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二十八)阿彌陀佛,是一尊代眾受苦的佛
二十八、阿彌陀佛,是一尊代眾受苦的佛
《無量壽經》阿彌陀佛說:
假使身止,諸苦毒中,我行精進,忍終不悔。
《華嚴經》第二十三卷《十迴向品》也說:
我當於彼諸惡道中,代諸眾生受種種苦,令其解脫。
我當普為一切眾生備受眾苦,令其得出無量生死。
我寧獨受如是眾苦,不令眾生墮於地獄。
《涅槃經》說:
如來受苦不覺苦,見眾受苦如己苦,
雖為眾生處地獄,不生苦想及悔心,
一切眾生受異苦,悉是如來一人苦。
如來為一切,常作慈父母,
當知諸眾生,皆是如來子。
釋尊大慈悲,為眾故苦行。
《八大人覺經》說:
生死熾然苦惱無量,發大乘心普濟一切。
願代眾生受無量苦,令諸眾生畢竟大樂。
《大寶積經》說:
我本於眾生,有如是大悲,有如是大願,
所有眾生,於阿鼻大地獄,受諸苦惱,
我常代此眾生,受諸大地獄中苦,乃至罪畢。
《地藏經》說:
願我盡未來劫,應有罪苦眾生,廣設方便,使令解脫。
《梵網經》說:
菩薩應代一切眾生受加毀辱,惡事向自己,好事與他人。
《優婆塞》說:
願為眾生趨走給使,令彼安穩歡娛受樂,為他受苦心不生悔。
不念自利常念利他,身口意業所作諸善,終不自為恆為他人。
自捨己事先營他事,營他事時不擇時節,終不顧慮辛苦憂惱。
《大智度論》說:
菩薩弘大之心,深愛眾生;若有代理,必代不疑。
菩薩作是念:「地獄中若當有如是代理,我必當代!」
以上經文正可彰顯阿彌陀佛在因地之時,兆載永劫行菩薩道,代替罪惡眾生入於惡道受苦,以救度一切惡道眾生,使惡道的眾生不但出離惡道,而且解脫生死輪迴。
救度眾生代眾生苦,正是顯示大悲。而佛教是慈悲的宗教,若無慈悲,即無佛教。而慈悲的極致,即是「無緣大慈,同體大悲」,亦是「普度眾生,拔苦與樂」,慈悲是以無量眾生為對象,遍及一切眾生,愛念、憐愍無量無邊眾生,進而加以根本救度。故學佛者若欲成佛,都須廣發「眾生無邊誓願度」的四弘誓願,「眾生無邊誓願度」即是包含救度逆謗闡提之意,逆謗闡提因其本身只有罪惡,無有功德,故彼等之被救,絲毫非靠逆謗闡提本身之力,乃靠能救者之功德力,因此,能救者必須具有非凡之願心與非凡之力量,缺一不可,而此心此力之圓滿者即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因地發願說:
常運慈心拔有情,度盡阿鼻苦眾生。
假使身止,諸苦毒中,我行精進,忍終不悔。
設我得佛,十方眾生,若不生者,不取正覺。
這正是《華嚴經》所說「我寧獨受如是眾苦,不令眾生墮於地獄」的寫照。
《華嚴經.普賢行願品》中說:「諸佛如來以大悲心而為體故。因於眾生而起大悲,因於大悲生菩提心,因菩提心成等正覺。」諸佛如來最初發心修行之時,即是觀眾生愚癡造罪長受輪迴之苦,因而生起救度一切罪苦眾生的悲心,以苦難眾生為其修行的動力,並將度盡一切眾生體認為當然的使命與責任。然雖發心如此,但終究福德、智慧猶尚不足,不能真實代苦與救苦,但以緣念眾生之苦,而增自悲心,勤修三學六度四攝法,生生不退,經過三大阿僧祇劫,直至福慧雙圓,成就菩提,才能夠「於彼諸惡道中,代諸眾生受種種苦,令其解脫」。
然而,若是厚重煩惱的眾生,則諸佛不能救,如《悲華經》卷六所說:「厚重煩惱眾生,諸佛世界之所擯棄。」被所有諸佛所擯棄的眾生,唯有阿彌陀佛一佛為我們發下了「必定救度,不能救度,誓不成佛」的大願。因此阿彌陀佛的發願與修行不只是三大阿僧祇劫,必需比十方諸佛更長久更廣大,才能夠救度十方諸佛所不能夠救度的眾生。那麼,阿彌陀佛是經過多久的時間累積多少的功德才成佛的呢?在《無量壽經》中說:「於不可思議兆載永劫,積植菩薩無量德行。」簡而言之,阿彌陀佛的四十八願,是經過「不可思議兆載永劫,積植菩薩無量德行」才完成的。
《無量壽經》中阿彌陀佛自誓說「我建超世願,必至無上道」,意思是說,阿彌陀佛他所發的願,是超越十方諸佛的願,是十方諸佛所不能及的、所沒有的超勝誓願,也稱為他力本願、超世悲願、別意弘願、別異弘願等。
釋迦牟尼佛在《無量壽經》中介紹阿彌陀佛的時候,也說阿彌陀佛「超發無上殊勝之願」,在《彌陀偈經》也深讚阿彌陀佛之願而說「發願逾諸佛」。「逾」是越過、超過的意思,也就是說,阿彌陀佛所發的四十八願是超逾十方諸佛的願。
所以,阿彌陀佛是我們眾生的唯一救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