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心一決定,當晚便往生」的啟示(下)
案語一、阿彌陀佛第十八願:
設我得佛,十方眾生,至心信樂,欲生我國,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唯除五逆,誹謗正法。
第十八願善導釋:
若我成佛,十方眾生,願生我國,稱我名字,下至十聲,乘我願力,若不生者,不取正覺。(觀念法門)
善導大師所解釋的「乘我願力」四個字,是非常的關鍵的。
一般人念佛,認為不完全是「乘彌陀的願力」,認為雖有阿彌陀佛的他力,也要有自己的自力,自他二力和合才能往生。這樣講的話,問題就來了,自己的力量有沒有?夠不夠?達不達到標準?也就是會像這位居士所講的「我雖然念佛,可是妄想煩惱還很多,還不能一心不亂」。這樣的想法,顯示出他認為還要靠自己的力量,也就是誤認為,要有一心不亂的力量,要能夠降伏煩惱或者是雜念。可是,並不是這樣的。
自省:我們能達到禪定或心一境性的一心不亂嗎?能降伏煩惱嗎?如果能,那靠自己的力量不就可以出輪迴了嗎?就是因為我們沒有這種力量,才要靠阿彌陀佛的力量;就因為阿彌陀佛曉得我們沒有力量,才會完成「若不生者,不取正覺」的這種功能、功德、力用。所以善導大師就解釋,十方眾生──不管聖人、凡夫、善人、惡人,只要念佛,就是「乘佛願力」,就「必定往生彌陀淨土」。
善導大師對於第十八願的解釋非常的多,在這裡只有引用一段。
這段第十八願的解釋文是在善導大師「五部九卷」著作中的《觀念法門》。第十八願共三十六個字,善導大師所解釋的這一段文字共三十二個字,可說每一個字都扣緊第十八願。只是第十八願所講的「至心信樂,欲生我國」八個字,善導大師用「願生我國」來做為結論性的解釋;「至心信樂」沒有解釋出來,表示只要「願生我國」就可以了;「乃至十念」善導大師解釋為「稱我名字,下至十聲」,之後就是「乘我願力,若不生者,不取正覺」。
至於第十八願所講的「唯除五逆,誹謗正法」善導大師就沒有解釋。也就是說,「唯除五逆,誹謗正法」不成問題。如果要推究「唯除五逆,誹謗正法」,那誰是這樣的眾生呢?「唯除五逆,誹謗正法」是指誰呢?其實就是指我們、就是十方眾生。十方眾生就是「五逆誹謗」的眾生。這個道理已在前面稍微解釋過了。
案語二、「執著力,向心力」:
執著力、向心力在娑婆,報已盡仍在執著,拖延、拉扯。
事證一:香港老太的醫學奇蹟--生命執著力。
執著力、向心力在極樂,報一盡即生極樂,不拖延拉扯;
事證二:決定往生,立即往生
這是要說明,雖然娑婆報體已經臨命終,但還在執著、拖延、拉扯。這執著、拖延、拉扯的原因有兩種:
第一種,是自己。自己還不想往生,因為人都有一種愛──「自體愛」。「自體愛」就是我執,也就是第七識的我見、我慢、我癡、我愛,愛自己、愛自己的身體,愛自己的生命。因為愛自己、愛自己的生命,也間接的愛自己的所有--丈夫是自己的,太太是自己的,兒女是自己的,財產是自己的,這個叫「境界愛」,愛自己今生在這世上所擁有的一切,這個就是「執著力」。有執著力,就有一個向心,這個叫「向心力」。這個執著力、向心力,一般人來講,都是在娑婆世界,所以即使快要斷氣了,還再執著,這是自己。
第二種,是家人。家人捨不得放手,捨不得讓親人離開,要求醫生要儘量的急救,這樣就是在拖延、拉扯。報已盡而仍在執著,導致對方痛苦,家人勞累,也浪費醫療資源。
事證一,香港老太的醫學奇蹟--生命執著力。
香港有一位老太婆已經病入膏肓,不能吃、不能喝,點滴也打不進去,已經奄奄一息了,醫生判斷生命不會超過一個星期,但這位老太太非常掛念遠在南美洲的兒子,她的親友到處尋找她的兒子,等到聯絡到她的兒子,辦好手續回到香港,和母親見了最後一面,老太太才安詳的斷氣。這樣的過程,拖延了五個月,醫生都覺得非常訝異,不吃、不喝、點滴也打不進去,生命竟然能夠拖延那麼久,所以說這個是超越醫學的奇蹟。
這個就是執著力,因為她的向心力在他的兒子,所以遲遲不肯斷氣,這一種執著產生意志,使他的生命就這樣的維持,到了他不執著了,放下了,就斷氣了。
「執著力、向心力在極樂,報盡即生極樂,不拖延拉扯」,就像上述這位醫院中癌末的病人一樣,曉得自己既然可以往生了,為什麼還要在醫院受苦?
事證二:決定往生,立即往生
南投縣竹山鎮有一個蓮友,她常常參加助念,白天晚上都不辭辛苦。她的母親因為沒有佛法信仰,而且知見不正確,責備她說:「助念不好,亡靈會跟隨著你回來;如果你要去助念,就不要回家裡來。」這個蓮友曉得媽媽沒有正確的信仰,這一種想法是迷信的。
她的媽媽已經八十幾歲,住在鄉下的三合院裡,媽媽住一邊,叔叔和嬸嬸則是住在隔壁的房間。其他的親戚也都住在附近。
媽媽平常都是早起的,有一天將近九點了還沒有出房門,她的叔叔、嬸嬸覺得奇怪,去敲門,也沒有反應,心中預料可能發生什麼不測,所以就請里長過來,也請消防人員撬開房門,結果看到老人家昏迷在床上。立即送醫院急救,醫生檢查後說是腦充血,建議家屬,已是八十幾歲的老人了,不用開刀,開刀也好不了,徒增痛苦。
當時正值新冠疫情期間,病房只能留一個親屬陪伴,這個女兒就一個人在醫院陪伴母親,握著她媽媽的手說:「媽媽,我們來念佛,靠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出現,你就跟他往生極樂世界。因為您腦出血,不能開刀,不能治療,只能在醫院等待死亡。」之後就握著媽媽的手念佛。
當天下午三點鐘,她回家和家人討論後事的安排;五點鐘又回到醫院念佛。到晚上七點多的時候,媽媽醒過來了,而且跟著念了一句「南無」。念完「南無」二個字時,立即斷氣。
這位蓮友一直有注意老人家血壓的情況,本想指數若降到80,就要送母親回家安然等待往生。她媽媽原本的血壓值都是正常的,直到念出「南無」兩個字時,當下指數從163降到0,立刻斷氣。這個就是立即往生,沒有經過拖拉。
為什麼能夠立即往生?我們可以推想,她媽媽應該覺悟到已治療不好,在醫院只是拖時間,不僅自己痛苦,家人也會身心疲累,平常女兒告訴她,有阿彌陀佛,有極樂世界,既然這樣為什麼不往生極樂世界呢?
也就是說,「一入耳根,永為道種」,雖然平日她媽媽不相信,可是這一些觀念她已經聽進去了,逢緣遇境,種子就會現形,所以決定往生,立即往生。
案語三、王調木老居士往生前的不當急救
王調木老居士是我們淨土宗台北的志工淨好的父親。老居士生於民國元年11月16日,也就農曆7月7日,往生於民國82年12月28日,正當農曆11月16日,彌陀誕的前一天凌晨三點往生,享壽八十三歲。
老居士從年輕的時候就已經學佛念佛,也曾經帶著淨好到寺廟拜佛。可是老居士一直到往生前都沒有皈依。為什麼呢?因為老居士皈依有幾個條件:第一,必須是台灣人;第二,必須是男眾;第三,必須是專修淨土;第四,會講台語;第五,會講經說法。
老居士晚年之後,每天都會到佛堂念佛拜佛。
往生前兩個月,常對淨好說:「我來日不多,趕快幫忙找尋一位台灣人懂台語且專修念佛的男眾法師皈依。」但是始終不知道這樣的一位法師人在何方,因此每當禮佛,唯有祈求臨命終時,得蒙彌陀接引,能無障礙往生極樂淨土。
往生前一個月,老居士的媳婦發現公公在佛堂昏迷了,立刻叫救護車,送到三軍總醫院急救。老居士被急救醒來後,就很感嘆的說:「哎呀,再兩個小時,阿彌陀佛就要來接我了,你們怎麼把我送到醫院?」
既然住在醫院,身體老邁器官衰竭,兒女們很心疼,請醫生做種種檢查與治療,就在醫院住了一個月,也就在那時候遇到了我。
為什麼遇到我呢?民國八十二年(1993),我父親也因病住進三軍總醫院。有一天,黃秀雄居士與鄭居士到醫院來探望淨好的父親,從走廊經過時看到在病房中照顧父親的我,就向我合掌問訊,簡單談話之後,就聊起了信仰的話題。我就跟他們講解善導大師的淨土法門,也就是彌陀慈悲、平等、主動救度的內涵,對方也是念佛人,一聽之後法喜充滿,因此就請我一起去探望老居士。因為我是台灣人能講台語,專修念佛的男眾法師,因此老居士很歡喜的請我為他皈依,因為這樣,我跟王調木老居士,以及淨好的家人,才結了這個佛緣。
從此每天晚上我都會去探望老居士並且談談淨土教理,然後就跟家屬在旁邊念佛。但其實對老居士來說,他是已經往生決定的。同時在這期間我曾問老居士,阿彌陀佛是否來過?老居士表示來過二次,一次站立,一次乘蓮花座。
有一天,老居士要淨好翻閱病房牆上的日曆給他看,當翻到十二月二十八日(農曆11月16日)時,以手示意停止。而往生之日正是十二月二十八日,凌晨三點三十分,也就是彌陀誕的前一天。老居士往生之後,臉色非常紅潤,面貌很慈祥,入殮的時候全身柔軟如綿。
不過在這裡要跟大家特別說明的是,老居士離開醫院之前是被急救無效才送回家的,而氣力衰竭的老人家在被壓胸部急救時,都難免會有痛苦的顯現。其實老居士既然往生極樂已經確定了,應該可以提早離開醫院回家來安然往生的,但由於當時淨好的姊弟們還沒學佛,而請醫生要儘量急救,希望多延長生命,結果是不但不能延長生命,反而讓父親枉受痛苦。
這就是前面所講的:家人捨不得放手,捨不得讓親人離開,要求醫生要儘量的急救,這就是拖延、拉扯。報已盡而仍在執著,結果就是對方痛苦,家人勞累,也浪費醫療資源。
我們再回過頭來解說。
老居士本來可以寂靜安然的往生,為何還要經歷住院再受折磨?我想這固然有家人的因素,但最後都有阿彌陀佛慈悲的護持與巧妙的安排,這可以由事後的發展來做幾點分析說明:
一、排除疑惑引導學佛:如果當天在家裡的佛堂往生,對自己固然圓滿往生的大願,但是那時家人也沒在身旁,而且,家人除了淨好之外都沒有學佛,會誤以為老居士一生學佛念佛,何以不能在家人環繞之下壽終正寢,而卻突然昏迷去世,這樣是否有往生極樂世界呢,恐怕會有這種懷疑。那麼,送到醫院後,在住院中兩次見佛與預知時至,以及往生的瑞相,正可化解家人的疑惑,並且度化家人也學佛念佛。
二、讓老居士得償皈依宿願。
三、引導淨好與淨土宗結緣,淨好因此一直以來對教團非常的護持。
四、當初在醫院所遇到的黃秀雄居士,也因為這個因緣而接觸了這個法門,之後帶動當地的蓮友學這個法門,不久之後成立了木柵念佛會。念佛會的一位蓮友也在我們淨土宗教團出家,也承當自信教人信的弘法布教的天職。黃秀雄居士的文筆很好,為了推廣淨土法門,也寫了幾本淨土宗教理的書與大眾廣結彌陀救度的法緣。
五、我父親於隔年(1994)農曆11月11號往生,也就是彌陀誕前七天。由於當時我剛從日本回來不久,認識的蓮友不多,幸好有黃秀雄居士帶領一團蓮友過來協助助念、告別式法會,圓滿了我父親的一切後事。
我想老居士最後在醫院一個月當中,圓滿了這幾件殊勝難得的事。至於最後急救的不舒服,絲毫不影響彌陀的救度,也絲毫不影響老居士的往生。
前面提到的榮總這位癌末病人,他因為沒有機緣接觸到純正的淨土法門,導致他雖然一生精進念佛,卻一直存著忐忑不安的心情,可是最後遇到了善知識講解純正的淨土法門,結果當天晚上就歡喜地往生了,這就是顯示出善知識的重要。
假設當時去關懷、為他開示的人說:「你還有煩惱妄念,還不能達到禪定上一心不亂的功夫,這樣不能往生,只是培福,就等下輩子繼續修行……!」如果是這樣的開示,反而障礙了往生大事。
案語四、講者的攝受力:受人敬重,教理通達,明確果斷。
講者要有攝受力。淨根法師他那時已經現出家相,是以出家人的身分穿著出家人的服裝前往,單單這樣的身分就有攝受力,也會被人敬重;假設是個居士穿居士服去的話,攝受力與敬重度就不會那麼高。
還有「教理通達,明確果斷」。雖然是出家人的身分,但也要教理通達,並且明確果斷地傳達。也就是,要堅定的說念佛絕對往生淨土,念佛必定往生淨土,念佛往生淨土是阿彌陀佛的誓願,是千古不易的定案。要鏗鏘有力的宣講這種令人信心決定的信息,讓人一聽便心中豁亮,而心開意解,同時信心決定。如果教理不怎麼通達,自己的信心就會若存若亡而飄浮不定,所講的話就不俐落不明確,就缺乏穿透力,就會模模糊糊、模棱兩可,認為或許可能往生或許不能;不能明確果斷、斬釘截鐵地解說念佛必定往生淨土的道理。
所以念佛法門中真正的善知識必須是修學本門的善知識。
案語五、聞者的心態:生死觀、無常觀(真劍勝負、真槍實彈)。
唐‧盧綸:
林暗草驚風,將軍夜引弓;平明尋白羽,沒在石棱中。
前一段是就講者的攝受力來說,這一段則是就聽者的心態來講。聽者應該具有怎麼樣的態度呢?這位癌末病人一聽到純正的淨土教理當天就往生了,他當時所聽的教理也只不過短短幾十分鐘,結果,當下安心,當天就往生了。所以聽聞這個法門的心態是什麼?就是「兩觀」——生死觀、無常觀。
什麼是「生死觀」?就是曉得有生死輪迴,同時死了要再得人身不容易,所謂人身難得;既然人身難得,而且往往會墮落到三惡道,豈不是很嚴重!這個叫「生死觀」,把生死輪迴看成是一件無比重大的事情。
「無常觀」,既然下輩子未必能夠再當人,往往都在三惡道,那對我們來講,並不是說還有十年、二十年、三十年、五十年,不是!無常就是死,死是隨時臨臨擺在我們面前的。
佛門晚課中有一段〈普賢警眾偈〉:「是日已過,命亦隨減,如少水魚,斯有何樂?大眾!當勤精進,如救頭燃,但念無常,慎勿放逸!」這個就是提醒我們要生起生死觀、無常觀,所謂「生死事大,無常迅速」。
生命就如石火電光,無常大火在頭上燃燒,應該早日尋求出離生死大海之道。
房子已經著火了,不可沒有強烈急迫感。不要心存僥倖,以為今天過了還有明天,今年過了還有明年,卻不知人命無常,生命在呼吸間,由不得人。晴天備傘,白天備燭、今天必須預備好。
道綽大師《安樂集‧第二大門》(《聖教集》395頁)以無常觀與罪惡觀,譬喻念佛人的心境說:
譬如有人,於空曠迥處,值遇怨賊,拔刀奮勇,直來欲殺。
此人徑走,視渡一河。未及到河,即作此念:
我至河岸,為脫衣渡,為著衣浮?
若脫衣渡,唯恐無暇;若著衣浮,復畏首領難全。
爾時但有一心作渡河方便,無餘心想間雜。……
稱名亦爾,但能專至,相續不斷,定生佛前。
善導大師《觀經疏‧散善義》(《聖教集》657頁)以「二河白道喻」,譬喻念佛人歷程的三定死說:
當時惶怖,不復可言,即自思念:
我今迴亦死,住亦死,去亦死;一種不免死者,我寧尋此道向前而去。
既有此道,必應可度。
作此念時,東岸忽聞人勸聲:
仁者,但決定尋此道行,必無死難!若住即死。
又,西岸上有人喚言:
汝一心正念直來,我能護汝!眾不畏墮於水火之難。
此人既聞此遣彼喚,即自正當身心,決定尋道直進,不生疑怯退心。
因此,現在就要信受彌陀救度,專稱彌陀佛名,願生彌陀淨土。不等明天或未來。
對這位癌症的蓮友來說,不用等別人提醒他要有生死觀、要有無常觀,為什麼?對他來講,他已經是面對生死,可以說是活在沒有明天的日子,所以他不用去觀想生死、觀想無常。因此,他在聽淨根法師開示時,是怎麼樣的心情呢?——「真劍勝負」,是真刀真槍對決的。
有當過兵的人都知道「演習」這個科目,演習的時候大家的心情是怎麼樣的呢?往往想找一棵大樹,然後在樹下乘涼,是那一種心態,因為不是實戰,不是真槍實彈的戰爭;即使是真槍實彈的演習,心理上也曉得不會真的傷人,所以心理上是鬆散的。但是,如果與敵人真槍實彈打戰的話,會怎麼樣呢?全身細胞會都警惕起來,這個就是「真劍勝負」,「真劍勝負」不是中國的成語,是日本話,就是しんけんしょうぶ。用真刀真劍做勝負的比賽。不是你死就是我亡,是存活的關鍵,所以會卯盡全身心力來應對。
聽聞這個法門,也要有這樣的心態。在那種深刻生死觀、無常觀的情境下,不可能一邊聽聞這個法門,一邊含著口香糖,或者是手中揮扇,或者心不在焉的東看西看,不會這樣的。一定是全神貫注,要聽清楚念佛到底能不能往生?往生原理是什麼?真的還是假的?
就比如,別人欠我們一千元,說七天後會歸還,我們不太會放在心上,因為金額不大,有還沒還對自己絲毫沒有影響,如果沒有如期歸還,頂多算是欺騙。但假設今天我們犯了國法,除非有人能拿十億出來調解,否則必定是死罪。那聽說有一位大富長者,心地很好,十億對他來講不算什麼,只要我們拜託他,他就可以為我們調解。但即使是這樣,我們一定還會懷疑:「真的嗎?有這麼好的人嗎?他如果幫我,我就有生命,他如果不幫我,我的生命就沒了……」還有七天,所以天天都在不安、都在等待,沒到第七天這個心是不安的不定的,也就是還不能信心決定,人都有這種煩惱的疑情心。與自己生死有相關,肯定會有「信」跟「疑」的來回激盪,所以在聽聞這個法門的時候,一定是認真再認真,確認再確認。
就像我當初看到善導大師的法語「眾生稱念,必得往生」,我就在想:「真的是這樣嗎?如果是這樣的話,太容易太便宜了,人人都往生!不管出家在家,不管什麼人都能往生!真的是這麼容易嗎?我一定要追究到底。」但是台灣當時還沒有人在弘揚這個法門,也看不到這方面的著作,反而只有日本保留了善導大師的教法,而且發揚光大,因此我一定要到日本去追根究柢,因為這個關係太重大了!這個就是生死觀、無常觀。
所以我就引用唐朝詩人盧綸,描寫西漢李廣將軍一個事蹟的一首詩:「林暗草驚風,將軍夜引弓,平明尋白羽,沒在石棱中。」
「林暗草驚風」,一片叢林中,晚上黑暗無光,草被風吹動,那個時候直覺是老虎出現。
「將軍夜引弓」,將軍就引弓拉箭,嗖!往老虎的地方射去。當下風平草也不動了,直覺老虎被箭所射中了,就轉身回去了。如果老虎沒有被箭射中,撲上來的話,命就不保了,所以他面對老虎時是生死對決的,射箭的時候是卯盡全身力量的,只是天已暗黑,就等明天再來看看吧。
「平明尋白羽」,黎明的時候,來找這一支箭。
「沒在石棱中」,哎呀!不是射中老虎,是射進一顆大石的棱角裡。將軍當時驚訝:我的力氣有這麼大嗎?再試看看,結果一試再試都射不入石頭中了。
為什麼會這樣?對境不同了。昨天的對境是直覺對方是老虎,而現在的對境是石頭,射入石頭中對自己並沒有好處,即使沒有射入石頭對自己也沒有害處,所以不會從內心卯盡全身氣力。
第十八願說「至心信樂」,要「至心」;善導大師說「一者決定深信」,是要「決定深信」,就是這一種心境。
不過,往生非得這樣嗎?不一定,根機不同,這是就人來講的。人有貪、瞋、痴、慢、疑、邪見;如果是就動物來說,就是放佛號給牠們聽,要牠們聽聞佛號,受佛光攝取,將來往生極樂。動物都有靈性,有知覺,能夠察言觀色,甚至我們沒有講話,起心動念發出的磁場,對方也能感受得到。任何動物都有這種功能,包括小如螞蟻也一樣。
案語六、善知識的重要:必須是本門善知識。
這段按語在第一堂課的時候,有跟大家分享過,現在就不重複。
案語七、斷食善終、斷食往生。
如果自己的身體、自己的病已經到了無法醫療、身體機能無法吸收,就不用勉強在醫院做無謂的治療,可以提早回家,讓家人在旁邊念佛,就靜靜的等待,過幾天就會往生淨土,不用在醫院受插管的各種痛苦,家人也不用那麼勞累,同時也不浪費醫療資源。如果確實想要親人必定往生彌陀淨土,少苦少惱少障礙,就要這樣做。以早期民間傳統的觀念,尤其沒有淨土法門的信仰,多少會有人指指點點,說這樣的做法是不孝的,誤以為這樣是害親人長輩早死,不曉得這樣做反而對親人是最好的。現在的時代不一樣了,有新的思維與更恰當的做法,現代有關「生死學」,還有「斷食善終」,不只是宗教界,在社會上、醫學界也都逐漸被重視、被提倡,提出──不只要考慮生,也要考慮死,因為生跟死是一體的,只曉得生而不曉得死,那生命是不完整的。
由於時間的關係,今天就講到這裡,謝謝大家。
南無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