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的浴佛节,是象徵性的(效法诸天与龙王)以净水灌沐「悉达多太子像」,感恩他大悲方便,「八相示现」而降生娑婆,为众生示范、开演如何藉假(五蕴身心)修真(清净法身);时至今日,虽值末法五浊,仍有佛法可闻、三宝可依,在庆幸欢喜之余,藉此世人共许的节日,以浴佛诵经而表达「感念本师法乳之恩」,且再次因此法事而领受《浴佛功德经》开示之诸种功德:1.现受富乐,无病延年 2.於所愿求,无不遂意 3.亲友眷属,悉皆安隐 4.长辞八难,永出苦源 5.不受女身,速成正觉。如《灌洗佛形像经》所说:「佛灭後,当至心念佛无量功德之力,浴佛形像,如佛在时,得福无量,不可称数。」因承恩而感恩,又因感恩而受恩,如此辗转增上我辈与释尊的因缘,可说是佛德极真实、佛力不虚作!谨於佛诞日,随众浴佛并恭诵:
我今灌沐诸如来,净智功德庄严聚,愿彼五浊众生类,速证如来净法身。
戒定慧解知见香,遍十方刹常芬馥,愿此香烟亦如是,无量无边作佛事。
亦愿三涂苦轮息,悉令除热得清凉,皆发无上菩提心,永出爱河登彼岸。
念佛人虽以「称念阿弥陀佛名号、愿生阿弥陀佛净土」为主,以释尊为本师,而以弥陀为本尊,有所谓「一佛一法一净土」之说,这是从烦恼凡夫的立场,自知其根机之下劣、造罪之深重,不堪於「圣道」诸行之闻修;而为了急求出离六道生死之轮回,故於十方诸佛之中,选择一尊与娑婆特有缘(亲缘、近缘、增上缘)、易感应(本愿强、光无碍)的阿弥陀佛,而一心西向,一门深入,以信愿称名而乘佛(本愿)力,命终往生极乐,而灭罪、成佛,领受阿弥陀佛的功德、智慧,再回娑婆度众生。这是我辈末法劣机「离苦得乐」唯一而最佳的出路,也是阿弥陀佛为我辈约时被机、量身订做的法门。
然而,娑婆众生有幸听闻的一切佛法,尤其弥陀净土本愿法(弘愿门),皆源於释尊住世四十九年的宣说,即所谓「释尊此遣、弥陀彼唤」的二尊之教,因此,净土行者,更须感戴於释尊为末世之我辈所开示的,「念佛往生」之特殊法门。
善导大师於五部九卷中,处处提及惭谢「释尊为我另开净土门」之恩,以示不忘本,如《观念法门》云:
释迦出现,为度五浊凡夫,即以慈悲,开示十恶之因,报果三涂之苦;
又以平等智慧,悟入人天回生弥陀佛国。
《法事赞》云:
释迦如来初发愿,顿舍尘劳修苦行,……不惜身财求妙法,慈悲誓愿度众生,普劝归西安养国,逍遥快乐得三明。
碎身惭谢释迦恩,能得慈悲巧方便,指授西方快乐门。
不因释迦佛开悟,弥陀名愿何时闻,荷佛慈恩实难报。
《般舟赞》云:
释迦如来实是慈悲父母,种种方便,发起我等无上信心。又,说种种方便,教门非一,但为我等倒见凡夫。若能依教修行者,则门门见佛,得生净土。
不因释迦如来力,弥陀净土若为闻?
若非释迦劝念佛,弥陀净土何由见。
今日见佛释迦恩,顺随佛语见弥陀。
若是释迦真弟子,誓行佛语生安乐。
若非本师知识劝,弥陀净土云何入。
得免娑婆长劫难,特蒙知识释迦恩,种种思量巧方便,选得弥陀弘誓门。
定善一门韦提请,散善一行释迦开,定散俱回入宝国,即是如来异方便。
因此,念佛人以末法愚恶之机,却有佛号可念,有净土可生,应比圣道门行者更千万倍的感念释尊之大悲无私、隐自赞祂的恩德,於念佛之前之後,皆应「常怀惭愧,仰谢佛恩」,报本返始,不可或忘。
今值释尊佛诞日,亦应就近於各道场,随大众浴佛念佛,以表感恩戴德之寸心。并於领受传统的浴佛功德之外,更深知深信:我辈无始以来,虽痴爱深重,造罪无量,於五道受尽诸苦;幸而,今生得闻释尊开示「弥陀净土」之因缘,而信受称名,即是释尊以「法乳」灌沐我之身心,弥陀以「光明」护念我之慧命,於大众相和相续的念佛声中,承二尊之慈力,自然的罪业消灭、善根增长,即得平生业成,命终往生。表相上是我於法会上以净水浴佛,其实是如来(二尊)於悲心中以法水沐我,就这样,我浴佛、佛沐我,生佛感应,实质上得利的还是我辈。
机法二信:既自审其根机乃不堪「圣道(凭自力)」诸行,唯念佛(仗佛力)生净土是相应之教,我辈何不专心致志,不疑不杂,毕命为期?且释尊於净土三经及其他经中,多赞弥陀本愿、多劝众生念佛,显示了二尊之默契,我辈何不随顺佛教,信受奉行?《观经疏》云:
我等愚痴身,旷劫来流转,今逢释迦佛,末法之遗迹。
弥陀本誓愿,极乐之要门,定散等回向,……今乘二尊教,广开净土门。
仰惟释迦此方发遣,弥陀即彼国来迎,彼唤此遣,岂容不去也?
善导大师既是弥陀化身,於着作中屡言「碎身惭谢释迦恩」「特蒙知识释迦恩」「今日见佛释迦恩」「释迦如来实是慈悲父母」,即等於「弥陀」感谢「释尊」教导众生认识「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其土有佛,号阿弥陀,今现在说法」之特殊法门,令娑婆苦人皆得念佛往生,永出轮回;这是释尊的大悲,也是弥陀的弘愿,二尊於「利他」之心行,相知且相应,此遣彼换、此赞彼谢,果然是「互为郢匠」,默契於心。我辈既蒙释尊推荐之恩,乃得弥陀接引之缘,於往生业成之事上,亦应借花献佛,如善导大师之仰谢「不因释迦如来力,弥陀净土若为闻」?「若非本师知识劝,弥陀净土云何入」?由於「荷佛慈恩实难报」,因此,「若是释迦真弟子」,除了个人「誓行佛语生安乐」、「顺随佛语见弥陀」之外,更须仰体二尊「普救」一切众生之大心,而广劝於我有恩之父母、师长、亲友、子女,乃至曾经见面、闻名之有缘人,一起信佛、念佛,往生极乐;并「愿以此(二尊所赐之)功德,平等施一切」,让佛光普照、佛号普闻於三世六道之全体众生。
释尊为一大事因缘而出兴於世,以种种言说/譬喻之方便,令我辈於净土难信之法,发起无上信心,这样的恩德,直到今日,如何惭谢?除了浴佛诵经之外,最重要的是如《般舟赞》云,为自为他「广赞净土依/正二报庄严事,亦须知入净土之缘起、出娑婆之本末」,然後相互勉励、相互提携的「专称佛名,同生安养」,乃所谓「大悲传普化,真成报佛恩」。
南无阿弥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