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信因果,諸惡莫作,眾善奉行,念佛成佛
──慧淨法師2017年4月7日於台北淨宗寺以閩南語與廈門蓮友法談
南無阿彌陀佛(三稱)
阿彌陀佛就是為了救度眾生而存在的,而念佛會的存在就是要弘揚阿彌陀佛的救度,所以,可以說每一個念佛會都是我們的家,非常歡迎廈門的蓮友回家來!
今天只是和大家座談,請大家儘量輕鬆自在。
人生的目的就是要藉著短短幾十年的人生來學佛,進而解脫無窮無盡的生死輪迴。
假若人死之後就什麼都沒有了,既沒有善惡報應,也沒有三世因果、沒有六道輪迴,這樣我們不一定要學佛,甚至這一世可以盡情享受。但是,宇宙與人生的真相卻不是這樣。宇宙之間有善惡報應,有三世因果,有六道輪迴。
善惡報應就是說,我們宿世以來,因行善或做惡,致使未來世或者做人、或者墮落地獄、餓鬼、畜生,或者出世在天上。只是出世在天上的機率很小,甚至要出世做人機率也很小,所以佛陀說人身難得。
難得,就是說下一世或未來世要再做人是很困難的,這樣豈不是往往都是墮落三惡道嗎?確實如此,這就是善惡的因果。行善做惡屬因,未來是出生在天上或地獄是果。因為有善惡報應,有因、有果,所以就有過去世、現在世以及未來世。這就是善惡報應、三世因果、六道輪迴的道理。佛法的基礎就是建立在這個道理之上,進而提出超越之道。
因為這個道理就是佛法的基礎,因此如果教法不是建立在這個道理之上,就不是佛法;若跟人說法卻沒有強調這樣的道理,就是偏離佛法。因為這是佛教、佛法的基礎,是最根本的。
因為有六道輪迴,而且六道輪迴的本質是苦,不是安樂的,所以脫離六道輪迴的目的就是要脫離苦;那脫離六道輪迴以後是什麼現象呢?是非常美好、非常殊勝,也就是不再繼續輪迴六道,不受生老病死的四苦,或是八苦,或是無量的苦;生命是永永遠遠健康、長壽,這個長壽是超越時間性的永久存在。
如果有壽命,但不是永恒,則壽命時間到了盡頭就會死亡,所以再怎樣的長壽,相對於得到永恆生命的解脫者來說,都是短壽。
如果生命的存在離不開身體的病痛,甚至需要躺在病床上,生活無法自理,這樣的存在快活嗎?可以說非常沒有尊嚴。不僅自己痛苦,照顧的人也辛苦。但是,如果沒有離開六道輪迴,不管出生在什麼境界,都要面對老病──身體老邁、器官衰弱;就算出世在天界,也有天人五衰,身心很不自在,很不安穩,這也是苦。
所以,如果能夠脫離輪迴,他的生命就能永遠地、健康地存在,而且身心安樂、神通自在。也就是說,他能夠飛行變化,來去非常自由,想要什麼就能有什麼,是真正如意的境界,這樣的境界就是解脫的境界,也是成佛的境界。
這樣的境界並不是另行創造或者向外追求來的,而是斷除貪瞋癡、離開輪迴之後,自然會呈現的現象。因為在我們的佛性當中,安樂自在與神通變化本來就已具足了,所以不用再去追求、學習、創造,而是天性自然,人人本來就俱有的;可惜的是,我們現在因為被煩惱業障蓋住,不但無法顯現出這樣的功能,而且受到煩惱以及業障的牽引,使我們身體有病苦,心中有煩惱,未來有無窮盡的輪迴。
但是,以我們自己的力量要脫離六道輪迴、斷除生死是很不可能的。那要怎麼辦呢?就要找其他的力量,也就是阿彌陀佛的救度。
阿彌陀佛的救度很容易,但是一般人卻很難相信;不只阿彌陀佛的救度很難相信,就是剛才所說的佛法的基礎:「善惡報應、三世因果、六道輪迴」,一般人也不容易相信。
想想看,地球上目前有七十幾億的人口,但有因緣學佛的人卻不到七分之一;而且在這七分之一的人當中,也只能說大多是對佛教有好感,並非每個人都符合佛法正信的本質。一個正信的佛教徒必然是相信有報應、有輪迴,是皈依三寶、學佛的人,而且踏上修學解脫的道路。這樣說起來,比例又更加的少了。
我們所學的是淨土法門,簡要的說,淨土法門就是念佛。
佛法有八萬四千法門,歸納起來就是八大宗派──禪宗、密宗、天台宗、華嚴宗、唯識宗、三論宗、律宗以及淨土宗。為什麼我們要專修淨土宗?專念南無阿彌陀佛一佛呢?因為其他的法門都有一個特色,就是都要靠自己的力量來解脫生死輪迴,修行的過程就是戒定慧,所謂「勤修戒定慧,斷除貪瞋癡」。為什麼要斷除貪瞋癡?原因在於六道輪迴的「因」就是貪瞋癡,只要這個「因」沒有斷除,就沒有辦法解脫六道輪迴。
但是,自我檢討反省:我們做得到嗎?做不到。在這方面,初學佛的人,因為還沒有實際去修行,所以還不瞭解,不知道修行之路是困難或容易;要真正追尋過,才會明白靠自力修行是相當艱辛困難的。也因此,在修行路上,能夠轉入淨土法門的人,往往都已經過一段期間的學佛,或者三年五年,或者十年二十年,才會發覺自己確確實實是有心無力。舉個例子,就好像要從這個岸到遙遠的對岸,一般的方式,或者靠游泳,或者坐竹筏、坐一般的船,但上了路才深深發現,不但自己沒力量游到對岸,即使說坐竹筏也好、坐一般的船也好,也無法到對岸──因為對岸的距離太遠了,而且一路上波濤洶湧,茫茫無際,再怎麼堅固的船,未到半途就已被風浪吹倒,捲入海底了,這是一個譬喻。
意思就是,其他的法門要靠自己的力量解脫,就好像要自己游泳到遙遠的對岸一樣,唯有淨土法門是靠本願船的救度。阿彌陀佛這條本願船也叫做弘願船,「弘」就是弘廣、廣大、開闊的意思。就是說這條船非常的堅實廣大,行駛在六道生死苦海之中是絕對的安穩,而且要坐上這條船又很容易,人人都做得到。
世間任何事情都要講條件、講能力,只有阿彌陀佛的救度、愛心、慈悲與神通力量,是主動性、白白地送給我們的,而且是殷切地要求我們要接受他的救度。淨土法門是阿彌陀佛拜託我們、要求我們、等待我們答應、接受他的救度,就是這樣而已。因此,淨土法門跟其他法門完全不一樣。
阿彌陀佛在很久很久以前,就替我們發了四十八大願,以兆載永劫的時間替我們累積菩薩種種的苦行,點點滴滴都用在我們的身上,完全沒經過我們的拜託、祈求,因為阿彌陀佛發願的時候,我們不曉得是輪迴在地獄道、或餓鬼道、或畜生道;他為我們發願累積功德的時候,我們不曉得在哪裡造罪造業。現在他的願行都已經成就了、圓滿了,也就是替我們建設好了極樂世界的安樂家園,為我們完成了從娑婆世界到極樂世界的這條大願船。所以,阿彌陀佛的大願船是我們的,極樂世界也是我們的。
阿彌陀佛不只十劫以前就已經在呼喚我們,曠劫以來,他替我們發願修行的時候就開始對我們呼喚,呼喚我們接受他的好意,他現在已經為我們完成了極樂世界及往生的方法,這件事很重要,我們不僅要知道,更要在心情上即時準備好回到他為我們準備的地方。
其實十劫以前極樂世界建設好的時候,我們就應該要往生到那裡了,應該在那時候就可以解脫輪迴、成佛的;可是很可惜、很冤枉,十劫以來,我們竟然沒有往生到極樂世界。
十劫以前,法藏菩薩成佛的時候我們就應該要往生的,因為阿彌陀佛是為我們成佛的,極樂世界是為我們建設的,阿彌陀佛的成佛就是要救度我們的。可是我們不曉得,或者知道,但是半信半疑,沒有接受。因此,十劫以來,才會一直的輪迴再輪迴,冤枉地、白白地受各種苦楚。
所以,淨土法門是什麼樣的法門呢?是接受的法門,是答應的法門。
是接受阿彌陀佛的救度!
是答應阿彌陀佛的救度!
是願意給阿彌陀佛救度!
十劫以來,阿彌陀佛一直在拜託我們,在等待我們點頭,等我們心中願意,等我們口中答應,這樣一直等……等到現在。
淨土法門說「信、願、行」,到底什麼是信心呢?如果只信「有一個極樂世界、有一尊阿彌陀佛」,這樣的信是不具足的。要怎麼信呢?要像前面所說的,阿彌陀佛的存在是為我們而存在,阿彌陀佛過去的願行是為我們所發、所修;所成就的極樂世界是要給我們的,所有權狀都登記在我們的名分上,使用人也登記我們的名字。所以我們回故鄉是很自然的,不需要有任何的條件與關卡。這樣信才是具足的信,才是真信。
什麼是「願」呢?「願」有兩種涵意:一種是願望,一種是願意。
所謂「願望」,就是一般說的,發一個願,希望將來如何如何,譬如:我希望將來成為部長,或成為科學家……等,就是現在有這個志願,但是將來能不能成就不曉得,因此,現在到未來的成就之間,就要透過自己的辛勤努力,可是會不會成就不一定。這種願屬於未來性,而且沒有肯定性。
「願」的另外一種涵意是「願意」。這個東西要給我,我「願意」接受。阿彌陀佛對我們就是這樣,苦苦拜託十方眾生一定要接受,還等著我們點頭,願意接受阿彌陀佛的救度。
所以,二個願的過程之難易與結果之勝劣就天差地別。一個是指未來要透過自己的努力,而且成不成還不一定;另一個是現在已經成就的,而且不用經過我們的拼力累積,只要點個頭,功德就都是我們的了。淨土宗的「願」就是這樣的「願」,只要願意領受阿彌陀佛的救度,就已領受阿彌陀佛的功德。
阿彌陀佛建設了極樂世界送給我們,也完成了往生極樂世界的功德資糧迴向送給我們,十劫以來,就等著我們點頭答應。只要我們現在點頭,心中答應,那就是極樂世界的人,就不再是輪迴在娑婆世界的凡夫了。
當然凡事講真心,你相信,是真的相信,還是假的相信?你願意,是真的願意,還是假的願意?我們要有真心,真正願意接受阿彌陀佛的救度,願意去極樂世界,不願再六道中繼續輪迴。一定要有這樣的真心
然而,我們再進一步問:什麼叫做真心?
其實真心很容易,每一個人就以他的根機來發真心就可以。所以這種真心是凡夫不虛妄、不虛假的心,並不是成佛之後那種真如清淨佛性的心,如果要有這樣的心,則必須要開悟證果、斷除煩惱。但是,我們講的真心不是那種意思。這裡講的真心,就是不虛情假意。
有人說要以清淨心來念佛,事實上,凡夫是根本不可能有清淨心的,但只要我們到極樂世界,自然就能得到清淨心,所以現在我們在娑婆世界,只要真誠實意,願意接受阿彌陀佛的救度就可以。
阿彌陀佛為了眾生,經過五劫的時間才思考出四十八條大願,再經過兆載永劫的時間替我們行六度萬行,這一切的難行能行、難忍能忍,點點滴滴都是為了我們,所以我們不要讓阿彌陀佛失望,不要辜負阿彌陀佛的好意,就先答應他一次,好壞到極樂世界看了就知道;如果我們去了極樂世界不願意待在那裡,再回來也沒有關係(眾笑)。
所以不管如何,我們就先答應阿彌陀佛的十劫等待、拜託、請求;好也要去極樂,壞也要去極樂。答應了,行持就只是念佛。念佛念到什麼程度?沒什麼程度。就是以個人的根機去念佛就可以了。阿彌陀佛最了解我們是什麼樣的根機,了解我們是否有真正在念佛。只要念佛,阿彌陀佛就攝取不捨;如果沒有念佛,就表示不是真正願意接受他的救度。
「有願就有行 」,這個「行」就是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天念幾句?要怎麼念?隨個人的根機;念六字還是念四字,也是依根機。也就是說,現在還健康年輕,就念完整的六字「南無阿彌陀佛」,為什麼?因為「南無」表示阿彌陀佛對我們的呼喚;也表示我們點頭答應,接受阿彌陀佛的好意;同時也表示將我們污穢、罪惡、無常的生命,完全歸投清淨的、有功德的、永恆自在的生命。
「南無」是梵音,翻譯成中文叫做「歸命」。所以,身體條件可以的話就念完整的「南無阿彌陀佛」,如果準備睡覺或是身體不舒服,六字太長念不了,那就念四字「阿彌陀佛」;如果年老或是身體病痛,氣血枯衰,就念「佛」一字也可以;再者,如果身力虛弱,嘴巴已經僵硬了,快斷氣了,已經都念不來,也沒關係,只要心中知道有阿彌陀佛的救度,或是心中想不起來有阿彌陀佛的救度也沒關係,因為,不是我們去拉阿彌陀佛,而是阿彌陀佛已拉住我們,把我們抓住、抱住了。
一天能念佛多少,就盡量念,為什麼?念佛不只是接受阿彌陀佛的要求和我們的答應,念佛對我們的身心有很大的好處。原因在於我們雖然接受阿彌陀佛的救度,將來要往生極樂世界,但是肉體還在這個世間。只要肉體還存在,一方面內心一定會有貪瞋癡、妄想雜念的煩惱,一方面身體難免有病痛,而且在家庭、社會當中要與人接觸,有種種的事情……。這些,如果有念佛,就可以比較圓滿,少障礙。
也就是說,有念佛,為人處世都會有好結果,會有好因好緣;常常念佛,妄想雜念就會比較少,煩惱就比較輕,這樣身體當然就比較輕安,少病痛。
身體病痛,一方面是緣自過去的業,一方面是年齡的關係,另一方面也是因為我們的心。有一句話說「病生於情」,病是從情緒,也就從七情六慾來的,要降伏七情六欲就要靠念佛;而且念佛還可以消業障、增福慧;能業障消除、福慧增長,自然就可以消災免難、逢凶化吉,遇難呈祥。
所以,雖然說念佛隨各人根機,但還是要培養念佛的習慣,將念佛培養成習慣,使生活就是念佛,念佛就是生活;生活念佛化,念佛生活化。
有一句話說「積習成性」,本性就是自然不用學的,我們從出生以來,本性自然是貪瞋癡、妄想雜念、煩惱計較,而最不習慣的就是念佛。一天24小時當中,念佛沒念幾句,但是念妄想雜念非常多。在《凈度菩薩經》裡說:「 一人一日中,八億四千念, 念念之所為,皆是三途業。」八萬四千是表示非常多,多到像地面的沙。
有一個故事,大約是七、八十年前了,發生在日本。
有一位老太太因為肚子痛,到醫院去作檢查,一檢查,醫生說已經是胃癌末期。當時醫學不進步,醫生跟她商量:你再活沒多久,大概只剩幾個禮拜而已,如果你同意以後將你的身體留下來讓我們做實驗(大體老師),這樣你現在住院都不用錢,還可以住特別病房,有特別的看護,這樣好不好?
老太太說:好啊,我本來就是窮人家,沒有錢住院治療,你們的好意我求之不得。然後將他僅有的財產三十元都交給醫生,想作為補貼。
經過了一個禮拜、一個月、二個月,老太太不但沒死,而且氣色越來越好。其他醫生就開始懷疑了:會不會當時檢查錯了?
再經過多次的複查,沒錯,確實是胃癌。醫院也沒有開什麼藥方,因為已經沒有藥方可給,可是為什麼身體卻越來越好呢?
一問之下,原來是老太太在這段期間一直抱著一份慶幸的心、感恩的心,她想說自己年紀這麼大,雖然得到這種病,但是有這麼好的醫療,醫生就像阿彌陀佛,護士就像是觀世音菩薩,看護者就像大勢至菩薩,所以他一直抱著感恩的心、高興的心來接受。之後呢,她就想佛、念佛。因為這樣,她業障消了,病情也漸漸轉好了。
後來,那裡的醫生也說:我們也想要念佛了。
治病不只要靠醫療,藥是治標,心理才是根本。再怎麼好的藥方,如果這個人終日苦苦惱惱的,心中不平、不滿,這樣病就不可能好得起來了。
所以大家平常就是心情盡量放輕鬆,儘量抱著高興的心、感恩的心,凡事肯吃虧、不計較,凡事都自己認錯、檢討自己、懺悔自己,心中有柔軟的心,這樣煩惱和病都會降伏。
三界一切唯心所現,我們今世會出生在人道,是因為我們的心過去有做過人的業因;地獄也是這樣,因為過去有做過地獄的業因,才會有地獄的果報。三界六道都是我們無形的心所引起的,所以根本在心。
佛教的修行,以一般來說,心如果解脫,六道輪迴就解脫;心如果清淨 國土就清淨。但這個我們都做不到,因為我們的心就是「濁」,所謂「五濁惡世 」,可以說就是這個世間的根本。因此,雖然說只要我們心淨,自然六道輪迴就淨,就沒有六道輪迴,道理固然沒錯,但靠我們自己的能力卻根本做不到;但是,接受阿彌陀佛的救度,稱念阿彌陀佛的名號,這個我們就容易做得到了。
除了念佛之外,我們的肉體還存在世間的時候,我們的心就儘量像宗風所說的「謙卑柔和」。「柔」就是柔軟,「和」就是平和、平靜、和氣、和藹。「柔」與「和」非常重要,因為心柔軟就會顯現愛心和慈悲;柔和必須要有「謙」,「謙」就是有禮貌、恭敬,凡事都想自己的不足、不是、不對,將對方看成尊貴的對象來恭敬,這就是「謙卑柔和」。對任何人都這樣的看待,有句話說:「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人恆敬之。」我們尊敬對方,對方也會尊敬我們、疼惜我們。如此就會為自他營造出一個良性互動的因緣與和諧氛圍。
我們是學他力易行的淨土法門,對他人更應該要謙卑柔和,不要和人起諍論;再者,如果對方根機還沒到,就跟他說這個法門,對方一定會打問號。而且我們沒學問、沒口才、沒德行,別人也不會信受。佛陀說淨土法門是「難信之法」,所以,如果要說,要先觀察對方的根機,而且要有謙卑柔和的心。能謙卑柔和,自然就有謙和之德,而有好人緣,眾人樂於跟你親近,你說的話別人也較能入耳。總之,教化人不是靠口才、學問,是靠「德」,如果有謙卑柔和的心與行為,別人自然就會感動、肯定;除此之外,行止要穩重,凡事要得體,不隨便說話。
心是無形的,但一切有形都發自於心。譬如:身體、椅子、桌子、房子……,這些都是唯心所做的。為什麼呢?因為凡是存在的東西,都不是固定不變,都是經過種種因緣的配合而成的,如果因緣拿掉,或是是因緣改變了,就沒有那些東西。一棵樹也好,一塊石頭也好,山河大地、日月星辰,都是這樣。所以它們不是固定永遠不變的,只不過是暫時的存在,它們時時刻刻都在改變。可見它們的本質是什麼?是空性。空性並不是什麼都沒有,雖然是空性,卻可以形成種種現象,以現代科學叫做「能量」,是有磁場的。
現代科學家研究分析,萬物都是由「分子」→「原子」→「原子核」→「質子」「中子」→「電子」→「夸克」組成的,分析到最後,沒有東西了。雖然沒東西,卻有功能的存在,這叫做能量場,這個能量場能產生種種的東西出來。
譬如現代的原子彈、手機……等等高端科技,都沒離開這個能量。薄薄的一台手機,功能非常多,可以講電話,可以視訊,還可以儲存、繳費……,雖沒有形體,卻是存在的,這就是能量。
《心經》說:「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就是物質,物質是有形體的,眼睛看得見、耳朵聽得到,以及心中所想,不論是有形、無形,都是物質。這些物質它和空性沒有差別,所以說「色不異空,空不異色」,其實不是「不異」,是「色當下即是空,空當下即是色」。這個物質本身就是能量。
而物質是暫時性存在,不是真實不變的存在。
有人可能會想:夫妻、父子、母女、眷屬這都不是真實,豈不毀壞了人間的倫常了?不是這麼說的。我們剛才所說的是就「心地」「本質」來說的,山河大地、宇宙生命都是這樣;但是我們生活在這當中──有家庭、有社會,這都要按照現有的倫理與法規,這樣真諦俗諦才能圓滿。
我來講一個「念佛免難」的事蹟,是台中一位蓮友的故事:
念佛止住車流 化險唯賴彌陀
民國100年(2011)的清明節,我從臺中開車南下,返鄉掃墓。
那天車子雖多,但未壅塞,行駛於高速公路上,堪稱順暢。我開在中間的車道,速度始終保持在一百公里左右。
開到「名間」交流道附近時,右方車道突然有一輛車,急速切了進來,我嚇一大跳,下意識地將方向盤向左急轉,豈知由於當時的車速甚快,加上轉向過猛,車身頓時失控,打轉了一百八十度,剛好與後方急駛而來的大貨車正面相迎,幾乎對撞!
驚慌之下,我失聲念了一句「阿彌陀佛」!(同車的兒子事後說,那一聲佛號簡直是喊叫出來的)!
剎那間,驚見四周的車流似乎全被勒令不動,都止住了,時空頓時凍結,靜靜地待我的車子猛轉三圈,一直到還復如初,駛於原來的車道後,車流才又恢復正常。剛才這一切突然遽變,卻又好像都從未發生過似的。
回過神後,細想剛剛那幾秒鐘,我們怎麼了?
本來有可能是一場極其嚴重的連環車禍,將見車毀人亡的混亂慘劇;然而只是一聲阿彌陀佛,在那樣驚險、急迫、慌張的瞬間,我們似乎被抽離出來,如蹈在虛空中,得以從容迴旋,自動調整好了再上路,保住了我們及許多現場行車者的所有生命──人離難,難離身,一切災殃化為塵。
至今回想,仍心有餘悸。
感恩彌陀的及時救護,讓我母子及一切相關有情皆得以化險為夷,轉危為安,保住了寶貴的性命。
南無阿彌陀佛
楊淨茵 記錄
這真的是奇蹟。可想而知,如果沒有這句南無阿彌陀佛,當時將會是一場很嚴重的連環車禍,不止他們母子二人失事,後面的車連續撞上來,死傷更難以想像了。
為什麼她當時會念佛,原來她和她的先生早就有學佛,雖然那時還沒有專修淨土法門,但平常也都會念佛。在危急的當下,佛號就立刻脫口而出。
大家想想看,當時她如果沒有念這句佛號,母子現在在哪裡?古語說:「金也空,銀也空,死後何曾在手中。妻也空,子也空,黃泉路上不相逢。」這就是人生的實相。這樣說不是讓我們對人生態度消極,而是要我們真正了解事實的真象,面對,不逃避,這樣才能真正來解決問題,所以這樣的態度反而是更積極。否則等到了意外臨頭或臨終才不得不面對,那時就已經來不及,也逃避不了了。就好像欠債,要早一天還;拖一天,就多一天的利息。面對人生中這件無可避免的無常事實,一定要事先做好準備才對。
佛法有八萬四千法門,在那麼多法門中,能信仰淨土法門真的是得到「大便宜」。怎麼說呢?因為淨土法門不離世俗就可以證悟佛果,只要信受彌陀的救度,專稱彌陀的名號,很簡單、很容易,士農工商人人都做得到;也就是說,唯有淨土法門能讓我們就在士農工商中,在家庭生活中,在社會應酬中念佛,如此就可以讓一切念佛人證悟佛果,圓滿學佛。反之,如果是修學其他法門,則一定要離開家庭、遠離世俗,甚至到深山裡苦修苦行。即使是這樣,能成就嗎?以我們的根機來說,是沒辦法的。因為以我們凡夫眾生來說,不造業造罪是不可能的。《地藏經》就說:「南閻浮提眾生,舉止動念,無不是業,無不是罪。」我們的起心動念都已經在造業造罪了,更何況要解脫生死輪迴?
阿彌陀佛都知道我們凡夫根機差,要清淨是不可能的,只有一天一天累積業債,因此,阿彌陀佛才需要經過五劫的時間思考四十八大願,再經過兆載永劫的時間累積菩薩六度萬行。因為我們的業非常大,大到難以想像。不過,阿彌陀佛現在已經成佛了,我們的業再怎麼大,都不阻礙阿彌陀佛的救度。
在世間上,我們所做的善事只不過是一點點而已,而且這些善事還不是真正的善。真正的善,必須要無我的善,這樣的善業功德,才能脫離三界,成為菩薩的果報。而含有我執所做出來的善,都是污染的善、虛假的善,就修行往生來說,都不是真正的善。但,這樣並不是說就不用行善了,不是的。身為佛弟子,本就應該「諸惡莫作,眾善奉行」,否則豈非比不上社會上的一般人了,更沒有資格稱為學佛的人。
我們是就解脫的業來講,說世間的善不是真正的善,無法依靠這個功德超脫,還是要靠阿彌陀佛。但,雖然是靠阿彌陀佛,行善去惡仍是我們生活上應該要做的。就好像肉體還存在,就要吃三餐,冬天到就要保暖,否則會生病。這些和往生沒有什麼關係,但都是一定要做的。
因為時間的關係,就談到這裡。
南無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