難行道的。
「不依通途常軌」,「通途」就是通途法門,也就是剛剛講的,除了淨土宗以外的其他各宗各派,歸納起來就是天台、華嚴、三論、唯識、禪宗、密宗、律宗等,這都屬通途法門。通途法門的常軌都依據一個軌則規範過程,簡單來講就是三學六度、戒定慧。淨土宗的往生淨土不依這些道路,而依信佛念佛。
不依這些道路的意思並不是排斥,不論學佛或不學佛,「諸惡莫作,眾善奉行」都是應該要遵守的。有「定」,讓人減少妄想雜念,身心輕安;有「慧」,讓人的生命能夠昇華。但是,「戒」我們修不好,也毫無「定」功,至於「慧」,連影子都看不到。可是其他各宗各派都必須依戒定慧,戒要圓滿,定要深入,而且智慧要圓明,這樣才能斷除貪瞋癡煩惱,離開六道輪迴。不論華嚴、天台、不論禪宗、密宗,都必須完成這樣的修行功德。
也就是說,通途法門中的各宗各派,儘管修行的法門各不一樣,理論體系也不一樣,但是歸納起來都要經過戒定慧。以大乘而言,就是成佛度眾生,必須「六度、四攝」,六度就是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四攝就是布施、愛語、利行、同事。同時要先發四弘誓願,要有四無量心,這都是通途法門的常軌,都是難行的,我們做不來,我們只有依靠阿彌陀佛救度,依靠阿彌陀佛的力量、願力,這對我們來講才做得到,而且人人都做得到,是容易、易行的。
「超越各宗難行,直趨涅槃境界」,因為有彌陀的願力,因此我們就超越了各宗各派困難的法門。
依靠阿彌陀佛的力量很容易,讓我們直接進入涅槃的境界,這就是我們信仰對象的特色,因為我們信仰的對象,是阿彌陀佛的力量,是他力的救度,所以很容易做得到的。我們的歸宿就是到極樂世界,極樂世界是涅槃的境界,所以就直接進入涅槃的境界。淨土宗信仰的內涵,有關對象來講,就有這一種特色。
接下來:
(三)佛生呼應:
阿彌陀佛呼喚十方所有一切眾生讓其救度,眾生若能呼應阿彌陀佛的救度,亦即信受彌陀救度、願生彌陀淨土,則阿彌陀佛及眾生,亦即佛凡雙方之間,二願和合,如磁鐵相吸,即時產生感應道交、一體不離的關係,當下達成救與被救,而實現往生彌陀淨土的目的。此亦名「佛願生願,機法一體」。
淨土法門也是呼喚的法門,誰在呼喚我們?是阿彌陀佛在呼喚我們。他呼喚我們要做什麼?要我們接受他的救度,所以淨土法門就是阿彌陀佛呼喚「十方、所有、一切」──沒有一個眾生不是阿彌陀佛呼喚、救度的對象,每一個眾生都是阿彌陀佛呼喚、救度的對象;不管是人界的眾生,或是天界的眾生,或三惡道乃至阿鼻地獄的眾生,阿彌陀佛都在呼喚他:「哎呀!你要接受我的救度啊!你要讓我救度啊!」那我們要不要答應?要!我們的答應就是「應」,阿彌陀佛呼喚就是「呼」;阿彌陀佛呼喚,我們眾生答應,這個就是「佛生呼應」。眾生怎麼樣呼應阿彌陀佛的救度?就是信受彌陀救度、願生彌陀淨土,這個就是「應」;眾生能夠答應,則阿彌陀佛與眾生,立即「佛凡雙方之間,二願和合,如磁鐵相吸」。
「二願和合」,什麼二願?阿彌陀佛願救我們,我們願讓佛救,二個願就是佛的願與眾生的願,「二願和合」,就如水乳交融混合在一起,如磁與鐵相吸。
「磁」代表阿彌陀佛,「鐵」比喻眾生。磁如果接近鐵針,鐵針接近磁鐵,當下就自然相吸在一起,因為它們有一種自然的功能,「即時產生感應道交、一體不離的關係,當下達成救與被救,而實現往生彌陀淨土的目的。此亦名『佛願生願,機法一體』」。
當然,如果不是磁,或不是鐵,就不可能相吸。
所以,淨土法門的特色有好幾種,其中一種就是「機法一體」,「機」指我們眾生,「法」就是阿彌陀佛。為什麼會用「機」來表達眾生?因為「機」就是機關,機關必須要有人操作才會運轉,也就是說我們眾生必須要有阿彌陀佛的呼喚,我們才能清醒、回應,「機、法」的形容是這樣來的;而磁石與鐵針相吸在一起,等同一體不會分開,產生感應道交,一體不離。
一個信佛念佛的人,阿彌陀佛有沒有跟我們在一起?有。「煩惱障眼雖不見,大悲無倦常照我」,我們如果信佛念佛,等於在心中掛了一個平安符,跟阿彌陀佛同出同入,時時處處獲得平安。
所以一個信佛念佛的人,他的內心就是神聖莊嚴的殿堂,裡面供奉的本尊是誰?阿彌陀佛!
念佛人心中都有一個莊嚴大雄寶殿、彌陀寶殿,供奉的就是阿彌陀佛。所以念佛的人,阿彌陀佛時時在心中的彌陀寶殿安住,跟我們同出同入,跟我們一起生活,從年輕到中年,從中年到老年,從老年到往生,都不離開我們,這就是「機法一體」。這樣,阿彌陀佛要救我們,我們也接受彌陀的救度,就能夠實現往生彌陀淨土這一個目的。也就是說,現在就確定被彌陀救到了,雖然肉體還在娑婆世界,已經不是娑婆世界輪迴的凡夫;雖然現在還在娑婆世界生活,還沒有往生極樂世界,已經是極樂世界的聖眾之一,這個就是淨土法門的特色「機法一體」,此亦名「佛願生願,機法一體」。
阿彌陀佛他有幾個願?四十八願,可是,他只要有一個願就好了──願救十方眾生;那我們眾生的願有幾個?千千萬萬個,可是只要有一個願生彌陀淨土的願就夠了,一旦往生就能成佛,成佛就能達成圓滿無量無邊的願。
如果沒有往生極樂世界,我們生命結束時,再多的願都沒有機會達成,即使現在的豐功偉業,人死之後,也就統統沒有了。所以千願、萬願,只要一個「願生彌陀淨土」的願就好了,這是根本的願,也是唯一的願。其他的願,就要看有沒有福報,沒有福報與因緣的話,再怎麼努力,願也不能達成。
(四)淨宗原理:
淨土宗原理:二願和合。佛願生願,二願和合,成淨土宗。
佛願成就淨土,生願成就往生,如磁鐵相吸。
磁吸鐵不吸銅,鐵合磁不合玉。
佛願已成,無可疑慮,眾生願生則生,法爾道理。
二願和合則生,往生僅憑願。
這是就願來講的。
剛剛講佛生呼應──「佛願、生願」,可見淨土宗有一個原理,就是「二願和合」;它的原理就是阿彌陀佛發願要救度我們,而且他這個願的力量已經成就了,而我們也發願願意讓阿彌陀佛救,這樣就構成「淨土宗」。
所以,淨土宗就是建立在「二願和合」之上的「佛願生願」──阿彌陀佛願救度我們眾生這個願,跟十方眾生願意接受彌陀救度,而願生彌陀淨土這一個願,佛願、生願這兩個願和合。「和合」就是互相融合在一起、結合在一起,這兩個願互相和合在一起,才能成為「淨土宗」。
也就是說,雖然阿彌陀佛有願要救度我們,可是我們如果沒有意願要給彌陀救,那不能成為淨土宗;假設我們要求生極樂世界,但是阿彌陀佛認為我們不夠資格,那也不能成為「淨土宗」。不過,阿彌陀佛主動、平等、無條件救度我們的願已經成就,沒有障礙了,而我們也願意讓阿彌陀佛救,對世間也沒有任何的掛礙,那二願和合就成為「淨土宗」。
「佛願成就淨土」,由於有阿彌陀佛的願,才能成就圓滿一個讓我們歸宿成佛的淨土,如果沒有阿彌陀佛的願,那就沒有淨土,也沒有我們的往生。
所以阿彌陀佛發下四十八個大願,歸納來講有三個內涵:
第一,成就淨土,讓所有眾生做為歸宿成佛的地方。
第二,成就佛名,成就他的名號,以名號來救度眾生。不然雖然有極樂淨土,但是怎麼去呢?有什麼方法?阿彌陀佛就說,此後,你只要專稱彌陀佛名就可以了。
第三,成就佛身,成就他阿彌陀佛本身。也就是說他如果極樂世界完成了,但是名號沒有完成,不能成為南無阿彌陀佛,必須是極樂世界完成了,他的萬德洪名也完成了,才能完成阿彌陀佛的本身。
以世間來講,名號只是一個名稱而已,不是本體,所以世間的名是假名,因為不是實體。但是阿彌陀佛的實體就是名號,名號就是本體,能夠讓十方眾生不僅能夠往生極樂世界,又能夠在極樂世界成佛,這樣的功德圓滿了,他才能夠成佛,成佛之後,阿彌陀佛的名,就是這萬德的結晶。因此可以說,「淨土、佛名、佛身」這三者是同時完成的,只是在說明上有先後次第而已;也就是說,阿彌陀佛完成他本身的同時,也完成了彌陀淨土,也完成了他的萬德洪名;完成了萬德洪名的同時,也完成彌陀淨土,也完成他阿彌陀佛本身,所以,「佛願成就淨土,生願成就往生」。
對我們來講就簡單了,我們只要願意接受彌陀的救度,就能夠往生彌陀淨土;相對來講阿彌陀佛就很辛苦,要為我們五劫的思惟,兆載永劫的修行,六度萬行難行能行,圓滿這四十八個大願,阿彌陀佛的目的只有一個,就是呼喚我們、救度我們往生彌陀淨土。
不過,其實我們也沒有資格說阿彌陀佛辛苦,因為阿彌陀佛是怎麼樣地辛苦,我們是理解不來的,那是佛的境界,因此我們對阿彌陀佛就會怎麼樣?感恩;那感恩就會怎麼樣?念佛。也就是說,因為感恩,而銘感於心,深刻在我們的心中永生不忘,所以就會形成憶佛、念佛。
「憶佛」就是阿彌陀佛存在內心,沒有忘記,「念佛」是張開嘴巴念佛,或者金剛念或小聲念或大聲念。譬如說工作動腦筋的時候不可能念佛,睡覺的時候也不可能念佛,打妄想的時候也不可能念佛,可是阿彌陀佛有沒有忘記?沒有忘記,是存在心中,而且阿彌陀佛在我們生命的地位當中,是第一的、無比的、無可替代的。一有時間就會浮現在我們口中,浮現在我們的心中,這叫做「憶佛」,用比喻來說,就像磁鐵相吸,是自然的功能,不必勉強,只要有鐵的成份,磁石就能夠把你吸過來。
阿彌陀佛這個磁石磁力很強,哪怕某一塊石頭當中僅有一點點鐵的成分,阿彌陀佛也能立刻吸過來。也就是說,哪怕有少分的願生之心,臨終的時候阿彌陀佛也會來接引我們。
一般說要深信、要切願、要力行,那麼信多深?願多切?這個很難講。而且也由於根機的不一樣,所以所信的深淺、所願的深淺都各不一樣,但只要你稍有信心、稍有願心,阿彌陀佛就立刻把你吸住了,好像雷達,是能夠偵測五百公里範圍以內的訊息,只要接近範圍,雷達都能夠偵測出來。
當然,現代科技來說,可能有一些隱形飛機雷達偵測不到,可是阿彌陀佛這一個雷達,他不止五百公里、五千公里、五萬公里,他是遍滿整個法界的,同時他的功能很強,強到不可思議,再怎麼隱藏都隱不住,都會被偵測出來。所以,我們凡夫只要有願生之心,就會被阿彌陀佛強有力的雷達偵測出來,而且被強有力的磁性吸住,這個就是「磁鐵相吸」的原理。
「磁吸鐵不吸銅」,這也是一個比喻。磁石是吸鐵,有鐵性才會被磁石所吸住,才能夠跟磁鐵相感應,如果是銅或者是木板、塑膠就不可能被吸。也就是說,阿彌陀佛雖然有無礙的力量能夠救度十方眾生,可是十方眾生如不願生極樂,就如同塑膠木板,這樣能夠跟阿彌陀佛磁鐵相吸、感應道交嗎?不可能。或者雖然學佛,但是他學其他的法門,那也不能被阿彌陀佛這個磁鐵吸住。
「鐵合磁不合玉」,我們就像鐵針,只能跟個磁相和合、相吸引,如果是玉,玉很高貴,可是它沒有能夠與磁互相吸引的本質,所以也不可能與鐵相吸引。意思就是說,我們凡夫能夠跟阿彌陀佛感應道交,能夠往生彌陀的淨土,可是我們能夠跟其他的十方諸佛感應道交,能夠往生其他諸佛的淨土嗎?不可能,為什麼?因為十方諸佛,沒有為我們發「若不生者 不取正覺」的願,也沒有為我們建設像極樂世界那樣的淨土。十方諸佛當中,就只有阿彌陀佛這一尊佛有發這樣的願,有這樣的淨土。所以說磁吸鐵不吸銅,「磁」比喻阿彌陀佛,「銅」比喻不信的人、學其他法門的人,「鐵」比喻信受彌陀救度的人,「玉」代表其他的諸佛菩薩。
「佛願已成,無可疑慮」,阿彌陀佛要救度我們的願,力量已經成就,這個無容懷疑。為什麼?因為是釋迦牟尼佛親口所說。釋迦牟尼佛的話如果不如實,那釋迦牟尼佛他就不能成佛,他的廣長舌相就不是廣長舌相了。
接下來,就是我們眾生的問題了,我們願生那就能夠往生,我們不願生那就不能往生。因為阿彌陀佛沒有問題,已經成就了,所以只看我們願不願生。願生就能夠往生,如果不願往生,阿彌陀佛雖然成就,再怎麼有力量,也不能吸銅啊!所以「願生則生,法爾道理」,這是一種自然法爾的道理,天性自然就是這樣。因為阿彌陀佛願力已經成就了,他有自然的功能使願生彌陀淨土、專稱彌陀佛名的人,自自然然往生極樂世界,他的力量已經成為一種天地自然的慣性,好像春天過了就是夏天,夏天過了就是秋天、冬天;也好像黑夜過了就是白天,白天過了就是黑夜。你說這是誰在操作運轉的?沒有,是天地自然的道理,所以說「二願和合則生,往生僅憑願」。
從這一點來講的話,往生極樂世界,也可以說依靠願就可以,信就歸入在願裡面,行也歸入在願裡面,有願的話就憶佛、念佛,所以說「往生僅憑願」。這個「願」是三則合一的,也就是信、願、行三則都在裡面。由於時間的關係,這一節就講到這裡。
南無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