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 <画西方帧记>:
谛观此娑婆世界,微尘众生,无贤愚,无贵贱,无幼艾,有起心归佛者,举手合掌,必先向西方;有怖厄苦恼者,开口发声,必先念阿弥陀佛。又范金合土,刻石织纹,乃至印水聚沙童子戏者,莫不率以阿弥陀佛为上首,不知其然而然。由是而观,是彼如来有大誓愿於此众生,此众生有大因缘於彼国土明矣!不然者,三方四维,过现未来,诸佛多矣,何独如是哉。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
登山途中,看到一颗石头上刻了一句话:「微笑,是世界共通的语言。」也有人说:「你的脸,是为了呈现人类最贵重的礼物—–微笑;要善用这个神奇的资产。」
边爬山边念佛的我,随即心中响起:「念佛,是法界共通的语言。」念佛人的嘴是为了称念法界最珍贵的名号—–南无阿弥陀佛,因为,「南无(机)阿弥陀佛(法)」是宇宙中最深妙而无价的共同语言。阿弥陀佛比我们更了解我们的忧喜与需求,且能透视我们的习惯、预测我们的行为,及时而无条件的恩赐各种利益、消除一切罪业。彻悟大师说:「日落西山暮鼓催,娑婆苦趣实堪悲;世出世间思惟遍,不念弥陀更念谁!」就这麽每天十万声佛号,老实珍重。我们若不念「南无阿弥陀佛」,不往生极乐世界,还能另外学什麽法,持什麽咒?一般世间法不能让我们解脱,佛教出世间法我们又学不成,岂不是永无出离之缘?幸而,阿弥陀佛以无量无边的大愿与修行之功德,为我们成就了这句佛号,让一切人闻而生信,信而称念,念而得(现+当)益,那麽,这句佛号岂不是人类最珍贵的礼物,法界最共通的语言?因此,我们就该自念教人念,将这句名号,从我们的身口意「传播」出去,「推广」开来,让一切有情,不分国籍、性别、年龄、信仰……,都有机会听到,也跟着唱念,乃至成了不须翻译、畅通无阻的国际语言,让每个人的心识,随时随处受这句佛号的薰习而净化,久而久之,人类的共业也改变了,或有可能实现某种形式的「人间净土」!南无阿弥陀佛
日常生活中忧喜苦乐各种状况,这句「阿弥陀佛」名号,既然不假思索的脱口而出,或表示中国人与阿弥陀佛的因缘特深特广,多劫以来薰习成种,终将被弥陀救度而往生极乐成佛。那麽,值此旱灾、疾疫的苦境,就更应随顺弥陀本愿及自心薰习,而开怀畅念「南无阿弥陀佛」,既可佛光摄护,消灾解厄,也能「一切恐惧,为作大安」,於自於他,别业共业,都有大利益,大功德。南无阿弥陀佛
念佛,与佛感应,让阿弥陀佛的光明、形相进入我的身心,是心做佛,活出弥陀的样式与内涵,是心是佛。与佛同在、同行—–身相、光明、名号,三位一体;往生即复活,重生,一个全新创造的(无量光、寿)生命,娑婆的凡夫死了,罪业的恶人没了,污秽的五蕴身被更新了,成了清净正觉(莲华)生,这样的清净无极的正报才配得上涅盘无为的依报。向阿弥陀佛及其惠施救度,问「为什麽」,除了知识的好奇(为什麽这样?),或许有自我意识的抗议与背叛(为什麽要听从?),是疑而不信佛智不顺佛敕,若真的倚靠、顺服、归命(安心)了,就不再问「为什麽」,而是「该如何」有效的去做(起行)。
阿弥陀佛很久之前就将「净土往生」的讯息与邀请(透过经、论、宗派、感应……)传给世间人,已收到讯息且信受得救(已读有回)的念佛人,若能以身做证,活出弥陀的样式,也等於在人间预演净土的风光,让人间折射净土的影像。念佛人心在净土,於相续念佛中忆念不忘,乃至於行住坐卧,看书、谈话、散步、作梦…….都自动连结於净土的知见与想像「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但教心似金钿坚,极乐净土会相见」「看得心里都是你,忘了我是谁。」法照大师《五会念佛赞》:
如来尊号甚分明,十方世界普流行;但有称名皆得往,观音势至自来迎。
弥陀摄化无厌足,悲心常遶世间行;但有倾诚能念佛,毫光直照目前明。
三句不离本行~妙回应
在念佛人的FB社群或line群组,不论谁贴了甚麽文字,传了甚麽讯息,最常看到的回应是一长串的「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若不熟悉念佛人的心念与习惯,还以为被洗板……?其实,不同的人在不同情境下所传的「南无阿弥陀佛」,表达了许多细微而丰富的情感,或认同、或赞叹、或感谢、或鼓励,乃至没什麽特别感觉,或不懂你说什麽……,但念佛人或因口拙、或单纯、或心专、或定静,个人独处总是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念到底,与人应对也常一句「南无阿弥陀佛」用全程,彷佛说「你去看一看,你去想一想,佛号代表我的心」,一切都在念佛(不言)中!真是可爱又可敬。若在世俗场合的见面与对话,可能要用到许多不同的表情与语言,甚至一来一往,复杂多变,也散乱多思;但念佛人已朝着一向专称、净念相继而摄心,对许多事相,或许欲辩已忘言,一切从简,万变不离其宗,就一句「南无阿弥陀佛」总传了一切心意、概括了一切语言,如此如此、这般这般,相视一笑,默契於心,然後彼此若无其事,各自继续念佛,真是妙哉神回应!圆瑛大师:<念佛一法 具足戒定慧三学>云:
一心称念弥陀名号,即可具足戒、定、慧三学:佛教众生,称念佛名,即是以念佛之正念,止息攀缘之妄念。倘妄心攀色尘之缘,即专念阿弥陀佛,净念相继,自不随色尘所转,摄归念佛之正念矣。攀声尘等缘,一一如是,自然不至破戒作恶。念佛念到念念与佛相应,诸念当然不起,意业便得清净,则众戒自然具足。故念佛称为净业法门,一念佛名,能净三业。
念佛乘佛力:求己不如求佛
有人说:世上并无救主,求人不如求己;外来助缘令人脆弱,自我救济令人激励。自助者天助,成功者自救。这是以「人」为主,在业报内的小事小功,是可行且必须的;但凡夫之业无边而力有限,总是心有余而做不到,或随业流转不自主;世间事已如此无奈,何况消业解惑、离苦得乐,出世入涅盘,成佛度众生之大事?此大事在我们心智与能力之外,非众生思议之所及,从入门到究竟,一切步履及方向,全靠善知识(诸佛是无上的善知识)指点、引导、推助、加持,乃至於惠施彼之功德,回向给我们;因此,从始至终是他(佛)力,或显或隐、或示或默、或急或缓、或折或摄,皆乃阿弥陀佛悲智之所护念、施作,学人只在此山中,或知或不知,说「知」是猜测,「不知」乃老实,於此状态下,能信受、随顺、托付、任凭,让佛力完全作用,而无任何障碍,则其进道成就可易而速,所谓顺风而至,任运而得,成也就也,非我之力。
若不知此理、不信此事,则或落於凡心之妄想,欲以自力修行而历劫成道,或以自修邀功而助佛摄受?这种心态,是不信任(保险)或多事(无聊)?经中每云:善知识[注1]是我们(往生净土) 解脱成佛的全因缘、全功德[注2],从经、律的解说:能引导学佛人(亲近善知识),不再造恶,进修众善,乃至脱离生死,故说「善知识是满梵行」。并非「满梵行者才是善知识」。《成实论》卷 14:「善知识者,则为得道具足因缘。……若人无师,则无所怖畏,无恭敬心,常为恶法所覆,无安隐行。」《大方广佛华严经.入法界品》:「善知识者,是成就修行诸菩萨道因,是成就修行波罗蜜道因,是成就修行摄众生道因,是成就修行普入法界无障碍道因。」
慧净法师〈拼命念佛—–大年初四谈话〉:能使人走上解脱之路的,就是善知识。又分「教授」、「护法」与「同行」善知识。善知识的引导,乃至一句话,使人不但了脱生死不受业报,且能往生成佛,广度无量无边众生。
禅净双修,是一门深入或二法混杂?以禅为主而没把握,乃加净为备用;以净为归而不深信(安心),则参禅求开悟(上品),两种情况或乃杂用心,游移两端、脚踏二船,或事倍而功半,或落水而身亡。
[注1]《法华文句》四:「闻名为知,见形为识。是人益我菩提之道,名善知识。」《法华经.妙庄严王品》曰:「善知识者是大因缘,所谓化导令得见佛,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注2]有部《毗奈耶杂事》曰:「佛言:阿难陀勿作是言:【善知识者是半梵行】。何以故?善知识者是全梵行,由此便能离恶知识,不造诸恶。常修众善,纯一清白,具足圆满梵行之相。由是因缘,若得善伴,与其同住,乃至涅盘事,无不办,故名全梵行。」《增一阿含》卷 40:【佛告阿难:勿作是言!言:「善知识者即是半梵行之人。」所以然者,夫善知识之人,即是全梵行之人,与共从事,将视好道。我亦由善知识,成无上正真等正觉,以成道果,度脱众生不可称计,皆悉免生老病死。】《付法藏因缘传》卷第四:「知识者,即是得道全分因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