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二十四)阿彌陀佛,是一尊主動救度的佛
二十四、阿彌陀佛,是一尊主動救度的佛
淨土法門是彌陀救度的法門,而阿彌陀佛的救度是主動、積極而來的,不因為眾生的祈求、拜託,也不問眾生的對象,不講任何的條件,阿彌陀佛的救度與眾生的智慧無關,與學問無關,與修行無關,與善惡無關。因為阿彌陀佛是主動積極的,不是被動消極,在我們還不知道不懂得祈求的時候,阿彌陀佛就主動積極在為我們發願、修行,從一開始就把他點點滴滴的功德,都時時刻刻地迴向給我們,並且召喚著我們。
《莊嚴經》阿彌陀佛說:
輪迴諸趣眾生類,速生我剎受快樂;
常運慈心拔有情,度盡阿鼻苦眾生。
這兩首偈子就很能貼切地顯示阿彌陀佛對我們十方眾生的招引、呼喚。並且主動、積極、平等、無條件地要救度十方眾生,十劫以來阿彌陀佛都一直在召喚著,召喚著十方眾生接受他無條件的救度。
「輪迴諸趣眾生類」,阿彌陀佛成佛以來,年年月月,日日夜夜,時時刻刻,分分秒秒,一聲聲,一念念,一直不停地在召喚,在迫切地要救度我們,焦急地在等待我們回歸極樂世界,所以說「輪迴諸趣眾生類」:輪迴在地獄、餓鬼、畜生,與在人界、天界的所有善惡眾生,「速生我剎受快樂」:「三界無安,猶如火宅,眾苦充滿,甚可怖畏,你要趕快覺醒,你要趕快往生我的極樂世界,才能徹底離苦得樂」。這是阿彌陀佛對我們十方眾生十劫以來悲切的召喚,也顯示出阿彌陀佛主動、積極、平等、無差別、無條件地要救度我們。
我們想想,阿彌陀佛之所以發四十八大願,是我們合掌向阿彌陀佛要求、拜託,請他發的嗎?不是,是阿彌陀佛主動為我們而發的。阿彌陀佛並沒有經過我們的祈求、拜託,是他發願修行在先,我們念佛願生在後。在曠劫以前,我們還在造罪造業、不曉得投胎轉世到哪一道受苦受難的時候,阿彌陀佛就已經主動地、默默地在為我們發願,為我們經過五劫的思惟,思惟怎樣才能容易、快速地救度我們,我們到極樂世界後怎樣才能快速成佛。所以,阿彌陀佛的四十八大願是為我們十方眾生主動所發的。
在發願的時候,阿彌陀佛心中就一直在召喚我們十方眾生,乃至成佛以來於今十劫,同樣一直在召喚我們,就好像慈母倚閭盼望遠地的兒子趕快回來,那樣焦急、迫切地在盼望離家的浪子快點回來。所以,如果能感受到母親盼望迷失的兒子趕快回來,要趕快找到他的那種心情時,就更能體會這句「輪迴諸趣眾生類,速生我剎受快樂」的深切悲心。阿彌陀佛對我們主動的召喚,對我們深切的盼望,是一種焦急的心情。當然,佛的心清淨,不生不滅,無相無願,無作無起,不像我們,有焦急盼望,有心酸無奈,但是對我們來講,想像起來就是那樣的迫切心境。
可說:「眾生不知之時,彌陀已備;眾生未求之時,彌陀已給。」
「眾生不知之時,彌陀已備」,我們還在生生世世、世世生生造罪造業、受苦受難、一直流轉的時候,阿彌陀佛已經為我們發願,為我們修行,為我們準備解脫的功德力量,為我們準備一個不輪迴而且快速成佛的環境,所以說「眾生不知之時,彌陀已備」。
「眾生未求之時,彌陀已給」,在我們還沒求阿彌陀佛時,阿彌陀佛已經預先給了我們。好像兒子還不曉得的時候,父母已經為他的人生在作完美的規劃;兒子長大還沒有祈求父母時,父母已經把家產通通登記在兒子的名下。
阿彌陀佛發願修行,除非他還沒有成佛,如果還沒有成佛,當然就沒有清淨的極樂世界,我們也就沒有這句萬德洪名可以稱念,可以消業障、增福慧、往生成佛;而現在阿彌陀佛成佛已經十劫,所以,在我們不知、未求時,往生的功德阿彌陀佛已完全給我們了。在哪裡?當然就在這句彌陀名號,在這易行道的本願稱名。
淨土宗宗旨第一句就是「信受彌陀救度」,淨土法門是阿彌陀佛主動為我們發願,為我們修行,為我們建設極樂世界,將他的願、他的行,以及極樂世界涅槃的功德,全都融入這句南無阿彌陀佛之中,使我們簡簡單單、輕輕鬆鬆地稱念就可以得到阿彌陀佛的救度。
這兩首偈子,貼切深入地顯示阿彌陀佛無緣大慈,同體大悲,主動、積極、平等、無條件地要救度十方眾生,十劫以來一直都在主動召喚著十方眾生接受他無條件的救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