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善導寺幹部蓮友開示(問答)
1問:如何在監獄佈教?...
2問:如何信受彌陀救度?...
3問:關於自殺求往生...
4問:關於善導大師楷定古今...
5問:關於宿世善根...
6問:關於自信教人信...
7問:關於親近同門...
8問:關於做夢的感應...
大家來一趟不容易,剩下的時間給大家問心中想問的,等一下也看一看道場的周圍,你們大部分都是第一次來,還沒到這裡之前,可能會以為淨土宗總部應該是很雄偉、很有氣勢、很有氣派,沒想到卻與大家的家裡差不多,只是一棟公寓。
不過這裡的氣氛、氛圍,就是一般講的磁場,是很好的,這不是講地理方位,而是因為有阿彌陀佛。那屏東最好的地理是哪個地方啊?(眾答)善導寺。
1問:如何在監獄佈教?
饒瑞東(化淨)居士:
我在看守所佈教,輔導死刑犯,請問師父,用什麼方式輔導,他們才能相信念佛可以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可以除他的罪孽?。
慧淨法師:
所謂監獄佈教,我沒有經驗,要讓監獄的人,信只要念佛能夠往生極樂世界,當然都要看因緣,佛度有緣人。
引導對方也必須要從機、法兩種深信來說,因為對方本身就是犯罪之身,雖然刑期結束,就出獄自由,但是國家的法律不是真理,法律也是煩惱的凡夫、罪業的凡夫制訂出來的。
殺魚殺肉,以國家的法律來講是沒有罪的,但從因果來講, 罪惡很大。殺人更是,所謂殺人償命, 殺一個人判死刑,殺一百個人判死刑;處決了,好像罪就消滅了,那是法律上的,但事實上本身的罪業還在。
首先,必須強調幾個「觀」:生死觀、無常觀、罪惡觀、救度觀。生死觀、無常觀這兩個最基本,有生死,有無常,然後加上一個罪惡觀,最後是救度觀。
第一、生死觀。講到生死,就講到善惡報應、六道輪迴,如果沒有善惡報應、六道輪迴,生死就不算什麼,死了就解脫了,就沒有了。但是有生死輪迴觀,就不一樣了。
第二、無常觀。誰都不能保證健康百歲,無常隨時在。
第三、罪惡觀。深入瞭解自己的貪瞋癡,瞭解自己的起心動念,就是《地藏經》所講的「無不是業,無不是罪」,業是行為,這些行為都是罪惡的。
第四、救度觀。有了前面的三種觀,這樣就會進入救度觀,就是阿彌陀佛的救度,這時候讓他來信阿彌陀佛的救度,就比較容易。
可是現在的人總是講眼見為憑:「我眼睛沒有看到,你和我講,你有沒有看到阿彌陀佛?」那怎麼辦?
其次,就講一些因果感應故事:消災免難的,或者是助念使對方往生的,或者別人看到的真實事蹟。生死觀、無常觀、罪惡觀、救度觀,這一些都是理論上的,再講一些事,就是見證方面的,這樣理事相兼,才能夠圓滿。所謂「事實勝於雄辯」,要拿出證據給他,證據就是講一些感應故事。
淨土宗是難信之法,所以要看對方的因緣。能夠在監獄佈教是很偉大的, 因為他們正在受罪業的苦報,最需要安慰,我們去給他安慰,就是去給他法佈施,甚至是無畏佈施。尤其是死刑犯,他們要被行刑的時候,因為遇到淨土法門,都是安然的,沒有恐懼的。
我來講一件真實的事例。
挑起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是日本的東條英機。東條英機很有才華,很有能力,他是首相兼國防部長、外交部長。戰爭失敗了,他被美國判為甲級戰犯,戰犯有甲級、乙級,甲級戰犯是最重的,是要被判絞刑的。
美國強調人權,就派宗教人士和他們講宗教道理,東條英機的家族是信奉淨土的,就由淨土的佈教師去為他講阿彌陀佛的救度,講《無量壽經》的教理。當東條英機要被絞刑的時候,他很勇敢、很安詳、很歡喜,沒有懼怕,想到他一手害死了成千上萬的人命,他被刑罰也是不足以補償的,但又能夠往生極樂世界,所以他很高興,也發願往生極樂世界之後,要回來廣度眾生,並且彌補過往的滔天大罪。他念著佛號上了絞刑台,他是軍國主義者,還三呼「天皇萬歲」,就念佛往生極樂世界,這是最典型的。
還有其他的幾位甲級戰犯都是將軍,或者是校官以上的,軍階很高,聽了這一個法門,他們臨終都是充滿歡喜踴躍的,為什麼歡喜踴躍呢?想到由於他們而導致人間如同地獄的悲慘,他們被絞刑是應該的,而且不足以償還的;本來下輩子要墮落地獄的,可是卻能夠往生極樂世界,所以反而充滿了歡喜。他們曉得到了極樂世界之後,他們就要回到人間,來圓滿過去的罪業,來救度被他殺害的人們。
在日本我看過在監獄佈教有這樣的效果,在臺灣因為沒有接觸這方面,所以也沒有聽過相關的。只是由於日本的相關資料,所以我曉得監獄佈教是殊勝的。
饒瑞東(化淨)居士:
我是用另外一種方式,請師父指導有沒有比較好的方式。
有一個死刑犯已經執行了兩年多,以前在台南看守所,這個死刑犯殺了三個人,而且又糟蹋好幾個女孩子,搶、騙、偷,壞事做很多,我開始輔導他的時候,我說:「你怎麼沒有佛珠?」他說:「我不用佛珠了,我都被判死刑了,我就要被槍決了,我還要佛珠念佛幹什麼?」
我說:「你錯了,阿彌陀佛是慈悲的,每一個眾生他都要度,只要你信受,相信阿彌陀佛,他每一位都要度,只要你念『南無阿彌陀佛』,懺悔過去所造諸惡業,發願往生,百歲之後,你會到西方極樂世界。」
他卻說我是騙他的,他的惡業造了那麼多,往生是不可能的事。我告訴他:「你只要念佛、發願,你過去所造諸惡業是錯誤的,將來要往生西方極樂世界。」
一般的人我們都是輔導半小時到四十分鐘之間,對於他,我輔導了一小時二十分左右,因為他罪惡深重。輔導完後,他就問我要佛珠。我又對他說:「你要念佛,不然將來要墮落地獄,償還過去所造的諸惡業。」
之後他可能相信了,就開始念佛。第二次我再見到他的時候,他告訴我現在一天念五千聲。再後來我遇到他的時候,他念到一萬、兩萬,一直增加。我就對他說:「你百歲之後,可以往西方極樂世界,不用在六道輪迴受苦。」
我告訴他:「將來,有一天你要赴刑場的時候,就一直念『南無阿彌陀佛』,念大聲一點,一直念佛走去刑場。」行刑的時候,他有沒有這樣我不知道,因為我不在現場。
慧淨法師:
如果他平生對阿彌陀佛信受,有念佛,就能夠往生,當然往生幾率應該是百分之一百的,平常信佛念佛,是百分之百的往生。除非他最後不信了,不信的話,阿彌陀佛也會等待他,也不至於讓他墮落三惡道。
因為我不曉得他當時的心理狀況,如果依照你所講的,他信了,他一天念佛五千、一萬、兩萬,是會往生的,你等於救了他。
我們這一個法門,容易讓人誤會,這個人殺了三個人,最後也能夠往生,不受地獄的果報,這樣還有沒有因果道理呢?
他們會認為淨土法門就是姑息的法門,姑息人家造罪造業,而且是揚惡的法門,不是揚善的法門。
如果就法來講,佛沒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他超越世間,世間就是善和惡,行善就生天界,加上禪定,就是色界、無色界;有善有惡就生人間;惡多善少就是三惡道。佛看我們眾生,其實都是凡夫,不管善、不管惡都是凡夫,佛慈悲平等,他看我們都是凡夫,都平等救度我們這些凡夫。
好像一個很有愛心的慈善家,他有錢,而且還有愛心,只要有人需要救濟,他就去救濟,他不會去調查這個人是什麼底細,因為他著眼的是眼前的救濟。佛也是一樣,「無緣大慈,同體大悲」,著眼在現在的救度,所以說「大悲於苦者」。
就根機來講,我們都一樣,現在我們殺了三個人,或者我們沒有殺人,反而救了三個人,可是過去世以來,曾經殺了三十個、三百個、三千個、三億個人,也曾經救了三個、三十個、三百個、三億個人。如果不往生極樂世界,將來我們還會殺人,也還會救人,為什麼?因為我們有佛性,所以有愛心,但因為我們有貪瞋癡,所以有貪欲、有瞋恚、有無明之心。佛心顯現的時候,就會去行善積德,貪瞋癡顯現的時候,就會為非作歹。
我們都是隨著因緣轉,善導大師就說「正以遇緣有異,致令九品差別」,我們之所以會有九品的差別,都是因為環境因緣,因為本質都一樣,都是貪瞋癡的凡夫。所以從根機上來講,都是平等的。
佛現在救度一個殺了三個人的人,和救度一個高僧大德,其實都一樣的。高僧大德過去生也曾經殺過三個人、三千個人、三億個人。現在殺人的這個人,也曾經救過人,未來他也會救人,當然未來因緣到他還是會殺人。
在六道輪迴當中, 或者善,或者惡,善善惡惡,一直在輪轉,所以佛說「從天生地獄,從地獄生天」。過去世以來,我們都有生天的業,也都有墮地獄的業,因緣到就會生天、就會墮地獄,沒有脫出輪迴,將來還會造作生天的業,也還會造作墮地獄的業。所以眾生本質都一樣,都平等。
佛是站在眾生平等的立場來救度他,並不是縱容他。一般人的思維是:他殺人,應該讓他到地獄受果報,果報受完了才救度他,這樣才合乎道理──這是人間的道理,不是佛的道理。
也因為這樣,淨土法門強調謙卑,強調慚愧,因為像我這樣的人,應該墮落十八層地獄、十九層地獄的,可是卻往生極樂世界成佛去了,讓我們不得不感恩,讓我們不得不謙卑、謙卑、再謙卑,柔和、柔和、再柔和。
但是如果這個道理不常常去思維,也會形成一種標語、口頭禪。說謙卑,逢緣遇境的時候,還是很剛強,脾氣大得不得了,所以要常常返觀自照,畢竟我們果報身還在,貪瞋癡還在。
2問:如何信受彌陀救度?
王定國(淨護)居士:
師父慈悲,弟子有兩個問題。
第一個問題,我們淨土宗出版的一套隨身書,還有一套叢書,非常豐富。弟子有一個建議,就是能否把我們這一套書分類,有初機的、中級的、高級的?這樣蓮友來的時候,我們就可以有一個原則與順序介紹,否則有可能介紹的,不見得適合對方。
第二點,剛剛提到「信受」,這個信受當然是建立在真實信受彌陀的救度,這一種真實的信受是不是因為我先來念佛,依六字名號的功德,才能展現出真實的信心?
以上這兩個問題,請師父開示。
慧淨法師:
我們這一套書,大本的有五十幾本,小本的隨身書也有五十幾本。剛開始,並沒有想到會出版這麼多書,只是有什麼書稿完成,就出版什麼書,並沒有去歸類。比如大本的有教理方面的,也有感應方面的。感應的書有念佛的,也有因果的。當然現在因果叢書已經有分類,其他念佛感應的並沒有分類,和教理方面的書都歸在一起。還有深的、淺的,古文、白話,也都在一起,也都隨著什麼時候這一本書完成了,要出版了,就出版,就這樣一本一本的出版,並沒有去歸類。希望將來時節因緣到了,就把它歸類。古文的歸為一類,白話的歸為一類,然後感應的歸類,教理的歸類,希望將來能夠做到這一點。
第二點講到信受。信受是以人間來講的,如果對三惡道,比如說對畜生,那就沒辦法講信受了。畜生只能讓牠聽佛號,這樣也能解脫。
信是對我們人來講的,因為我們人會分別、會執著,分別好壞,要或不要,然後去選擇。因此才必須講道理,說這是聖道門,這是淨土門,難行易行,自力他力,讓他去選擇。還有講出你的根機,是什麼樣的根機──其實我們都是鈍根的,尤其末法時代,億億人修行,罕一得道,所以也只能靠念佛。還有引經據典,講理;同時引用故事,講事。這樣一層一層地來啟發他的信心,這是就人來講的,而且是就有思辨能力的人來說的。如果是一些老人家,和他講太多的道理,他也不懂,因為他腦筋已經鈍了,像我現在七十幾歲,記憶不如從前,思維也不如從前,什麼都不如從前。現在要我去尋文摘句,我覺得力不從心,所以,我有時間就是念佛。對一些老人家來講,那就是念佛。
最近看到一則故事,大陸有一個學佛的家庭。有一天, 他聽到老鼠的聲音,有老鼠就會擾亂生活,他就去買一個老鼠籠,放在門口,在裡面放吃的,到了晚上居然聽到一陣聲音,老鼠跑進去了,而且被關了起來。
他們是念佛的,就放念佛機,和老鼠講:「請你聽佛號,接受阿彌陀佛不可思議名號的功德,消業障、增福慧,聽了一兩天之後,再把你放生。」就講這一些。
兩天後,要去放生的時候,居然看到這一隻老鼠站立起來,合掌,當下往生。
這有照片,他把照片拍下來了,這篇文章已經登到淨土宗網站上了(淨土宗網站每週星期四更新,分為教理和感應故事兩類),那篇文章大家務必要看,有圖為證,圖上是一隻站立起來合掌的老鼠。
我們看到的都是第二手資料了, 最親切的就是主人。
對我來講也很親切,因為我也曾經遇到類似這樣的事。
我出生在臺南市郊區的地方, 我小時候家裡是開雜貨店的,我爸爸往生後,雜貨店就收起來了。 我們家是一到三樓,一樓還沒有租出去的時候, 裡面放一些雜物,老鼠就很多。給人家租用時,他們只利用一樓,二、三樓還有後院的地方不大利用。租用的人家是開眼鏡行,我的幾個眼鏡都是他們給我的,有銀色的、有金色的。
我回臺南的時候,會去看看他,因為這個老闆平常會看電視,看看佛法的節目。有一天晚上,我去看他,他就談到這個地方老鼠很多,他已經抓了好幾隻了,但是他都從水溝裡把牠們放走。我告訴他:「你從水溝放出去,等於放死不放生,因為牠們還會跑到別人家裡,這也是死路一條!」他一聽,覺得有道理:「那該怎麼辦?」我說:「你應該抓到草埔(荒草地)去放生,放生時,還要為牠念佛。」他覺得有道理:「好好好!不過,現在後院裡還關了一隻,準備明天放生!」我一聽到,就走過去為這一隻老鼠皈依,因為遇到了,就是緣,我又是出家眾,就為牠皈依、開示、念佛。
所謂「老鼠過街人人喊打」,老鼠的膽子小,一聽到有什麼聲音,就開始慌張了。聽到有腳步聲過來, 這一隻老鼠就在籠子裡面跑來跑去,很慌張,我就緩緩地蹲下來,這只老鼠就趴在籠子的那一邊,不敢面對人,很害怕。
我就和牠講一些道理:因果的道理、罪業的道理,牠之所以生為一隻老鼠,有因果業報的關係,然後給牠三皈依、念佛,說阿彌陀佛的慈悲,我就靜靜地、慢慢地講。
我念了幾分鐘的佛號,準備起身離開的時候,這隻老鼠突然間頭轉過來,面向著我,瞪著我看,已經不怕人了。因為是晚上,我就離開回去了。
隔天下午,這個老闆打電話問我說:「師父!師父!你昨天晚上和這隻老鼠講什麼話?平常我放老鼠的時候,籠子的門一打開,老鼠都很慌張,一逃出籠門就不見身影了。今天早上,我把這隻老鼠帶到草埔放生的時候,這隻老鼠很悠閒地走出來,而且還向我看一看,然後才緩慢地離開,和以前那種嚇破膽、恐慌的老鼠,天差地別。」所以他那天下午就特別打電話,問我昨天到底和老鼠講了什麼話。
我跟他說:「也沒講什麼,就是講一些因果報應,之所以會生為老鼠的因果報應,還有為牠三皈依,還有念佛而已,就這樣。以後你也要這樣炮製。」
這就是最親切的了,而且我走近的時候,老鼠很慌張;我離開的時候,老鼠很安穩地向著我、看著我,好像感謝我。隔天放生的時候,也是真的緩緩地離開,不害怕。
我看到這個故事,我就曉得這個是真實的,不是假的。萬物有靈,就算膽小如鼠,也有靈性,也懂道理,也會感恩,而且說往生就往生,多麼自在,牠也沒有病苦──有沒有預知時至,我們不曉得,但身無病苦,意不貪念,心不顛倒,老鼠就站立著合掌。
這事實擺在眼前。下一期的月刊(按:第48期《淨土宗雙月刊》)會登上去。
老鼠會感恩,而且會預知未來發生的事情,我們人是萬物之靈,但是和其他動物比起來,有些是不如牠們的。比如說有一些動物能夠預感,預感明天發生什麼,將來發生什麼,或預先去哪裡找什麼東西,牠門就曉得,可是我們不知道。這樣的故事很多:有老鼠感恩,有老鼠在生死關頭救了養牠的人家等等。
當然,寵物狗、寵物貓和人在一起,那更有靈性了。就預知、預感這一種,我們人反而是不如動物的。
3問:關於自殺求往生
詹朝順(宗淨)居士:
師父,南無阿彌陀佛,弟子來自善導寺,目前擔任讀書會的會長,感謝師父和師兄師姐給我機會。
想請教兩個問題。
第一個是有關善導大師教化屠夫的事蹟,屠夫聽完念佛的道理,就爬到樹上跳下來,往生了,感覺是自殺。
不是說不能用自殺的方式來求往生嗎?那他為什麼用這個方式?
第二個問題,善導大師在註解《觀經》的時候,是在夢境中有僧人來指點,這一位僧人,我們認為就是阿彌陀佛。又講到,他所註解的不能夠更改一個字。有人就對這方面提出疑問,想請教師父。
慧淨法師:
這也是淨土宗的特色。根機不到,未必能夠信得來,所以信者自信,不信者就不信,只能這樣講。
所謂「自殺」,他不是「自殺」,他是「往生」;他不是「往生」,他是「生往」,他活著解脫,和一般遇到挫折,或有憂鬱症,或想不開而跳樓自殺的,意義不一樣。
要從這一方面去瞭解。 對方曉得他這樣做是可以解脫的。一般的自殺,是想不開,以此了斷,當然也不曉得這樣做能不能往生,他都不知道的,意義上不一樣。
只是我們要解說到讓人心如口服,也不容易。所以信者信,不信者那就不信了。
詹朝順(宗淨)居士:
那用這個激烈的方式,直接跳樓,說「我要往生」,就這樣做了,說他馬上往生西方極樂世界,說平生業成,這輩子就結束了,也有人這樣提──他不是自殺,他不是想不開。
慧淨法師:
這就不好講了。我們是強調「禁食」往生,譬如說身上有一些病苦,受不了,想要自盡,也有的人就此跳樓的了。但這樣譏嫌太大,我們強調「禁食」,不吃不喝。這樣大概一個禮拜、十天,人的生命機能就沒有了,就會自然斷氣,就這樣往生。我們強調這樣。
但如果是一個健康的人,那就不可能了。因為健康,生命的機能還很旺盛,斷食了七天、十天還往生不了,可是食欲還很旺盛,怎麼辦?那就很苦了。
如果生病很久,生命的機能幾乎沒有了,五臟六腑衰竭了,他的胃口也幾乎沒有了。他六、七天不吃,也不會飢腸轆轆,強烈得想吃,這可以依禁食的方式求往生。所以要看機緣。如果因病苦難耐而厭世,想快點往生,可以用禁食,倒也不用跳樓。 跳樓也是可以往生的,只是不好交代、不好講。
剛剛講信受,如果是老鼠怎麼信受?所以到最後,我們就是講念佛生活化,生活念佛化,信受彌陀救度是就人來講的。
饒瑞東(化淨)居士:
前幾天,我的姑姑生病往生了,姑丈很傷心,天天哭,前幾天吃老鼠藥自殺,後來救起來了。他的小孩子很傷心,打電話告訴我。
我就開導姑丈,說:「不要自殺,自殺對家庭不好,而且會影響子孫的運氣,窮苦潦倒。」然後他說,他做的不對,以後不會再做這種事情。
阿彌陀佛,這樣可以嗎?
慧淨法師:
這樣很好。如果進一步他能夠念佛的話,就更好。一般自殺的人沒有往生的觀念,不信佛,不念佛,而且果報也沒有銷盡,如果就這樣了斷了,將來在冥界當中,要很久才能投胎轉世,而且每過七天就會重複自殺的苦惱一次。
自殺會給家人帶來很悲苦的感覺:「我的親人居然自殺!」一輩子都帶著這種沉痛、遺憾。
4問:關於善導大師楷定古今
慧淨法師:
剛剛詹會長提到,善導大師的《觀經疏》一句一字不可加減,指明應該把這部《疏》當成佛所說,這是為什麼呢?
善導大師每天夢中所夢到的聖僧,指導這個法門,那不是佛又會是誰呢?因為所講的是佛的境界,在《無量壽經》說:「二乘非所測,唯佛獨明了。」法然上人就說,所謂聖僧,除了阿彌陀佛以外,會有誰?文殊菩薩、普賢菩薩,這不可能!觀音、勢至, 也不可能!法然上人就說,我們要把《觀經四帖疏》當作是佛說,而且善導大師又這麼鏗鏘有力地說「一句一字,不可加減」。這是一種權威。
印光大師也說「善導大師有大神通,有大智慧」、「所說當作佛說看」──要這樣信受。
「放下屠刀, 立地成佛」的典故來自善導大師,他有這樣的德行,讓一個屠夫放下屠刀。屠夫天天殺豬,心不狠就殺不了,活生生的豬可以一刀就讓牠斃命,心要狠。他去找善導大師,手上這一把是屠刀,他是抱著很氣憤的心要來報復的,一路走過來,只要看到的人都躲得不見人影,善導大師卻能夠很自在面對,能夠使對方當下丟下屠刀,當下寧可犧牲自己的生命,也要去接受善導大師所講的。
這種人物到底是什麼樣人物呢?我們看到對方拿刀來,我們會怎麼樣?趕快躲起來。如何能夠讓對方心服口服,柔軟下來,而且甘願當下犧牲生命。可見善導大師是怎麼樣的人物。
印光大師說 「善導大師有大智慧,有大神通」,這不是沒有道理的。
而且據文獻記載說,善導大師顯現西方極樂的景象給他看──到底是西方的牆壁掛了一幅西方極樂世界莊嚴圖,還是手一揮極樂世界景象就顯現,我們不曉得,因為文獻記載不很具體、不清楚。到底是一幅壁畫呢?還是真的神通顯現呢?
戒律規定是不能顯現神通的,可是善導大師的神蹟很多,他那一種德行,所謂「德人覿面,鄙念全消」,和一個有德行的人見面,心中的那一種妄想雜念,當下都起不來,所以佛陀的時代證果那麼多,面對佛陀,自己的煩惱也降服了,煩惱也斷除了。如果面對一般的人,你煩惱,我也煩惱,起心動念都是妄想紛飛,都是煩惱。
所以從這個典故來看,善導大師真是不一樣的人物,而且記載金剛法師和善導大師辯論,金剛法師說:「只要念佛就能夠往生,沒有那麼容易。」善導大師說「只要念佛就能夠往生,是諸佛所說的,如果諸佛不是打妄語,希望大殿的佛像都放光」,他用錫杖一指,佛像都放光來證明善導大師所講的,只要念佛必定往生。
這也是歷史清楚記載下來的。誰敢這樣打賭?我們敢嗎?我們不敢。同樣是祖師,同樣是高僧大德,但是類似善導大師這樣的,歷史上除了善導大師以外,可說鳳毛麟角。
中國佛教最鼎盛的就是隋唐時代,尤其隋朝,隋朝有三個鼎鼎有名的大師:隋朝的慧遠大師、智者大師、三論宗的吉藏大師,都是一等一的,可是善導大師寫《觀經四帖疏》的目的,是要糾正這三位大師對《觀經》錯誤的解釋。
5問:關於宿世善根
鄭麗雲居士:
弟子請問師父,我曾經聽一個居士還有法師說過,我們能信這六字洪名,就是過去無量劫以來,也曾供養四百億佛,這一世才有善根福德因緣來信這一句洪名,是不是這樣?
慧淨法師:
根機有三種,一種是純善,一種是純惡,一種是善和惡。純善的話,比如說解脫的聖人,他是純善,可以不用彌陀的救度;純惡的話,他根機還沒有到,他也不會信受彌陀的救度;能夠信受彌陀的救度,總是善惡交雜的眾生。
所謂的善就是「宿善」,過去是累積佛法的善根,至於累積多久,是不是要像他所講的樣子,那也未必。因為這都是看緣,遇到了這一個法門的緣,就可以當下勝過修行很久很久的人。
我們這個法門是全憑彌陀的,至於我們這一輩子之所以會相信,當然都是因為宿善。
6問:關於自信教人信
鄭麗雲居士:
我身邊有很多蓮友, 很希望他們也能信受這麼殊勝的法門。我家裡有請這一套隨身書,還有雙月刊,流通出去以後,看著大家好像都無動於衷,他們還是跑他們的道場,喜歡雜行雜修,一個也度不來念佛。我也是盡心盡力了!
慧淨法師:
這要看機緣,也要看我們善巧方便的程度。
我們這一套書,有深淺不一的內容,也有針對初機的。這一套書裡比如《念佛勝易》、《唯說念佛》,是淨宗法師早期所講的。早期有好幾個蓮友紛紛轉過來信我們這個法門,他們是看什麼書呢?就是看過這兩本書。
為什麼看這兩本書就能夠信得來呢?這就是根機。為什麼?他們以前也有學某某法師的,也有跑各道場的,到最後都覺得,所謂「淨土法門」並不容易!說「念佛」,念佛也不容易,因為要達到功夫成片、夢寐一如,非常困難。直到有一天看到這兩本書了,他們眼睛就開了:「原來如此!不是以前所聽到、所認為的!」就立刻轉過來了。
所以要看根機,假設他們不是這個根機,雖然看到這兩本書,就像你講的一樣,還是要去跑道場。如果他們生死心不深,無常觀也不夠,對自己也沒有罪惡觀、罪惡感,他們一定會跑道場,會尋求其他證明我可以、假藉那一些法來解脫。會跑道場的,大多還沒有具備這幾種觀:生死觀、無常觀、罪惡觀,即使有也還不深厚。
現在佛教似乎很興盛,但都是一些辦法會的、拜懺的、增加人氣的、增加組織的,或者是增加收入的,沒有講解脫的法,沒有強調生死輪迴可怕的。
如果有生死觀、無常觀、罪惡觀,就容易進入我們這個法門。
學佛是應該具備這一些觀。一般佛門早晚課,晚課快結束的時候,就會念一首普賢菩薩的警眾偈:
是日已過,命亦隨減,如少水魚,斯有何樂?
大眾!當勤精進,如救頭燃,但念無常,慎勿放逸。
這就是在強調生死觀、無常觀。但是大家都是把這當成具文、口頭禪,隨口念過,也沒有去思維。生死、無常是很現實的、必須解決的大事,但是一般人卻都悠悠泛泛地學佛,好像學佛只是一種風氣。
學佛是在解決人生的大事,生死輪迴的大事。人生只有在圓滿這一輩子生而為人的目的,才有價值。人身難得,失去了人身,下輩子沒有把握;下輩子雖然得人身,下下輩子又沒有把握。這一輩子已經得人身,遇到佛法,所謂「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就是這樣迫切。
我們能夠遇到這個法門,真的是很慶幸。但是,已經把這麼多書傳播得這麼廣,卻少有人相信。所以釋迦牟尼佛說,這一個法難信;這個法門是橫超的法門,但「易往而無人」。
7問:關於親近同門
陳秀香(淨熏)居士:
請示師父,每天早上我會念宗風,宗風(一)「往生之道」裡說:「親近同門,切磋法義,若非同門,不親不近,防退失故。」因為這樣子,我就把之前在很多道場結的緣全部都結束掉了。
其他道場的法師,他們會常常託蓮友來跟我說,希望我能夠再回去。而我是堅持的,因為「專復專」才是我想要的。所以有一些法師說我這樣是謗法,佛陀的法是八萬四千法門,無量法門,我為什麼會這樣。
我在家裡每天會聽師父及淨宗法師的法,我就深入這個法,堅持我的意見。請示師父,這些法師這樣評論我,我這樣做是對嗎?
慧淨法師:
真的是不容易,要做得面面俱到,很圓融,就是要很有善巧。
「親近同門,切磋法義,若非同門,不親不近,防退失故」,因為這是大是大非、大根本的所在,自己生死輪迴的解脫,要擺在第一位,最重大的,是沒辦法替代的,也不能妥協,不能苟且的。
所以「不親不近」是對的。但是這當中分寸的拿捏,就要靠智慧。拿捏得好,讓他們也不指責我們,認為我們偏了、我們謗法了──要做到這一點就不容易。
不親不近是對的,但是多年以來的相處,既然已經建立那樣的緣,要怎麼樣在人情世故上也能夠做得好,又不受影響,維持我們的關係,是不容易。但是可以動個腦筋,要怎麼樣去做得圓滿。
佛法有八萬四千法門,我們這一個法門叫「門餘大道」,善導大師有一段法語說:「門餘八萬四千,漸頓則各稱所宜,隨緣者則皆蒙解脫。」意思就是佛陀一輩子所講的經典、法門非常多,三藏十二部,所謂八萬四千法門,不管頓教、漸教、圓教、偏教都涵蓋在這裡邊。
「門餘八萬四千」這句法語,慢慢延伸為「門餘」。「門」就是八萬四千法門,指聖道門,漸修的、頓修的、圓教的、偏教的,大乘、小乘、顯教、密教,通通都是在八萬四千法門裡。八萬四千法門之「餘」,另外有一個大道,就是淨土法門,講信受阿彌陀佛的救度,專稱阿彌陀佛的名號,現生就能夠解脫輪迴,將來往生,快速成佛。這是超越八萬四千法門通途教理的,也超越一般的因果軌則,因為這都是阿彌陀佛不可思議的,是不斷煩惱得涅槃的,這叫「門餘大道」。
但是這一種道理,一般學聖道門的人不瞭解,認為「聖道門是佛陀講的,淨土門也是佛陀講的,都應該平等看待,不應該分出聖道是難行,淨土是易行,自力、他力,沒有這一回事!再怎麼樣的他力,也必須要有自力」──所以他們很難以瞭解我們這一個法門。
我們一方面要讓他們不誤解我們,一方面又能夠堅持我們的法門,這要用一點智慧,怎麼去圓滿。
這有時候要不即不離的,必要的時候要聯繫一下,但又能夠不受影響,在聯繫的當中,引導他們,不受誤解。這是不容易的,要很善巧。
8問:關於做夢的感應
陳調里(善淨)居士:
各位法師,各位蓮友,大家阿彌陀佛。
有一段時間心裡很煩,很多事情都不能處理。有一天在睡覺的時候,夢見有一個人,那一個人和我說:「為孩犧牲無代價,看破放下往西方;爹娘呼喚無放手,臨終往生懷抱中。」
他一直說了好幾遍,我早上起來就記得。我也不知道這是什麼意思,是不是要給我甚麼啟示?請師父開示。
慧淨法師:
一切要回歸教理,教理才是根本的,至於自己的感通、感應,那是一種參考。
你在挫折、苦惱當中有這樣的夢境,好像在提示你,尤其是和現在所學的法門又有相應的地方,那就當做一種參考,當做一種冥冥之中有顯示,讓你走進這一個法門,接受這一個法門,這樣就好。
對於這個夢,也不再去深究。遇到我們這個法門,就得其所哉,就有了所歸宿的地方,對已經過去的,就不一定要再去追究。為什麼?因為這是夢境,夢境有實夢、有虛夢,實夢就是真實的,虛夢就是假的。所謂真實的,就是可以和未來相印證,這就是真實的;虛假的就是,四大不調引起生病的夢,或者日有所思、夜有所夢的那一種,種種不一樣。所以是真是假,實夢虛夢,有時候我們分辨不出來,太過於琢磨這個夢境,恐怕會出差錯。如果都是真的,當然好了。在這個世間,真真假假,一切以教理為根本,回歸教理。
當然你這個夢是好的,這個夢是引導你,你就歸入這個法門,以法為主,就不再以夢境為主。
我們學佛的過程中,都會有一些感應,因為本來有感就有應,有應必定有感,感應是很自然的。
但感應的內容是否是究竟的、圓滿的?那就不一定。人只要有誠心,有起心動念、真誠的心念,就有感應。這個念頭是什麼,就和宇宙當中的什麼相感通,感應道交。宇宙、法界的境界非常多,千差萬別,這就會形成一些通靈的,再形成一些宗教。像一貫道,它不是佛教的教義,但是講得頭頭是道。它怎麼來呢?無非就是扶鸞,和靈界感應;此外也強調傳統文化,三教合一,五教大同。所以一貫道就非常普遍。其他民間的感應:一條街統計下來,就有好幾個是通靈的,他能通靈,通靈多了,就想要去辦一個道場。
人有感就必有應,而宇宙法界的感應,景象很多、境界很多。對我們來講,我們只要和阿彌陀佛感應道交,一切回歸淨土教理,其他就讓它過去,就不用再對這個夢境去推展。
一般人夢過,醒來就忘了,或者醒來時候還記得,過幾分鐘就忘了。你能夠在夢中,反覆地呈現那一首偈子,能夠引導你進入佛門,歸入這個法門,那是好的夢。
有一些人的夢境是引導他去信一般民間信仰,那也很普遍。
好,那我們就到這邊結束。
南無阿彌陀佛!
(2020年12月10日講於台北淨宗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