妄念是凡夫本体
源信和尚曾说:「妄念原是,凡夫本体;妄念之外,别无心也。直至临终,犹是一向,妄念凡夫。」
我们凡夫是以妄念为体、为性,昔日明遍僧都拜谒法然上人问曰:「称佛名时心散乱,妄念起,如何?」
法然上人回答说:「应知,心虽散乱,称佛名者,乘佛愿力,必得往生!生於欲界散地之人,皆散心也,犹如受生人界,则有目鼻(欲界人之有散心,犹如人之有眼睛鼻子一样必然)。所谓:舍散心而往生,无有是理;散心念佛人之往生,方是殊胜之本愿。凡夫之心,何能无散乱?亦唯如此,故名易行。」
法然上人说生在欲界散地之人有烦恼这是必然的,我们散地欲界的凡夫就像煤球,煤球从里到外都是黑的,是必然的,就好像人一出生下来就有眼睛、鼻子、耳朵,我们为什麽有六根啊,因为心贪执才长六根、才有六尘,所以我们的心就是妄念的心,不然也不会投生到娑婆世界。
所以凡夫一人一日中,八亿四千念;拍手弹指间,心九百六十转。可能很多人说我感觉没这麽多啊,其实我们很多妄念很微细,境细心粗,有时候细微的妄念很难察觉,所以源信和尚在《往生要集》中说:「尽日念佛,闲检其实,净心是一两,其余皆浊乱。野鹿难系,家狗自驯。」
源信和尚说他整天约束检点的去念佛,可是实际上净心念佛就只有一二,也就是只有少数,其余皆是浊乱的。这里源信和尚打了个譬喻,这个譬喻引自《涅盘经》十五曰:「如家犬不畏於人,山林野鹿见人怖走。瞋恚难去如守家狗,慈心易失如彼野鹿。」源信和尚引用这个譬喻就说明我们凡夫终日妄想纷飞,即使作为天台宗的高德,十四岁就能在王宫为天皇讲法的高僧,也说自己的清净心就像山中的野鹿抓不住,而烦恼就像是家养的老犬常相伴。《摩诃止观》有一个譬喻也非常好,说我们的烦恼就像「鱼王贝母」一样,鱼王、贝母二者前进的时候,众鱼众贝悉皆附和随从之。凡夫众生一大烦恼起,众惑亦随之生起。所以往往想去除烦恼,却增加了更多的烦恼,所以古云:「欲除妄想,去一添两。」所以妄念是凡夫的本体。
念佛法门就是为凡夫而说
《无量寿经》序分即说:「欲拯济群萌,惠以真实之利。」又说:「我哀愍汝等诸天人民,甚於父母念子。」 、「今我於此世作佛,降化五恶,消除五痛,绝灭五烧。」
所以念佛法门就是为常受五恶、五痛、五烧的群萌所说的解脱法门,所谓的群萌,群者众也,萌谓种子未剖之貌。因为人天皆为无明所覆,所以称为群萌。所以群萌就是指凡夫众生。《无量寿经》中又言:「唯此间多恶,无有自然。」所以念佛法门就是为我们这样的群萌所说的为得大利、真实之利的法门。
《观经》说:「为未来世一切众生,为烦恼贼之所害者,说清净业。」又说:「若佛灭後,诸众生等浊恶不善,五苦所逼,云何当见阿弥陀佛极乐世界?」
未来世佛灭後的一切众生,这一切众生都是被烦恼贼所害,被五苦所逼迫,所以浊恶无善,也就是说娑婆世界一切众生,是「一切」,只要你是娑婆世界的众生,都是「身常行恶、口常言恶、心常念恶,曾无一善」的凡夫,所以《地藏经》说:「南阎浮提众生,举止动念,无不是业,无不是罪。」而念佛法门就是为我们这样一切众生被烦恼贼害、五苦逼迫、浊恶不善的凡夫而说的清净业、除苦恼法。
《阿弥陀经》说:「我於五浊恶世,说是一切世间难信之法,是为甚难。」所以念佛法门是为五浊恶世众生所说的易行难信之法。
从净土正依三经即可知道念佛法门,是为凡说之教。法然上人依善导大师之宗义建立净土宗就说:「我立净土宗之元意,为显示凡夫往生报土也。」
宗祖善导大师在《观经疏》中就说:「诸佛大悲於苦者,心偏愍念常没众生,是以劝归净土。亦如溺水之人急须偏救,岸上之者何用济为?」又言:「本为凡夫,兼为圣人。」再说:「如来说此十六观法,但为常没众生,不干大小圣也。」
法照大师言:「弥陀本愿特超殊,慈悲方便引凡夫;一切众生皆度脱,称名即得罪消除。」
迦才大师《净土论》云:「法藏比丘四十八大愿,初先为一切凡夫,後始兼为三乘圣人。」
观彻大师《无量寿经合赞》云:「第十八愿十方众生,三辈众生,皆是具缚凡夫,是其机也。」
元晓大师云:「四十八大愿,初先为凡夫,後兼为三乘圣人。」
窥基大师《西方要决释疑通规》云:「弥陀本愿,誓度娑婆,上尽现生一形,下至临终十念,俱能决定,皆得往生。」
宗密禅师云:「弥陀愿重,偏接娑婆界人。」
从三经和祖师的释义无不是显示念佛之教,以妄念凡夫为正机。
有凡夫人烦恼成就
法藏比丘五劫思惟,思维获取二百一十忆诸佛刹土,选取精妙,选舍粗鄙,经过兆载永劫修行,积植菩萨无量德行,成就净佛国土,目的就是为了能够「速成正觉,拔诸生死,勤苦之本」、「拔人勤苦,生死根本,悉令如佛」。
法藏比丘依法性、顺二谛去修行真实功德,《无量寿经》说:「勇猛精进,志愿无倦。专求清白之法,以惠利群生。恭敬三宝,奉事师长。以大庄严具足众行,令诸众生功德成就。住空、无相、无愿之法,无作、无起,观法如化。」因为阿弥陀佛顺实相二谛去修,所以成就了惠利群生的清白之法,成就了真实功德大利的名号,就是为了「摄众生入毕竟净」,所以阿弥陀佛成佛建设极乐世界,就是为我们三界颠倒不净的凡夫所建立的,《往生论注》说:「佛本所以起此庄严清净功德者:见三界是虚伪相,是轮转相,是无穷相。如蚇蠖循环,如蚕茧自缚;哀哉众生缔此三界,颠倒不净。(三界是污染相,是破坏相。)」
阿弥陀佛正是因为欲置众生於不虚伪处,於不轮转处,於不无穷处,得毕竟安乐大清净处,是故起此清净庄严功德也。所以《往生论》说:「观彼世界相, 胜过三界道。」
昙鸾大师说:「有凡夫人烦恼成就,亦得生彼净土,三界系业毕竟不牵。则是不断烦恼得涅盘分,焉可思议!」
所以我们这个法门也是不可思议的法门,「有凡夫人烦恼成就」,凡夫的定义就是烦恼成就,从上到下,从内到外,每一滴血都充满了贪瞋痴,具足烦恼,这个就是凡夫,烦恼是我们的本体,所以说有凡夫人烦恼成就。本来有烦恼是不能脱离三界的,何况往生净土,可是有凡夫人烦恼成就也能往生净土,三界六道的业力绑他不得,岂不是不断烦恼而得到涅盘的身份。所以昙鸾大师就说,唉呀,这不是我们此世界之凡夫所能想像得来的。
所以佛立净土,正是为了安置「虚伪、轮转、无穷、颠倒、不净、污染、破坏、有漏、邪道、烦恼、系业」的凡夫。
散心念佛亦得离苦
《大品经》云:「若人散心念佛,亦得离苦,其福不尽。」
我们散乱毛道凡夫,行心不定,如轻毛随风东西,那我们就以散心去称名就好,名号的功德不增不减,因为名号就像摩尼宝珠,投之浊心,浊心也不得不佛,如《涅盘经》云:「如摩尼珠,投之浊水,水即为清。」
昙鸾大师在《论注》云:「譬如净摩尼珠,置之浊水。水即淸净。若人虽有无量生死之罪浊,闻彼阿弥陀如来至极无生淸净宝珠名号,投之浊心。念念之中,罪灭心净,即得往生。」
譬如以清净的摩尼宝珠放置在浑浊的水中,浑浊的水即时得以清净。若人虽有无量生死罪业浊染,闻信阿弥陀如来至极无生、至极清净、至极如意宝珠之名号,以此名号投之於凡夫浊染心中,凡夫於称念佛名之中,多劫重罪即能消灭,即得往生极乐国土。如《观经》下品下生,念念中灭八十亿劫生死重罪,把生死重罪全灭掉。什麽是生死,我们六道轮回的众生是分段生死,菩萨也有生死,他是变异生死,所以即使等觉菩萨的文殊、普贤他们也要念佛往生,因为念佛是灭生死重罪,没有生死不就是成佛、涅盘、常住嘛,所以「生死」二字,就是告诉我们念佛就能成佛的道理。
昙鸾大师又说:「种种诸苦众生,闻阿弥陀如来至德名号、说法音声,如上种种口业系缚皆得解脱。入如来家,毕竟得平等口业。」
我们这些罪苦众生,因为有烦恼所以苦,那我们闻到阿弥陀佛的名号,就能解脱,入如来家。极乐世界是诸佛之家,入诸佛之家就是成佛必定的意思。
所以凡夫就以凡夫本来面目去称名,往生之业,只论称名。你散心念佛,不影响名号常住之法的变易,就好像莲花出淤泥而不染,所以源信和尚说:
从妄念中,所出念佛,
犹如莲花,不染污泥,
决定往生,不可有疑。
莫厌妄念多,应叹信心浅;
故以深信心,常称弥陀名。
如《论注》说:「一心专念阿弥陀如来,愿生彼土。此如来名号,及彼国土名号,能止一切恶。」
六字名号就好像「善现药王」,这个「善现药王」是一种妙药之名。在《晋华严经》中说:「譬如雪山有大药王名曰善现,若有见者眼得清净,若有闻者耳得清净,若闻香者鼻得清净,若尝味者舌得清净,若有触者身得清净。若取彼地土,悉能除灭无量众病,安稳快乐。」源信和尚引用这个典故,在《往生要集》上末说:「善见药王,灭一切病。」这个善现药王它本来就有都摄六根,净化六根的作用,我们念佛,名号自然就有止恶、灭罪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