彌陀誕辰念彌陀(一)
——淨土法門是「救度」的法門
各位法師、各位同修、各位蓮友:南無阿彌陀佛(三稱)
又到了讓我們最值得紀念、最為感恩的日子——也就是每年的「彌陀誕」。
彌陀誕,不只是慶祝彌陀誕,也是紀念上師的往生。由於有彌陀的成佛,才有我們十方眾生的得度,因此,彌陀誕是最值得紀念的;同時,也由於有上師引導歸入淨土法門,使得同修們能夠真正地安身立命,所以上師也是大家最值得紀念的。
我們蒙受彌陀慈悲平等的救度,因此今生今世最感念彌陀的恩德;而同修們之所以能在這時候就蒙受彌陀救度,乃由於有上師帶領大家專修淨土法門。所以,每逢上師的往生紀念日——也就是彌陀誕,我們或者舉辦佛三,或者舉辦佛五,同修們在這段時間表達內心最真誠、最誠摯的感恩之情。
其實我們道場每天都在念佛,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天天不斷,可以說每天都在紀念阿彌陀佛,每天都在感念阿彌陀佛的恩德。那為什麼在彌陀誕的時候,特別地強調呢?因為大多數同修平時都是為了三餐日夜奔忙,念佛只能落實在日常的行住坐臥、士農工商這些工作境緣當中,是屬於「散念」的範圍。所以,一年當中,就鼓勵同修們在彌陀誕的幾天中,特別撥出時間到佛堂來「專念」。其次,我們這個道場,與上師是最有深緣的。來到了道場,同修們一定想到上師,感念上師的恩德。
今年所舉辦的活動有五天。念佛開始前,依循往例,由我先跟大家研討有關淨土宗的核心與內涵。
今天我要舉出兩個論題,同時也引用經論釋的法語作為闡釋與證明。
第一個題目是「淨土宗念佛法門,是彌陀救度的法門」。
這一點,也是「念佛往生」的法門跟一般法門不一樣的地方。一般法門都必須靠自己的力量、功夫來脫出三界,乃至圓成佛道。唯有淨土法門,是完全仰仗阿彌陀佛的救度。也由於是仰仗阿彌陀佛的救度,所以不管自己有力量、沒力量,有功夫、沒功夫,人人都能脫離六道生死輪迴,人人都能往生極樂世界而快速證入佛果。所以淨土法門的第一個特色,就是講彌陀的救度。這是第一個論點。
第二個題目是「淨土宗念佛法門,是佛教大慈大悲、拔苦與樂、普度眾生之所在」。
佛教是講慈悲的宗教,可說若無慈悲,即無佛教。但,真正要圓滿達到慈悲,體現在哪裡呢?體現在淨土法門,所以說淨土法門是佛教普度眾生之所在。如果沒有專稱彌陀佛名、蒙受彌陀救度的淨土宗的話,佛教所講的「大慈大悲」「普度眾生」將成為戲論。
第一個論題,「淨土宗念佛法門是彌陀救度的法門」。
正如我們淨土宗宗旨所寫的——「信受彌陀救度,專稱彌陀佛名,願生彌陀淨土,廣度十方眾生」。開宗明義就點出我們淨土宗是信受彌陀慈悲平等的救度,是仰蒙彌陀慈悲平等的救度。不管是上根利器,還是下劣根機,要往生極樂世界,都必須仰靠彌陀的力量。
要如何信受彌陀救度呢?只要「專稱彌陀佛名」。專稱彌陀佛名是「因」,往生彌陀淨土是「果」。以「念佛」為方法,以「往生」為目的。
這個「往生」,是往生到極樂世界,前往極樂世界而蓮花化生,並不是一般所說的死亡。有念佛之因,必受往生之果。所謂如是因、如是果,有此因,自然得此果。
只要念佛,就是仰蒙彌陀的救度,將來就必定往生彌陀淨土。
往生彌陀淨土,不是決定於將來,而是決定於現在——信受彌陀救度永不改變,專稱彌陀佛名也永不改變,願生彌陀淨土當然也永不改變。
「信受彌陀救度,專稱彌陀佛名,願生彌陀淨土」這三句話,包含整個淨土宗的綱領,也就是所謂「信、願、行」。信、願、行並不是各自孤立,而是互相包含的。起「信」的時候,「願」「行」都在「信」當中;起「願」的時候,「信」「行」都在「願」的當中;起「行」的時候,「信」「願」也都在「行」當中。而且這句名號的功能,本來就是攝取念佛眾生往生,所以最後「信」「願」都歸結在「行」,可以說「信」「願」就是「行」的前方便。
為什麼一切眾生只要念佛就必定往生極樂世界?因為,這是阿彌陀佛的願。阿彌陀佛的願是從慈悲所產生的,阿彌陀佛的願已經圓滿,所以這個願就有「力量」。如《往生論註》言:
願以成力,力以就願;
願不徒然,力不虛設;
力願相符,畢竟不差,故曰成就。
佛教是慈悲的宗教,如果把「慈悲」兩個字去除的話,也就談不上佛教了。而佛教所講的慈悲,不是一般所謂的善事而已,而是指「大慈大悲」。淨土宗講「救度」,救度正顯示佛教的大慈大悲。「大慈」就是無緣大慈,「大悲」就是同體大悲,能夠拔苦與樂——拔除眾生輪迴之苦,給予眾生成佛之樂。
阿彌陀佛的願是大慈悲、大願力、大平等。大慈悲就是大愛心,大到不管任何眾生阿彌陀佛都要救度他;大願力,就是任何一位眾生彌陀都有能力救度他;大平等,就是任何一位眾生都同樣給他念佛之因,同樣讓他獲得成佛之果。這就是阿彌陀佛的大慈悲、大願力、大平等。
阿彌陀佛的大慈悲、大願力、大平等,是包含等覺菩薩以及逆謗闡提的眾生,也就是「上包等覺,下含逆謗」。十法界中,除了佛法界以外的九法界眾生,都必須靠佛力才能快速成就佛果。
也由於阿彌陀佛的大慈悲、大願力、大平等,使得五逆謗法的下品下生根機,在臨命終身心受到痛苦逼迫之際,只是跟隨善知識依樣畫葫蘆地念了十聲「南無阿彌陀佛」,每一念每一念都在消除他逆謗的罪業;念念之中,他看到了阿彌陀佛來迎接的蓮花,當下火焰化紅蓮,離開地獄之火,坐上彌陀的蓮花,往生極樂世界。不但當下脫離了地獄,也脫離了六道輪迴,往生極樂世界。
可以肯定的是,在極樂世界,必定一生圓成佛道。
這個造五逆十惡罪業的人,論他的根機,不可能經過自己的修行累積了能消除他罪業的功德;論時間,已沒有機會,因為他就要斷氣了。可是,這樣的人,居然能夠脫離地獄之火、乘上彌陀之蓮,靠的是他本身的力量嗎?不是!靠的是彌陀的佛力、願力,而且完完全全地仰蒙彌陀慈悲願力平等的救度。否則,下品下生這樣根機的眾生,當下就要墮落地獄,而且永劫難以超生。
下品下生的罪重凡夫往生極樂世界固然要全憑彌陀佛力的救度,即便是等覺的文殊菩薩、普賢菩薩,要往生極樂世界還是需要靠阿彌陀佛的佛力。在《觀佛三昧經》,文殊菩薩就說:
願我命終時,滅除諸障礙,
面見阿彌陀,往生安樂剎。
這句法語很簡短,意義很顯明,而且吐露出在彌陀面前文殊菩薩的謙卑以及仰望之情。文殊菩薩儘管已經到了等覺,但不是以自己等覺的身份、功德進入極樂世界,還是要仰憑阿彌陀佛的力量。為什麼?因為極樂世界是阿彌陀佛經過五劫思惟、兆載永劫修行所圓滿的報土境界,這個報土是超越十方諸佛的淨土,因此要到阿彌陀佛的報土,必須仰靠阿彌陀佛的力量。
普賢菩薩也跟文殊菩薩有同樣的情懷。在《華嚴經》〈普賢行願品〉中,普賢菩薩跟文殊菩薩一樣,在阿彌陀佛面前很謙卑地述說自己的願心而言:
願我臨欲命終時,盡除一切諸障礙,
面見彼佛阿彌陀,即得往生安樂剎。
我們眾生的根機有上中下,推廣開來,可說是千差萬別——有等覺的大聖者,有初發心的小聖者,也有聲聞、緣覺的小聖,當然更多的是六道輪迴的凡夫。可是不管根機高、根機低,在彌陀的面前,都是平等的,沒有根機高或低的差別,因為同樣都要仰蒙彌陀的救度、仰蒙彌陀的力量。只要有阿彌陀佛的力量,即使根機低的眾生也和根機高的眾生一樣,擁有阿彌陀佛的功德。
阿彌陀佛給眾生的,都是平等的。給文殊菩薩、普賢菩薩的功德,讓祂們進入極樂世界的力量,是一樣的;給我們博地凡夫的功德、讓我們進入極樂世界的力量,也是一樣的——這就是阿彌陀佛的大慈悲、大願力、大平等!大到任何眾生都給同樣的因、同樣的果。
如果沒有這種大慈悲、大平等的話,那就有所差別、各有高低。但是,阿彌陀佛的救度是平等沒有差別的,給文殊菩薩、普賢菩薩是這樣的力量,給博地凡夫也是同樣的功德。所以曇鸞大師在《往生論註》的最後就建立一個理論,什麼理論呢?「他力」的理論。
這個「他」就是指阿彌陀佛一佛,「力」就是指阿彌陀佛救度十方眾生的佛力、願力、功德之力。曇鸞大師說:
覈求其本,阿彌陀如來為增上緣。
又說:
凡是生彼淨土,及彼菩薩人天所起諸行,皆緣阿彌陀如來本願力故。
「凡是生彼淨土」,凡是要往生極樂世界,不管是等覺菩薩也好,博地凡夫也好,都是靠阿彌陀佛的本願力;如果沒有阿彌陀佛的本願力,博地凡夫無法往生,即使是等覺菩薩,也不能進入極樂世界,所以說「皆緣阿彌陀如來本願力故」。「故」這個字,在這段法語當中是個字眼,顯示如果沒有彌陀的本願力,一切凡聖都不能到達極樂世界。只要有彌陀的本願力,一切凡聖就能夠輕易地進入極樂世界。
所以,要進入極樂世界,就要看有沒有阿彌陀佛的本願力。
阿彌陀佛的本願力,就是阿彌陀佛的佛力、願力、功德力,救度眾生的大慈悲、大平等之力。
如果沒有阿彌陀佛的本願力,文殊菩薩、普賢菩薩也無法進入極樂世界。
凡學佛而想成佛者,都必須要發四弘誓願:「眾生無邊誓願度,煩惱無盡誓願斷,法門無量誓願學,佛道無上誓願成。」第一句「眾生無邊誓願度」,無邊的眾生當然包含著九法界的眾生,聖、凡、善、惡都包含在裏面。而聖者就無所謂救度不救度,因為聖者已經超越六道輪迴,脫出娑婆苦海了;迫切需要救度的,是還在六道苦海的芸芸眾生;而六道中最迫切需要救度的,就是三惡道的眾生,尤其是地獄的眾生。
「無邊眾生」包含地獄的眾生,而且地獄眾生是最迫切需要被救度的。可是,地獄眾生的根機,他不可能去行善積德,或者是學佛修行,否則他就不是地獄的根機,那「眾生無邊誓願度」,就必須包含救度地獄眾生的慈悲心與大願力,如《華嚴經》〈十迴向品〉說:
1.我為救度一切眾生,發菩提心。
2.我願保護一切眾生,終不棄捨。
3.我當於彼諸惡道中,代諸眾生受種種苦,令其解脫。
4.我當普為一切眾生備受眾苦,令其得出無量生死。
5.我寧獨受如是眾苦,不令眾生墮於地獄。
6.以身為質,救贖一切惡道眾生,令得解脫。
7.彼諸眾生,不能自救,何能救他?唯我一人,志獨無侶。
8.隨宜救護一切眾生,令出生死。
9.度脫眾生,常無休息,無有疲厭。
這九段是〈十迴向品〉中比較重要的法語,這是發心菩薩的願心。
學佛者如果想要成佛,也同樣要發這樣的心,否則是永遠不能成佛的。
可是事實上,我們都是造罪造業的凡夫,身心受著種種苦惱的逼迫,自顧已不暇,哪裡能夠發這樣的願?哪裡有這樣的力量呢?
「我為救度一切眾生,發菩提心」,可見凡是發菩提心、行菩薩道,都必須是為了救度眾生。那要怎樣救度眾生呢?就像經文所講的,要「保護一切眾生,終不棄捨」。「我寧獨受如是眾苦,不令眾生墮於地獄」,眾生要墮地獄了,發菩提心、行菩薩道的人,必須要有那個力量,說:「你不用下地獄去,我來替你下地獄;你到三善道去呼吸新鮮的空氣,甚至離開六道輪迴去呼吸解脫的空氣,我替你下地獄去。」而且要「於彼諸惡道中,代諸眾生受種種苦,令其解脫」,要在畜生道、餓鬼道、地獄道中,代他們受這些惡道之苦。因為他們以前造了那樣的罪業,現在受了這樣的果報,承受著無邊無際、難以形容的痛苦。因此,已發菩提心,要救度眾生,就要到三惡道去代替他們受苦,令他們能夠離開那樣的痛苦。又說:「以身為質,救贖一切惡道眾生,令得解脫」,以身為質,代替對方,以便救贖對方,令應墮惡道的眾生不墮惡道,而且解脫輪迴。
要這樣,才算是真正有心、有力量去救度他們。
在佛法當中,我們是沒有力量發這四弘誓願、代替眾生下地獄、替他們受地獄之苦、讓他解脫輪迴的,我們沒有這個力量。
那麼,在十方諸佛當中,誰有這個力量?而且力量已圓滿無缺了呢?
只有阿彌陀佛!
阿彌陀佛因地所發四十八願,有一首法語幾乎可以涵蓋,也就是:
常運慈心拔有情,度盡阿鼻苦眾生。
也就是,阿彌陀佛永恆地、超越時間性地、無時不在地,要以祂的大慈悲心、大平等心,來拔除阿鼻地獄的所有眾生,所以說「常運慈心拔有情,度盡阿鼻苦眾生」。
阿彌陀佛因地的時候又說:
假使身止,諸苦毒中,我行精進,忍終不悔。
也就是說,即使代替阿鼻地獄的眾生受阿鼻地獄之苦,阿彌陀佛也都能夠忍受而無怨無悔,甘心來承受。為什麼呢?因為阿彌陀佛是:
於諸眾生,視若自己。
阿彌陀佛把眾生看成祂身體的一部分。
手是我們身體的一部分,腳也是我們身體的一部分,不是別人的,是跟我們一體的,因此我們就會去愛護它;如果是別人的,就不一定會去愛護它。以凡夫來講,意見不和就會有對立;有了對立,就有了瞋心恨意與爭端。可是如果是自己的身體,或是自己的兄弟、親人,乃至是自己的兒子,就會珍惜,就會愛護,將其看成是自己的生命,世人甚至以自己的生命去救護自己的愛子。
阿彌陀佛把一切眾生看成是祂自己,因此一切眾生的痛苦,祂都必須要去排除,就好像自己的手腳被針刺到了,就會立即把針拔除掉,受傷了就要立即敷藥。所以,我們的痛苦就是阿彌陀佛的痛苦,我們的安樂就是阿彌陀佛的安樂,如《維摩經》說:
以一切眾生病,是故我病;
若一切眾生病滅,則我病滅。
所謂:
眾生苦惱我苦惱,眾生安樂我安樂。
阿彌陀佛在因地的時候又說:
設我得佛,十方眾生,若不生者,不取正覺。
阿彌陀佛的成佛,就是要救度十方眾生往生極樂世界。如果不能救度十方眾生往生極樂世界,就沒有阿彌陀佛本身的存在。因此阿彌陀佛的存在,是仰仗著能使十方眾生往生這一件事情之上的。所以,諸佛當中,能夠救度十方眾生離地獄乃至六道之苦,而往生到一個能夠快速成佛的淨土,就是指阿彌陀佛,這個淨土就是阿彌陀佛為我們成就的極樂世界。
淨土宗的念佛法門,就是專講阿彌陀佛救度的法門,我們有功德、沒功德,善惡多、善惡少,都另當別論,只要有阿彌陀佛救度的力量,那麼人人都能往生,人人都能成佛。所以,念佛法門是人人都可行、人人都可證的。這是第一個論點。
第二個論題,「淨土宗念佛法門是佛教普度眾生之所在」。
剛剛講,佛教是慈悲的宗教,慈悲當中一定具有無我的內涵,必須無我才能真正地大慈大悲。否則,有我,就有你、有他,就一定有對立,慈悲就會有限度。無我的慈悲,才能夠無緣大慈、同體大悲地普度眾生。
大乘、小乘八萬四千法門,顯教、密教八大宗派中,有哪一個法門、哪一個宗派能夠圓滿大慈大悲地普度眾生、給予眾生拔苦與樂、令其離苦得樂呢?只有淨土宗。不但能讓眾生離開六道輪迴的分段生死之苦、分證法性的變易生死之苦,而且能令眾生得證涅槃的真實之樂,這才是真正的離苦得樂。經典上就說:
末法億億人修行,罕一得道;唯依念佛得度。
意思就是說,在這個末法時代,廣大的修行者,很難有一個能夠得出六道輪迴;只有依靠念佛,才能夠得脫生死輪迴,證悟佛果。
這幾個字很簡短,但是意義很深遠,可說震撼人心。「億億人修行」,所修的是一般通途法門,但都難以得道;只有依靠專稱彌陀佛名,不但能夠得度六道的娑婆苦海而往生極樂世界,在極樂世界還能夠證悟佛的果位,這就是「唯依念佛得度」。
可見,念佛法門是佛法當中最殊勝的法門,也是佛法的心要、核心、精髓。有了念佛,所有的佛法都在裏面了。
末法時代都能夠依念佛得度了,何況是正法時代、像法時代呢?當然,眾生根機是千差萬別、各有不同,依他們的根機,必須要有相應的法門。但是,念佛法門涵蓋了所有法門,是一切法門修行功德的結晶。所以,任何根機,只要有念佛一法,都能夠得度。近代淨土宗大德印光大師就說:
九界眾生離此法,上不能圓成佛道;
十方諸佛捨此法,下不能普利群生。
又說:
淨土一法,乃十方三世諸佛,上成佛道,下化眾生,
成始成終之總持法門。
這幾段法語,好像有一種讚自貶他的意味,讚揚自己的同時,難免也會貶低對方,不過這都是經典裏的教理。經典是釋迦牟尼佛所說的,不是我們凡夫的知見,大師是依法所說,然後依教奉行而已。再說,捫心自問,八萬四千法門,我們能修哪一個法門?除了念佛以外,還有哪一個法門能夠救度我們?
或者有人會認為,「你根機低劣當然要依靠念佛,他人根機銳利,不依靠念佛也是照樣能得度」。如果是這樣的話,那文殊菩薩就不需要發願說「願我命終時,滅除諸障礙,面見阿彌陀,往生安樂剎」了。
如果不能面見阿彌陀,不能蒙受彌陀之力,何能往生安樂剎呢?
釋迦牟尼佛所說的法,從因地到果地就是「教理行證」,龍樹菩薩在〈易行品〉中,將其判為「難行道」與「易行道」。「難易二道判」之文言:
佛法有無量門:如世間道,有難有易,陸道步行則苦,水道乘船則樂。
菩薩道亦如是:或有勤行精進;或有以信方便,易行疾至阿惟越致地。
這兩段法語雖短,卻分量很重,意義深遠,簡明扼要地將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說的大小二乘、顯密二教的法,歸納成「難行道」與「易行道」。
易行道的核心,就是阿彌陀佛本願力的救度,龍樹菩薩用「乘船則樂」來比喻形容。
除了念佛法門之外的其他法門,龍樹菩薩都判為難行道,而用「步行則苦」來比喻形容。
所謂「難行道」,就是靠自己的力量「勤行精進」;「易行道」,就是信受彌陀的救度,「以信方便」,專稱彌陀佛名,「易行疾至阿惟越致地」。「阿惟越致地」就是「不退轉地」,也就是「等覺菩薩」,也就是一生補處。到了一生補處,就必定成佛,不會退轉下來。
剛剛所講的,易行道的核心,就是靠彌陀的力量,稱彌陀的名號。龍樹菩薩於〈易行品〉就說:
阿彌陀佛本願如是:若人念我,稱名自歸,即入必定,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故常應憶念。
又說:
若人欲疾至,不退轉地者,應以恭敬心,執持稱名號。
又說:
人能念是佛,無量力功德,即時入必定,是故我常念。
由這幾段法語可以看出,所謂「易行道」,就是只要專一稱念彌陀佛名,就能夠快速、而且必定獲得不退轉。
快速是快速到什麼程度呢?是今生今世就必定獲得不退轉了,所以是「一、速、必」,專一稱念彌陀佛名,今生今世就進入正定聚,所以說:「人能念是佛,無量力功德,即時入必定」。「即時」就是今生、現在的意思。
所以我們淨土宗的特色就是:「本願稱名,凡夫入報,平生業成,現生不退。」
以上幾段法語,非常明確地顯現淨土宗特色的內涵。
那「難行道」呢,〈易行品〉中也簡要地用四句話來說明——「行諸難行,久乃可得,或墮聲聞,辟支佛地。」也就是說,必須勤行精進地去廣修種種艱難的法門(行諸難行),而且要經過三大阿僧祇劫的時間(久乃可得);在這當中,或有可能會退墮而不能前進(或墮聲聞)。
由這一段法語可以看出,難行道是「諸、久、墮」與易行道的「一、速、必」形成強烈的對比。若以圖表來說明就更清楚:
我們生生世世、世世生生在無邊無際的輪迴當中,都曾造做了五逆十惡,內心都蘊藏著貪瞋癡慢疑,起心動念都在追求財色名食睡,因此,我們的內心也好,血肉也好,都充滿了貪瞋癡慢疑的毒素,都充滿了追求財色名食睡的欲望。所以起心動念都是罪、都是業,就像《地藏經》所講的:
南閻浮提眾生,舉止動念,無不是業,無不是罪。
所以,我們都需要彌陀的救度。而念佛的特色,就是方法「簡單容易」,功能卻是「殊勝高超」。「簡單容易」就是任何人都能夠念佛,「殊勝高超」就是念佛都能夠了脫生死而往生成佛。不管任何人、任何時、任何地,都能做得到,人人可行,人人可證。
我來講一件往生瑞相的故事。這是去年(2010年)九月十一日《人間福報》刊登的一篇文章,描述一位臨終才念佛的老人,獲得彌陀兩度來迎的瑞相事蹟。
有一位楊先生,九十二歲,他生了九個孩子,因此一生之中,都為了哺育、培養這九個孩子而日夜奔忙,沒有機緣來學佛修行。
九十二歲的時候,身患重病,病入膏肓,沒法醫治了。他有一個孫女是學佛的,這個孫女就請了一位法師來為他作方便歸依,同時作臨終的關懷開示。法師幫他皈依之後,就跟他講解人生之苦、六道輪迴之苦,又講解阿彌陀佛的慈悲願力,極樂世界的殊勝美妙,以及念佛往生的方法。開示完了,法師回去了,家屬就陪著老人虔誠念佛。老人向著茫茫的未來,曉得解脫獲救唯有念佛、唯有往生極樂。所以老人的念佛,可以說是發自內心、極為虔誠。念佛當中,在旁邊陪伴的家屬都打盹睡著了,只有老人還使盡最後力氣至誠懇切地念佛。
媳婦打盹醒來,看到老人合掌拜佛的樣子,就關切地問老人怎麼樣了,老人就說:「阿彌陀佛已經來了兩次了,我已經『允』了。真的有阿彌陀佛耶!為什麼你們以前都沒有跟我講?」他是用台語回答的,意思是說:「阿彌陀佛已經來了兩次了,我也已經答應了阿彌陀佛,要讓阿彌陀佛救到極樂世界。既然有阿彌陀佛,為什麼你們以前都沒有跟我講,一直到我九十二歲了、臨終病苦的最後關頭,在這千鈞一髮之際,才聽到阿彌陀佛的名號,才曉得有阿彌陀佛的救度?萬一現在斷氣、來不及聽到這個法門,豈不是非常危險?」所以說「有阿彌陀佛,為什麼你們都沒有跟我講?」「允」是台語,意思就是答應。而不久楊老先生就在念佛聲中往生了。
我們這個法門,是阿彌陀佛要求我們讓祂救度,拜託我們讓祂救度,等待我們答應祂的救度。我們在座各位有沒有發自內心地答應?(眾答:有。)那豈不是要恭喜大家!大家都是平生業成。真正答應的話,在我們臨命終的時候,阿彌陀佛就會顯現來救我們,即使我們臨命終時昏迷了,無法念佛,或者因為病苦,念不出佛來,或者在某種因緣之下去世,照樣都往生。阿彌陀佛會來到我們的面前,跟我們說:「某某人啊!你曾經答應我,要讓我救到極樂世界,現在我依約前來救你了。」我們臨終神識浮現,看到阿彌陀佛巍巍的光明,慈悲親切的笑容,看到自己蒙受光明的照耀,身心就有離苦得樂的愉悅,當下就坐上了彌陀的蓮花而往生極樂世界,就是這麼快。
只要我們起一念要信受彌陀救度,就會發現不知不覺已經坐上蓮花了。所以,臨終的時候是心坐上彌陀的蓮華,不是我們抬起腳,然後賣力地跳上去,不是這樣的,一切都是唯心所造,起心動念的當下就乘蓮往生了。
我們今天就講到這裏,大家休息二十分鐘。二十分之後請大家歸位,專一地、虔誠地念佛。
謝謝大家!
南無阿彌陀佛!
(2010年12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