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真正紀念「彌陀聖誕」
--2008年12月12日講於台北淨宗書院
【目錄】
【序講】
壹、瞭解往生的意義
貳、瞭解上師的心願
【正講】
壹、瞭解彌陀的心願
貳、瞭解環境的逼迫
參、瞭解身心的罪苦
肆、接受彌陀的救度
一、阿彌陀佛是救度的佛
二、淨土宗是信受彌陀救度的法門
三、專稱佛名即是接受彌陀救度
四、怎樣專稱彌陀佛名
總結
◎ 附錄:法語集錄
【內文】
【序講】
各位同修、各位蓮友:南無阿彌陀佛!
壹、瞭解往生的意義
又到了一年一次彌陀誕的紀念日,今天也是我們淨土宗念佛會上淨下嵩法師(上師)往生彌陀淨土的五週年紀念日。阿彌陀佛是我們的救主,所以值得我們歡喜踴躍來紀念,上師是我們同修的大善知識,引導我們同修走上解脫成佛之道。上師是在彌陀誕這天往生,所以慶祝彌陀誕的同時,也以感恩、感念的心情來紀念上師。
淨土宗以念佛往生彌陀淨土為其宗旨,往生彌陀淨土是我們念佛人的終極目標,所以「往生」二字對我們最為重要、最為親切,因此我先來解釋往生這二字的意義。
「往生」這二字是具有很神聖、很殊勝的內涵,帶有讚歎、讚美、可貴難得的意味,因為往生並不是死亡,往生是脫離三界六道的生死輪迴,而且到極樂世界成佛。所以往生不但不是死亡,而且是超越死亡,獲得永生,得到永遠的生命、真正的生命。
所謂「往」就是「捨此往彼」,「生」就是「蓮花化生」;捨此──捨離了使我們造業造罪、受苦受難,一直無窮無盡的三界六道、堪忍的娑婆世界。「往彼」就是前往彼國極樂世界。「生」不是四生的生,是蓮花化生的生,一旦到極樂世界蓮花化生,就能夠見佛聞法,快速成佛。所以第十八願叫做念佛往生願,念佛是因,往生是果,往生也代表成佛,所以說往生成佛。
現在一般人普遍的將死亡斷氣、年老壽終、辭別人世,也叫做往生。這樣的講法是有問題的,因為一般人的死亡,如果不是念佛往生淨土,就依然在三界六道輪迴,若在三界六道輪迴,總是會到地獄,受到閻羅王的審判、刑罰,繼續無窮盡的輪迴轉世。所以,將一般人的死亡也叫做往生,就會使「往生」的涵義顯得太過膚淺,而且意義也太過低陋,失去了「往生」這二字神聖的內涵,畢竟對我們而言,往生即是脫離輪迴、離苦得樂、超凡入聖,即將成就佛道,若沒有往生,就還是罪惡凡夫,還在三界火宅六道苦海中永無休止的輪迴,永無休止的造罪造業、受苦受難。
貳、瞭解上師的心願
我們今天紀念阿彌陀佛的聖誕,紀念上師的往生,首先要瞭解阿彌陀佛的心願,若未能瞭解阿彌陀佛的心願,就不是真正的慶祝佛誕,甚至也不是真正的念佛;同樣的,我們紀念上師的往生,也要瞭解上師的心願,不然恐怕也不是真正的紀念上師。上師的心願,主要是希望同修們都能夠念佛往生極樂世界,所以上師說他先去極樂世界,在那裡等我們,約定將來在極樂世界見面。
雖然佛教有無量的法門,歸納為八大宗派,但唯有淨土法門,能讓我們這樣的根機離開三界,往生淨土,快速成佛。上師有很深的智慧,瞭解淨土法門的殊勝,也瞭解眾生的根機,所以,以身作則,自己念佛,也提倡念佛,鼓勵同修也跟他一樣,專稱彌陀佛名,願生彌陀淨土,將來都到極樂世界相聚。因為如果沒有往生極樂世界,這樣的人生是不究竟的、不圓滿的、不能永遠長住的,各人都將會隨各人的業,去投胎轉世,再度無窮無盡的輪迴,再受無量無邊的苦報。
上師希望大家都跟他一樣,同信、同願、同行、同理想、同目標、同成佛,也就是期望大家能跟他一樣同心同德。既然我們瞭解上師這樣的心願,我們就要一心專修淨土,依循善導大師的淨土教理,做為修持淨土的指南針。而且,大家要護持這個道場,因為這個道場是上師建設起來的,如果我們不來護持這個道場,那要護持哪個道場呢?所以,我們在紀念上師,就要瞭解上師的心願,跟上師同信同願、同心同德,也就是同念彌陀、同生極樂,共同護持這個道場。以上是從瞭解上師的心願來講的。
【正講】
壹、瞭解彌陀的心願
我們紀念阿彌陀佛的聖誕,也同樣要瞭解阿彌陀佛的佛心、佛願,佛的心就是大慈大悲,佛的願就是廣度眾生。《觀無量壽經》說:
佛心者,大慈悲是,以無緣慈,攝諸眾生。
佛的心跟凡夫的心是不同的,凡夫的心缺乏愛心,即使有愛心也是很狹小的;佛不但有愛心,而且具足大慈大悲的愛心,所以說「佛心者,大慈悲是」,大慈大悲就是無條件的愛心。「以無緣慈,攝諸眾生」,緣就是條件,無緣就是沒有條件,是平等無條件的攝諸眾生,攝諸眾生就是救度眾生,使眾生離開苦海獲得安樂。
書院今日的電子看板法語是:
彌陀救度諸眾生,主動平等無條件。
這句法語充分顯示阿彌陀佛的慈悲願力,也顯示佛教的核心就是在阿彌陀佛的慈悲救度。阿彌陀佛的慈悲救度是主動、平等、無條件的。
凡是佛都具有大慈大悲的心,所以《觀佛三昧經》也說:
諸佛心者,大慈悲是,慈悲所緣,緣苦眾生。
若見眾生,受苦惱時,如箭入心,欲拔其苦。
這句法語跟《觀無量壽經》所說的意義是一樣的,都說十方三世諸佛的心,具足大慈大悲,而且是以苦惱的眾生為對象,所以說:「緣苦眾生」,緣就是對象,以苦惱的眾生為對象,我們若自覺是苦惱的眾生,就要知道我們就是佛要救度的對象、主要的目標;好像父母疼子女,子女的成長、平安是父母親的目的。所以諸佛看見眾生受苦惱的時候,就好像一支箭在祂的心中一般,要趕快把眾生的苦箭拔出,就好像母親看見幼子遭受身心之苦的時候,雖然病苦是在幼子身上,但是,卻也是痛在母親心中,母親日夜不安穩,就是希望能夠趕快消除幼子的痛苦,這樣她才能安穩,否則,做母親的是不能安穩的。佛的心是超越世間母親百千萬倍,佛的心當然不是我們眾生所能夠體會,但是如果能夠以母親慈愛的心,來體會佛的心,這樣至少也可以體會出百千萬分之一。
在《無量壽經》一開始,釋迦牟尼佛首先表達祂出現在世間的本懷,就是要弘揚阿彌陀佛慈悲的救度。《無量壽經》說:
如來以無盡大悲,矜哀三界,所以出興於世,光闡道教,
欲拯群萌,惠以真實之利。
「如來」就是代表十方三世諸佛,凡是佛出現在這個世間,目的就是抱著這個徹底、無窮「無盡」的「大悲」來「矜哀」憐憫「三界」六道輪迴的眾生,才出現在這個世間。「光闡道教」,即是講經四十九年,說法三百餘會。而主要的目的是為了救度愚癡苦惱的眾生,惠賜我們眾生真實的利益,真實的利益在哪裡呢?就是阿彌陀佛的慈悲救度。所以,我們的祖師善導大師就說:
佛大悲於苦者,心偏愍念常沒眾生,是以勸歸淨土,
亦如溺水之人,急須偏救;岸上之者,何用濟為。
善導大師深深體會諸佛出世的本懷,瞭解阿彌陀佛是諸佛出世最後所要介紹的一尊佛,所以才說「諸佛大悲於苦者」,十方諸佛對於受苦惱的人深深懷著大慈大悲的心,所以「心偏湣念常沒眾生」,對這些生生世世都在三界六道輪迴,尤其是在三惡道沉淪的極苦眾生,特別憐憫。「是以勸歸淨土」,所以對這些眾生,都勸他要「信受彌陀救度,專稱彌陀佛名,願生彌陀淨土」。
「亦如溺水之人,急須偏救」,好像在大海中浮沉的人,要趕快先把他救起來。「岸上之者,何用濟為」,若是在岸上的人,他沒有受溺水之苦難,所以不用佛來救他。意思也就是說,凡是三界六道的眾生都需要念阿彌陀佛,都需要阿彌陀佛的救度。若是已經到彼岸,離開了三界六道,這樣就不需要阿彌陀佛的救度,因為對他來講,他已沒有三界六道生死輪迴的苦惱。所以我們這個法門就是阿彌陀佛救度的法門,因此,我們淨土宗的宗旨,就以四句偈:
信受彌陀救度,專稱彌陀佛名,
願生彌陀淨土,廣度十方眾生。
來顯示阿彌陀佛的救度。
貳、瞭解環境的逼迫
接下來,我們來討論眾生所住的環境,以及我們是怎麼樣的眾生。有一部經,經文很短,但是內涵很好,就是《八大人覺經》。這部經是菩薩(大人)所要領悟、要理解、要思惟的,總共有八段法語,所以叫做《八大人覺經》。每一段法語都很短,第一段說:
世間無常,國土危脆,四大苦空,五陰無我,
生滅變異,虛偽無主,心是惡源,形為罪藪。
如是觀察,漸離生死。
前八句顯示娑婆世界的環境以及娑婆眾生的面貌,後二句強調要如此觀察,以脫離生死輪迴。
佛陀以這十句法語,開示我們對宇宙人生應有的幾個正確的觀念,亦即:無常觀、苦空觀、無我觀、不淨觀(罪惡觀)、生死觀(出離觀);因為這個宇宙人生是無常、苦、空、無我而虛假不實的,而且人心都有貪瞋癡慢的煩惱,這煩惱是一切罪惡的源頭,會驅使身體的言語行為去造作殺盜淫妄的罪業,而導致三界六道無窮無盡的生死輪迴,遭受胎卵濕化無量無邊的身心痛苦。對宇宙人生的實相有此觀念之後,就要努力尋求解脫生死輪迴的法門,以獲得真實不虛、永恆不滅、純善無惡、純樂無苦的生命。
「世間無常,國土危脆」,世間是指整個大宇宙,國土就是指我們這個地球。「世間無常」,這世間是無常的世間,無常就是說它不是固定不變、永恆存在的,而是生滅遷流,剎那不住,時刻都在改變,改變到最後就會滅亡,所以說世間無常。《無常經》說:「大地及日月,時至皆歸盡;未曾有一事,不被無常吞。」
「國土危脆」,我們這個地球是非常危險不安、脆弱不堅的,滄桑互易,陵穀變遷,造成種種的天災地變。天災包括地、水、火、風的災難。「地」就是地震,十多年前,台灣九二一大地震,以及今年四川五一二大地震,帶來了很大的災難,山崩地裂海嘯,樓倒屋廢人亡,所謂家破人亡,妻離子散。在這個地球上有很多地方都有地震的威脅,我們台灣、大陸以及日本、歐美,還有其他的國家都有,所以說:「世間無常,國土危脆」,在地震的時候,最能顯示這個道理。「水」就是水災,我們台灣每一年都有水災,像幾個月前,在一個月當中,就有三次大水災,屋子淹水,車子泡水,甚至人被水漂,不見蹤影。「火」是火災,一不小心就有火災,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火災一來的時候,房子、財寶燒掉、甚至人也燒掉,所以也是充滿了危險與恐怖。「風」就是颱風,颱風來的時候,就會帶來水災,甚至引起山崩海嘯。這些在在顯示這個世間是無常的,這個國土是危脆的。
所以,我們住在這無常的世間,危脆的國土,可以說是很不安穩,也很恐怖。然而這種的不安、恐怖,還算很小,因為對我們來說,只不過是今生今世而已。還有一個很大的恐怖跟不安,就是三界六道的生死輪迴。《法華經》就說:
三界無安,猶如火宅,眾苦充滿,甚可怖畏。
生死輪迴是根本的災難、根本的恐怖、根本的不安。若是極樂世界,是「無有眾苦,但受諸樂」。所以,凡是諸佛出世,都介紹淨土法門,勸導眾生念佛往生極樂世界。
參、瞭解身心的罪苦
「世間無常,國土危脆,四大苦空,五陰無我」。世間無常,國土危脆,是指我們的環境;四大苦空,五陰無我,是指我們的身心。
「四大苦空」,「四大」就是我們的身體──也是地水火風四種元素所組成的,但是這個身體,它的本質也是「苦空」。有這個身體,就有逐漸老邁的苦,就有種種病痛的苦,最後一氣不來,就是死亡的苦,不能永遠存在,終歸苦空,所以說四大苦空。
「五陰無我」,「五陰」就是肉體跟精神;肉體就是苦空的四大,精神就是「受想行識」,精神體也是苦、也是空,沒有一個固定的主人。這個精神體是受時間、環境以及種種的緣,再形成種種的思想、觀念,所以說起來也沒有一個固定不變的個體與主宰,而且它本身充滿了貪瞋癡慢疑種種的苦惱,所以說「四大苦空、五陰無我」。
「生滅變異,虛偽無主」,不論有形的存在,或者無形的存在,凡是存在的,若不是達到領悟佛性、證悟涅槃的,這樣都會受到苦、空、無常、無我、生滅、變化的過程,所以說「生滅變異、虛偽無主」。它是虛妄的,不是真實的,它沒有一個真正的主人,所以凡是世間的存在,環境也好,環境就是指這個地球,甚至太陽系、銀河系,整個大宇宙有形的存在,以及無形的存在,就是我們的思想,這都是生滅變異的現象。既然有生滅變異的過程,最後都會滅亡,這就表示它的存在不是永遠的存在,既不是永遠的存在,就不是真正的存在,既不是真正的存在,這就是虛假的,所以說「虛偽無主」。《金剛經》也說:「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俗語說:
父母恩深終有別,夫妻義重也分離。
人生似鳥同林宿,大限來時各自飛。
家庭的存在,團體的存在,甚至社會、國家的存在,都是暫時性的,是虛假的,不是真實的,因為總有一天都會分別,父母、夫妻、子女再怎麼樣的恩愛深重,但是,無可奈何,總有一天要分離,所謂「生離死別」。人生的相聚就好像鳥兒,在樹林裡結巢而居,災難一來,樹林的鳥兒就各自逃難紛飛而去,要再相聚就很困難,所以說「生滅變異,虛偽無主」。
在這世間,大至宇宙,小至身心,都是「因緣和合」,而因緣時刻都在變異,最後便是滅亡離散,所謂「緣生則聚,緣散則滅」。這是宇宙人生的定律,因此,人生永遠不死亡不可能,家庭永遠不分散不可能,國家永遠不失敗不可能,相聚永遠不離開不可能。所謂:「無不破之家,無不敗之國,無不散之席,無不死之人。」因為一個人要求不老是不可能,要求無病也是不可能,要求長壽也是不可能,要求永遠存在也是不可能,所以世間一切,精神肉體、有形無形,全都是因緣合和,全都是「生滅變異,虛偽無主」。
在這個世間上有種種的苦難,像剛剛所說的「世間無常,國土危脆」,這是天災。也有人禍,就是戰爭:伊拉克的戰爭、阿富汗的戰爭…,造成了多少人的傷亡?造成多少家庭的破碎?就算沒有戰爭,也會由於謀財害命,或者氣憤鬥爭,而自害害彼,彼此俱害,彼此俱苦。這就顯示,因為我們的內心有貪瞋癡慢疑,所以有種種的爭鬥,引起種種的罪惡、災難與痛苦。
「心是惡源」,我們的心是污染不淨的,是罪惡跟痛苦的根源,就像前面所說,因為我們凡夫的心都有貪瞋癡,有貪瞋癡就會互相爭鬥,有貪瞋癡就會彼此造業,造作五逆十惡種種惡業,導致無盡生死輪迴,所以心是一切罪惡與痛苦的來源。
「形為罪藪」,我們這個肉體是聚集一切罪惡的處所,也是受報、受苦的所在,因為我們生生世世以來,都以貪瞋癡慢造了殺盜淫妄的罪,致使我們今生今世雖然出生為人,有這個形體,但是這個身體也是在造罪,在受這個苦,要以我們的能力來降伏甚至斷除貪瞋癡慢,離開種種的苦惱跟災難,甚至脫離三界六道的輪迴,是不可能的,我們沒有那樣的能力。
肆、接受彌陀的救度
所以一切眾生都需要阿彌陀佛的救度,因為阿彌陀佛是一位慈悲救度的佛,致使我們能夠接受阿彌陀佛的救度,來離開三界六道,來往生極樂世界。如果阿彌陀佛不是一尊慈悲救度的佛,我們就無法依念佛脫離三界,不能夠往生極樂。因為若不是救度,就表示必須要靠我們自己的力量,就好像在大海中,必須要靠人來救我們,若沒有人來救我們,就必須要靠我們自己的力量遊到岸上,但是若我們的力量不夠遊到岸上,最後就是沉落到海底。
一、阿彌陀佛是救度的佛
阿彌陀佛是一尊救度的佛,所以我們的宗旨就說:「信受彌陀救度」,阿彌陀佛是以什麼樣的方法來救度我們呢?就是「專稱彌陀佛名」,只要我們念阿彌陀佛的名號,就是接受阿彌陀佛的救度,就是獲得阿彌陀佛的功德,就已經坐在阿彌陀佛的大願船上,所以說「專稱彌陀佛名」。當然我們是「願生彌陀淨土」,因為若沒往生極樂世界, 豈不是還在三界六道輪迴呢?這樣就等於還沒有被阿彌陀佛救到。
我們若能往生極樂世界,就可以跟阿彌陀佛一樣具足無量的壽命、無量的光明。壽命代表著慈悲與福報,光明代表著智慧與願力,因此,我們若是往生極樂世界,就跟阿彌陀佛一樣,有阿彌陀佛的慈悲心,有阿彌陀佛的大願力,能夠倒駕慈航來廣度十方眾生。所以,我們這個法門的宗旨就是:「信受彌陀救度,專稱彌陀佛名,願生彌陀淨土,廣度十方眾生。」
在另外一部異譯的《無量壽經》中說:
心或不堪常行施,廣濟貧窮免諸苦,
利益世間使安樂,不成救世之法王。
意思是說,阿彌陀佛發願要成為救度眾生的法王,如果祂沒有達到可以救度十方眾生,這樣祂就不成佛,不成救世之法王。法王就是佛,尤其阿彌陀佛已經成佛,而且在十方諸佛之中,阿彌陀佛救度眾生的能力最大,最超越最徹底,因此釋迦牟尼佛讚歎阿彌陀佛是「諸佛之王」。因此阿彌陀佛現在在這個世間是救世之法王,救度世間的一尊佛。救度世間,怎麼樣的世間呢?在這部經典中也說:
能救一切諸世間,生老病死眾苦惱。
就是說能夠救度我們三界六道一切善惡的眾生,使我們往生彌陀淨土,永遠離開生的苦、老的苦、病的苦、死的苦,種種的苦。所謂:「彼土何故,名為極樂?其國眾生,無有眾苦,但受諸樂,故名極樂。」
眾生的苦有「八苦」,八苦就是生老病死的「四苦」以外,還有「求不得苦、愛別離苦、怨憎會苦、五陰熾盛苦」。這八苦當中有一個最根本的苦就是「五陰熾盛苦」,若沒有這個煩惱,沒有凡夫的肉體和凡夫的心,這樣就沒有一切所有的苦惱。阿彌陀佛能夠救度我們,不但使我們沒有生老病死的四苦,也沒有求不得的苦、愛別離的苦、怨憎會的苦、五陰熾盛的苦,沒有種種的苦;而且有種種的樂,阿羅漢的樂、菩薩的樂、佛的樂,都可以使我們具足。意思是說,不但使我們離開三界六道輪迴的苦,而且能夠得到成佛的樂,所以說「無有眾苦,但受諸樂」、「救度一切諸世間,生老病死眾苦惱」。
阿彌陀佛是在兆載永劫以前就已經成佛,只是悲心非常深切,所以一次又一次顯示發願、顯示修行,使得眾生發起信心,接受阿彌陀佛的救度。所以《莊嚴經》說:
彼佛如來,來無所來,去無所去,無生無滅,非過現未來;
但以酬願度生,現在西方。
意思就是說,阿彌陀佛這尊佛「來無所來,去無所去,無生無滅」,早就已經成佛,並不是十劫以前才成佛,所以說無生無滅。「非過現未來」,不是在過去以法藏菩薩的身份發四十八大願,在十劫以前才成佛的,所以說非過、非現、非未來,表示阿彌陀佛本來就已經成佛。「但以酬願度生,現在西方」,只不過是因為抱著慈悲願力,實踐救度十方眾生的願望,所以現在顯示在西方極樂世界,救度十方眾生。
我們由這段法語,可以瞭解阿彌陀佛這尊佛早就已經成佛,不只是在十劫以前。祂現在顯示在西方,就是為了要救度我們娑婆世界,甚至十方苦惱的眾生;最苦惱的眾生就是造業造罪的眾生,造業造罪之中最大的,就是五逆謗法闡提,墮落阿鼻地獄的眾生為最苦惱。阿彌陀佛的救度是連這麼重罪、這麼痛苦的眾生,也要使他離開這個苦惱,也要使他往生極樂世界,使他能「無有眾苦,但受諸樂」,所以《莊嚴經》說:
常運慈心拔有情,度盡阿鼻苦眾生。
阿鼻地獄的眾生有兩類:一類是因為過去世造了阿鼻地獄的罪因,現在正在阿鼻地獄承受阿鼻地獄的大苦;另外一種是現在在造阿鼻地獄的罪因,等到此生果報盡了,來生就會墮落到阿鼻地獄受到無窮盡的痛苦。不管我們眾生是怎樣的造業造罪,都不會超越阿鼻地獄的罪業,這樣豈不是所有的眾生,都是阿彌陀佛要救度的對象?因為連阿鼻地獄的眾生也是阿彌陀佛救度的對象,何況其他的眾生呢?若論我們眾生,如果沒有離開三界六道輪迴,總有一日會墮落地獄,所以《正法念處經》就說:
從天生地獄,從地獄生天。
因為三界六道是輪迴的,就算出生在天界享受天福,但是天界的果報盡了,如果剛好地獄的業報到了,就墮落地獄;地獄的眾生果報盡了,剛好天的果報到了,他就離開地獄出生天上,這是業力的差別。天是三界六道之中生命最長、福報最大、享樂最高的地方;地獄則是罪業深、痛苦重、時間長,跟天是互相對立的。但是天界報盡墮地獄,地獄報盡生天界,這樣豈不是天界地獄、地獄天界,其實並無兩樣,是互相對換、互相交替而已,來來去去無有休止,所以說是六道輪迴,可知六道輪迴就是苦海無邊。
三界──欲界、色界、無色界,好像火在燒的房子,使我們感受到迫切的壓力、恐怖與痛苦。而這三界六道痛苦不安的所有一切眾生,都是阿彌陀佛要救度的對象,都可以接受阿彌陀佛的救度,都可以被救,都可以往生極樂世界。因為救度就顯示沒有任何條件,不論對方有智慧、無智慧、有學問、無學問、有人格、無人格、有道德、無道德、有修行、無修行、是善、是惡,通通不管,即使五逆十惡的眾生,阿彌陀佛都有愛心與力量要救他;但是,如果他不信彌陀救度,不專稱彌陀佛名,不願生彌陀淨土,這樣就沒有受到阿彌陀佛的救度,依然三界六道,輪迴無盡,受苦無邊。
二、淨土宗是信受彌陀救度的法門
我們這個法門就是信受阿彌陀佛的救度,並不是靠我們的修行、人格、道德、學問、修持來接受阿彌陀佛的救度,來往生極樂世界。有學問、無學問,有道德、沒道德,有修持、沒修持,通通一樣可以接受阿彌陀佛的救度,只怕我們不相信、不接受。要怎麼相信接受呢?就是「專稱彌陀佛名,願生彌陀淨土」,這樣就是在接受阿彌陀佛的救度。瞭解專稱彌陀佛名的道理,瞭解願生彌陀淨土的道理,而且依教奉行,這樣就是信受彌陀的救度。
阿彌陀佛的四十八大願之中,根本願就是第十八願,第十八願顯示阿彌陀佛徹底慈悲救度的所在,第十八願只有說「乃至十念」,就能夠往生極樂世界,並沒有說要乃至有學問、有智慧、有人格、有道德、有修持,才能夠往生極樂世界,並沒有!只要「乃至十念」,意思是說只要念佛,這並不是否定我們不能有智慧學問、有人格道德、有修持,並不是,是就阿彌陀佛救度來說,阿彌陀佛沒這些條件,是就我們徹底檢討我們本身,就如剛才經典所說,我們的心是惡源,我們的形是罪藪,我們都造業造罪,我們的力只是造罪的力、只是輪迴的力,並不是有修行的力,有解脫生死、六道輪迴的力。所以,我們檢討自己是這樣的根機,並且瞭解彌陀的佛願是要救度我們這種根機的苦惱眾生,所以我們信受彌陀救度,專稱彌陀佛名,願生彌陀淨土,這樣我們眾生的願跟阿彌陀佛的願,就願願相應。
三、專稱佛名即是接受彌陀救度
「乃至十念」是說,只要念阿彌陀佛的名號,專念阿彌陀佛的名號。因為佛的名號是佛的功德所形成,所以念佛的名號,就等於領受佛的功德。阿彌陀佛名號,具足無量無邊、不可思議,甚深秘密、殊勝微妙的無上功德。無量無邊不可思議,表示功德非常多、非常大、非常殊勝、非常超越,不是我們凡夫眾生所能理解的,這句名號就有這麼甚深無上的功德,雖然以我們的能力還理解不來,但是,我們若信受專念這句南無阿彌陀佛,這樣就等於領受阿彌陀佛的功德,也等於接受阿彌陀佛的救度。
佛救度眾生的方法,有依神通來救度,有依光明來救度,有依名號來救度。阿彌陀佛就是以名號來救度眾生,阿彌陀佛名號的本身是具足無量無邊不可思議的功德,而且也具足遍照十方無有障礙的光明,所以這句名號叫做「光明名號」。《阿彌陀經》也說:要往生極樂世界,只要執持阿彌陀佛的名號,所以說「聞說阿彌陀佛,執持名號」。我們要往生極樂世界不是靠我們的戒定慧三學,或是靠我們的六度萬行,而是只要執持阿彌陀佛的名號。當然我們一個學佛的人,要隨份、隨緣、隨力來持戒、修定,來領悟佛性的智慧,隨份、隨緣、隨力來躬行六度萬行。但是,就往生來講,往生不是靠我們的修行、功德,往生都靠阿彌陀佛這句名號的功德,因為名號的功德可以消我們的罪業,名號的功德可以使我們往生極樂世界,名號具足所有的功德,所以彌陀名號叫做「萬德洪名」。我們要往生極樂世界,必須要靠名號的萬德,不是靠我們的修行,因為我們所修的行並沒有萬德,徹底而言,我們所修的行也是虛假,不是真實,就像剛才經典中所說的「生滅變異、虛偽無主」。因為若還沒有斷除貪瞋癡,所修的行,所做的善,就不算是真實的功德,而是虛假的功德。所以曇鸞大師說:「凡夫人天諸善,人天果報,若因若果,皆是顛倒、皆是虛偽,是故名不實功德。」依我們凡夫所修的這個虛偽顛倒的善行跟修持,要往生阿彌陀佛涅槃的極樂世界,這是因果不相應的。所以,我們要往生極樂世界,是只要專念南無阿彌陀佛名號,如此稱名的本身就是接受南無阿彌陀佛的救度,就決定能夠往生阿彌陀佛的極樂世界。
四、怎樣專稱彌陀佛名
要如何專念阿彌陀佛的名號呢?眾生就以他現在的根機去專念南無阿彌陀佛就可以;是出家眾就以出家眾的身份,是在家眾就以在家眾的身份;心較清淨、沒煩惱的,就以較清淨、沒煩惱的身份;煩惱重、雜念多,也是以這種煩惱重、雜念多的根機去念佛,最後都能平等往生極樂世界。所以善導大師說:
一心專念彌陀名號,行住坐臥,不問時節久近,念念不捨者,是名正定之業,順彼佛願故。
不論我們的根機如何,只要專念阿彌陀佛的名號,所以說「一心專念彌陀名號」。
「一」就是「專」,「一心」就是「專念」。只要專念名號就對了,不論煩惱深淺,不論雜念多少,不論善惡大小,不論工夫有無,只要專念彌陀佛名,乘佛願力,必定往生。有雜念就雜念,無雜念就無雜念,只要專念這句名號。不論何時何地,不論行住坐臥,不論時間長短,有時間就念佛,能念佛就念佛,不要依靠其他的法門,不要依靠其他的功德;雖然有功德,但是不依靠這些功德,雖然有種種法門,但不雜修其他法門,始終都專修念佛,這就是一心專念彌陀名號。
「念念不捨」,二六時中有時間就念佛,想到就念佛,張口就念佛,念念不捨,該睡就睡,該吃就吃,如果能這樣,就是正定之業。正定之業就是百分之百能夠使因成果,這就是正定之業,就是百分之百決定可以往生極樂世界。所以,念佛就是正定業,除了念佛以外的法門、功行,都不是正定業。
為什麼念佛是屬於正定業呢?善導大師解釋說:「順彼佛願故」。因為是隨順阿彌陀佛四十八大願中的根本願第十八願,第十八願只說「乃至十念」,淨土三經之結論經《阿彌陀經》也只有說:「執持名號,一心不亂」。一者不二,一心就是專,不亂就是不雜亂,不雜亂也是專,所以「一心不亂」就是專的意思,因此我們若是專念南無阿彌陀佛,就是正定業,就是隨順阿彌陀佛的願,就是接受阿彌陀佛的救度,就是領受阿彌陀佛的功德,現在就已經坐在阿彌陀佛的願船上了。
總結
所以我們在這個彌陀誕紀念阿彌陀佛,首先要瞭解阿彌陀佛的心願,阿彌陀佛的慈悲願力,這樣才是真正的紀念。尤其是我們是修持淨土宗,能夠真正瞭解阿彌陀佛慈悲的願力,才是真正修持淨土法門。在這個紀念的頭一日,我就說到這裏。
南無阿彌陀佛!
【附錄】
法語集錄
1. 世間無常,國土危脆,四大苦空,五陰無我,
生滅變異,虛偽無主,心是惡源,形為罪藪。
如是觀察,漸離生死。——《八大人覺經》
2. 三界無安,猶如火宅,眾苦充滿,甚可怖畏。——《法華經》
3. 大地及日月,時至皆歸盡;未曾有一事,不被無常吞。——《無常經》
4.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金剛經》
5. 從天生地獄,從地獄生天。——《正法念處經》
6. 父母恩深終有別,夫妻義重也分離。
人生似鳥同林宿,大限來時各自飛。——俗語
7. 無不破之家,無不敗之國,無不散之席,無不死之人。
8. 佛心者,大慈悲是,以無緣慈,攝諸眾生。——《觀無量壽經》
9. 諸佛心者,大慈悲是,慈悲所緣,緣苦眾生。
若見眾生,受苦惱時,如箭入心,欲拔其苦。——《觀佛三昧經》
10. 心或不堪常行施,廣濟貧窮免諸苦,
利益世間使安樂,不成救世之法王。——異譯《無量壽經》
11. 能救一切諸世間,生老病死眾苦惱。——異譯《無量壽經》
12. 常運慈心拔有情,度盡阿鼻苦眾生。——《莊嚴經》
13. 如來以無盡大悲,矜哀三界,所以出興於世,光闡道教,欲拯群萌,惠以真實之利。──《無量壽經》
14. 諸佛大悲於苦者,心偏愍念常沒眾生,是以勸歸淨土,
亦如溺水之人,急須偏救;岸上之者,何用濟為。——善導大師
15. 凡夫人天諸善,人天果報,若因若果,皆是顛倒、皆是虛偽,是故名不實功德──曇鸞大師
16. 一心專念彌陀名號,行住坐臥,不問時節久近,念念不捨者,是名正定之業,順彼佛願故。──善導大師
17. 彌陀救度諸眾生,主動平等無條件。
18. 信受彌陀救度,專稱彌陀佛名,
願生彌陀淨土,廣度十方眾生。——淨土宗宗旨
【四大苦空】
我們的身體,由「地水火風」四種元素組成,本質是「苦空」。有這個身體,就有逐漸老邁的苦,就有種種病痛的苦,最後一氣不來,就是死亡的苦,不能永遠存在,終歸苦空,所以說四大苦空。
【人生相聚】
家庭的存在,團體的存在,甚至社會、國家的存在,都是暫時性的,是虛假的,不是真實的,因為總有一天都會分別,父母、夫妻、子女再怎麼樣的恩愛深重,但是,無可奈何,總有一天要分離,所謂「生離死別」。人生的相聚就好像鳥兒,在樹林裡結巢而居,災難一來,樹林的鳥兒就各自逃難紛飛而去,要再相聚就很困難,所以說「生滅變異,虛偽無主」。
不是永遠的存在,就不是真正的存在,就是虛假。
【人生定律】
在這世間,大至宇宙,小至身心,都是「因緣和合」,而因緣時刻都在變異,最後便是滅亡離散,所謂「緣生則聚,緣散則滅」。這是宇宙人生的定律,因此,人生永遠不死亡不可能,家庭永遠不分散不可能,國家永遠不失敗不可能,相聚永遠不離開不可能。所謂:「無不破之家,無不敗之國,無不散之席,無不死之人。」因為一個人要求不老是不可能,要求無病也是不可能,要求長壽也是不可能,要求永遠存在也是不可能,所以世間一切,精神肉體、有形無形,全都是因緣合和,全都是「生滅變異,虛偽無主」。
【苦海無邊】
天界報盡墮地獄,地獄報盡生天界。天界地獄、地獄天界,其實並無兩樣,是互相對換、互相交替而已,來來去去無有休止,所以說是六道輪迴,可知六道輪迴就是苦海無邊。
【凡夫修行】
要往生極樂世界,必須要靠名號的萬德,不是靠我們的修行,因為我們所修的行並沒有萬德,徹底而言,我們所修的行是虛假,不是真實。
若還沒有斷除貪瞋癡,所修的行,所做的善,就不算是真實的功德,而是虛假的功德。所以曇鸞大師說:「凡夫人天諸善,人天果報,若因若果,皆是顛倒、皆是虛偽,是故名不實功德。」
依凡夫所修的虛偽顛倒的善行,要往生阿彌陀佛涅槃的極樂世界,因果不相應。
【名號度眾生】
佛救度眾生的方法,有依神通來救度,有依光明來救度,有依名號來救度。阿彌陀佛就是以名號來救度眾生。
阿彌陀佛名號的本身是具足無量無邊不可思議的功德,而且也具足遍照十方無有障礙的光明,所以這句名號叫做「光明名號」。
【信受彌陀救度】
信受阿彌陀佛的救度,並不是靠我們的修行、人格、道德、學問、修持。「專稱彌陀佛名,願生彌陀淨土」,就是在接受阿彌陀佛的救度。
【論只要專念】
要往生極樂世界,只要專念南無阿彌陀佛名號。
「一心專念彌陀名號」。「一」就是「專」,「一心」就是「專念」。
不論何時何地,不論行住坐臥,不論時間長短,有時間就念佛,能念佛就念佛,不要依靠其他的法門,不要依靠其他的功德;雖然有功德,但是不依靠這些功德,雖然有種種法門,但不雜修其他法門,始終都專修念佛,這就是一心專念彌陀名號。
如何專念?眾生就以他現在的根機去專念南無阿彌陀佛就可以;是出家眾就以出家眾的身份,是在家眾就以在家眾的身份;心較清淨、沒煩惱的,就以較清淨、沒煩惱的身份;煩惱重、雜念多,也是以這種煩惱重、雜念多的根機去念佛,最後都能平等往生極樂世界。
不論我們的根機如何,只要專念阿彌陀佛的名號。
只要專念名號就對了,不論煩惱深淺,不論雜念多少,不論善惡大小,不論工夫有無。
有雜念就雜念,無雜念就無雜念,只要專念這句名號。
只要專念彌陀佛名,乘佛願力,必定往生。
《阿彌陀經》也說:要往生極樂世界,只要執持阿彌陀佛的名號,所以說「聞說阿彌陀佛,執持名號」。
【論正定業】
二六時中,有時間就念佛,想到就念佛,張口就念佛,念念不捨,該睡就睡,該吃就吃,如果能這樣,就是正定之業。
正定之業就是百分之百能夠使因成果,百分之百決定可以往生極樂世界。
念佛就是正定業,除了念佛以外的法門、功行,都不是正定業。
專念南無阿彌陀佛,就是正定業,就是隨順阿彌陀佛的願,就是接受阿彌陀佛的救度,就是領受阿彌陀佛的功德,現在就已經坐在阿彌陀佛的願船上了。
【紀念彌陀聖誕】
紀念阿彌陀佛的聖誕,首先要瞭解阿彌陀佛的心願,若未能瞭解阿彌陀佛的心願,就不是真正的慶祝佛誕,甚至也不是真正的念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