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導大師淨土思想(二)
──2016年7月2日慧淨法師講於圓光佛學院假日佛學班
請假離開常住後,我一個人住進荒野偏僻的山裡面,主要就是看淨土方面的書籍,還有當然就是念佛。那個時候有機緣,看到了一本日本淨土宗法然上人的翻譯書,書中有提到善導大師的事蹟與法語,我一看到後就非常的震撼,可說眼目一新。是什麼法語呢?看到善導大師對阿彌陀佛第十八願的解釋的法語。
若我成佛,十方眾生,稱我名號,下至十聲,若不生者,不取正覺;
彼佛今現,在世成佛,當知本誓,重願不虛,眾生稱念,必得往生。
就是這一首法語。
這首偈四十八個字,也叫做「願成釋」。「願」是阿彌陀佛的根本願──第十八願。「成」是成就,也就是阿彌陀佛因地所發的第十八願的內容,以及果地成佛之後的功能力用的解釋。
善導大師用很淺顯的語句來解釋,所謂「淺而不深,易而不難,明而不昧」,讓我們一看就懂。我當時看了後面那兩句說「眾生稱念,必得往生」,很震撼,也訝異、懷疑。就和同參道友互相討論,討論什麼呢?善導大師說「眾生稱念,必得往生」,眾生有出家、在家,有修行久的老參跟初修,也有士農工商,還有種種心境不同的人。怎麼說這種種、各類的眾生,沒有分別的,只要稱念這句「南無阿彌陀佛」就必得往生呢?這個「必」,是必定的,百分之百的,毫無模稜兩可的,很堅確、明朗的說只要稱念就必得往生。
那時候幾個人就互相的討論:真的是這樣嗎?如果真是這樣,那往生不困難啊?可是為什麼《阿彌陀經》說要「一心不亂」,同時臨終的時候還要心不顛倒呢?這些條件都是很高的標準,是不容易的。但是自古以來善導大師被尊為彌陀化身,是光明和尚,一聲佛號一道光明的,他做這樣的解釋不可能是打妄語,也不可能違背經論的。
偈文說:「因為彼佛現在已經成佛,所以他的本誓,因本──因地所發的深重誓願已經完成了,一點不虛假了。因此念佛等於契應他的願,合乎他的願。念佛本身就是依靠他的願──佛願、佛力、功德力,念佛本身就乘上他的大願船。因此只要眾生稱念,就必得往生,乃至『下至十聲,若不生者,不取正覺』。」之後再查善導大師的著作,類似這樣的法語非常的多。當時自己除了訝異,也覺得這個教理必須去了解,也值得去深入。
為什麼?因為那時候佛教的出版物不多,有關淨土書籍都是一般性的,有一位毛凌雲老居士受台北松山寺道安長老的囑咐編了一部《淨土叢書》,將自古以來有關淨土的資料收集,影印裝訂成冊,共有二十大本,但是看的人不多。因為是影印又是古本,沒有分段標點,也沒有人在弘揚解釋的。在《淨土叢書》裡面也有收集善導大師五部九卷的著作,但是當時雖有少數人知道光明和尚善導大師這位人物,但並不曉得他有什麼著作,以及他的著作對淨土法門有什麼重要性,因此沒有人在解釋弘揚。
當時我曉得善導大師有這些著作,而這個法脈自從唐朝末年就已經從中國失傳,書籍也不存在了(《往生禮讚》除外),導致北宋和元、明、清的學佛者、淨土行者,不管在著作、講演、學習上都沒有接觸到善導大師這一個法脈。
所謂善導大師這一個法脈就是指,善導大師的「五部九卷」,以及他的師父道綽大師的《安樂集》,曇鸞大師的《往生論註》,還有龍樹菩薩的《易行品》,這一個法脈。可是在日本這一系列的著作並沒有失傳,反而是以這個法脈為教理基礎而開展淨土法門,大力的弘揚,相關研究的著作也非常的多,也依之創辦了大學。如日本淨土宗創辦有佛教大學、大正大學,真宗創辦有龍谷大學、大谷大學、同朋大學等。
那時候我想「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必須到日本一趟。當時台灣還沒有這個法門的弘傳,同時看起來善導大師的教理才是純正的淨土教理,給我們當生獲得安心;而且也覺得這樣的教理才合乎阿彌陀佛的願,合乎佛的出世本懷。不論從契理或從契機來講,都是很吻合的。那我是出家人,沒有家累,沒有後顧之憂,假若我不能到日本,有誰能夠去呢?
那個時候又想到,玄奘大師為了到印度取經,他說「寧向西天一步死,不願東土一步生」,經過八百里的流沙,上看不到一隻飛鳥,下看不到一根青草。他寧可死,以最寶貴的生命換取前往印度取經,這樣的艱難,他都立下金剛不壞的心願。所謂:「人有誠心,佛有感應」「人有善願,天必從之」。終於,玄奘大師取經回來了,才有現在佛教壯大的榮景。
那時候有一本日文的法然上人傳記漫畫,但日文我看不懂,就請我父親翻譯給我聽(我父親是受日文教育的)。內容大概是說:法然上人九歲時在他故鄉附近的寺院出家,十三歲(或說十五歲)就立志要到京都比叡山學法。從他的家鄉到京都比叡山是要用走路的,可能要一兩個月以上的時間,當時他的母親就傷心流淚的挽留他說:「在我們家鄉,也有寺院,也有道場,也是可以學法修行,也不一定要到那麼遠的比叡山去」。
法然上人他怎麼回答呢?他的回答就啟發了我。他說:「要當一個偉大的和尚,必須走遙遠的路途」。當時我想,到日本不用走路,坐飛機頂多兩個半鐘頭就到了;我當然不能跟法然上人比,不過前往日本了解深入這個法門,倒是很肯定的、很期盼的一個願望,也是非去不可的。
終於在彌陀的安排之下,就自自然然,很快的、很順利的就到了日本。而且,住的地方也很舒適、很空曠、很便宜,比我在台灣住的消費低很多。
住在那裡,一方面在學校聽課,一方面四處參訪,前前後後四年多。回台之後,陸陸續續把我的心得,還有翻譯的一些東西影印跟有緣的人分享。後來有人覺得影印裝訂不方便,乾脆就出書吧,因此,不知不覺就一本一本的出,一本一本的結緣,一直到現在。這是我學這個法門的過程。
深入了善導大師的教法之後,才曉得以前所學的都不是純粹的淨土,都是摻雜了其他各宗派的教理,因此一般人所接觸的淨土可以說是「天台的淨土」,或是「華嚴的淨土」「禪宗的淨土」,而不是真正的淨土宗──以純粹淨土的經論解釋淨土的教理。
因為從唐朝末年到現在,學習淨土法門的各宗各派都有,尤以天台宗為多。他們解釋淨土、講解淨土,都是以他們所學的各宗派教理來解釋,這樣解釋出來的當然就不純粹了。
淨土宗有一個特色就是「易」。龍樹菩薩有一部著作叫做《十住毘婆沙論》,裡面有一篇《易行品》是專門講念佛必定往生和必定成就的;而《易行品》的核心就是阿彌陀佛的第十八願,也就是說龍樹菩薩以阿彌陀佛的第十八願為核心而寫下了《易行品》。同時,在這一品當中,把整個浩瀚廣博的佛教教理判教,分判為兩門──「易行道」跟「難行道」。
所謂「易行道」就是淨土法門;所謂淨土法門就是阿彌陀佛第十八願念佛往生的法門。念佛必定往生,因為念佛容易,因為念佛就靠上了阿彌陀佛的願力,如同坐上阿彌陀佛的大願船。除了這個法門之外的都是難行的、艱苦的、不容易的。
為什麼困難?為什麼容易呢?《易行品》一開始就很明確的點出來了,同時用譬喻說,其他法門就好像走路,本質是苦;念佛法門好像坐船,本質是樂,「安樂」。龍樹菩薩就說,同樣都是佛教,同樣都是菩薩道,但就有這兩門的不同。
易行道的念佛是「易行疾至阿鞞跋致」,很容易很快速達到不退轉,同時不講求任何的條件。比如要出家啦、根機銳利啦、深山苦修啦、一生不變啦、這輩子沒完成,下輩子必須還要能夠當人繼續前輩子的法,相續不斷的修啊,都不講這些。是講今生今世就能夠易行,容易做,而且「疾至」。「疾至」就是快速的達到,達到什麼境界呢?達到不退轉。同時這個不退轉是不需要斷除煩惱的,也不需要往生極樂世界之後才能得到,是在今生今世就能夠預先獲得,擁有這個身分的。
淨土宗不是講「證」,若是「證」必須要開悟、斷除煩惱,進入那個境界,身心合一,才是「證」,淨土法門不用,所以說「不斷煩惱得涅槃」。煩惱沒斷,原原樣樣,原原本本,還是貪瞋痴、妄想雜念、有煩惱的凡夫,可是在今生今世預先獲得了涅槃的身分。好像一個小孩子,呱呱落地,他也還沒有成長,還沒有學問,還沒有樹立功勳,可是一旦他被封為太子的話,那他當下已經得到了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身份了。論才能、知識、學問、功勳,他有為國家建功立德嗎?一點點都沒有,可是他的身份就是未來國王的身份,因為一旦國王退位或駕崩,他就要當國王的。這個是「不斷煩惱得涅槃」的一種比喻。
淨土法門的特色是「本願稱名,凡夫入報,平生業成,現生不退」,這些教理都是有根有本的。這個根本也必須來自佛說的,所謂「離佛一字便同魔說」。佛教、佛法都不可以離開釋迦牟尼佛所說的經典。
接觸了善導大師的法脈才曉得,善導大師就是淨土宗的開宗祖師,淨土宗一宗的教理、組織架構是到了善導大師才完整呈現的。所以我們要了解淨土教理、修學淨土法門,必須要了解善導大師這一法脈的著作,它是最純粹的,也可以說是最正確的。
善導大師他是怎麼樣的人物?我有將其事蹟編成一本《善導大師略傳》,也有收錄在《善導大師全集》裡面。這次發給大家的是《善導大師略傳》,全本共有四十幾段,今天就簡要的引用幾段來跟大家探討。
首先,請大家翻開第十九頁,第十一段「一聲佛號一道光明」:
大師念佛之精至,達到口念阿彌陀佛一聲,即有一道光明從其口出,百聲千聲,光出亦然,所以後世或稱終南大師(因住終南山故),或稱光明和尚(因口出光明故)。
那個時代的人都尊稱善導大師是「光明和尚」,因為善導大師念一聲佛號,口中就有一道光明,聲聲佛號就道道光明。這也證明善導大師三昧功深。三昧就是定的功夫。甚至也可以推測是佛菩薩的示現。
其實人的身體都有光明。不只是人,任何動物、植物也都有光明。明的光、黑的光、強的光、弱的光、光大、光小,或是什麼顏色則因人而異。起善念放明亮的光,起惡念則現灰暗的光。如果他是想佛、念佛,他身上就會放佛光,而且佛光燦爛。
我們是凡夫,對於這種種光,煩惱眾生的肉眼看不見。如果是佛菩薩,都是清清楚楚、了了明明看見的,乃至於靈界的鬼神也都能夠看得到。所以我們應該長存善念,最好能夠常常的憶佛、念佛,這樣身上就能夠常放佛光,永遠蒙受彌陀光明的攝取不捨。有人說要消災免難、要增福延壽、要逢凶化吉,或者是臨命終時能夠身無病苦,心不貪戀,意不顛倒,乃至預知時至,順利安然往生淨土,這一些只要虔誠的、專一的念佛,都能夠達到。
經典上就說:「念佛人有四十里光明燭身」。也就是說,念佛人的身上都會放光,範圍有四十里寬那麼廣大。又說:「念佛人阿彌陀佛常住其頂,日夜擁護,不令冤家而得其便,現生常得安穩,臨終任意往生」
四十里的光明大不大?很大。不過自另一角度看,也是渺乎其小的!怎麼說呢?因為我們念的是「南無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叫做「無量佛」,釋迦牟尼佛用兩個來涵蓋他的無量──無量壽和無量光。阿彌陀佛這一尊佛的光明,像《阿彌陀經》所說的「彼佛光明無量,照十方國,無所障礙」,他的光明遍滿整個虛空法界,沒有一個地方是阿彌陀佛的光明達不到的,沒有一個地方是沒有阿彌陀佛的光明的。所以阿彌陀佛的光明在十萬億佛土之外的極樂世界,也在娑婆世界,也在我們圓光佛學院,在我們的心中。所以我們信佛念佛,起心動念,就跟阿彌陀佛的光明相通了。
我們的心念很微小,可是我們微小的心念放在無量光的上面,心念也隨著延伸到無量的境界去。所以我們的心光也隨著彌陀的無量光而無量、無邊、無際。所以不只是四十里。
那這樣到底有多大?阿彌陀佛他的光明有多大有多遠,我們的心光也跟著有多大有多遠。所謂「千江有水千江月,萬里無雲萬里天」,這是一種因果感應,也是一種互動、呼應。地面上只要有水,不管是大海的水、江河的水、或臉盆的水、或杯子上的水;也不管水是清清淨淨的,還是污濁不堪的,只要有水,天上的月亮就映現了。只是說,清淨的話當下看得到;不清淨的看不到。看不到不表示月亮不在裡面,還是在裡面的。這是一種譬喻。
阿彌陀佛的心、阿彌陀佛的光、阿彌陀佛的慈悲、阿彌陀佛的境界、阿彌陀佛度眾生的力量,他不講條件、無遠弗屆、無人不度。以網絡來比喻,網絡是遍滿整個虛空法界的。但是必須要有密碼才能進入某個網絡,阿彌陀佛的密碼是什麼呢?就是「南無阿彌陀佛」。這個密碼輸對了,就能夠進入悠遊阿彌陀佛的整個網絡世界;密碼不對的話,再怎樣都是相隔、不能進入的。
我們進入阿彌陀佛無量光的世界,密碼就是「南無阿彌陀佛」。我們只要念「南無阿彌陀佛」,我們污穢的心、罪惡的心、輪迴的身心就進入了阿彌陀佛清淨的、安樂的、自在無礙的境界;就進入阿彌陀佛無量的、不再輪迴的、永恆存在的境界。
所以我們只要靠定阿彌陀佛,信受阿彌陀佛的救度,此後專一的稱念南無阿彌陀佛,我們就時刻、永遠的進入阿彌陀佛的頻道,進入阿彌陀佛的網絡世界,跟阿彌陀佛結合成一體;我們有限的命光跟阿彌陀佛無量的命光就結合在一起;我們無明的、煩惱的黑暗就蒙受著阿彌陀佛的光明照耀。能夠「明來暗去」。「明來暗去」就是指我們信受彌陀的救度,疑心的黑暗就消除了,肯定往生極樂世界。
善導大師一聲佛號、一道光明,可是我們念佛看不到光明,那是因為善導大師他有神通的境界。印光大師讚歎善導大師說:「善導大師是彌陀化身,有大智慧、有大神通」。善導大師的神通也顯現在各方面。
當然佛教不強調神通,所以不隨便應用神通,也不隨便談感應。有句話說「宗門忌諱說境界,教下不許談功夫」,為什麼?因為神通、感應是共外道的,其他宗教也有,民間也有。如果佛教太強調神通感應,恐怕別人不了解教理而迷於神通感應,這樣就會跟民間信仰一樣,甚至信仰其他宗教,乃至「走火入魔」了。
學佛修行最重要的是今生解脫,對這一點要正正確確,要正知正見,否則的話,所謂「寧可千年不悟,不可一時著魔」。一時著魔,那何年何月,何生何世才回歸正知正見得到解脫呢?所以不隨便談感應,或者是現神通。可是只有在教法被曲解或誤解了,為了折服對方,為了引導、啟發對方,有時候不得不顯一下神通。善導大師是一位戒律精嚴的人,他不會隨便顯神通的;他顯神通一定有當下時空的背景不得不然的。
前面談到念佛就有光明,念佛就有光明這是很自然的,而且念佛有光明有什麼重要?有什麼需要?有什麼特別呢?後面的時間,我們都會做一個說明。
大家手上也有一本《念佛放光》。《念佛放光》第三頁,第二篇「念一聲佛,吐一道光」,我們來念一遍:
我曾經在美國弘法,法會結束後,有一位美國人自我介紹說:「我是學神通的人」,他說他看到稱念「南無阿彌陀佛」的人,口中都會現一道光明出來。有誠心的人,所現的光明很大,大到幾乎能把整個地球都包起來;沒誠心的人,所現的光明就很微小,噗一下、噗一下,微弱的光而已。學神通的美國人說:因為他看到如此勝境才來學佛的。(法藏法師口述)
按:
口稱佛名佛光現
隨心大小各不同
若能誠心常念佛
此界西方總相通。
好,我們這一節課就講到這裡。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