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土法門 萬法歸宗
──彌陀誕辰暨淨嵩法師圓寂三周年「紀念佛三」
慧淨上人在本山淨宗書院為同修蓮友開示
諸位蓮友、諸位同修,南無阿彌陀佛!
又到了農曆十一月十七日,是我們本師本佛南無阿彌陀佛佛誕紀念日,也是上師往生三周年紀念日。每到今日,處處念佛之聲,響徹雲霄;時時彌陀之光,普照大地,為國家帶來了洪福,為眾生召感了吉祥。
如同千江萬水必歸大海,淨土法門是萬法的歸宗。陸地上一切水流,最後需要進入大海,才能得到真正的歸宿;佛門中一切的法,最後必須匯入彌陀一法,才能究竟成就佛道。所以宗祖善導大師有句法語說:
是故釋迦,及與諸佛,勸向西方。
這句法語雖然簡短,但意義深廣,非常重要。意思是說釋迦牟尼佛以及十方三世諸佛,一旦出現在世,最後都弘揚阿彌陀佛的本願,來勸導十方眾生,修行淨土彌陀救度的法門,因為唯有這個法門,能徹底使一切眾生,容易解脫,究竟成佛。是故我們的宗旨說:「信受彌陀救度,專稱彌陀佛名,願生彌陀淨土,廣度十方眾生。」
近代淨土宗印光大師也有幾句法語,對學佛人可謂振聾啟聵。他說:
九界眾生捨此法,則上無以圓成佛道;
十方諸佛離此法,即下無以普利群萌。
這兩句法語依然文簡短,意深長,對這個法門非常重要;對整個佛教來說,也是意義深重。
意思是說,「九界眾生」可謂包含很廣,無所不包,上至等覺菩薩,下至凡夫眾生、阿鼻地獄的眾生,通通包含在內。印光大師說,上至等覺的菩薩,如果捨棄阿彌陀佛這個法門,也沒有辦法圓滿究竟成佛,所以說「九界眾生捨此法,則上無以圓成佛道」,沒辦法圓滿佛道。
這個說法有沒有道理?有沒有經據?確實是有經據。因為有經典的依據,所以有這個道理。經據在哪裡呢?在《華嚴經》。《華嚴經》最後,最重要的一品,就是〈普賢菩薩行願品〉,普賢菩薩是一位等覺大菩薩,他最後的目的是發願往生極樂世界,自己發願往生極樂世界,也引導華嚴會上四十一位法身菩薩,一起歸向極樂世界。
所以普賢菩薩的發願偈說:「願我臨欲命終時,盡除一切諸障礙,面見彼佛阿彌陀,即得往生安樂剎。」
一個人的願望,就是他修行最後的目標,普賢菩薩的目標就是極樂世界。普賢菩薩是華嚴會上位階最高的菩薩,也是華嚴會上的代表,他引導華嚴會上四十一位法身菩薩往生極樂世界,可見凡是修行學佛,最後必須往生極樂世界,才能究竟圓滿學佛的目的。所以印光大師才說:「九界眾生捨此法,則上無以圓成佛道。」
文殊菩薩的目標,他修行的結果,最後也是要往生極樂世界。有一部《觀佛三昧經》也介紹文殊菩薩的發願偈說:「願我命終時,滅除諸障礙,面見阿彌陀,往生安樂剎。」文殊菩薩發的願跟普賢菩薩一模一樣,就是要見阿彌陀佛,往生極樂世界。
文殊、普賢這兩位菩薩,不是小菩薩,是大菩薩、等覺菩薩,也是釋迦牟尼佛兩邊的脇士,代表釋迦牟尼佛的智慧跟願行。這兩位大菩薩求生極樂世界,就表示釋迦牟尼佛最終是要弘揚阿彌陀佛救度的法門。
所以印光大師才說,九界眾生如果捨棄阿彌陀佛救度的法門,這樣就沒有辦法圓滿成就佛果。因此十方諸佛若是要救度眾生,不依這個法門,就沒有辦法徹徹底底來救度眾生,使任何眾生成佛。因此,印光大師說:「十方諸佛離此法,即下無以普利群萌。」可見這個法是多麼殊勝,又多麼的容易!容易,故能普遍救度眾生;殊勝,才能使每一位眾生究竟成就佛道。
印光大師還有一句法語說:
十方三世諸佛,上成佛道,下化眾生,成始成終之總持法門。
就是說阿彌陀佛救度眾生之本願法門,是十方三世諸佛──「十方」,指東西南北、上下,盡虛空、遍法界;「三世」,就是過去世、現在世、未來世,凡是有佛出世,所以說十方三世諸佛。凡上求佛道、下化眾生,從始至終,總包含的法門就是這個法門,所以說「成始成終之總持法門」。只要有這個法門,就通通包含,盡在其中,無欠無餘;如果沒有這個法門,就不圓滿,有所欠缺。由這幾句法語,可知這個法門的重要性,有此法門則一切法具足,無此法門,就算修了種種法門仍然不具足,還是要修這個法門。
上師曾將佛法分判為五個階段,就是:阿含二十歲、般若三十歲、禪四十歲、密五十歲、淨土六十歲,尊崇淨土是「老禪」,最高第一,引導全體同修歸入彌陀救度的淨土法門,最後自己示現在彌陀聖誕這一天,往生阿彌陀佛的極樂淨土,以身作則,引導全體同修,可說婆心深切,達到頂點。因此凡是有智慧、有情義的同修,感念上師引導提攜的恩義,就應當一心一向專修彌陀救度的淨土法門,不但是念師德、感師恩,也是遵循先賢古聖之道,更是為自己了生死、成佛道。
今天在這裡舉行「紀念佛三」的念佛,所謂「行由解起,行起解絕。」現在就請大家專心念佛。南無阿彌陀佛!
(講於2007年1月5日,彌陀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