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土宗三理論三內涵
一、「三理論」,淨土宗教判三個理論:
(一)二門二道二力論:淨土宗教判根本理論。
(二)要弘正雜稱名論:念佛安樂他力易行道。
(三)不退往生成佛論:離六道生淨土證涅槃。
淨土宗教判三個根本理論,奠定了淨土宗的理論基礎,淨土宗教理的種種開展,皆依此理論為根源。
(一)二門二道二力論,引證與表格:
龍樹菩薩《易行品》:
佛法有無量門:如世間道,有難有易;陸道步行則苦,水道乘船則樂。
菩薩道亦如是:或有勤行精進;或有以信方便,易行疾至阿惟越致地。

(二)要弘正雜稱名論,引證與表格:
善導大師《觀經四帖疏》:
娑婆化主,因其請故,即廣開淨土之「要門」;
安樂能人,顯彰別意之「弘願」。
其「要門」者:即此《觀經》定散二門是也。
定即息慮以凝心,散即廢惡以修善;迴斯二行,求願往生也。
言「弘願」者:如《大經》說:「一切善惡凡夫得生者,莫不皆乘阿彌陀佛大願業力為增上緣也。」(第十八願取意之文)
此文名為「要弘二門判」之文,在第一卷〈玄義分〉「七門料簡」之第一「序題門」,亦即此《四帖疏》於開宗明義之「序題門」便首先將《觀經》一部所說義理,分析歸納為「要門」與「弘願」;此不只是對《觀經》的教判,同時也是對整個淨土宗的教判。


「正行」有五種,所謂「五正行」,即是「讀、觀、禮、稱、讚」,如次:

此五正行又分為「正定業」與「助業」二種,亦即前三後一是助業,第四之稱名是正定業,大師如是說:
一心專念,彌陀名號,行住坐臥,不問時節久近;念念不捨者,是名正定之業,順彼佛願故。
大師又說:
自餘諸善,悉名雜行。
亦即五正行之外的所有修行都名之為「雜行」。
雜行是與正行相對而言的,因此約之可說有「五種雜行」,推廣之則有無量雜行;無量雜行亦謂之「諸善萬行」。五種雜行如左:
讀誦雜行:為往生極樂而讀誦淨土三經以外的經典。
觀想雜行:為往生極樂而想像極樂淨土以外的依正。
禮拜雜行:為往生極樂而禮拜彌陀以外的諸佛菩薩。
稱名雜行:為往生極樂而稱念彌陀以外的諸佛菩薩名號及咒語。
讚供雜行:為往生極樂而讚歎供養彌陀以外的諸佛菩薩。
善導大師說:若修前正助二行,心常親近,憶念不斷,名為無間也;若行後雜行,即心常間斷,雖可迴向得生,眾名疏雜之行也。
此「往生行相」既有「正雜二行」,便有「二行得失」,其得失有五種,如左:
「正行五得」:與彌陀親、近、無間、不用迴向、純。
「雜行五失」:與彌陀疏、遠、有間、必用迴向、雜。
列表於後:

(三)不退往生成佛論,引證:
經證:
⒈《大經》:
欲生我國,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第十八願)
設我得佛,國中天人,不住定聚,必至滅度者,不取正覺。(第十一願)
願生彼國,即得往生,住不退轉。(第十八願成就文)
其佛本願力,聞名欲往生,皆悉到彼國,自致不退轉。(第十八願成就偈)
⒉《無量壽如來會》:
彼國眾生,若當生者,皆悉究竟無上菩提。
⒊《觀經》:
光明遍照十方世界,念佛眾生攝取不捨。
韋提希與五百侍女,聞佛所說,應時即見極樂世界廣長之相。
得見佛身及二菩薩,心生歡喜,歎未曾有,豁然大悟,逮無生忍。
五百侍女,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願生彼國。世尊悉記,皆當往生。
⒋《小經》:
極樂國土,眾生生者,皆是阿鞞跋致,其中多有一生補處。
若有人已發願,今發願,當發願,欲生阿彌陀佛國者,是諸人等,皆得不退轉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於彼國土若已生,若今生,若當生。
祖證:
⒌龍樹菩薩《易行品》:
若人欲疾至,不退轉地者,應以恭敬心,執持稱名號。
若菩薩欲於此身,得至阿惟越致地,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應當稱其名號。
阿彌陀佛本願如是:若人念我稱名自歸,即入必定。
人能念是佛,無量力功德,即時入必定,是故我常念。
⒍曇鸞大師《往生論註》:
若人但聞彼國土清淨安樂,剋念願生,亦得往生,即入正定聚。
有凡夫人,煩惱成就,亦得生彼淨土,三界繫業,畢竟不牽。則是不斷煩惱,得涅槃分,焉可思議!
⒎印光大師:
能於此法,深生信心,則雖具縛凡夫,其種性已超二乘之上;喻如太子墮地,貴壓群臣。
二、「三內涵」,淨土宗宗名三重內涵:
(一)往生淨土宗:所謂淨土宗,即是以今生往生彌陀淨土為其目標。故可說是「往生淨土宗」。
(二)念佛往生淨土宗:而往生的方法即是「專稱彌陀佛名」的念佛,任何人只要專一念佛,都必定往生彌陀淨土,所謂「十即十生,百即百生,萬修萬人去」,無一遺漏。故也可說「念佛往生淨土宗」,簡稱「念佛宗」。
(三)念佛往生淨土成佛宗:往生彌陀淨土的目的,是為了快速成佛,而彌陀淨土是涅槃的境界,一旦往生彌陀淨土,則必定快速成佛。故亦可說是「念佛往生淨土成佛宗」。
一切眾生,都可念佛往生淨土成佛,此皆全憑阿彌陀佛慈悲平等的救度之故。
此九個字完整的宗名,非常明確地標舉出淨土宗的方法、目標、目的與圓頓之教理。
三、信仰對象
淨土宗以阿彌陀佛及其極樂淨土為信仰的對象,即是「信受彌陀救度」,目的是「願生彌陀淨土」。
彌陀與淨土,是淨土宗的根本;信彌陀、生淨土,是淨土宗全部教理的基礎。
人生歸處,明確指向彌陀淨土;
修持方法,信佛救度念佛名號。
唯依他力易行,不依通途常軌,
超越各宗難行,直趨涅槃境界。
四、佛生呼應
阿彌陀佛呼喚十方所有一切眾生讓其救度,眾生若能呼應阿彌陀佛的救度,亦即「信受彌陀救度、願生彌陀淨土」,則阿彌陀佛及眾生,亦即佛凡雙方之間,二願和合,如磁鐵相吸,即時產生感應道交、一體不離的關係,當下達成救與被救,而實現往生彌陀淨土的目的。此亦名「佛願生願,機法一體」。
五、彌陀名號
佛生呼應皆以彌陀名號為橋梁,彌陀以其名號呼喚眾生,眾生稱念名號回應彌陀,以表信受救度、願生淨土之心。
彌陀名號即是「南無阿彌陀佛」六字洪名,南無指念佛之眾生,阿彌陀佛指救度眾生之彌陀:南無之眾生與救度之彌陀,二者一體不離,此亦名「六字名號,機法一體」。
六、五個要素
彌陀、彌陀淨土、彌陀名號、眾生信受願生念佛、往生淨土成佛,這五個要素構成淨土宗信仰的全部內涵。
簡言之,即是彌陀、淨土、名號、眾生、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