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前言
净土法门为「不请之法」,《无量寿经》说「以不请之法,施诸黎庶」、「於诸众生,视若自己」。释尊观察众生的根机成熟,无问自说《阿弥陀经》,目的是要劝众生往生西方极乐世界。首先赞叹极乐世界的美好,依报、正报的种种庄严美妙,发起我们的愿生心,为「略赞依正段」之意。
净土法门「三根普摄」,释尊特别偏叹西方,极乐世界是阿弥陀佛的别意弘愿所成,特别摄受一切善恶凡夫。《无量寿经》言「当来之世,经道灭尽,我以慈悲哀愍,特留此经」,南无阿弥陀佛住世度生,永为众生苦海的慈航,为释尊大悲悯念众生的深恩。
二、「略赞依正段」之深层内涵
《阿弥陀经》云:
尔时佛告长老舍利弗: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其土有佛,号阿弥陀,今现在说法。舍利弗,彼土何故名为极乐?其国众生,无有众苦,但受诸乐,故名极乐。
《阿弥陀经》说「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显示释迦牟尼佛来到这个世间的悲心、本怀,他特别的本怀是让我们往生极乐世界。
「现在说法」,阿弥陀佛在极乐世界说念佛往生之法,他恒常地呼唤我们「十方众生,你要欲生我国」,「称我名号」即得往生,并得到十方诸佛的证诚,「今现在说法」,显明众生往生以後的利益。法照大师说「如来尊号甚分明,十方世界普流行」,《无量寿经》说阿弥陀佛「梵声犹雷震,八音畅妙响」,十方诸佛的证诚,就是第十七愿的成就,即是「现在说法」的内容:释迦牟尼佛以及十方诸佛来证明阿弥陀佛的本愿不虚,十方诸佛同来证明释尊在娑婆世界说此念佛法门真实不虚,这就是「略赞依正段」的深层内涵。
三、佛知凡圣机时悟,即告舍利用心听
《法事赞》云:
愿往生,愿往生。
人天大众皆围绕,倾心合掌愿闻经;
佛知凡圣机时悟,即告舍利用心听。
一切佛土皆严净,凡夫乱想恐难生;
如来别指西方国,从是超过十万亿。
七宝庄严最为胜,圣众人天寿命长;
佛号弥陀常说法,极乐众生障自亡。
在《阿弥陀经》的盛会,人天大众围绕恭敬合掌,倾听释尊微妙的教法,佛智鉴知,一切大众,凡夫圣人得救的时机到了,就告诉舍利弗尊者要用心听。
所谓「凡圣机时悟」,根机虽有凡圣的差别,来到净土法门中,都泯灭这些差别。不管是凡夫还是圣人,在净土法门,都是同一个根机;是要乘佛愿力的,凡夫与圣人都要具足机深信的,这叫「同机」。都是念佛住生西方极乐世界,得到这样利益的时节到来了,叫「同时」。凡夫圣人都能够共入弥陀报土,大家得到这样的利益,这就是「同悟」。
《无量寿经》云:「声闻或菩萨,莫能究圣心,譬如从生盲,欲行开导人。如来智慧海,深广无涯底,二乘非所测,唯佛独明了。」
印光大师云:「九界众生离是门,上不能圆成佛道;十方诸佛舍此法,下不能普利群萌。」菩萨舍了净土法门,都不能圆成佛道,因为他们的开悟是不圆满,必须导入净土法门。「圣心」指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的智慧,净土法门是佛的境界,只有佛和佛之间才能通达,因此说「非所测故、莫能究故」。
《弥陀要解》云:
净土法门,三根普摄,绝待圆融,不可思议。圆收圆超一切法门,甚深难信。故特告大智慧者,非第一智慧,不能直下无疑也。
「摄」是指摄机、摄受,「普摄」就是涵盖一切众生的根机,凡圣、善恶通通包含在内。其他法门,都非常高超,只有净土法门「三根普摄」,再高的根机不能超出六字名号之外,再卑劣的根机也可以包含在六字名号中。印光大师说「等觉菩萨不能超出其外,逆恶罪人亦可预入其中」,因此,释尊即告舍利用心听。
四、如来别指西方国
「佛知凡圣机时悟,即告舍利用心听」,即是悟入佛知见,悟弥陀智愿海—–本愿称名,凡夫入报。「一切佛土皆严净,凡夫乱想恐难生。如来别指西方国,从是超过十万亿。七宝庄严最为胜,圣众人天寿命长。佛号弥陀常说法,极乐众生障自亡」,这就是净土法门所悟的内容。
「一切佛土皆严净」,就是说十方佛国都庄严清净,但是乱想凡夫恐怕不能往生。十方佛国,对凡夫是有要求及条件的,如果是乱想凡夫,妄想纷飞,那是不能往生的。但阿弥陀佛国就没有这个要求。
「如来别指西方国」,特别指出西方极乐净土,即使是乱想凡夫,照样可以往生,这叫「特别」,特别指出来。特别指出西方极乐国土,因为极乐国土是阿弥陀佛的别意弘愿所成,本来就是特别建立的,是要摄受一切善恶凡夫。所以,释迦牟尼如来特别指出西方国土,标出净土宗特色「本愿称名,凡夫入报」。
所谓「七宝庄严最为胜」,简单说明极乐世界报土境界,「皆严净」、「乱想难生」,这是说境界高超。
「如来别指西方国」之由略有二:
1、阿弥陀佛与娑婆众生缘深
《安乐集》云:
阿弥陀佛与观音、大势至,先发心时,从此界去,於此众生偏是有缘。是故释迦处处叹归。
2、何故偏叹西方
《往生礼赞》云:
问曰:一切诸佛,三身同证,悲智果圆,亦应无二;随方礼念,课称一佛,亦应得生。何故偏叹西方,劝专礼念等,有何义也?
答曰:诸佛所证,平等是一;若以愿行来收,非无因缘。然弥陀世尊,本发深重誓愿,以光明名号摄化十方,但使信心求念,上尽一形,下至十声、一声等,以佛愿力,易得往生。是故释迦及以诸佛劝向西方,为别异耳。
释尊特别劝我们众生往生西方净土,原因来自阿弥陀佛因地的愿行不一样;阿弥陀佛的愿行,成为众生的愿行,阿弥陀佛的因缘,成为众生的因缘,所以让众生容易往生。这是诸佛所没有的愿,唯有阿弥陀佛才有如此的誓愿。
(A)从阿弥陀佛的立场:「光明名号」是因中已经发愿,以光明名号来摄化十方;果地上就用光明名号来摄化众生。
愿:弥陀世尊,本发深重誓愿
行:以光明名号 摄化十方
(B)从众生的立场
信心求念,上尽一形,下至十声、一声等:因
以佛愿力:缘
易得往生:果
阿弥陀佛的愿行和因缘,成为了众生的愿行和因缘。「但使信心求念」,这是愿,愿生西方、念佛名号,「上尽一形,下至十声、一声等」,称念阿弥陀佛的名号,这即是行,「以佛愿力」,这就是缘;以「信心求念,上尽一形,下至十声、一声等」为「因」,乘佛愿力为「缘」,这样「易得往生」。所以,释迦牟尼佛、诸佛就特别劝我们求生西方极乐世界。
五、极乐众生障自亡
「极乐众生障自亡」解释《阿弥陀经》的「何故名为极乐?其国众生,无有众苦,但受诸乐,故名极乐」,「以障释苦」,极乐众生以有障佛道为苦,无障碍佛道为乐。「自」,是自然的意思,所有障碍佛道的因缘,自自然然通通消失,善导大师说「十地愿行自然彰」,「障自亡」了,就自自然然就快速成佛。「无有众苦,但受诸乐」,这个「乐」的境界就是无障碍成佛大乐的境界,所谓「涅盘大乐」。
「极乐世界」之语义,《阿弥陀经》说:「彼土何故名为极乐?其国众生,无有众苦,但受诸乐,故名极乐。」《称赞净土经》云:「无有一切身心忧苦,唯有无量清净喜乐,是故名为极乐世界。」《往生论注》言:「永离身心恼,受乐常无间。」往生到极乐世界的人,永远离开身心的烦恼,没有间断享受极乐世界的快乐。
《往生论注》言:「若人但闻彼国土清净安乐,克念愿生,亦得往生,即入正定聚。此是国土名字为佛事,安可思议!」听说极乐国土清净安乐,一旦发愿就永不退转,这样的人「亦得往生」,就可以往生,当下就是不退转,这是国土名字的功能与德能。
极乐世界之乐,据实而言,并非与苦相对之乐,是超越苦乐之真乐,如《大涅盘经》卷二一〈德王品〉说:「无苦无乐乃名大乐,涅盘之性无苦无乐,是故涅盘名为大乐。」此极乐之语义,若以「相对性」解释,是脱离迷妄世界所有之苦,但受诸乐之世界,故名极乐;若以「绝对性」解释,是超越迷界之苦乐的大涅盘真乐境界,故名极乐。〔净土宗双月刊第43期〕
极乐世界:音译为「苏诃缚帝、须摩提、须阿提」等,即阿弥陀佛的报佛净土。又作「极乐净土、极乐国土、西方净土、西方、安养净土、安养世界、安乐国」等。极乐净土是诸佛的本家,《楞伽经》言「十方诸刹土,众生菩萨中,所有法报佛,化身及变化,皆从无量寿,极乐界中出」,善导大师《观经疏》言「舍命即入诸佛之家,即净土是也」,《观经》云「若念佛者,当知此人,则是人中芬陀利华;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为其胜友;当坐道场,生诸佛家」。
《法事赞》云:「我今舒舌以为证,西方极乐必须依。」又云:「庆得稀闻自家国,诸佛证判得还归。」阿弥陀佛「今现在说法」,众生称念,定得往生,给我们凡夫无限的安心,让我们有解脱的希望,愿共传弥陀救度之法,显净土法门之真实大利。
南无阿弥陀佛