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無量壽經》概說(十八)
(四)三心微意
也就是三心背後文字的另一層內涵。
一、「至誠心」
善導大師解釋說:
「至」者真,「誠」者實。欲明一切眾生,身口意業,所修解行,必須真實心中作。
不得外現賢善精進之相,內懷虛假。貪瞋邪偽,奸詐百端,惡性難侵,事同蛇蠍蝎。雖起三業,名為雜毒之善,亦名虛假之行,不名真實業也。……
正由彼阿彌陀佛因中行菩薩行時,乃至一念一剎那,三業所修皆是真實心中作,凡所施為趣求亦皆真實。
大師解釋為內外相應的「真實心」,並說如果不依這真實心修行,就不可能往生依真實心所成就的彌陀淨土。也就是淨土的行者,不可有雜毒之善與虛假之行。
這是一方面警策淨土行人,並引導淨土行人進入「機深信」;一方面彰顯彌陀真實,並引導淨土行人進入「法深信」。
可知,至誠心的解釋,一者顯明眾生的不真實與彌陀的絕對真實,預先為後面的機法二種深信舖排。
二、「深心」
隋唐諸師對深心解釋得很高深,認為是聖者才能發起的心。對此,大師解釋為「深信之心」,既然是深信,凡夫也能發起,也能具備,大師將深信分為七種,而其中第一種是機深信,第二種是法深信,以這「機法二種深信」為根本。二種深信大師在《觀經疏.散善義》說:
一者決定深信:自身現是罪惡生死凡夫,曠劫以來常沒常流轉,無有出離之緣。
二者決定深信:彼阿彌陀佛四十八願攝受眾生,無疑無慮,乘彼願力定得往生。
首先要深信「自身現是罪惡生死凡夫,曠劫以來常沒常流轉,無有出離之緣」;同時要深信「彼阿彌陀佛四十八願,攝受眾生,無疑無慮,乘彼願力,定得往生」。也就是首先強調凡夫自身無力自救,進而深信彌陀願力不虛,依靠彌陀願力的救度。這二種深信說明信心的根本內涵,也就是相信「貫通三世也不能解脫獲救的凡夫,依靠彌陀願力必得往生彌陀淨土」。
三、「迴向發願心」
大師解釋說:
言「迴向發願心」者:過去及以今生,身口意業所修世出世善根,及隨喜他一切凡聖,身口意業所修世出世善根:以此自他所修善根,悉皆真實深信心中迴向願生彼國,故名「迴向發願心」也。
又,迴向發願願生者,必須決定真實心中迴向願,作得生想。
大師這兩段迴向發願心的解釋,後段主要在於顯明阿彌陀佛真實心的大悲迴向,對於我們「罪惡生死」凡夫而言,就「作得生想」便可。
大師在《觀經疏》中將《觀經》所開示的三心詮釋為往生淨土的安心法,也就是至誠心就是彰顯彌陀救度的真實心;深心是深信自己絕無脫離生死之因緣,同時深信阿彌陀佛有大悲救度的願力;迴向發願心是信受彌陀真實的大悲迴向,而願生極樂,並作得生想。
大師說:「三心既具,無行不成;願行既成,若不生者,無有是處也。」三心強調了主觀信仰的重要性,是往生彌陀淨土的內在要求。
思維善導大師的「三心釋」,有以前後二心的解釋,引導淨土行人歸入機法二種深信的微意。大師「三心釋」之中,從文面來看,至誠心的解釋與機深信的解釋似乎互相矛盾,迴願心的解釋與法深信的解釋也好像互相衝突,但是這些矛盾衝突,如果以「深心釋」來看,不但不矛盾,反而非常順理。
也就是,真實心是指阿彌陀佛的真實心,唯有阿彌陀佛才有這真實心,凡夫沒有,以「至誠心釋」引導淨土行人進入「機深信」,也就是:「決定深信自身現是罪惡生死凡夫,無有出離之緣。」而真實迴向發願心也是指阿彌陀佛的大悲迴向心,唯有阿彌陀佛才有這真實迴向發願心,凡夫沒有,以這迴向發願心釋引導淨土行人入法深信,也就是:「決定深信彼阿彌陀佛四十八願攝受眾生,無疑無慮,乘彼願力定得往生。」因此,我們只要深信彌陀救度,而「作得生想」便可。
所以,雖說三心,其實只是一個深信彌陀救度的「深心」,此外別無。若對照本願「至心、信樂、欲生」的三心,也不外是其中的「信樂」的心。
善導大師很巧妙地將釋尊所講的三心,先各從自力他力來解釋,再引導眾生進入他力。最後用「二河白道喻」來做「三心」的總結論,用來顯示一個念佛人的心態與行持,以及阿彌陀佛的安慰與保證。
一個念佛人的心態是什麼?清楚看到自己是個罪惡生死凡夫,貪瞋水火二河充滿,地獄之火在腳底燃燒,後生必墮三惡道無疑。幸好有彌陀願力的白道,也就是阿彌陀佛五劫思惟,兆載永劫苦行所成就的這句名號。我們只管稱念這句名號,就是行走在白道之上,永遠受到阿彌陀佛的攝取保護。因此,心信彌陀救度,口稱彌陀佛名,就是三心具足,往生大事成辦。
(五)自力三心與他力三心
如果深入探討大師的三心釋,便可了解有「要門三心」與「弘願三心」之義。
要門的定善三心及散善三心,是大師所說的「迴斯二行求願往生」的「自力三心」。
弘願三心是大師所說的「乘阿彌陀佛大願業力」的「他力三心」。
三心有這「要門自力三心」與「弘願他力三心」的差別。
「自力三心」是行者自己發起三心的原故,機有千差,所以各個所發的三心程度也有萬別,而且自力的三心不是虛假諂偽、穢惡污染的罪惡生死凡夫所能發起,所以是「難行道」。
「他力三心」是不論定善散善,不論智愚善惡,不論有漏無漏,通通都信受彌陀救度、專稱彌陀佛名,所以三心都統攝於「深心」。大師說「深心即是深信之心」,而開展出「七深信六決定」的解釋,歸納之就是「二種深信、就人立信、就行立信」等三要義;「二種深信」,就是「機法二種深信」。「機」指自己,「法」指彌陀;信機無力,所以罪惡生死,無有出離之緣;信法有力,只要乘託彌陀真實願力,也就是乃至十念的稱名念佛,定得往生。這種信心是凡聖平等,萬人一味;救度全依彌陀之力,都因一味之信,所以是「易行道」。
這機法二種深信就是第十八願的內容,也是二河白道喻的主旨。
大師《往生禮讚》解釋「深心」之文說:
「深心」即是「真實信心」:
信知自身是具足煩惱凡夫,善根薄少,流轉三界,不出火宅;今信知彌陀本弘誓願,及稱名號,下至十聲、一聲等,定得往生。乃至一念無有疑心,故名深心。
以這解釋可知:淨土法門之信是信「平生之機,上盡一形;臨終之機,下至一聲一念,必定往生」。既然相信之後,自然必定一生一向專稱佛名。這也是第十八願「乃至十念」的意思,所以龍樹菩薩說:「以信方便,易行疾至。」如果信而無行,就不是真信;如果能專稱彌陀佛名,信自在其中,符合本願的道理之故。
法然上人《選擇集》〈三心章〉的「信疑決判文」說:
深心者,謂「深信之心」,當知:
生死之家,以疑為所止;
涅槃之城,以信為能入。
生死、涅槃之因,以聖道門而言,是在於煩惱的斷除與否,也就是在於迷悟,迷則生死,悟則涅槃;並非信疑。因為聖道門是全靠自力,以自己之力破無明、悟實相、斷煩惱、出輪迴,以自己之力出三界六道輪迴,如不斷煩惱,就不得涅槃,所以聖道門是自力之教。
淨土法門是他力之教,也就是乘託彌陀不可思議的本願力往生極樂。既然往生極樂,則三界六道的生死輪迴自然遠離。曇鸞大師說是「胎卵濕生,緣之高揖;業繫長維,從此永斷」。而且極樂是無為涅槃的境界,往生即悟無生,也就是生即無生,與彌陀同證光壽無量的身心。所以信受彌陀救度、專稱彌陀佛名、願生彌陀淨土的念佛人,曇鸞大師說是「業事成辦」,也就是往生之業已經完成,又說「不斷煩惱得涅槃」。
因此,以淨土門而言,生死、涅槃之因在信與疑,不在迷與悟;信者得生,疑者不生。猶如病人,信醫生的話(信心),吃醫生的藥(念佛),病就會好;但是不信醫生的話,不吃醫生的藥,以致死亡。雖然死因在於病重,但因為不服藥而終致死亡。我們煩惱病重,不能自己康復,唯有吃阿彌陀佛本願所成就的阿伽陀藥六字洪名,不但萬病皆癒,而且得無量壽命,身心安穩,六通自在。可說:
往生安樂國,只在信念佛;
若具此深信,三心自然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