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期的生命结束後,决定下一期生命去处的力量,佛门称之为「业力」,又名「随业」。最传统的分类有随重、随习、随念,称为「临终三随」。
长久以来,大多净土行者不但将「临终三随」之观念,与《阿弥陀经》所言:「执持名号……一心不乱,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套用在净土法门中,更将「临终三随」的「随念」与《阿弥陀经》的「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做连结,致使今之净土行者率以择定在一段时间内,或三日、或七日、或四十九日、或闭关、或定期、或不定期等,以精进的方式念佛,即所谓打佛七、佛三、或闭关念佛,以期达到「一心不乱」,或「功夫成片」的成就,来作为往生的依准;如果达不到这个标准,则再继续投入下一个佛七。如此一直不断,再接再厉,欲以佛号来对治妄念,希望至少能保证临终最後一念,可以伏住烦恼,心不颠倒,正念现前,然後感应弥陀现前接引。这就是目前一般传统以佛七作为净土法门修行的主流。
打佛七念佛精进固然很好,只是在心态与观念上,都是将往生极乐净土,寄托在临终的最後一念,皆把平生的精进当作是训练,平时的努力都是为临终最後一念而准备。所谓千念万念,就是为了临终的最後一念。
然而,「南无阿弥陀佛」六字名号如同摩尼宝珠,摩尼宝珠又称如意宝珠,能放万丈光芒,能出无量宝物。可有一种人,虽然拥有摩尼宝珠,亦知宝珠有万丈光芒,但却因天生眼盲,看不到珠光,所以日以继夜,持续不停地擦拭,希望有一天能让摩尼宝珠放光,能看见摩尼宝珠的光芒。这是目前一般净土行者打佛七的心态,浑然不知弥陀名号已是圆满的果地涅盘功德,只要称念,即能被弥陀「光明摄取不舍」,完全不假九界自力的任何造作。
故,《往生论注》才有「二不知,三不相应」之言 :
彼无碍光如来名号,能破众生一切无明(妄念),能满众生一切志愿(往生)。然有称名忆念,而无明犹在,而不满所愿者。何者?由不如实修行,与名义不相应故也。云何为不如实修行、与名义不相应?谓不知如来(弥陀名号)是实相身,是为物身。
因有二不知,而产生三种不相应:
一者信心不淳,若存若亡故;
二者信心不一,无决定故;
三者信心不相续,余念间故。
《弥陀要解》云:
声闻独觉菩提善根少,人天有漏福业福德少,皆不可生净土。
声闻缘觉定中舍报,无有颠倒,能自行出离三界,不再生死轮回;然而对往生极乐净土而言,仍属少善根福德,所以「不可生净土」。
如同文殊、普贤两大等觉菩萨,亦不以其等觉位阶的最後一念,自行往生极乐世界。
因此,普贤菩萨示现发愿:
愿我临欲命终时,尽除一切诸障碍,
面见彼佛阿弥陀,即得往生安乐刹。
文殊菩萨亦示现发愿:
愿我命终时,尽除诸障碍,面见阿弥陀,往生安乐刹。
就连文殊、普贤的最後一念,亦得示现发愿临终蒙佛接引,不以自力(修行)之心的临终最後一念,来决定往生,罪恶生死的业力凡夫,岂可自局其外?
又《弥陀要解》云:
盖秽土自力修行,生死关头,最难得力。无论顽修狂慧,懡㦬无功。即悟门深远,操履潜确之人,傥分毫习气未除,未免随强偏坠。永明祖师所谓:「十人九蹉路,阴境若现前,瞥尔随他去」。此诚可寒心者也。初果昧於出胎,菩萨昏於隔阴。者里岂容强作主宰,侥幸颟盰。唯有信愿持名,仗他力故,佛慈悲愿,定不唐捐。弥陀圣众,现前慰导,故得无倒,自在往生。佛见众生临终倒乱之苦,特为保任此事。
所以,世尊於《阿弥陀经》言:「我见是利」中之「是利」即是「众生临终倒乱之苦,特为保任此事。」;「是利」就是弥陀特为九界自力,「是人终时,心不颠倒」临终最後一念的保证。
《称赞净土佛摄受经》亦云:
是善男子或善女人临命终时,无量寿佛与其无量声闻弟子、菩萨众俱,前後围绕,来住其前,慈悲加佑,令心不乱;既舍命已,随佛众会,生无量寿极乐世界清净佛土。
故,专念佛人往生的顺序是:
其人临命终时,是阿弥陀佛与诸圣众、无量声闻弟子、菩萨众俱,主动先来「前後围绕,住其人前」,然後经过「慈悲加佑」,最後才能「令心不乱」;而不是先有心不颠倒的功夫境界,才能感应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前。
《观经疏》〈定善义〉云:
众生称念,即除多劫罪;命欲终时,佛与圣众自来迎接;诸邪业系无能碍者。
「诸邪业系」乃凡夫一切内外业力的自然运作;
「无能碍者」是弥陀名号大愿业力的主动接引。
因此,专念佛人的最後一念是来自阿弥陀佛的主动摄取:平生之机,平生摄取;临终之机,临终摄取;命终之机,命终摄取;中阴之机,中阴摄取,而摄取的同时,即是心不颠倒之时,亦即是接引之时。
是故,净土行者毋需担心临终的最後一念,只要靠上「南无阿弥陀佛」六字名号,往生这件事,就不在九界自力这边,而是完全落在弥陀主动接引的范围之内。
《观经疏》〈散善义〉「正定业」之文:
一心专念,弥陀名号,行住坐卧,不问时节久近,念念不舍者,是名正定之业,顺彼佛愿故。
《观经疏》〈散善义〉「要弘废立」之文:
上来虽说定散两门之益;望佛本愿,意在众生一向专称弥陀佛名。
此之「一心专念」与「一向专称」即是心专、行专,即是专复专。
所以净土宗的念佛,是不论时处诸缘,不论任何时地,随忙随闲、随作务随念佛。
每一天的生活,从念佛开始,念佛生活化,生活念佛化,生活以念佛为中心,生活不离念佛。
再者,一生专弘《弥陀要解》的道证法师在其最後遗言说道:
我现在要讲的话很重要,你要记住!我现在是用尽全身的力气讲这些话……,念佛的心态很重要,念佛的心态是佛在念我,不是我在念佛。……我已经完全明白、了解了!
此为道证法师留给後世净土行人的启示:
对於我们念佛人,天天说的是念佛,写的是念佛,想的是念佛,谈的是念佛,念的还是「南无阿弥陀佛」,而我们却不知念佛的真义是:「佛在念我,不是我在念佛」。
这是道证法师对他的弟子最後的开示,也是道证法师临终见佛时,彻见念佛的心态「不是我在念佛」的自力,而是完全仰仗「佛在念我」的他力,才亲证到完全的佛力是「名号独运,称名独达」。
因此,法然上人法语的结论是:
称名往生为弥陀本愿
称名之外无往生决定之正因
称名之外无往生决定之正行
称名之外无往生决定之正业
称名之外无往生决定之观想
称名之外无往生决定之智慧
称名之外无往生决定之三心
称名之外无往生决定之四修
称名之外无往生决定之五念
称名之外无往生决定之六度
称名之外无往生决定之万行
称名之外无往生决定之信愿
厌秽欣净亦决定在称名之中
佛法之深奥者,唯「南无阿弥陀佛」也。
故说,
往生极乐世界不决定於九界自力的最後一念。
南无阿弥陀佛
2021年4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