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俗講演

  1. 「信心一決定,當晚便往生」的啟示(下)
  2. 「信心一決定,當晚便往生」的啟示(上)
  3. 阿彌陀經是在說什麼?
  4. 2024龍年新春講話
  5. 皈依開示(2023年11月11日新營)
  6. 慶祝彌陀聖誕暨淨嵩法師往生二十周年紀念講話
  7. 2023中元開示
  8. 剃度開示 ──流轉三界中,恩愛不能脫(2023年8月30日)
  9. 皈依.五戒.剃度開示(2023年7月18日)
  10. 阿彌陀佛依名號來救度眾生(三)
  11. 談淨土宗志工的發心與行持(下)
  12. 談淨土宗志工的發心與行持(上)
  13. 2022中元開示
  14. 「光明遍照」六特色(下)
  15. 「光明遍照」六特色(上)
  16. 為淨土宗志工幹部講話
  17. 清明節慎終追遠與念佛(2022年清明節開示)
  18. 念佛超度之勝益
  19. 「光明遍照」文的特色
  20. 阿彌陀佛依名號來救度眾生(二)
  21. 阿彌陀佛依名號來救度眾生(一)
  22. 2020彌陀誕法會開示──必得超絕去
  23. 2020彌陀誕法會開示──念佛人六不四平(五)
  24. 2020彌陀誕法會開示──念佛人六不四平(四)
  25. 2020彌陀誕法會開示──念佛人六不四平(三)
  26. 2021中元念佛超薦法會開示
  27. 2020彌陀誕法會開示──念佛人六不四平(二)
  28. 2020彌陀誕法會開示──念佛人六不四平(一)
  29. 2019年彌陀誕開示
  30. 2020中元法會開示
  31. 志工四喻
  32. 人生是苦
  33. 生命無常三根本
  34. 兩種深信、觸光柔軟、感恩歡喜
  35. 剃度開示(2019年7月7日)
  36. 中元節開示(2019)
  37. 剃度開示(2019年5月12日)
  38. 豬年話豬
  39. 剃度開示(2018年7月31日)
  40. 淨土宗──往生淨土成佛宗
  41. 受戒與持戒
  42. 趨向淨土的關鍵密碼
  43. 剃度開示(2018年3月24日)
  44. 二種成佛法
  45. 橫超的淨土法門
  46. 往生與預知時至
  47. 剃度及皈依開示(2017年9月19日)
  48. 往生極樂的條件(下.問答)
  49. 剃度開示(2017年8月18日)
  50. 往生極樂的條件(中)
  51. 往生極樂的條件(上)
  52. 深信因果,諸惡莫作,眾善奉行,念佛成佛
  53. 四十八願分類歸結
  54. 彌陀願心的根源
  55. 淨土宗的結論──宗旨四句偈
  56. 大慈悲五要點
  57. 慈心法門
  58. 念佛不妄語
  59. 真正的佛法是建立在脫離輪迴之上
  60. 淨土宗的根源
  61. 真正的孝行──託父母於阿彌陀佛
  62. 為何吃素?
  63. 略談佛教的意義與淨土宗之殊勝
  64. 「自省己過,善覆他罪,樂修慈心」
  65. 愛與佛命
  66. 不請之友
  67. 歲末聚餐對僧眾的談話
  68. 學佛的目的
  69. 說愛(二)
  70. 說愛(一)
  71. 念佛名號 學佛愛心
  72. 心平氣和 無住生心
  73. 念佛超度 三塗眾生
  74. 澳門淨土宗學會 讚頌辭
  75. 「以誠感人」的意涵
  76. 第一屆淨土宗志工研習會勉言
  77. 慧淨法師除夕團拜電話致辭
  78. 在心、在緣、在決定
  79. 佛教點燈的意義
  80. 念佛的方法與要領
  81. 念佛成佛的原理
  82. 佛在何處?
  83. 志工服務精神的內涵
  84. 淨土行人應具備的根本知見
  85. 慈悲的救度
  86. 念佛生蓮
  87. 三塗眾生 念佛往生
  88. 信受彌陀救度
  89. 為新戒比丘開示
  90. 歸依勸囑
  91. 念佛的音調與心態
  92. 本願稱名 凡夫入報
  93. 「澳門彌陀共修會落成法語」略講
  94. 厭穢欣淨 切願往生
  95. 初機念佛群疑問答
  96. 簡介淨土宗專純念佛的道風及心態
  97. 淨土法門 理事互含
  98. 初學淨土法門應有的認識
  99. 念佛人的「本尊」
  100. 一天的生活,從念佛開始
  101. 念佛即圓滿悲智功德
  102. 〈人有實德,天有奇報〉一文的啟發
  103. 明信因果,念佛求生
  104. 如何真正圓滿人生的目的
  105. 萬行不憑憑念佛(二)
  106. 萬行不憑憑念佛(一)
  107. 信佛救度念佛名 命終直入涅槃城
  108. 彌陀名號 不可思議
  109. 守愚念佛 彌陀住頂
  110. 阿彌陀佛的救度
  111. 一切眾生 皆有佛性
  112. 念佛方能消宿業
  113. 念佛成佛 即是佛教
  114. 阿彌陀佛 是何等佛
  115. 以佛為念 以淨為歸
  116. 念佛眾生 攝取不捨
  117. 乘本願船 登涅槃岸
  118. 淨土法門 萬法歸宗
  119. 世間虛假 唯佛獨真
  120. 一心念佛 無疑無雜

法義開示

  1. 《觀無量壽經》概說(二十三)
  2. 《觀無量壽經》概說(二十二)
  3. 《觀無量壽經》概說(二十一)
  4. 《觀無量壽經》概說(二十)
  5. 《觀無量壽經》概說(十九)
  6. 《觀無量壽經》概說(十八)
  7. 《觀無量壽經》概說(十七)
  8. 《觀無量壽經》概說(十六)
  9. 《觀無量壽經》概說(十五)
  10. 《觀無量壽經》概說(十四)
  11. 《觀無量壽經》概說(十三)
  12. 《觀無量壽經》概說(十二)
  13. 《觀無量壽經》概說(十一)
  14. 《觀無量壽經》概說(十)
  15. 彌陀淨土的特色-超
  16. 《觀無量壽經》概說(九)
  17. 《觀無量壽經》概說(八)
  18. 《觀無量壽經》概說(七)
  19. 《觀無量壽經》概說(六)
  20. 《觀無量壽經》概說(五)
  21. 善導淨土教理的核心
  22. 淨土宗帶三法數
  23. 善導大師〈讚佛偈〉之深廣內涵
  24. 善導淨土教理特色
  25. 淨土宗信仰的內涵(五)
  26. 淨土宗信仰的內涵(四)
  27. 淨土宗信仰的內涵(三)
  28. 淨土宗信仰的內涵(二)
  29. 淨土宗信仰的內涵(一)
  30. 《觀無量壽經》概說(四)
  31. 《觀無量壽經》概說(三)
  32. 《觀無量壽經》概說(二)
  33. 《觀無量壽經》概說(一)
  34. 善導大師淨土思想(十七)
  35. 善導大師淨土思想(十六)
  36. 善導大師淨土思想(十五)
  37. 善導大師淨土思想(十四)
  38. 善導大師淨土思想(十三)
  39. 善導大師淨土思想(十二)
  40. 善導大師淨土思想(十一)
  41. 善導大師淨土思想(十)
  42. 善導大師淨土思想(九)
  43. 善導大師淨土思想(八)
  44. 善導大師淨土思想(七)
  45. 善導大師淨土思想(六)
  46. 善導大師淨土思想(五)
  47. 善導大師淨土思想(四)
  48. 善導大師淨土思想(三)
  49. 善導大師淨土思想(二)
  50. 善導大師淨土思想(一)
  51. 「三誓偈」略解
  52. 念佛的利益
  53. 剃度典禮開示
  54. 「彌陀三約定」
  55. 為新戒弟子開示
  56. 淨土宗「四不」
  57. 《無量壽經》大意(九)
  58. 《無量壽經》大意(八)
  59. 《無量壽經》大意(七)
  60. 《無量壽經》大意(六)
  61. 《無量壽經》大意(五)
  62. 《無量壽經》大意(四)
  63. 《無量壽經》大意(三)
  64. 《無量壽經》大意(二)
  65. 《無量壽經》大意(一)
  66. 《無量壽經》概說(續)
  67. 《無量壽經》概說
  68. 淨土宗特色略說
  69. 淨土宗宗旨略說
  70. 略說淨土宗教判
  71. 佛化婚禮開示
  72. 自信教人信 擔當向前行
  73. 成佛何時、極樂何處、往生何位?
  74. 出家的價值與意義
  75. 略說彌陀名號之義
  76. 為什麼淨土法門是易行道?
  77. 淨土宗是彌陀慈悲救度的法門
  78. 娑婆眾生 無不是業
  79. 龍樹菩薩往生安樂國
  80. 華光出佛
  81. 彌陀光明 最尊第一
  82. 法是道場的靈魂
  83. 不問罪福 念佛皆生
  84. 彌陀誕辰念彌陀 (二)
  85. 彌陀誕辰念彌陀(一)
  86. 「名號的功德」與「念佛的利益」
  87. 「《大經》三要文」的重要性
  88. 極樂安身實是精
  89. 大悲傳普化 真成報佛恩
  90. 相勸行念佛 悉名行大悲
  91. 《地藏經》「念佛度亡」之文略講
  92. 口稱成因由法德
  93. 念佛與佛,機法一體
  94. 淨土法門的大根大本
  95. 何謂「一心不亂」?
  96. 略談念佛方式與莊嚴道場
  97. 極樂無為涅槃界
  98. 如何真正紀念「彌陀聖誕」
  99. 弘願寺「護法聯誼會」開示
  100. 為迴龍寺常住僧眾開示
  101. 淨宗宗旨與敦倫盡分
  102. 淨土宗「宗旨」與「特色」略講
  103. 兼具勝易特色的純正淨土宗(問答)
  104. 兼具勝易特色的純正淨土宗(開示)
  105. 淨土宗的幾個名詞略釋
  106. 成佛如林的法門
  107. 善導大師-《觀經疏》大願業力與《大經》三誓偈
  108. 善導大師-略說善導大師「讚佛偈」之深廣內涵
  109. 善導大師-本願稱名 凡夫入報(五)
  110. 善導大師-本願稱名 凡夫入報(四)
  111. 善導大師-本願稱名 凡夫入報(三)
  112. 善導大師-本願稱名 凡夫入報(二)
  113. 善導大師-本願稱名 凡夫入報(一)
  114. 曇鸞大師《往生論註》-緣佛願力速成佛(四)
  115. 曇鸞大師《往生論註》-緣佛願力速成佛(三)
  116. 曇鸞大師《往生論註》-緣佛願力速成佛(二)
  117. 曇鸞大師《往生論註》-緣佛願力速成佛(一)
  118. 曇鸞大師《往生論註》-不虛作住持功德(四)
  119. 曇鸞大師《往生論註》-不虛作住持功德(三)
  120. 曇鸞大師《往生論註》-不虛作住持功德(二)
  121. 曇鸞大師《往生論註》-不虛作住持功德(一)
  122. 《易行品》概說
  123. 龍樹菩薩《易行品》- 稱名、易行疾至、不退轉(二)
  124. 龍樹菩薩《易行品》- 稱名、易行疾至、不退轉(一)
  125. 龍樹菩薩《易行品》-易行品本願釋略解(三)
  126. 龍樹菩薩《易行品》-易行品本願釋略解(二)
  127. 龍樹菩薩《易行品》-易行品本願釋略解(一)

宗風

  1. 宗風學習(七)
  2. 宗風學習(六)
  3. 宗風學習一~五

臨終開示

  1. 臨終的殷切勸導叮囑
  2. 娑婆旅程盡,辭別歸蓮鄉
  3. 信順彌陀救度

訪問篇

  1. 輔仁大學宗教系所師生參訪慧淨法師記
  2. 傳承的路_與越南團法師談話

問答

  1. 為善導寺幹部蓮友開示(問答)
  2. 他力與因果,有矛盾嗎
  3. 他力的念佛就是隨緣的念佛?
  4. 如何從自覺愚惡契入彌陀的救度
  5. 於福州答蓮友問
  6. 於弘願寺答僧眾問

第十八願善導釋

  1. 第十八願善導釋(二十)
  2. 第十八願善導釋(十九)
  3. 第十八願善導釋(十八)
  4. 第十八願善導釋(十七)
  5. 第十八願善導釋(十六)
  6. 第十八願善導釋(十五)
  7. 第十八願善導釋(十四)
  8. 第十八願善導釋(十三)
  9. 第十八願善導釋(十二)
  10. 第十八願善導釋(十一)
  11. 第十八願善導釋(十)
  12. 第十八願善導釋(九)
  13. 第十八願善導釋(八)
  14. 第十八願善導釋(七)
  15. 第十八願善導釋(六)
  16. 第十八願善導釋(五)
  17. 第十八願善導釋(四)
  18. 第十八願善導釋(三)
  19. 第十八願善導釋(二)
  20. 第十八願善導釋(一)

淨土法門的核心

  1. 淨土法門的核心(二十)
  2. 淨土法門的核心(十九)
  3. 淨土法門的核心(十八)
  4. 淨土法門的核心(十七)
  5. 淨土法門的核心(十六)
  6. 淨土法門的核心(十五)
  7. 淨土法門的核心(十四)
  8. 淨土法門的核心(十三)
  9. 淨土法門的核心(十二)
  10. 淨土法門的核心(十一)
  11. 淨土法門的核心(十)
  12. 淨土法門的核心(九)
  13. 淨土法門的核心(八)
  14. 淨土法門的核心(七)
  15. 淨土法門的核心(六)
  16. 淨土法門的核心(五)
  17. 淨土法門的核心(四)
  18. 淨土法門的核心(三)
  19. 淨土法門的核心(二)
  20. 淨土法門的核心(一)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

  1.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前言 ── 四、憶與念
  2.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前言 ── 三、念者今心也,黏著不能忘
  3.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前言 ── 二、閉關念佛的苦惱者
  4.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前言 ── 一、念佛先要認識佛
  5.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四十八)阿彌陀佛,是一尊現往東方的佛
  6.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四十七)阿彌陀佛,是一尊令眾成佛的佛
  7.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四十六)阿彌陀佛,是一尊使凡入報的佛
  8.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四十五)阿彌陀佛,是一尊報身報土的佛
  9.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四十四)阿彌陀佛,是一尊諸佛證誠的佛
  10.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四十三)阿彌陀佛,是一尊臨終來迎的佛
  11.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四十二)阿彌陀佛,是一尊親近增上的佛
  12.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四十一)阿彌陀佛,是一尊身心無礙的佛
  13.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四十)阿彌陀佛,是一尊光息三塗的佛
  14.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三十九)阿彌陀佛,是一尊光明無礙的佛
  15.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三十八)阿彌陀佛,是一尊唯攝念佛的佛
  16.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三十七)阿彌陀佛,是一尊光明遍照的佛
  17.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三十六)阿彌陀佛,是一尊光明名號的佛
  18.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三十五)阿彌陀佛,是一尊名體一如的佛
  19.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三十四)阿彌陀佛,是一尊依正不二的佛
  20.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三十三)阿彌陀佛,是一尊機法一體的佛
  21.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三十二)阿彌陀佛,是一尊不生不取的佛
  22.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三十一)阿彌陀佛,是一尊為作大安的佛
  23.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三十)阿彌陀佛,是一尊召喚眾生的佛
  24.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二十九)阿彌陀佛,是一尊不擯眾生的佛
  25.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二十八)阿彌陀佛,是一尊代眾受苦的佛
  26.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二十七)阿彌陀佛,是一尊以身為質的佛
  27.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二十六)阿彌陀佛,是一尊急救溺水的佛
  28.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二十五)阿彌陀佛,是一尊平等救度的佛
  29.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二十四)阿彌陀佛,是一尊主動救度的佛
  30.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二十三)阿彌陀佛,是一尊救度地獄的佛
  31.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二十二)阿彌陀佛,是一尊救世法王的佛
  32.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二十一)阿彌陀佛,是一尊救度眾生的佛
  33.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二十)阿彌陀佛,是一尊為大施主的佛
  34.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十九)阿彌陀佛,是一尊惠利群生的佛
  35.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十八)
  36.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十七)
  37.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十六)
  38.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十五)
  39.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十四)
  40.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十三)
  41.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十二)
  42.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十一)
  43.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十)
  44.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九)
  45.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八)
  46.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七)
  47.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六)
  48.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五)
  49.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四)
  50.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三)
  51.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二)
  52.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一)
  53.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 目錄
淨土宗
慧淨法師
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慧淨法師 > 法談開示
top

法談開示

明信因果,念佛求生

       對我們學佛的人而言,念佛往生彌陀淨土是最重要的一件事,也可以說是學佛人的終極目標,不只是學佛人的終極目標,也可以說是一切眾生生而為人的目的。生而為人如果不能夠遇到佛法,那就「如入寶山,空手而回」,因為唯有佛法才能解脫生死輪迴;如果沒有佛法,一切眾生都會永無窮盡的在六道之中,造罪造業、受苦受難的輪迴。雖然說是佛法,可是如果沒有遇到「專稱彌陀佛名」的淨土法門,也不能讓我們在今生今世就徹底的了脫,解決生死輪迴,所以淨土法門及阿彌陀佛對我們的重要,是根本性的、是絕對性的,是不能比擬的。總而言之,人生最重要的事情是什麼?就是念佛往生彌陀淨土,解脫生死輪迴。

 

       佛教的學佛著眼點在哪裡?在於解脫每個人六道生死輪迴。佛陀在《正法念處經》就說:

若畏未來世,則名有智眼;
若與此相違,是為大愚癡。

 

       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就是說如果能夠畏懼後世,「若畏」的「畏」是畏懼,「未來世」就是下輩子,如果對於有善惡報應、有三世因果、有六道輪迴能夠相信,進一步對於六道的生死輪迴,產生畏懼,也就是恐怕、畏懼下輩子的輪迴,那麼佛陀就說「是名有智眼」,就是一個有智慧的人。佛陀又說:「若與此相違,是為大愚癡。」如果不知不怕下輩子有輪迴,不相信有善惡報應、三世因果、六道輪迴,那就是最沒有智慧的,是大愚癡之人。這是釋迦牟尼佛親口所說的,由這句法語我們可以反省,人生真正的人生觀、價值觀,就建立在佛陀所說的這一句法語之上。世間一般人都要追求富貴,都要完成高學歷,追尋無邊的知識,但不管他有多高的學歷,多豐富的學問,如果他不相信有善惡報應,不知有三世因果、六道輪迴,佛陀則說他是一個愚癡的人;反過來說,一個人即使沒有受教育,不認識字,毫無文化,可是他相信有善惡報應、有三世因果、有六道輪迴,而且也預先為自己尋找、準備解脫六道輪迴的方法,那佛陀就會豎起大拇指,稱讚他是一個有智慧的人。由此可見,我們在座各位可說都是有智慧的人。

 

       相信有來世是智慧的開端,自然能建立起幾種非常正面有益的人生觀:

 

一、容易相信善惡報應、六道輪迴。

二、容易發起自利利人的願心。

三、自有良心監督自己要行善去惡,積極累積福德。

四、知道有未來世,而預先做準備,讓自己的人生,無憂、無懼、無悔。

五、由於精神有寄託,心理有安慰,自然會消除一些身心的疾病。

六、因為相信有來世,能為來世做準備,就會感覺人生有價值,生活有意義。

 

       佛陀又說:

不畏後世,無惡不作。

 

       一個人不相信來世,就不會相信有生死輪迴,也不考慮來生後世。以為人死就如燈滅,所以不畏懼輪迴,則往往會有無惡不作、無作不惡的身心行為。換言之,不相信有下輩子的人,很容易墮於利己主義、享樂主義、拜金主義等等低劣的人生觀,他會認為只要能夠滿足自己的欲望,又能躲過警察和法律的制裁,那麼鋌而走險,不擇手段的為所欲為,有何不可?就容易產生這一種邪惡、不正確的負面觀念。其次,因他不相信有下輩子,所以也缺乏一種精神的自我監督機制,容易縱欲、作惡、犯罪,自害害人,污染社會。所以佛陀說:「不畏後世,無惡不作。」不畏後世的人很容易無惡不作、無作不惡,為了自己的欲望而不擇手段。由上可知,單單一個相信、不相信有後世,就會導致我們的人生這兩個極端不同的方向。

 

       關於三世因果六道輪迴的這一種善惡報應,一般人都沒看到,可是不但佛陀在經典之中,處處都在提醒強調;而且依據我們中國自古以來很多的文獻記載,也都顯示有下輩子,有投胎轉世,有不斷輪迴的事例;若以近代超心靈的研究來講,也可以肯定證明是有下輩子,是有輪迴的。簡而言之,「有下輩子、有輪迴」的證據,比「人死就斷滅,沒有任何輪迴」的理由要充足可信得多,所以我們生而為人,對於有關自己切身利害關係的這個來世,我們就要預先去探討,然後預先去準備。

 

       每一個宗派都有他的宗旨,如果沒有他的宗旨,就不能成為一個宗派。我們教團專弘淨土法門,也就如同我們每一本書的後面所標舉的「淨土宗宗旨」,就是「信受彌陀救度,專稱彌陀佛名,願生彌陀淨土,廣度十方眾生」。凡是宗旨,必定有他別於其他各宗不同的地方,所以有宗旨就有他的特色,我們淨土宗的特色就是「本願稱名,凡夫入報,平生業成,現生不退。」

 

       所謂「本願稱名」就是阿彌陀佛為了救度十方一切、任何種類的眾生,而發下了四十八個大願,每一願都是為了眾生而發。由於有這四十八願,才有極樂世界的成就,才有阿彌陀佛本身的成就,也才有我們能夠離開六道的輪迴,往生極樂世界而快速成佛的功德成就。彌陀的淨土、彌陀的本身,以及眾生的救度這三項內容,都在阿彌陀佛的四十八願當中。阿彌陀佛的四十八願早在十劫之前就已經完成了,就已圓滿無缺了,因此阿彌陀佛祂也成了能夠救度十方眾生的佛。以此顯赫功德,阿彌陀佛被十方諸佛稱為「佛中之王」,是「光中極尊」,阿彌陀佛的「威神光明」是「最尊第一」,「十方諸佛所不能及」。為什麼?因為阿彌陀佛的四十八大願,超越十方諸佛的願,能夠救度十方諸佛不能救度的眾生;阿彌陀佛的極樂世界也是十方淨土之中第一而無比的淨土。

 

       阿彌陀佛救度十方眾生的這個功能、作用,都顯現在這一句「南無阿彌陀佛」萬德洪名之中,也就是阿彌陀佛祂本身在哪裡?就在這六字「南無阿彌陀佛」之中,如果沒有這六字「南無阿彌陀佛」的萬德洪名,我們看不到阿彌陀佛、想像不到阿彌陀佛,也無法跟阿彌陀佛接觸、跟阿彌陀佛感應道交,阿彌陀佛救度我們的功能,就顯現不出來了。

 

       佛救度眾生的幾種功能之中,有以神通救度,以光明救度,以名號救度,阿彌陀佛主要是以名號,以「南無阿彌陀佛」這六字來救度十方眾生。當然這句名號不是一般的文字,不是一般的名稱,那是佛的名號,佛的本體、佛的功能、佛身的光明神通願力,乃至於佛無量的慈悲、智慧跟功德,也都容納在這句名號當中,所以阿彌陀佛以名號救度眾生的本身,也是以光明來救度眾生、以神通來救度眾生,使得凡專稱南無阿彌陀佛的念佛人,阿彌陀佛的光明,都永遠保護著他,臨終的時候,顯現來迎接他到極樂世界,使他平生的時候,獲得彌陀的保佑,可以逢凶化吉,遇難呈祥,可以好事遇到好緣而成就。

 

       人終有一死,人死的時候,阿彌陀佛親自來迎接我們到極樂世界,永遠離開了閻羅王的魔掌,離開了三界六道的生死輪迴,而且到了極樂世界,就能夠快速成佛,這些功能都在阿彌陀佛的四十八願當中,尤其是在阿彌陀佛的第十八願。第十八願總共三十六個字,主要是在說:「十方眾生,乃至十念,就必定往生。」十方眾生,乃至十念的念佛,如果不能往生,阿彌陀佛祂就還沒有力量與資格成佛,阿彌陀佛還必須要繼續再修行,直到十方任何眾生,乃至十念念佛,也能夠脫離三塗六道,往生極樂成佛,阿彌陀佛才能夠成為南無阿彌陀佛,而阿彌陀佛在十劫以前早就成佛了。

 

       所謂「乃至十念」,並不是只要十念,不是的,乃至十念是顯示「平生之機,上盡一形;臨終之機,下至十念,乃至一聲一念」的念佛。阿彌陀佛就是以乃至十念來給十方任何眾生,產生「念佛就必定往生」的信心。所以第十八願說:「設我得佛,十方眾生,至心信樂,欲生我國,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唯除五逆,誹謗正法。」意思就是,阿彌陀佛要讓十方眾生來真的相信:只要願生極樂世界,專稱彌陀佛名,就必定往生彌陀淨土。所以乃至十念這四個字,含義非常的深廣,對我們來講非常的重要,也給我們無比的安心、安慰。

 

       為什麼?即使臨命終,只有大概十口氣短短的生命跡象而已,那個時候他才遇到這個法門,而願生極樂世界,只不過念十聲佛號也能夠往生極樂世界,這樣的話,有哪一個人不能往生的呢?論根機,對方一生之中,沒有三皈依,沒有吃素,也沒有修行、行善積德;論時間,他是在臨終的時候才念佛;就念佛來講,只不過念了十聲,如果他當下斷氣,只念了一聲,或者是嘴巴僵硬張不開了,只是心中念佛,或者是心中有一念願生之心,也能夠往生,這個就是乃至十念。以「乃至十念」來啟發任何眾生,只要「願生彌陀淨土,專稱彌陀佛名」,就「必生彌陀淨土」的信心。

 

       接下來講幾件類似「乃至十念」而安穩自在瀟灑往生極樂淨土的事蹟。

 

       有一位居士叫林永東,是屏東縣內埔鄉人,在民國七十年八月三日早上十點,很自在瀟灑地往生極樂世界。

 

       他是一個學佛很久的人嗎?不是,他向來沒有學佛,甚至也沒有皈依,也沒有吃素,他往生那一年只不過四十五歲而已。原來他是得到末期的癌症,一到高雄看診就住院。他有一位朋友叫鐘福全,是一個學佛的人,這位朋友得到他住院的消息,就在八月二日當的早上,趕到高雄去看他,曉得他的病已到癌症末期不能開刀,也無藥可吃,也準備在當天下午辦出院回家,而醫生也已經判定他的生命頂多再活兩三個月而已。

 

       鐘居士早上到了醫院,就跟他開示說:「人生實在很苦,苦不堪言,這個身體早晚都要壞去。而人生老少不定,不一定老人才會死,病人才會死,年紀輕輕也會死,如果我鐘福全比你先死的話,我一定要往生極樂世界。極樂世界就在日落的方向,那個地方是無有眾苦,但受諸樂,若往生到那裡,就不會受苦了。」

 

       大概這個林永東宿善成熟了,他當下就問:「那怎麼去?」

 

       鐘居士就說:「只要念南無阿彌陀佛,南無就是歸命,也就是依靠的意思,依靠阿彌陀佛,只要念著南無阿彌陀佛就可以。」

 

       永東問:「那要怎麼念呢?」

 

       鐘居士便開口念南無阿彌陀佛,三四聲之後,永東坐在床上也跟著念。

 

       於是病房當中,包括鐘居士、林永東總共四個人,就虔誠地一同大聲念佛。大概到了二、三十分鐘的時候,鐘居士就跟林永東說:「你就這樣一直念下去,發願往生,到時候阿彌陀佛就會很慈悲地來迎接你去極樂世界。」講了這一些話之後,鐘居士就回去了。

 

       林永東大概也想,既然都無藥可治,只有阿彌陀佛可靠,那就盡快辦出院,本來是下午要辦出院,結果當天早上,就立刻辦出院回屏東的老家。經過了一個晚上,隔天,也就是八月三日的早上,大概八點左右,他就交代他的太太把他那套最好的西裝襯衫拿出來,之後他就去洗澡,洗完澡就自己穿上這套西裝,也結好了領帶,宛如健康的人要參加喜宴那般,坐在床舖上,一手握著太太的手,另一手握著兒子的手,然後交代太太要好好照顧兒子,栽培他讀大學。這些話講完之後,氣息就變得虛弱,他恭敬地雙手合掌,懇切地念著:「阿彌陀佛帶我去、阿彌陀佛帶我去………」念著念著,不知不覺當下就安然自在地往生極樂世界了。

 

       他的太太叫百合,看她先生往生這麼神奇、這麼自在,很感動,從此她早晚也各念佛一個小時,一直到現在已經二十八年了。

 

       這件事蹟有幾件顯示:

 

一、預知時至。一般學佛修行或者念佛之人,都有一個期盼,期盼自己臨終的時候,能夠預知時至,能夠身無病苦,能夠心不貪念,意不顛倒,安穩自在地往生。我想這不只是學佛修行人所盼,也是所有人的期盼。如果活到一百歲,一百二十歲,兩百歲,但是包著尿布,吃喝還要人家餵,平常都是躺在床舖上的時間比較多,臨終的時候病苦,拖拖拉拉,這樣的長壽又有什麼意義呢!

 

二、身無病苦。因為癌症病人,尤其是肝癌到了末期的人都會很痛苦,很掙扎的,但是他沒有,好像健康無病之人。

 

三、心不驚慌。他一切言行的表現可說是,完全心不貪戀,意不顛倒,不驚怕、不慌亂,安然穩定的往生。

 

四、不麻煩人。自己預先打扮好,不麻煩人家,就好像要參加喜宴一般,不像一般人要辦喪事那一種很陰慘、悲痛神情。

 

五、不需助念。

 

六、安穩、自在、瀟灑。

 

七、放炮慶祝。這一種往生是最殊勝,最稀有難得的。林永東居士可以說他是放鞭炮慶祝往生的。

 

       林永東這麼瀟灑自在的往生,是他的德行好嗎?還是他的修行功夫好呢?都不是,而是全靠這句「南無阿彌陀佛」名號的功德,而且從他遇到念佛直到往生,沒有超過二十四小時,所以他能這麼安穩,這麼自在瀟灑,完全是靠這一句名號的功德,他如果沒有念佛,那麼肯定最後會很苦,為什麼?因為已沒有藥可治了,那時的情況可能會是人家說什麼偏方,就跟著去試試看,到最後難免會很痛苦、很掙扎的斷氣。總之,如果沒有遇到善知識來助念開示,那麼就會痛苦的結束這輩子,又進入無窮盡痛苦的下輩子。

 

       本來他的生命跡象沒有這麼快,也就是說他的這個業報,他的這個苦,沒有這麼簡單,這麼快就結束了,可是最後可以說當天就結束了,可見他很有智慧。他曉得他的病已經好不起來,與其拖著病體自己痛苦,也拖累家人,不如早一點蒙受彌陀的救度;何況一旦到了極樂世界,就「無有眾苦,但受諸樂」,豈不是好事一樁?所以他應該當天就有所領悟,而出自內心真正懇切希望早一點往生,因此就在一念竭誠盡敬念佛當中,跟阿彌陀佛感應道交,使得阿彌陀佛啟發他預知往生的時間,所以才能夠先為自己洗好澡、換好莊嚴的衣服,然後當下自在瀟灑的往生。

 

       這一段歷程可以說徹始徹終都是阿彌陀佛的悲心願力,也就是這句名號不可思議的功德──阿彌陀佛的大願、大力、大慈悲、大智慧顯現在這一句六字名號中,也使得這一句六字名號,也有阿彌陀佛的大慈悲、大智慧、大願力、大神通。而且阿彌陀佛救度眾生的願心、功德、能力,那是一般人乃至大菩薩沒辦法想像的,只有佛跟佛才能測知,所以釋迦牟尼佛讚歎這一句名號說「無量無邊、不可思議功德名號」。這一句六字名號有無量無邊不可思議的功德在裡面,同樣,念佛人的功德,也是無量無邊不可思議,不然的話,這個林永東沒有皈依,沒有吃素,沒有學佛,沒有修行,可是他的往生為什麼就像一個有修行的高僧大德一樣?可見關鍵在於他本身的虔誠念佛,也在這一句名號的功德加持。

 

       十幾年前,我在台南遇到一位女眾,大概四十歲左右,她是嘉義人嫁到台南,初學佛不久,她曉得我是念佛人,專講阿彌陀佛救度的淨土法門,所以遇到我就很懇切的說,她爸爸得到肝癌末期了,現在住在嘉義的基督教醫院,問我有沒有時間,能不能抽空到醫院為他爸爸開示。肝癌末期將不久於人世,那正是升沉的交界,是要上升甚至脫離輪迴,或是繼續沉淪的關鍵時刻。因時間急迫,所以我說「好,現在可以出發。」當下就開車到嘉義基督教醫院看她爸爸。

 

       她爸爸是住普通病房,病房大概有兩張病床或是三張病床,當我進入病房的時候,一進門就先聽到她爸爸病痛哀叫的聲音,我馬上就為他開示,並且為他念佛,當下她爸爸的痛苦就減輕,不再喊叫了,就會跟著念佛。這時醫生也來查房,我就問醫生:「到底還能活多久?」醫生說最快的話這一兩天,慢的話也是這幾天而已。因為沒有藥可以治,甚至肝癌末期的病痛,必須要打止痛針,而且是兩三個鐘頭就要打一次,才勉強稍微止痛。我想既然這樣的話,如果要讓他往生極樂世界,必須回到自己的家裡,才能夠自由自在的準備,所以我就跟他的女兒以及哥哥提議,現在就辦出院回家去,如果痛的話,就請一個看護回家陪伴,必要的時候就可以打針,兄妹聽從我的建議,當下就辦出院了。

 

       他家位在嘉義靠山的地方,回到家已經是下午兩點鐘左右了,到家之後,一方面開示,一方面念佛,並沒有看護去打針,可是他爸爸也不再叫痛了,而且是靜靜的聽著大家念佛。因為他嘴巴含一根管子,只能念「阿、阿」,我們也不曉得他什麼時候會往生,可是就在下午四點二十分鐘的時候,他的爸爸呼吸逐漸微弱,而安詳地斷氣了。

 

       嘴巴的管子拿起來之後,嘴巴是張開的,眼睛也是張開的,我們繼續念佛,他的兒子就伸出手,要把他爸爸的眼睛、嘴巴攏合起來,我馬上止住他不要去觸動他父親的身體,可是他兒子說:「不把他攏合起來,這個樣子很難看。」我說:「只要我們在旁邊虔誠的念佛,八個鐘頭之內他就會自然的合起來。」他兒子聽我一講,就瞪我一眼,不講話就走開了,我想他內心一定不相信人都已經斷氣,快僵硬了,怎麼還會像活人一樣把嘴巴合起來。可是念到快六點的時候,他爸爸的嘴巴就合起來了,眼睛也合起來了,這個時候他兒子一看,真的不可思議,也就乖乖地坐在我的旁邊跟著我們繼續念佛。

 

       接下來就請她媽媽也來念佛,她媽媽也是走來走去,不曉得忙什麼事情,而且喃喃自語地說:「不趕快入殮,還要等到八個鐘頭之後,都已經硬了,怎麼穿衣服?」我一聽就跟她保證,請她老人家也跟著我們在旁邊好好地念佛,送她先生最後一程,所謂「人有誠心,佛有感應」,只要我們念佛,阿彌陀佛的加持是會滿我們的願的。念到當天深夜十二點半,剛好超過八個鐘頭,我就準備回台南。為什麼?因為他們的家庭不是學佛的家庭,是一般民間的信仰觀念,那些土公仔,就是一般鄉下的殯葬人員,已經在外面等待要入斂了,我想助念開示,也已經八個鐘頭,因他們猶豫不信,要繼續念下去也不可能,而且急著等待入殮,因此我就準備離開給他們入殮,在外面就聽到他們講身體很柔軟,而且相貌這麼的端正,這麼的慈祥。

 

       事後他的女兒又跟我碰面,就跟我說,師父很感謝你,如果那天沒有請你到醫院的話,我這一輩子一定懊悔。真的是如此,學佛的朋友很重要,善知識很重要。他們家人因為不了解臨終是升沉交關的重要時刻,所以不懂得在旁邊為他爸爸開導念佛,甚至做妥切的準備,結果肯定是跟一般人一樣,在醫院拖到最後,急救不得了,然後死得很痛苦;即使在臨死前回到家裡,也會立刻淨身穿衣服入殮,導致這個往生的人身心痛苦,慌亂無比,接著就隨著業力去投胎轉世,經過這般折騰之後,亡者肯定首先就是在閻羅王面前接受審判刑罰,然後又投胎轉世去了,哪能夠在念佛聲中順利安然的蒙佛接引,脫離六道,往生極樂呢!

 

       凡是臨終經過助念開示,往生極樂世界的機率是非常非常的高。為什麼?因為我們一旦念這句「南無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就會應聲而現,就會曉得我們當下的願望而滿我們的願;臨終之人的神識,也會看到阿彌陀佛,一旦看到阿彌陀佛,就會受阿彌陀佛的加持,受到佛光的安慰,受到佛的啟發而往生極樂世界。人再怎麼樣的不相信有輪迴,可是當他神識出來,看到他的身體躺在那裡,那個時候就會曉得人是有來世的,既然有來世就有生死輪迴,那我將何去何從?因此一看到阿彌陀佛那麼莊嚴、慈祥,心中的痛苦不安立即一掃而空,而且看到阿彌陀佛持著蓮花要來接引他,當下他就會很自然的接受彌陀的救度,一旦接受彌陀的救度,很自然的就已經坐在阿彌陀佛的蓮花上,一剎那之間,很快的就進入極樂世界了。

 

       所以,臨終只要有開示助念的話,往生的機率是非常高的,除非亡者心中另有執著,不曉得輪迴的痛苦,不曉得往生的好處,仍深重執著這個世間的未了之願,或恩怨情仇,那麼他恐怕就不能當下往生。雖然這輩子不能往生,但是已經跟阿彌陀佛結了接引之緣,凡是跟阿彌陀佛結了緣的人,阿彌陀佛就永遠不會捨棄他,生生世世會跟隨著他,以種種因緣引導他最後能夠學佛念佛,就好像已經上鉤的魚兒,即使還在水中,但是肯定待在水中不久了,遲早都會被拉到岸上來的。

 

       因此這一句佛號,任何人都需要聽聞,需要稱念,即使人已到了臨終,不管他本人相不相信,家人接受度如何,只要經過助念的,肯定都是往生有份的,不是當生,就是下輩子,或者下下輩子。平常有事無事,把這一句佛號都放在心中、掛在嘴邊,這樣他將來往生都會預知時至,而順利安然往生。

 

       我們這裡一位同修淨秀的大姑媽,在不到一個月之前,也是預知時至,預先為自己打扮的漂漂亮亮,在沒有人干擾之下很莊嚴的往生極樂世界。她姑媽是怎樣的一個人呢?是一生充滿著不幸悲苦的人,她姑媽出生的時候,她的阿公就身染重病醫不好,因此家人就把她姑媽的生辰八字拿去算命,一算之下說她姑媽是命帶鉸刀平,像鐵掃帚一樣,如果在家的話就會剋父,出嫁的話就會剋夫,因此就把她送給人家當童養媳。很奇怪的,一送給人家,阿公的病也自然好轉過來,就這樣,姑媽繼續她一輩子悲苦的人生。

 

       她姑媽長大嫁的第一任丈夫,生了一個兒子兩個女兒,可是這個丈夫是個賭鬼,喜歡賭博,遊手好閒,不想工作,有一天瞞著他把兩個女兒賣掉去還賭債,親生骨肉就這樣生離死別,內心的痛是難以形容的,她姑媽一氣之下就帶著兒子,跟對方離婚回到娘家來。但當時民風保守,娘家感覺這樣很沒有面子,不得體的,因此姑媽的兒子就由淨秀的爸爸來撫養,淨秀的爸爸對這個姊姊是非常的疼惜照顧,可說手足之情非常的深,讓她這個姑媽能夠無後顧之憂的在基隆幫忙人家煮飯洗衣,糊口過日子。

 

       不久嫁了第二任丈夫,是一位計程車司機,可是只有半年時間,這一位開計程車的丈夫就發生車禍死亡。

 

       過了幾年又再結婚,第三任的丈夫是個礦工,不久礦坑爆炸,這個礦工的丈夫也當下死亡。

 

       第二任丈夫留下一個女兒,第三任丈夫也留下一個女兒,她一個婦女帶了兩個女兒,沒有一技之長,所以日子過得很困苦。雖然淨秀的爸爸都不時的來關照她的生活,只是一個婦女帶著兩個小孩難以度日,所以有人就慫恿勸導她再嫁,說可以嫁個跑船的人,反正他一年中大半的時間都在外,所以應該比較沒有關係,因此她就跟一個跑船的人結婚。這個跑船的丈夫平時都在船上,很少在家,但是對淨秀的姑媽很疼愛,往往都會從外國買漂亮的衣服、好的東西回來給她。等到跑船的丈夫退休了,可以在家享受天倫幸福之樂,但不到半年這個丈夫突然肝病而去世。

 

       這個姑媽嫁了四個丈夫,第一個丈夫是一個賭徒,第二、三、四任雖然很好,可是好像都被他剋死了,所以這個姑媽就自怨自艾,悲傷得經常以淚洗面,不久眼睛就哭瞎了。那個時候兩個女兒也長大,各自嫁出去了,她的一個女兒就搬回來跟媽媽住。可是老人家雙眼看不見,又有糖尿病、風濕症等其他老人慢性病,同時常常嘮叨,女兒受不了乾脆就搬出去。只是兩個女兒都會輪流打電話或者回家來探望,同時在早上上班的時候,把三餐先買回來放在電鍋裏,這個姑媽眼睛看不見,不曉得白天還是晚上,不過如果餓的話就自己摸索著飲食。淨秀本身還有淨秀的爸爸,也會常常打電話來慰問、照顧,同時淨秀就拿一串念珠給她的大姑媽,要大姑媽常常念佛,不要嘮叨嫌東嫌西。

 

       在民國九十五年(2006)五月份,也就是兩年半以前,淨秀的父親去世了,他這個瞎眼的姑媽很悲痛的前來奔喪,哭得很悽慘,說:「我這個弟弟心腸這麼好,對我這麼照顧,我是個瞎子,命運又悲慘,應該讓我先走才對,怎麼讓我弟弟先走呢!」所以一邊哭泣一邊用頭撞棺木。淨秀拉著姑媽,安慰姑媽說:「我爸爸沒有死,他是跟阿彌陀佛在極樂世界等我們,你也念佛,將來阿彌陀佛還有我爸爸就會來迎接你到極樂世界。」姑媽說:「是真的這樣嗎?有這麼一回事嗎?」淨秀說:「是真的,你如果想念爸爸,想跟我爸爸在一起,你就要虔誠的念佛,到時候阿彌陀佛還有我爸爸就會來接你。」並將她爸爸長年在聽的念佛機給她姑媽,說:「這是我爸每天在聽的念佛機,等於是我爸的遺物,妳留著作紀念,也一面聽著佛號,一面跟著念佛。」她心想,這個姪女,爸爸去世不但不傷心,還反過來安慰她,應該是有道理的,所以從此這個姑媽每天就聽著念佛機的佛號,有事無事就常常拿著淨秀給她的那一串念珠在念佛。

 

       想像得到,一個老人家雙眼瞎了,不可能到外面,只能成天待在家裡,家人又不在,能做什麼事呢?當然有事無事就是念佛。這個老人家,對佛教的教理不了解,甚至對「南無阿彌陀佛」這一句名號的意義也不知道,只是純粹的希望早一天跟親愛的弟弟見面相聚,所以才念佛。但是最後不可思議的現象顯現出來了,就是在去年十一月,也就是大概不到兩個月之前,她的姑媽跟淨秀講:「你怎麼很久沒來看我?阿彌陀佛有來看我,不久阿彌陀佛就要接我去。」又要淨秀替她買襪子、買布鞋。淨秀覺得奇怪,老人家又不出門,買布鞋作什麼,頂多襪子在家裡還可以穿用。她姑媽也交代女兒,把她以前喜歡穿的那件漂亮洋裝拿出來,放在床頭。又聯絡在高雄的兒子要他趕快回來,跟他見最後一面,不然來不及了,因此他在高雄的兒子在十二月六號就趕回北部,跟他媽媽見面。淨秀的姑媽就對兒子說,阿彌陀佛要來接我,不久我就要往生極樂世界。他的孫子就跟阿嬤說:「阿嬤,月底我要結婚,要請您坐大位。」她阿嬤就跟他說:「來不及了,我要跟阿彌陀佛去了,不過你結婚那一天我會來看你。」

 

       講這些話,親人都不相信,連淨秀也不相信,認為老人家已經八十三歲了,又慢性病纏身,一個人孤獨在家,可能會有一些胡言亂語,或者是老人癡呆症。可是在去年十二月八號(距今二十幾天之前),這個姑媽的女兒上班之前,又像平常一樣買好一天的便當送過來,回家一看,她的媽媽已經換上那件最漂亮的衣服,穿了淨秀所買的襪子,還有繡花布鞋,頭髮也梳得整整齊齊,面貌慈祥的躺在床上,手中拿著淨秀給她的念珠放在胸前,已經安詳的斷氣了。

 

       她姑媽的人生很悲苦,可以說是苦苦惱惱的一輩子,沒有皈依、沒有吃素、沒有因緣學佛,也沒有能力行善積德,她念佛也是最後一兩年才念的,目的也只是想跟親愛的弟弟相聚而已,可是最後竟然預知時至,身無病苦,心不貪戀,意不顛倒,預先為自己穿好衣服,不必麻煩人家,也不用人家來助念,就順利安然、自在瀟灑的躺在床上往生了。

 

       她的末後一招,就像一個很有修行人的樣子,大家檢討看看,是她本身的功德功夫嗎?不是,是這一句萬德洪名,所以法然上人就說:「聖道門之修行者,極智慧離生死;淨土門之修行者,還愚癡生極樂。」意思是說,修聖道門就要「極智慧,證涅槃」,就是要有很高的根機跟智慧,證悟涅槃,這樣才能夠脫離生死輪迴,這是一般的聖道法門。如果是我們這個淨土門的話,就是「還愚癡,生極樂」,不管你有學問、沒學問,智慧高、智慧低,會修行、不會修行,都把自己當成是愚癡的人,好像鄉下沒有受教育、沒有見過世面的老阿公老阿婆,成天從早到晚、從晚到早只會念「南無阿彌陀佛」,人家說他好,他也南無阿彌陀佛,說他壞,他也南無阿彌陀佛,好像他遲鈍了,不辨是非好壞,不曉得人家是讚美或批評,動不動就老是南無阿彌陀佛。

 

       還愚癡老實念佛,才能夠像這樣預知時至,自在順利安然的往生極樂世界,做一個「靜默往生人」。靜默的念佛人是很有智慧的,所謂「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一個修行人不為名、不為利、不為人家的讚歎,只是純純粹粹的老老實實的為自己的生死輪迴預作準備,其他的是都虛假的,到最後都成空,所以願做一個靜默往生人,是非常有智慧的。

 

       這麼一講,那麼我們念佛只是為了臨終,臨終才需要念佛嗎?看到人家念佛就聯想到他在辦喪事,只是這樣嗎?那就完全錯誤了,這一句彌陀名號具足萬德的功能,不只是臨終有好處,平生的好處也是無量無邊,只不過是臨終解脫生死輪迴,在佛法所有法門功德當中,就只有南無阿彌陀佛這句名號,才能讓所有的人,讓十方眾生,不管聖人、凡夫,不管善人、惡人,不管出家、在家,不管有修行、沒修行,不管心清淨、不清淨,不管任何根機,他只要念佛也能夠解脫生死輪迴的。因此這一句佛號勝過所有的經典,勝過所有的咒語,勝過所有的修行法門。這句名號是阿彌陀佛的名號,阿彌陀佛又是佛中之王,所以這一句名號是勝過所有的佛名,勝過所有的菩薩名,勝過所有的咒語,因此在最後難以解決的生死輪迴,所有的法門都不能依靠了,就只能依靠南無阿彌陀佛,所以,這一句名號在臨終的時候才特別顯現出它的重要、不同凡響。並不是說平生就不重要、不管用,臨終才要念佛,如果平生要求智慧就念文殊咒,要治病就念藥師咒,要消災就念觀音菩薩聖號,要積德就誦這部經、誦那部經,這是錯誤的。

 

       阿彌陀佛是無量光,你要求智慧,正好念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是無量壽,你要求治病、好運、好緣,正需要念南無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是萬德洪名,念南無阿彌陀佛能夠消災免難,逢凶化吉,遇難呈祥。所以舉凡人世間任何所求,都離不開南無阿彌陀佛,都應當稱念南無阿彌陀佛,所謂一丈的鴻溝都能夠跨越過去了,何況一尺二尺的小小水溝而已,生死輪迴這個重大的事情都能夠解決了,何況今生今世一些芝麻綠豆大的小事。為什麼?因為最根本的苦就是生死輪迴的苦,世間任何的苦都是枝末,人生最根本的業障就是生死輪迴,今生任何的業障都是枝末,我們從根本輪迴來解決,現生的所有業障自然就能夠輕易的解決。

 

       我們這裡有一套專講淨土的書,也有很多結緣品,當中有一張單子記載著身上帶著佛卡而免除死難的故事,這篇「佛卡感應」的故事,我們在座有誰看過請舉手,好請放掌,大概有一半的人看過,一半沒看過,我在這裡跟大家報告這篇故事的內容。

 

       就是大概在九年前,有一位二十七歲的年輕人,他姓羅,是四川人,他要離開家鄉遠渡重洋到南非去打工。那個時候大陸普遍都很貧困,尤其是鄉村的人,為了謀生,不但要離鄉背井,而且還要離開國門。他的媽媽是個信佛念佛的人,在兒子即將出遠門的時候,就拿著一張佛卡給這個兒子,叮嚀他的兒子要把佛卡帶在身上,晚上回宿舍的時候就把佛卡放在桌上。這位老母親平常念佛,希望不管兒子在哪個地方,都能夠與佛感應道交,都能夠得到阿彌陀佛的庇佑。這個兒子遠離家門,更加懷念慈母以及慈母愛心的叮嚀,因此把這張佛卡放在皮夾當中,上班的時候這個皮夾隨身攜帶,下班的時候,就把皮夾攤開放在床舖的櫃子上,皮夾攤開一邊是佛卡,一邊就是家人的相片,每當他打開皮夾,都會對著照片向母親說:「娘!我一定會努力,我一定不會讓妳失望……」也總是依母親所教,對著佛像恭恭敬敬地念三聲「南無阿彌陀佛」。

 

       當年年底十二月二十五日耶誕節,連休幾天,因此大伙起哄要去遊覽,不知道是為了節省,還是什麼原因,他們開了一部箱型車出去旅遊,這部箱型車規定只能坐八個人,可是他們總共擠了十五個人,十五個人擠在一台箱型車裡面,幾乎是站也不好站,坐也不好坐,擠的滿滿的,開在南非的高速公路上。南非地大人少,所以高速公路又寬又平,年輕人又喜歡飆車,一開起車子就很快,在大家熱烈的叫喊中,車子已經飆到一百七十、一百八十、兩百、兩百零五,在下坡轉彎又開到兩百多,結果樂極生悲,一轉彎整個車子就翻轉,拋出了兩三百公尺。

 

       各位想想,一部箱型車擠滿了十五個人,一有差錯的話,一定不堪想像,結果當下死了十四個人,只有一個人不但沒死,也沒有重傷,只是皮肉之傷,請問各位,這個人是誰?就是帶佛卡的那個人,他說當發生車禍的時候,看到一道光明把他全身包住,因此沒有重傷,只是皮肉之傷。起死回生,回憶當初,又是恐懼冒汗,又覺得感恩,肯定是阿彌陀佛的保佑。

 

       大家也在猜測,在那種情況之下應該是全車罹難,怎麼他能夠大難不死,也沒有重傷,那一定是他身上所帶佛像的保佑,因此大家都想找一張佛像來保平安,可是南非不是佛教國家,頂多就是佛光山在那裡蓋的南華寺,但是大陸在那裡打工的有三十萬人以上,很多人都找不到佛像,只要看到佛書上印有佛像,或者護法神像,不管什麼,就把它剪下來,然後帶在身上,希望能夠像這個年輕人一樣,能夠保護他出入平安,逢凶化吉,遇難呈祥。我們知道後,就印了兩萬張佛卡,後面印上念佛好處的簡體字,一些送到大陸,一些送到南非給他們。事後這個羅先生也皈依三寶,為了感念佛恩,所以他的法號叫做羅佛恩,同時一有時間就到南華寺去當義工,打掃衛生間,或整理環境。每次見到華人,總是雙手遞上一張佛卡,不斷重複著他親身經歷「蒙佛護身,不難不死」的故事。

 

       我們來想想,人間最寶貴的是什麼?是生命呢?或是右手握金塊,左手握銀塊,可是躺在病床上,這樣你會喜樂嗎?不會喜樂的,因為金錢換不了生命,如果能夠換得了生命,再多的金錢都捨得。一般人都是用誦經或者持咒的方式來消業障增福德,或者拜懺、朝山,或者參加法會,這些當然都有功德,都能夠消業障,都能夠逢凶化吉,遇難呈祥。可是這一句南無阿彌陀佛,你不用花錢也不要特別費時間,平常養成念佛的習慣就好,像他就只是這樣而已,就能夠讓他起死回生了,有什麼法門修行,能夠像他這樣容易達到呢?所以念佛法門是簡單又殊勝的,簡單到不離開他的士農工商;殊勝到應死而不死,起死回生。既然能夠起死回生,當然他這樣繼續念下去,願生彌陀淨土而專稱彌陀佛名的話,那麼平生阿彌陀佛就以光明護佑,臨終阿彌陀佛就會現身來迎,那是自自然然的。

 

       不過我們可以回頭討論他的這樣殊勝,應該不只是他個人,還來自於他的母親。想想看,我們在座大部分都是為人母、為人父的,因為我們心肝寶貝到附近去工作,所以我們不會怎麼掛念懷念,可是他是遠到南非,是在我們地球的另一邊打工,不能常常見面,也不容易常常聯繫,那麼心中一定特別的懷念,那是很自然的,對不對?再者,他母親又是一個念佛的人,肯定這個時候的念佛,就會更加精進,也更加虔誠,希望阿彌陀佛至少能夠保護遠渡重洋的這個兒子,使他出入平安,所以母親念佛,兒子在外就能夠平安,所以這個大難不死、起死回生的根源也來自於母親念佛的感應道交。

 

       由這幾件事跡我們就曉得,念佛有百益而無一害,只有好沒有壞,而且沒有任何的禁忌,不論你是什麼人、在什麼地方、什麼時間,乃至做什麼事情,都可以念佛,都毫無禁忌,也應該念佛,讓自己成為一個念佛人。

 

       什麼是一個念佛人呢?就是以念佛為生命的重心,可說念佛是我們的生命,我們的生命就是念佛,養成念佛的習慣,使得生活就是念佛,念佛就是生活,生活念佛化,念佛生活化。

 

       那要怎麼養成呢?就是一句話十個字──「一天的生活,從念佛開始」。

 

       在還沒有上班、工作,還沒有動腦筋思惟這一天要怎麼規劃,就先念佛,肯定這一天就有彌陀的加持,就能夠遇到好因好緣。

 

       那麼「一天的生活,從念佛開始」,要怎麼做呢?早晨睡醒的時候就先念佛。我常講早晨有三靜──心靈寧靜、空氣清淨、環境安靜,那個時候念佛,最寂靜,最能體會寂靜安詳的法樂法喜。沒有時間限制,有多少時間就念多少佛,最好一早就先靜坐念佛。為什麼?因為人的身體在動,心也會跟著動,如果盤腿而坐,四平八穩,身體不動,這個心自自然然就會專一在這一句佛號上。早晨剛睡醒時,心比較寧靜,念佛的時候比較沒有妄想雜念,是比較沒有,不是完全沒有,我們凡夫要完全沒有雜念,是不可能的,早晨念佛是比較沒有大的妄想雜念。如果雜念還很多,可以用十念記數,不懂的人可以問懂的人。

 

       靜坐完了,經行念佛也好,拜佛念佛也好,或者甩手念佛,或者爬山念佛也可以。總之,一天的生活就從念佛開始,最好的方式就是靜坐念佛。至於經行念佛、拜佛念佛,或者甩手念佛,因為這一些動作都能夠跟念佛相應相配合,譬如經行念佛的時候,一步一句佛號;拜佛的時候拜下去就念五句佛號,拜起來也念五句佛號,一拜總共十句佛號,這樣有規律的動作配合念佛,念佛配合動作,不然身體做其他的動作,心就不容易專;甩手念佛,隨著手的擺動規律,也是一句佛號一句佛號的擺動下去,也能夠配合念佛,也有韻律,所以都能夠跟念佛互相配合,這樣的話,身跟心、心跟身都一致,不然的話,身體在動,眼睛在看,都跟念佛無關,身心就分開了。

 

       一天的生活從念佛開始之外,有時間也是一樣靜坐念佛,或者經行念佛、拜佛念佛、甩手念佛,總之都不離開念佛。當我們走路的時候,就慢慢的、安詳的走,一步一個字-南-無-阿-彌-陀-佛,不快不慢,習慣之後,你一旦腳提起來,步伐踏出去,自自然然的就會念佛,即使騎機車也是一樣,開車也是一樣,坐車也是一樣,先把心靜下來念幾句佛號,然後才加油門出發,一路上佛號跟隨著你,這種習慣是要培養的。

 

       但是,阿彌陀佛以名號救度我們十方眾生,有這一些條件嗎?沒有,阿彌陀佛沒有任何條件,為什麼?因為十方眾生有十方眾生千差萬別的根機,阿彌陀佛救度千差萬別的根機不會有一個模樣或者一個標準,那麼剛剛講的是我們自我的要求。為什麼?同樣過生活,有的人過得苦苦惱惱,過得妄想雜念,我們就可以要求我們自己來過念佛人的生活。

 

       要念佛,可是妄想雜念多,一方面念佛一方面妄想雜念,想要寂靜不可能,很苦惱,那也有方法,就是早上靜坐念佛,或者是念佛的時候用十念記數,這樣會讓我們比較沒有妄想雜念,比較能夠體會到安詳的法喜,這是一種技術上的運用。像我們在佛堂這裡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天天念佛,早上念兩個半鐘頭,下午念兩個半鐘頭,晚上也念兩個鐘頭,念的時候用十念記數法,這樣念下去,久而久之會改變我們的心性,昇華我們的精神,改變我們的相貌,改變我們的命運,改變我們的人際關係。為什麼?只要我們有兩次三次的十念記數,當中沒有雜念,只要兩次三次就好,不知不覺心中就有一種很祥和、很安詳、很寂靜的法喜出來,就是所謂的輕安,久而久之,豈不是我們精神思想就能夠昇華?

 

       如果念佛有一段期間了,可是性情還沒有改變,那就要好好檢討是不是自己念佛的時候,沒有好好地運用。不然剛剛所講的只要有兩次三次的十念記數,一句一句當中沒有浮起其他的妄想雜念的話,就會有輕安的法喜,人有輕安的法喜,性情就會有正面的轉變,甚至早晨念佛有寂靜的法喜,久而久之性情相貌也都會改變。怎麼樣的改變呢?對人比較慈祥,凡事比較不會計較、不平、不滿、記恨,就不會說一些是是非非了。

 

       我們今天就講到這裡,南無阿彌陀佛!

 

 

     (2010年1月1日  彌陀誕)

分享到
中華淨土宗協會
淨土宗文教基金會

110049台北市信義路五段150巷22弄41號
電話:02-8789-4818
傳真:02-8780-7050
E-mail:amt@plb.tw

捐 款 護 持

信用卡定期定額護持

本會推薦使用
前往

信用卡單筆護持

單次隨喜護持
前往

四大超商繳費護持

多元化的護持
前往

其他方式隨喜護持

匯款護持方式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