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四十三)阿彌陀佛,是一尊臨終來迎的佛
四十三、阿彌陀佛,是一尊臨終來迎的佛
《阿彌陀經》中「往生正因段」的三段核心經文,與念佛人的往生極樂息息相關,而且關係重大,因此有必要究明其真實意義,俾使念佛人,信知往生決定,無忐忑不安之狀,有必得往生之喜,而能安於念佛。
《阿彌陀經》目前存在世界上的版本有三種,依序為:鳩摩羅什譯的《佛說阿彌陀經》,自古以來皆以此譯為流通本。另二種版本是,玄奘譯的《稱讚淨土佛攝受經》,以及德裔英國牛津大學教授馬克斯.穆勒,翻譯自近世紀尼泊爾出土的《梵文英譯阿彌陀經》。三種版本翻譯如下:
鳩摩羅什譯:
一、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
二、善男子善女人,聞說阿彌陀佛,執持名號,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亂。
三、其人臨命終時,阿彌陀佛與諸聖眾現在其前;是人終時,心不顛倒,即得往生阿彌陀佛極樂國土。
玄奘譯:
一、非少善根諸有情類,當得往生無量壽佛極樂世界清淨佛土。
二、淨信諸善男子或善女人,得聞如是無量壽佛無量無邊不可思議功德名號、極樂世界功德莊嚴,聞已思惟,若一日夜,或二,或三,或四,或五,或六,或七,繫念不亂。
三、是善男子或善女人臨命終時,無量壽佛與其無量聲聞弟子、菩薩眾俱,前後圍繞,來住其前,慈悲加佑,令心不亂;既捨命已,隨佛眾會,生無量壽極樂世界清淨佛土。
穆勒梵文英本中譯:
一、眾生不因此世所做善行,得生彼國。不是的。
二、任何男子或女人,得聞阿彌陀佛功德名號,憶念不忘,若一日,若二、三、四、五、六、七日,不被擾亂。
三、其人臨命終時,阿彌陀佛與諸聖眾現在其前,其人即安詳寧靜而命終,命終即生阿彌陀佛極樂國土。
三種譯文,互有詳略,若相對照,更能顯佛真意。若只從單一經文,且依文解義,則會完全失去佛說之真義,必須會通其他經文。
此三段經文,宋朝以來有些大德作艱難深奧的註解,致使易行道的淨土法門,反而成為難行道的聖道法門。
三譯比較:
(一)鳩摩羅什譯文
第一段,「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此句若依文解義,則需多善根福德因緣,才能往生。然而,什麼是多,需要多少才算多?若依文解義,則三世佛冤。此之多並非多少之意。
第二段,「執持名號,一心不亂」,有人解釋為執持名號必須沒有雜念妄想,達到禪定之一心不亂。然而,此之難行,古來能行者稀。
第三段,「是人終時,心不顛倒」,若只單看這二句八字,不會通前文,則往往容易誤解為,念佛人臨終時必須自己保持頭腦清醒,心不顛倒,正念分明,才能感招彌陀來迎。然而,臨終情況會如何,現在難以預知,難免成為念佛人一個潛伏的困擾與不安;但並非如此。
(二)玄奘譯文
第一段,「非少善根諸有情類」,此句若只從文字理解,則似仍需多善根;然並非如此。
第二段,「聞已思惟,繫念不亂」,仍需不亂。
第三、「慈悲加佑,令心不亂」,非常明顯,是念佛人臨命終時,阿彌陀佛預先現在其前,慈悲加佑,令念佛人之心不亂;而非念佛人心不亂,才能感招彌陀現前。
(三)穆勒梵文英譯本中譯
第一段,「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譯為「不因此世所做善行」,並無「善根福德多少」之意,顯示得生與否,與自己今生所做善行無關。
其實鳩摩羅什譯為「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與玄奘譯為「非少善根諸有情類」,是與穆勒梵文英譯的意思是一樣的,只是後人不知真意而解釋錯誤。
亦即這裡所說少善根的「少」,就梵文之意,並非與多相對的多少的少,也就是非數量上的多少,而是指本質上所做下劣的微少;意味著三界六道的煩惱凡夫所修的所有善行,在本質上都是下劣的微少的,要做為往生清淨無為涅槃的極樂世界的因緣,是不夠的不可能的。
唯有完全仰靠阿彌陀佛的願力與功德,才足夠才有可能,因此經文接著說「得聞阿彌陀佛功德名號,憶念不忘,相續,不被攪亂」。因為彌陀名號,具足無量無邊不可思議功德,故念佛即是多善根。故此段經文,三種譯本的意思是一致而無有不同的。
曇鸞大師有一段法語很能夠貼切的解釋「非少善根諸有情類」,大師《往生論註》上卷說:
有二種功德:
一者從有漏心生,不順法性,所謂凡夫人天諸善、人天果報,若因若果,皆是顛倒,皆是虛偽,是故名「不實功德」;
二者從菩薩智慧清淨業起,莊嚴佛事,依法性入清淨相,是法不顛倒、不虛偽,名為「真實功德」。
「人天諸善」都是有漏的,顛倒虛偽而不實的,怎能以之作為往生「真實功德」的「極樂無為涅槃界」呢?
第二段,「執持名號,一心不亂」,譯為「聞佛名號,憶念不忘,一直持續不被擾亂」。
「一日、七日」,可以看出是虛數表示法,也是圓滿數之意,亦即短命之機,若一日七日,長命之機,若七年七十年。如善導大師解釋說:
一切凡夫,不問罪福多少、時節久近,但能上盡百年,下至一日、七日,一心專念彌陀名號,定得往生,必無疑也!
又說:
念念相續,畢命為期者,十即十生,百即百生。
又說:
一發心以後,誓畢此生無有退轉,唯以淨土為期。
「執持名號」,古來大德往往解釋為事持或理持;而「一心不亂」又分為功夫成片與事一心不亂、理一心不亂等三種。念佛達到功夫成片是伏住見思惑,事一心不亂是斷除見思惑,理一心不亂是破除無明惑。
此種種解釋,完全錯誤。若從玄奘與穆勒之譯來看,是完全沒有功夫成片,或事一心理一心的條件與要求,也完全沒有事一心不亂或理一心不亂的詞句和含義,而是只要憶念不忘而且一生不變,就能往生,如善導大師所解釋,此外沒有任何條件與要求。
以天台宗開宗祖師智者大師為例:大師教修天台而行歸淨土,臨終告訴弟子只證五品,五品即是六即佛中的觀行位—–圓伏煩惱,而尚未斷除見惑,何況斷除思惑。論智者大師乃天台宗第一祖師,善根最深厚,修行最精進,智慧如海,禪定功高,隋煬帝尊其為當代第一之智者,故稱智者大師;親自皈依其座下,剃度出家弟子一萬四千多人。如斯高僧,還不能事一心不亂,顯然將「一心不亂」解釋為功夫成片,或事一心理一心,既不合經義,也阻礙了淨土宗的弘傳。本為易行道,反成難行道,致使行者望而卻步,徒嘆念佛很難,往生不易。
第三段,「是人終時,心不顛倒」,穆勒之譯與玄奘相同,其意思也與鳩摩羅什相同。是佛預先來現,由佛現前之故,念佛人即以安詳寧靜之心往生極樂國土。
可知,「因平生念佛相續,故臨終佛聖來迎;因臨終佛聖來迎,故命終心不顛倒」。亦知,「因佛現前而住正念,非住正念而佛現前」。
此三段兩重因果,經文分明,淨心思維,其義自現。茲附簡表如下:
以此三譯對照,可知念佛往生彌陀淨土,有三不論,三殊勝。
三不論:一、不論身分善惡。二、不論念佛功夫。三、不論時間長短。
三殊勝:一、臨終蒙佛來迎。二、命終即能心不顛倒,亦即安詳寧靜而往生。三、往生之後的果報,都是一生補處菩薩。
念佛往生彌陀淨土,易行而功高,只要:願生而憶念不忘,盡形壽不改變;任何人都能往生,往生都能成佛;此外並無任何條件與要求。
這三段經文,善導大師《法事讚》解釋說:
極樂無為涅槃界,隨緣雜善恐難生;故使如來選要法,教念彌陀專復專。
七日七夜心無間,長時起行倍皆然;臨終聖眾持華現,身心踴躍坐金蓮。
《阿彌陀經》所說:
其人臨命終時,阿彌陀佛,與諸聖眾,現在其前。
是人終時,心不顛倒,即得往生,阿彌陀佛,極樂國土。
這段經文的意思,略要來說就是,一個念佛的人,阿彌陀佛現在就開始以他的無量光明給我們周全的保護、照顧,從來沒有暫時的捨棄離開,到了臨終的時候就自然地現身把我們迎接到極樂世界。
善導大師《觀念法門》「三輩專念」文說:
佛說一切眾生根性不同,有上中下,
隨其根性,佛皆勸專念無量壽佛名;
其人命欲終時,佛與聖眾自來迎接,盡得往生。
法照大師《五會念佛讚》說:
彼佛因中立弘誓,聞名念我總迎來,
不簡貧窮將富貴,不簡下智與高才,
不簡多聞持淨戒,不簡破戒罪根深,
但使迴心多念佛,能令瓦礫變成金。
又說:
此界一人念佛名,西方便有一蓮生;
但使一生常不退,此華還到此間迎。
又說:
如來尊號甚分明,十方世界普流行;
但有稱名皆得往,觀音勢至自來迎。
一個將要臨終的人,如果他平時都沒有念佛,通常都會手忙腳亂,心懷恐懼,恐懼一旦斷了氣不知道自己到底要去哪裡?而且想到要跟恩愛的家人離開了,要跟這個世間建立的一切事業、財產離開了,要跟這個環境離開了,這個時候非常的依依不捨。接下來呢,冤親債主要來討債,黑無常、白無常拿著鐵鏈要來捉拿去審問判罪,所以心中非常地痛苦、緊張、害怕。
但是念佛人不會害怕,因為阿彌陀佛會親身來保護我們念佛人、迎接我們念佛人,在我們臨終快要斷氣還沒斷氣的時候,阿彌陀佛就先出現了,我們就會清晰的看到阿彌陀佛。那個時候,我們念佛人就會慶喜踴躍的跟著阿彌陀佛往生極樂世界。
我們只要願生極樂世界,專一稱念阿彌陀佛,時間一到阿彌陀佛就會來接我們。從現在一直到臨終,阿彌陀佛都不會有一分一秒一剎那的捨棄、忘記、厭離我們,不管我們那個時候是昏迷的或是清醒的,阿彌陀佛照樣來迎接我們。因為昏迷只是器官昏迷,在外人來看,昏迷的人當下不會念佛、眼睛看不到、耳朵聽不到、手腳不能動。但,其實那個人的心卻是靈靈明明的,而且耳朵的聽覺反而比平時更加的敏銳,雖然這時候嘴巴不能講話,手腳也不能動,但旁邊的一靜一動,他都聽得到。一個願生極樂世界的人,他那個時候還是會念佛,而且阿彌陀佛來迎接他的時候,他跟阿彌陀佛、阿彌陀佛跟他,是彼此清清楚楚的。所以我們平生只要負責念佛就好了,往生的事阿彌陀佛自然而然會完全、完善、完美負責接引到極樂世界去。
假若一個念佛人臨終的時候,因為病苦的折磨口念不出佛號來,也沒有關係,他心中有安慰,想著:「時間到阿彌陀佛就會來迎接。」因此一個念佛的人,到臨命終的時候不會恐懼,不會慌張不安,只靜靜的等待,等待彌陀的來迎。所以,我們就平靜的、輕鬆自在的「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等待彌陀來迎接就好。總之,有阿彌陀佛的來迎,讓所有念佛的人,充滿著安慰,充滿著希望!
有些人會這樣擔心:「如果我臨終病苦念不出佛來怎麼辦?」沒關係,不用擔心,你的情況阿彌陀佛都知道,阿彌陀佛有大神通,阿彌陀佛有大願力,阿彌陀佛以他的大慈悲、大智慧,曉得這個人有什麼樣的業障,會遭受什麼樣的臨終,是能念佛或不能夠念佛,是昏迷或者是清醒,這個阿彌陀佛通通知道。所以他不會捨棄我們、不會放下我們不救,時間到一定會來迎接我們。
所以只要我們平常有願往生極樂世界的心,而且這個心是虔誠的、真實的,從今以後沒有雜修雜念,都專念一句南無阿彌陀佛,這樣的人,臨終的時候一定往生極樂世界。不管臨終有昏迷、沒有昏迷,也不管臨終的時候是否會因身苦病痛而沒辦法念佛。我們只要負責平常的時候念佛就好了,臨終的時候如果有身苦病痛佛號念不出來也不要緊,只要心中靜靜等候阿彌陀佛來救我們就好了。因為我們知道阿彌陀佛是光明攝取的佛,是臨終來迎的佛,時間到他就一定會來迎接我們。
因為這樣,所以一個念佛的人,心中永遠都是安穩的、安慰的,也因為這樣,所以這個法門又叫「易行道」,是容易的法門、安樂的法門,要不然眾生就永遠苦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