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心一決定,當晚便往生」的啟示(上)
──2024年1月7日「第一期北區教理研習班」結業講話
各位法師慈悲,各位蓮友:南無阿彌陀佛(三稱)
今天是「第一期北區教理研習班」最後一堂課,結業之日,由我來跟大家分享。
有一句話說「理論不如證據,事實勝於雄辯」,這段時間,十幾節課所講的都著重在教理方面,事例比較少,然而教理必須要有事證才能證明所說的教理,所以事證很重要,尤其有的人往往聽經十年,不如一件感應事蹟的證明,起信他這十年所聽的教理是正確無訛的。
這個故事的標題是「信心一決定,當晚便往生」,信心如果不決定的話,當晚就還沒能往生,不曉得要拖到什麼時候,這件故事是我們台南彌陀寺住持淨根法師所寫的,是他親身所經歷的分享,對我們很有啟發的作用。故事的內容是:
信心一決定,當晚便往生(淨根法師2023年10月28日)
民國102年(2013)九月的某一天晚上,我依當家師指示,前往台北榮總醫院關懷一位癌末病人。這病人大約是六十幾歲的男眾,見我進門,他立刻下床準備向我頂禮,我示意問訊就好。隨後不待我開口,他就急切問道:「請問法師,念佛一定可以往生嗎?」
我開導他:「念佛一定可以往生啊!因為『念佛乘佛願,必生極樂國』,這是阿彌陀佛的誓言,佛言不虛,你怎麼會懷疑呢?」
他又問:「然我今妄想煩惱還很多,仍無法一心不亂,怎能往生呢?」
我想他應不是學善導法脈的念佛人,所以便用譬喻的方式反問他:「假如你現在想回家,是穿著病人的病服,或者一定要換穿西裝、打領帶、穿皮鞋才能回家呢?以農夫為例,農夫下田回家不就是打著赤腳、扛著鋤頭就回家了嗎?難道還要換上西裝、打領帶、穿皮鞋,才能扛著鋤頭回家嗎?回家是相應父母親的盼望,不是因為穿得如何、漂不漂亮。
同樣的,我們之往生,也是阿彌陀佛十劫以來,日夜金臂遙伸垂手切盼我們回極樂的家啊!所以眾生只要念佛就可以回家了,不是完全沒有了妄想煩惱才能回家的,對不對?曇鸞祖師就說:『不斷煩惱得涅槃分』啊!為什麼你害怕有煩惱妄想而不能往生呢?」
他頻頻點頭似乎聽懂也肯定,所以我就和他一起念佛,離開前再度提醒他:「眾生只要稱念彌陀佛名,必定可以往生彌陀淨土。願生必生,我們極樂再見!」
這位病人經過我的開導之後,當天晚上就立即往生了。
當天晚上就往生,這讓我很震撼,是甚麼原因呢?便與他女兒連繫,她跟我說:「師父離開之後,爸爸滿顏歡喜的立即收拾病房衣櫃的衣服,然後跟我說:我既然可以往生了,為什麼還要在醫院受苦呢?」
依據他女兒的敘述來推理,應是:她父親長久以來對往生的疑惑與困擾解除了,信心決定了,如同黑暗中看見了阿彌陀佛慈悲救度的光明,知道阿彌陀佛第十八願「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的悲弘誓願,是只要念佛必定乘佛願,因此念佛必定能往生,讓他心中得到了大安心、大歡喜,頓時一切恐懼轉為大安,在信心決定的當晚就自在、安然、歡喜地往生了。
就這則故事,我寫了幾段案語:
一、阿彌陀佛第十八願:
設我得佛,十方眾生,至心信樂,欲生我國,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唯除五逆,誹謗正法。
第十八願善導釋:
若我成佛,十方眾生,願生我國,稱我名字,下至十聲,乘我願力,若不生者,不取正覺。(觀念法門)
依據善導大師解釋,十方眾生,不管聖凡善惡,只要念佛,即是乘佛願力,必生彌陀淨土。
二、執著力、向心力:
執著力、向心力在娑婆,報已盡仍在執著,拖延、拉扯。
(事證一:香港老太的醫學奇蹟--生命執著力。)
執著力、向心力在極樂,報將盡即生極樂,不拖延拉扯;
(事證二:決定往生,立即往生)
三、王調木老居士往生前的不當急救。
四、講者的攝受力:受人敬重,教理通達,明確果斷。
五、聞者的心態:生死觀、無常觀(真劍勝負、真槍實彈)。
唐.盧綸:
林暗草驚風,將軍夜引弓。平明尋白羽,沒在石棱中。
六、善知識的重要:必須是本門善知識。
善導大師說:
一入泥犁受長苦,始憶人中善知識。
法照大師說:
彌陀寶界不思議,唯嘆娑婆去者稀;
阿鼻地獄人多往,一墮何年更出時。
曠劫已來流浪久,隨緣六道受輪迴;
不遇往生善知識,誰能相勸得迴歸?
石有緣則浮,無緣則沉;
善知識如針,信徒如線。
七、斷食善終、斷食往生。
接下來我們從頭開始。
淨根法師說「他一進病房,對方就立刻下床,準備向我頂禮,我示意問訊就好。」表示對方精神體力還不錯,雖然是癌末的病人,但還能夠從床舖上下來,要向法師頂禮。淨根法師就說「問訊就好,不用頂禮」。隨後沒有等待淨根法師開口,對方就先急切的問:「請問法師,念佛一定可以往生嗎?」
各位蓮友,念佛一定可以往生嗎?(眾答:一定。)不過,如果沒有學習這個教理,就會認為沒有那麼容易哦。
信心這一事,如果沒有繞幾個圈子,沒有思考很長的一段時間,是不容易相信的。為什麼?因為眾生的特性就是貪、瞋、癡、慢、疑、邪見,所以疑心也是我們堅固的煩惱之一,要輕易的相信是不容易的。「我開導他,念佛一定可以往生啊。」這是淨根法師先從結論上來講,接著就講原因說:「因為念佛乘佛願,必生極樂國。」
念佛的本身就是靠上阿彌陀佛的願力,只要有阿彌陀佛的願力可依靠,不管任何人——聖人、凡夫、善人、惡人、平生、臨終,或者是昏迷,也必定往生極樂世界,這是阿彌陀佛的誓願。
阿彌陀佛發四十八大願,其中跟我們眾生往生有關的願有三個:第十八願、第十九願、第二十願。第十八願是阿彌陀佛的根本願,也是我們十方眾生能夠做得來,能夠靠得上的願。因為第十八願在方法上最容易,在果境上也是最高超的,超越第十九願跟第二十願。為什麼?因為第十八願沒有任何條件,第十八願說「乃至十念」,乃至這一個人平生沒有學佛,因為他沒有遇到佛緣;乃至他遇到惡緣,作惡多端,到了臨終,他懊悔了,那個時候他才迴心來念佛,要接受彌陀的救度,他只是十念或乃至一念就斷氣,因為他當時的生命就剩下那麼短的時間,也一樣往生極樂世界。這就顯示阿彌陀佛的救度根本是沒有條件的,而且是平等的,因此才能夠「乃至十念、乃至一念」,也能夠不斷煩惱往生極樂世界。這個就是阿彌陀佛第十八願「若不生者,不取正覺」的誓言。
如果是第十九願的話,我們就做不來。第十九願說「發菩提心,修諸功德」,我們都是凡夫,我執很重,雖然說「發菩提心」,菩提心的內涵是「捨己為人」,犧牲自己來利益別人、成就別人,這是凡夫難以做到的,所以凡夫的菩提心都不是真實的。至於「修諸功德」,要修種種的功德,《觀無量壽經》就舉出三福,以大乘佛教來講,就是具足「戒、定、慧」三學之外,還要發「四弘誓願」、「四無量心」,並且修「六度萬行」,要這樣的修為,然後以這些修行功德來至心發願往生極樂世界。這顯然是有條件性的。
本來「發菩提心,修諸功德」跟阿彌陀佛、跟往生極樂世界是沒有關係的,只是因為他最後「至心發願,欲生我國(極樂世界)」,才跟阿彌陀佛有關係,否則都是自己個別的願行。什麼樣的因就會導致什麼樣的果,他如果沒有迴向往生極樂世界的話,就跟往生極樂的因果不相應。所以第十九願是阿彌陀佛的善巧方便,引導聖道門的行者歸入淨土門。
這一句名號有無量無邊不可思議的功德,阿彌陀佛五劫思惟的功德、兆載永劫成佛的功德,甚至往生極樂世界的功德、消除我們曠劫罪業的功德,凡此種種無量無邊不可思議的功德都在這句彌陀名號裡面;能夠讓我們凡夫只要稱念彌陀名號,就能夠離開三惡道,離開六道輪迴,離開閻羅王的魔掌,就能夠到極樂世界,同時在極樂世界成佛。這一些功德功能都在彌陀六字名號當中。
所以專稱彌陀佛名在方法上是最簡單,在果境上是最超越的,為什麼?超越六道輪迴,超越二乘的境界,超越三賢十聖的境界,直接到佛的境界。
四十八願中,第十一願說:「設我得佛,國中天人,不住定聚,必至滅度者,不取正覺。」阿彌陀佛已成正覺,所以四十八願願願都已經成就了。因此我們到極樂世界,不住定聚、不入滅度(成佛),是不可能的。所以唯有第十八願才是不斷煩惱得涅槃的願。
「不斷煩惱得涅槃」這句法語是曇鸞大師所講的,顯示這個法門就是不可思議之道的法門,為什麼?因為淨土法門是超絕通途因果的軌則,是一般道理以外的法,所以說不可思議之道,這不可思議完全是阿彌陀佛的願力,所以淨土門也可說是他力念佛往生之道,能使不斷煩惱的凡夫,當生往生最高妙的彌陀報土,亦即淨土門的他力念佛往生之道是八萬四千法門之外的「門餘大道」。
因果是有一個法則的,就是如是因如是果;這如是因如是果又分為自力與他力,也就是自力的如是因如是果,與他力的如是因如是果。什麼是自力因果呢?譬如自己煩惱的因,自己的果報就是六道輪迴,除非斷了煩惱,果報就不在三界六道當中;甚至破了無明,就可以進入佛的報土。現在我們煩惱絲毫未斷,業障絲毫未消除,竟然可以離開六道輪迴,這是靠阿彌陀佛的願力,也就是他力因果。因此,他力因果是超越自力因果的道理的,不屬於自力因果的軌則。
再者,極樂世界是高妙的報土,即使文殊、普賢要進入也要靠阿彌陀佛的力量,不是說破了一品無明就可以往生阿彌陀佛的報土。當然,破了無明可以往生諸佛的報土,但是阿彌陀佛的極樂世界是高妙的報土,超越諸佛的報土,所以即使破無明也不能進去。
不過阿彌陀佛成就這個報土是要讓十方眾生──不管是等覺菩薩,或三賢菩薩,或十聖菩薩,或六道的凡夫都平等往生的極樂世界,因為阿彌陀佛的力量,阿彌陀佛的存在,就是要為眾生付出奉獻的。但是有一個原則,就是都要靠阿彌陀佛的力量才能夠進去。
如果有人說,不但要靠阿彌陀佛的大願業力,也要看阿彌陀佛的臉色,或者經過阿彌陀佛的檢驗,達到門檻,夠資格了,阿彌陀佛才讓我們進去,不是這樣的。這種說法是完全錯誤的。因為阿彌陀佛的救度是主動、平等、無條件的,什麼門檻也沒有,沒有所謂的檢驗或看臉色等荒誕的事。
如果我們自己就能夠往生的話,阿彌陀佛何必發這個「若不生者,不取正覺」的願?表示我們自己是有可能不能往生的──究實來說,我們都無法往生,一方面我們都還沒斷除煩惱,一方面極樂世界是高妙報土的境界,所以無論從哪個角度來講,我們凡夫以自己的業力是不可能往生淨土的,但是阿彌陀佛非讓我們往生不可,所以他才發下這個「若不生者,不取正覺」的第十八願。
也就是說,阿彌陀佛的成佛跟我們的往生是綁在一起的。我(阿彌陀佛)能不能成佛,要看能不能讓你(十方眾生)往生;你(十方眾生)能往生了,我(阿彌陀佛)才成佛;你(十方眾生)不能往生,我(阿彌陀佛)不成佛。我(阿彌陀佛)既然成佛了,你(十方眾生)就能往生。這個就是第十八願「若不生者,不取正覺」的內涵。
這樣的教義、邏輯或許有的人一時理解不來,但是細細思維,就不難理解。
接續前面,第十八願「設我得佛,十方眾生」,這個「十方眾生」解釋為「五逆謗法」,乍看好像違反第十八願的道理,第十八願明明說「唯除五逆,誹謗正法」,這裡為什麼說十方眾生就是五逆謗法呢?五逆謗法是就我們六道的凡夫來講的,至於聲聞緣覺煩惱已經斷了,無所謂謗法不謗法,因為他們已經悟了空性,進入空的境界,已超出六道輪迴,不再受世間因果規則的規範。至於三賢十聖的菩薩以及等覺的菩薩,也不在這五逆謗法之內,可是他要往生極樂世界,還是靠阿彌陀佛的力量,還是跟我們六道五逆謗法的眾生一樣,要靠阿彌陀佛的力量。並不是說,我們眾生因為是凡夫,所以才需要靠阿彌陀佛的力量,而等覺菩薩如文殊、普賢就不需要,不是的。所以文殊菩薩的發願偈說「願我命終時,盡除諸障礙,面見阿彌陀,往生安樂剎。」普賢菩薩說:「願我臨欲命終時,盡除一切諸障礙,面見彼佛阿彌陀,即得往生安樂剎。」這一種心情跟我們的心情是沒有兩樣的。為什麼?因為要往生極樂世界快速成佛,都必須要靠阿彌陀佛的力量,所以他們表現得很謙卑、無我。
那善導大師為什麼將「十方眾生」解釋為「五逆謗法」?又是在哪個地方解釋的呢?在《觀經四帖疏》「七深信六決定」的地方。
第一深信是「機」,第二深信是「法」,這「機」跟「法」的深信的內容是就《無量壽經》來解釋的。
第三是就《觀經》,第四是就《阿彌陀經》。
前面這四種深信是就「淨土三部經」的核心教理來解說的。
第一種「機深信」與第二種「法深信」是就《無量壽經》的哪一段經文來解釋的呢?是就第十八願。解釋第十八願為「機法兩種深信」的法語說:
一者決定深信:自身現是罪惡生死凡夫,曠劫以來常沒常流轉,無有出離之緣。
二者決定深信:彼阿彌陀佛四十八願,攝受眾生;無疑無慮,乘彼願力,定得往生。
第一,機的深信,是在解釋我們就是罪惡生死凡夫,這一種罪惡生死凡夫到什麼地步呢?到了「無有出離之緣」。「無有出離之緣」豈不是五逆謗法?善導大師就是要我們徹底的認清凡夫眾生都有五逆謗法的種子,逢緣遇境煩惱就會起現行,瞭解自己已沒有退路。雖然有八萬四千法門這麼多條路,但每一個法門我們都學不來,都被我們的煩惱堵住了,只有一條白道是我們可以通行、是受彌陀所保護的。所以「機」的深信是在解釋十方眾生的本質就是「五逆謗法」。
第二,法的深信,是在解釋阿彌陀佛。「彼阿彌陀佛」,十方諸佛很多,但是只有這個「彼阿彌陀佛」跟我是一對一的,我不是對很多佛菩薩,是只有對阿彌陀佛。所以說「彼」跟「我」,「彼阿彌陀佛四十八願,攝受眾生」,四十八願願願都在攝受眾生,但哪一願是「無疑無慮,定得往生」的呢?是第十八願。第十八願說「至心信樂」就是「無疑無慮」,「乘彼願力」就是「乃至十念」,「乃至十念」就是「乘彼願力」,「必得往生」就是「若不生者,不取正覺」。阿彌陀已經成正覺了,所以我們只要無疑無慮念佛,就「乘彼願力」,就「定得往生」。
淨根法師跟他說:「念佛乘佛願,必生極樂國」,這是根據善導大師的解釋。
善導大師在《法事讚》中說:「以佛願力:五逆十惡,罪滅得生;謗法闡提,迴心皆往。」也就是說,像我們這種五逆的、十惡的、謗法的、闡提的極重罪業的眾生,只要迴心念阿彌陀佛,都能夠往生極樂世界。
「迴心」也是涵蓋在念佛當中,不管有迴心、沒迴心。因為這一句名號的功能是自然能使稱念的人往生極樂世界,只是就我們眾生而說迴心念佛往生。至於動物,比如鸚鵡,牠只會依樣畫葫蘆的跟著念阿彌陀佛,或者念南無阿彌陀佛,牠也能往生,無所謂信願行、迴不迴心。這就顯示:往生是這一句名號的自然功能,念佛就自然能夠往生的。
他又問:「可是我妄想煩惱還很多。」所以說信仰是不容易的,雖然說念佛乘佛願力,能夠往生,但是還會懷疑:「我這一種身份夠資格嗎?」「雖然說念佛必定往生,可是,是不是有講身分的這個條件?」就會這樣的懷疑,懷疑起阿彌陀佛。
「無法一心不亂」,於淨土門來說,一心不亂的解釋是很單純的,可是如果用聖道門的教理來解釋,那念佛人就被害慘了。
「無法一心不亂怎能往生呢?」淨根法師一聽對方這麼問,就曉得他是一位念佛、有切願往生心的人,但並不是學習善導大師的淨土教理。也就是說,他不是學習純正的淨土法門,他的學習是摻雜難行雜修的教理在裡面的。因此淨根法師就用譬喻的方式來反問他:「假如你現在想回家,穿著病人的病服就可回家,還是一定要穿西裝、打領帶、穿皮鞋才能回家?」
也就是說,如果要我們提升身分、改變身分的話,那就有的人做得到,有的人做不到;如果需要這樣的話,阿彌陀佛就有條件了。但是阿彌陀佛的救度是完全就我們十方眾生的根機,不加任何條件的。所以有一句話說「鶴腳長,鴨腳短,就這樣往生」。鶴的腳是長的,就以牠長腳這一種生命狀態往生;鴨的腳是短的,就以短腳的生命狀態往生。如果要鶴的腳短,鴨的腳長,那不可能,所以「以我們這樣的根機」往生極樂世界,這個就是阿彌陀佛平等無條件的慈悲,如同父母對兒女的愛心。
「不斷煩惱,得涅槃分」,這一句是曇鸞大師說的。由此就可以曉得,淨土法門是超越通途因果軌則,超越一般道理之外的,所以說淨土法門是「不可思議」的法門,反之如果以聖道門的種種教理來解說淨土門教理的話,那統統錯了,那就等於可思議了。
可思議的,肯定是有煩惱,有煩惱就有輪迴,斷煩惱才能不輪迴。淨土法門是不可思議的,才能是「不斷煩惱得涅槃」的法。對方一聽,往生的信心就決定了,以前的疑心沒有了,疑心轉變成為信心。所以「信心決定」就是「沒有懷疑」叫做「決定」,才能夠「滿顏歡喜的,立即收拾病房衣櫃的衣服。」
往生是最沒有造作的,想打扮,打扮不來;想客套,也客套不來。已經臨命終了,還能打扮?還能客套嗎?所以臨終的人所流露的都是內心最真實的,所謂「言為心聲」,因為那時候面對自己的生死,是客套不來的。所以他爸爸當天晚上一聽完之後就滿顏歡喜,這個不是假裝的。而且還對她女兒說「我既然可以往生,為什麼還要在醫院受苦?」
各位蓮友,醫療已無法救治時,如果我們知道可以往生,那時候還會想在醫院受苦嗎?(眾答:不要!)我們出家人因為是宗教師的身份,有比較多的機會到醫院去關懷重症或絕症的病人,類似這樣的情況,比一般人看得多。所以,真的醫療無法救治時,一定要回家,甚至依照各自身體的情況來斷食。後面我會講到「斷食善終」、「斷食往生」,然而,這是就已經醫療罔效的時刻來講的,不要誤會是無端無故要自殺,不是的。斷食善終是很好的,詳細內容後面會提出說明。
「所以他當晚就往生了」,表示他在醫院「滿顏歡喜」是真的,否則怎麼就會當晚就往生極樂世界呢?
接下來稍微解釋我所寫的按語。(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