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经疏》〈玄义分〉:
今乘二尊教,广开净土门。
善导大师依宗开教;善导大师依弥陀本愿与世尊本怀,创立净土宗。
《法事赞》云:
极乐无为涅盘界,随缘杂善恐难生,
故使如来选要法,教念弥陀专复专。
此处「如来」虽指释迦如来,但毋宁说是善导大师慧眼独具,深入佛心,为众生选要法;与其说是代佛说法,不如说是如佛说法。
诚如印光大师赞叹善导大师是弥陀化身,是大圣人,有大神通、大智慧。推崇善导大师「念佛出光励会众,所说当作佛说看」,有如此崇高的赞誉。
又善导大师在《观经疏》言:「此义已请证定竟,一句一字,不可加减,欲写者一如经法,应知。」可知善导大师所讲的,等同释迦牟尼佛的经典,亦如佛说。
善导大师净土思想对後世学人的引导,是末法众生安心的依准。
何以知之,可从法然上人的得法过程,略知一二:
法然上人是八百年前的东瀛高僧,被当时佛教界誉为智慧第一,实际是大势至菩萨应化身。
法然上人九岁出家,因生死心切,无常观深,为速求证悟,阅藏五遍,兼学八宗,可谓天下无双之智者,教界第一之学匠。但是仍然无法从世尊一代时教中,找出安心的「解脱法门」,心情依然闷闷不乐,直到四十三岁,第八遍阅读善导大师之《观经四帖疏》,至〈散善义〉「一心专念弥陀名号,行住坐卧,不问时节久近,念念不舍者,是名正定之业,顺彼佛愿故。」之文时,眼睛一亮,豁然彻悟弥陀救度之本愿,不觉高声念佛,泪如泉涌。
以法然上人的善根智慧与精进,仍然无法从三藏十二部中找到解脱法门,还需透过善导大师的《观经四帖疏》,而且读到第八遍时,才彻悟弥陀无尽大悲;所以对我们而言,种种法门都是选择题,连法然上人的善根智慧都看不出,必须经过善导大师的指点,今时众生根机,岂能自选法门,应当随顺大善知识的择法。
自世尊涅盘七百年後,龙树菩萨将世尊一代时教的说法,分判为难易二道,将净土宗归入易行道,昙鸾祖师继其後,判为自他二力,紧接着道绰祖师判为圣净二门,到了善导大师则分要门与弘愿门。尤其善导大师为弘愿门注入关键字「专」;在善导大师五部九卷字里行间,处处可见「专」,「专」字就是净土宗行门的特色。
故善导大师《观经疏》〈定善义言〉:
「如《无量寿经》四十八愿中,唯明专念弥陀名号得生。又如《弥陀经》中,一日、七日专念弥陀名号得生。又十方恒沙诸佛证诚不虚也。又此《经》定散文中,唯标专念名号得生。」
这是善导大师引用正依经典,也就是净土三经──《无量寿经》、《弥陀经》、《观经》的宗旨,来显明净土宗行持唯在「专」的特色。
由这三段法语显示,就是「专念弥陀名号,必得往生弥陀净土」。归宗结顶就是在说「专」这个道理。
《观经疏》〈散善义〉「正定业」之文:
一心专念弥陀名号,行住坐卧,不问时节久近,念念不舍者,是名正定之业,顺彼佛愿故。
《观经疏》〈散善义〉「要弘废立」之文:
上来虽说定散两门之益,望佛本愿,意在众生一向专称弥陀佛名。
「一心专念」与「一向专称」即是心专行专,即是专复专。
善导大师以弥陀化身的身分,楷定古今的叮咛,於《往生礼赞》云:「余比日自见闻:诸方道俗,解行不同,专杂有异。但使专意作者,十即十生;修杂不至心者,千中无一……仰愿一切往生人等,善自思量。」此之所以善导大师一再苦口婆心,普劝杂修杂行之人,能舍杂归专。并且以此专杂之标准,来判定念佛行者安心的指标。也是净土宗宗旨,以「专称弥陀佛名」作为行持的依据。
是故,顶礼善导,感怀祖恩。
故说:
故使善导选要法,教念弥陀专复专。
释净草 2019/7/17
注释:
净土宗的一心不乱,是指名号本具一心,名号之外求心,即是二心杂乱,非一心,应知,往生不依心(九界自力),依名号往生。
净土宗的一心不乱,不是境界上的一念不生,也不是功夫上的一心成片,是心态上的信心不乱(心专),行持上落实於称名(行专),心专、行专即是专复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