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释尊为此一大事因缘故,应化於五浊恶世,示现八相成道,成佛说法度众生。其出世本怀就是要惠以众生真实之利,令众生能开、示、悟、入佛知见,直下成佛,究竟离苦得乐。因此,我们学佛的终极目的,就是要了脱生死,成佛度众生。由於众生的根器、发心、喜好与遇缘等情况不一,所以祖师大德於如来无量法门之中,将之归纳为圣道门、净土门二门,以摄一代时教。简言之,圣道门者:是於此土自力修行,断惑证道的难行道,凡夫难修难证;净土门者:信愿称名念佛,乘佛本愿力(他力)往生净土,於净土断惑证道的易行道,凡夫易修易证。
圣道门凡夫难修难证之理由,道绰禅师於《安乐集》说主要原因:「其圣道一种,今时难证,一由去大圣遥远,二由理深解微。」又《禅秘要法经卷下》也说: 「我般涅盘後,初一百岁,此不净观,行阎浮提,摄放逸者,令观四谛。一日之中,修无常观,得解脱者,如我住世,等无有异。(中略)过千岁已,此无常观,虽复流行阎浮提中;亿亿千万众多弟子,若一若两,修无常观,得解脱道。」道出末法时代的佛弟子,有心修圣道门而难得解脱的无力真实情形。
净土门之所以三根普被,利钝全收,易修易证之理由,昙鸾大师於《往生论注》,引用龙树菩萨《易行品》「难易二道判」之文,阐明其原因:「难行道者唯是自力,无他力持。譬如陆路,步行则苦。易行道者:谓但以信佛因缘,愿生净土,乘佛愿力,便得往生彼清净土;佛力住持,即入大乘正定之聚,正定即是阿毗跋致。譬如水路,乘船则乐。」印光大师在文钞《无量寿经颂序》中也说弥陀净土法门:「三根普被,利钝全收:等觉菩萨不能超出其外,逆恶罪人亦可预入其中,统摄律、教、禅、密之宗,贯通权、实、顿、渐之教。於一代时教中独为特别法门,其修证因果不得以通途教义相绳。」时值末法的五浊恶世,我们生死凡夫如果想要於今生能脱离三界,了脱生死,快速圆成佛道,弥陀净土法门是最佳的选择。
速得成佛之原理:三愿的证
何以弥陀净土法门能令众生快速圆成佛道?天亲菩萨於《往生论》说明:菩萨如是修礼拜门、赞叹门、作愿门、观察门、回向门的五念门行而成就者,因得生安乐国土,见阿弥陀佛,闻法修行,自利利他,所以速得成就佛道。昙鸾大师於《往生论注》的问答,更进一步阐明何以能速得成佛之根本原理:「核求其本,阿弥陀如来为增上缘。」亦即是说:「凡是生彼净土及彼菩萨人天所起诸行,皆缘阿弥陀如来本愿力故。何以言之?若非佛力,四十八愿便是徒设。今的取三愿用证义意。」昙鸾大师特别引用第十八愿、第十一愿与第二十二愿,这三条愿来作证明与说明速得成佛之原理。
慧净法师於《往生论注》核心讲记,赞叹说:「这段问答决疑是《往生论注》最後的总结,这个总结非常重要,可说是千里来龙结穴之处,也可说是《往生论注》最为精华的地方。(中略)是净土宗的核心之处。(中略)这段问答所发挥的内涵,是净土宗的生命、骨干与精髓。」也由此三条愿,可见念佛往生的因果,不论其往相的利益(生彼净土,不退成佛),与还相的利益(供佛度生,修习普贤之德),都是乘阿弥陀佛的大愿业力为增上缘所致,笔者略说明於下文。
往生极乐世界的正因:第十八愿「念佛往生愿」
本愿称名之信愿念佛,是往生极乐世界的正因。而极乐世界无有众苦,但受诸乐。能往生极乐世界,缘佛愿力故,不堕三恶道,六通具足,自然无三界六道轮转之事。若不能往生极乐世界,则极乐世界的依正再怎样的庄严,阿弥陀佛要回施给我们的利益,再怎样的好,也不得受用。因此,《往生论注》云:「(第十八愿之)愿言:设我得佛,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得生者,不取正觉。唯除五逆,诽谤正法。缘佛愿力故,十念念佛,便得往生。得往生故,即免三界轮转之事。无轮转故,所以得速。一证也。」亦即信愿念佛,是我们往生成佛的第一步与方法。
往生极乐世界,保证成佛:第十一愿「必至灭度愿」
吾人只要往生极乐世界,等於是进入保证成佛的学校。身体是莲花化生,颜貌端正,容色微妙,身相光明皆令如佛,皆受自然虚无之身、无极之体。而且智慧高明,神通洞达,寿命无量,没有老、病、死苦。加上极乐世界种种依正庄严,皆能作佛事,例如:国土清净、万物严净,衣食随念,虽受用胜妙五尘而身心清净无染;不闻恶名、离诸讥嫌,无诸苦恼逼迫;情与无情,同宣妙法,可长养诸根、增道损生;诸上善人俱会一处,良友辅仁等。可说这一切庄严,皆能演说妙法。能令往生者於清净庄严的极乐世界,身心安乐,闻持无量法门,断惑证真而得利益。同时阿弥陀佛为吾等授记为妙因如来,於阿弥陀佛的本愿功德力加持下,国中天人皆是住正定聚的不退转菩萨,又无有大乘菩萨之七地沉空难:也能随自心意与本愿到十方世界去供佛闻法与度化众生,福慧双修,故得以快速成就佛道。
昙鸾大师应该是有监於此,故於《往生论注》云:「(第十一愿) 愿言:设我得佛,国中人天不住正定聚,必至灭度者,不取正觉。缘佛愿力故,住正定聚。住正定聚故,必至灭度,无诸回复之难,所以得速。二证也。」
往生极乐世界,现前修习普贤之德:第二十二愿「一生补处愿」
昙鸾大师於《往生论注》接着说明:「(第二十二愿)愿言:设我得佛,他方佛土诸菩萨众,来生我国,究竟必至一生补处,除其本愿,自在所化。为众生故,被弘誓铠,积累德本,度脱一切,游诸佛国,修菩萨行。供养十方诸佛如来,开化恒沙无量众生,使立无上正真之道,超出常伦诸地之行,现前修习普贤之德。若不尔者,不取正觉。缘佛愿力故,超出常伦诸地之行,现前修习普贤之德。以超出常伦诸地行故,所以得速,三证也。以斯而推,他力为增上缘,得不然乎。」
由此愿可知,往生极乐世界後,缘佛愿力故,修行可以超劫、超地,速至一生补处菩萨的阶位。然後现前修习普贤之德,还相回向到十方世界,行普贤行,广度无量众生。此为倒驾慈航的「道後普贤」,是得果不舍因门之菩萨,亦即是带果行因之示现相。
何以念佛可以超劫超地,速至一生补处菩萨而成佛?其原因在於本愿称名,是以弥陀果地觉的万德洪名为因地心;念佛就全摄佛功德为自功德,是心念佛,是心是佛。因念念即佛故,故能快速成就佛道。
五种不思议中,佛法力最不可思议。昙鸾大师於《往生论注》引用释尊应机说法,而「证罗汉於一听,制无生於终朝」的典故,可用来作为念佛缘佛愿力故,而能快速超出常伦诸地之行的说明。所谓「证罗汉於一听」, 如《大智度论‧卷八十八》所说:「如有一人(须跋陀罗尊者),即日应得阿罗汉。舍利弗日中时语言『汝无得道因缘』,舍而不度,晡时佛以宿命神通,见过去八万劫前得道因缘,今应成就,晡时说法,即得阿罗汉道。」
而「制无生於终朝」的经证,例如释尊於《法华经卷五 ‧分别功德品》言:「我说是如来寿命长远时,六百八十万亿那由他恒河沙众生,得无生法忍。」与释尊於《大乘本生心地观经.阿兰若品第五》所言:「尔时,世尊,演说如是出家菩萨阿兰那行,无量菩萨证极喜地;恒河沙等无数菩萨,永离相用微细烦恼,证不动地;不可说不可说菩萨摩诃萨,断一切障,入妙觉地。」以及《法华经》上记载八岁的龙女献珠,立地成佛之典故等;这些皆是说明佛法力不可思议的称实之言,非寓言虚假之说。
念佛即是涅盘门
由於「南无阿弥陀佛」的六字名号,已是圆满具足信愿行(往生三资粮),以及多善根、福德的万德洪名;众生称念愿生,必得往生。故释尊於《无量寿经》特别付嘱弥勒菩萨,流通念佛,言:「其有得闻,彼佛名号,欢喜踊跃,乃至一念;当知此人,为得大利,则是具足,无上功德。」弥陀示现的善导大师於《观经四帖疏》也说:「自余众行,虽名是善,若比念佛者,全非比较也。」同时对《阿弥陀经》中,往生极乐世界的正因,於《法事赞》说:「极乐无为涅盘界,随缘杂善恐难生;故使如来选要法,教念弥陀专复专。」简言之,念佛即是往生极乐世界无为涅盘国的正因正行;所以《般舟赞》说:「念佛即是涅盘门」。
小结
释尊的出世本怀,就是要惠以众生成佛的真实之利。而本愿称名,往生弥陀净土,快速成佛的念佛法门,是五浊恶世,於无量法门中,最契理契机的圆顿、难信之法。因此,善导大师於《法事赞》中,赞叹念佛法门,说:「如来出现於五浊,随宜方便化群萌,或说多闻而得度,或说少解证三明,或教福慧双除障,或教禅念坐思量。种种法门皆解脱,无过念佛往西方,上尽一形至十念,三念五念佛来迎,直为弥陀弘誓重,致使凡夫念即生。」
蕅益大师於《弥陀要解》也说:「离却阿弥陀佛名号,何由彻证现前一念无量光寿之心。」又说:「ㄧ声阿弥陀佛,即释迦本师於五浊恶世,所得之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今以此果觉全体,授与浊恶众生,乃诸佛所行境界。唯佛与佛能究尽,非九界自力所能信解也。」可见此一难信之法,非思议所行境界;吾人只能仰信,依教奉行,老实念佛,才能得往生成佛的无上功德大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